雲陽縣梅峰九年制學校

雲陽縣梅峰九年制學校

雲陽縣梅峰九年制學校是位於重慶市雲陽縣的一所國小。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學校大門學校大門

重慶市雲陽縣梅峰九年制學校創建於1939年,具有悠久輝煌的辦學歷史,是雲陽縣首批九年制學校之一,辦學成績斐然,是山區教育的一面旗幟。秉承優良傳統,憑實力鍛造出“敢於打拚、團結協作、自覺奉獻、勇爭一流”的新梅峰精神,三年學前教育長智力養習慣、六年國小教育長見識養品行、三年國中教育長技能養個性,為人民辦滿意教育,鑄就山水文化學校。吮鄉土之甘乳韜光養晦凝骨氣;吸山水之靈氣,不拘一格育人才。以“守正出奇、勤學善思、民主科學、韜光養晦、追求卓越”為教師團隊精神,用科研力量打造精英教師團隊。以“德才兼備、平等自由、奮發圖強、持之以恆、包容天下”為學生團隊精神,用自主創新意識培養與眾不同的學生團隊,建立富有特色的優質生源地。堅信“沒有改不掉的陋習”,讓每一個孩子主動走上講台自主演練,用12年鄉土浸潤和山水磨礪為人生奠基,成就每一個人的美好夢想。

以全面提升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以創建“常規管理示範學校”為重點,加快基礎建設步伐,認真實施市級科研子課題和縣級科研規劃課題,落實黨的建設、常規管理、隊伍建設和安全穩定工作,著力規劃並實施山水文化學校,因地制宜打造“十大品牌校園”(平安校園、綠色校園、人文校園、健康校園、科研校園、經濟校園、鄉土校園、效率校園、質量校園、滿意校園)。構建“三色教育”理念,即德育為靈魂,打造紅色陣地;安全穩定是根基,構築黃色屏障;質量是命脈,培養綠色人才。科學實施“和諧梅峰強素質、健康梅峰打精神、溫暖梅峰做人文、鄉土梅峰抓內涵、科學梅峰攻質量”五大戰略,促進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階。

校本教研社區化,將各教研組分成“蘭草文學社、數理樂園、英語沙龍、心靈空間、管理經緯、體藝世界、幼教天地”七個教研社區。建立籃球、棋牌、紅歌、山水、三健客、QQ工會俱樂部,教育科研與業餘文化生活有機結合,促使教師擁有健康的身體、健康的心理、健康的情感。民主建立學校校務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將常規的中層部門改為教育管理、德育管理、後勤服務、研究培訓、信息管理五個中心,形成科學決策、有力執行、有效監督的管理網路,真正做到了制度管理與情感管理的有效融合,合格教育、精英教育、特色教育相容並舉,穩步實施345(三課、四會、五節)和諧教育工程,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著力打造與眾不同的山水文化農村學校。

全校教職員工齊心協力,奮力拚搏,在新世紀得到了突飛猛進的成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獲得縣級“最佳文明單位”、“‘五個好’基層黨組織”、“優秀學校”、“信息技術先進集體”、“現代教育技術合格學校”等稱號。

雲陽縣梅峰九年制學校系雲陽縣首批九年制學校之一,辦學歷史悠久,辦學質量顯著,是雲陽教育的一面旗幟,是中國科協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社區非正規教育示範點。雲陽縣“最佳文明單位”、“信息技術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多次被評為先進學校。

目前,學校有21個教學班(含6個國中班,2個幼兒班,5個村小複式教學班),學生1166人。31名正式教職工,17名代課教師,教師學歷合格率達97%。學校以和諧為魂,規範為綱,質量為本,穩定為基,以“夯基礎、強管理、重質量、爭一流”為目標,實現了制度管理與情感管理有機融合,合格教育、精英教育、特色教育相容並舉,穩步實施345和諧教育工程,積極推進素質教育。

夯實基礎

狠抓基本建設,做好11篇文章。如今,學生宿舍、食堂裝點校園,解決了邊遠兒童讀書難,德政惠民工程暖人心。做好環保生態工程,校園公廁採用了環保化渣技術。全面整修維護教學樓,製作木製永久性標語,完成“兩基”攻堅工程。實施安居工程,挖運平整操場,修建了圍牆。組織了校園安全巡邏隊和課間安全巡邏員,保證校內外平安穩定。新修和諧校門,樹立形象工程。

學校自籌資金修水渠,搭牽管道,實施飲水工程,徹底解決吃水難。師生勤勞雙手美化校園,實施綠色文化工程。師生搬運砂石,挖運花木山石,匠心獨運,木製古樸文化長廊,山石與泉水相依現靈性,“逸趣院”成樂園。修建教師宿舍廁所,實施人文工程。解決了舊教師宿舍18名新老職工上廁所之憂。實施規範化工程,修整功能用房。添置了400套課桌凳、30套辦公桌椅,自製了30套學生木質餐桌、4張教師餐桌和40個木凳,教師餐廳暖融融,實施了溫暖工程。現代化工程是先鋒隊,自籌資金添購多媒體設備,開通了網際網路,建立網路教室,實現了行政辦公現代化,教師教學手段現代化,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遠程教育資源,努力實現教育教學手段最最佳化,教育效果優質化。

教育質量

讓每個學生成材是目標。要讓老百姓真正支持教育,必須狠抓教學,全面提高質量。學校提出認真教學“6+2”則,即6個認真和2門技術。攻基礎學科,抓薄弱學科,強特色學科。因地制宜開發校本教材。

學校備課做到“五有”、“六備”。教學研究“雙基”、“雙力”和“雙法”。實踐課堂教學“五步教學法”(引導發現—自主探究—走上講台—質疑問難—拓展訓練),主張“讓學生上講台”主動參與,積極實施自主式、探究式教學法、和諧教學法。課堂教學民主化,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學生個性特長。讓學生課堂做到“三動”和“兩先兩後”。

建立教育質量監控台帳,重教學過程監控,重點幫扶薄弱學科教學,師徒接對互助合作共贏。2006年國中升高中升學率達93.5%,平均分、及格率、良好率居全縣13所同級同類學校第二名,低差率僅為6.45%,語文及格率居全縣同級同類學校第一名。國小畢業合格率100%。其它年級各學科“四率”都有明顯提高。

教育工程

學校遠景學校遠景

“三課”“四會”“五節”和諧教育工程穩步推進,呈現多彩亮點,校園文化藝術節和體育文化藝術節是重頭戲。開展“告別粗野,做文明人”主題教育活動,自主式班隊活動精彩紛呈,六一中隊“感恩教育”活動常抓不懈。

大隊部組織“送快樂下村”活動,數家媒體爭相報導。團總支舉行了軍事化訓練。校本教研注重實效。側重課堂教學的“一課多磨”和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以及新課程理念的滲透。教師自主參加紅色之旅,踏尋革命足跡,增強革命信念;班主任到原始森林戶外拓展訓練,增強團隊意識;06年組織教職工參加縣級職工籃球比賽,是全縣唯一的一支農村參賽球隊,贏取了寶貴的新梅峰精神。主持了縣級《利用鄉土文化資源構建和諧教育》課題研究項目,主辦“和諧教育論壇”,創辦了“三峽鄉土文化網站”。豐富多彩的常規性工會活動,凝聚人心,鼓舞士氣。

中國高級職業經理人、學校支書、校長李天春表示:“梅小”已拼出一條嶄新的發展之路,打造出“敢於打拚、團結協作、自覺奉獻、勇爭一流”新梅峰精神,將以“實現教育公平,構建和諧校園”為目標,實現教育均衡和諧發展,努力把學校辦成農村特色教育園地,讓“梅小”重振雄風,鑄造新的輝煌。

教育理念

全人教育(wholepersoneducation)的理念是強調教育的範疇應該是整體性的、全面性的,同時考慮到孩子的發展學習需要與順序,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童才能在心智及體魄等方面得到健全均衡的發展。熱血傳奇私服換句話說,也就是要讓學童不僅學習到各種知識,還要接受道德與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念,並且啟發他們學以致用,幫助具備相關知識以因應現實社會的種種考驗,更重要的是擁有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目標,在這樣的基礎上,將來他們就會懂得如何走正確的路,做正確的事,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危機並轉成正面的機會,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願意服務大眾、貢獻社會。所以全人教育並不偏重某一特殊領域,而是講求全面的、均衡的身心健康發展,跟一般所謂的「新」教育理念不同。

我們認為,只有全人教育才可以真正的讓學童充分發揮潛能,並且有足夠能力可以因應一生中的各種考驗。正確的教育,必須從做人處事的整體面去考慮與施教﹐這是僅著重傳授技術與知識所無法比擬的。我們認為,這雖是最傳統,但同時也是最科學、最先進的教育理念。為達到全人教育的效果,我們參考全球最好的教育方式,結合流傳數千年的教法與教材,融入國家指定的基礎教育,完成明德國小獨特的教育理念。

全人教育的理念是容易了解的,因為全人教育符合最根本的常識,也符合兒童自然發展的過程﹐所以家長、老師、校長都很容易配合,但是要徹底執行並不容易,因為除了要符合國家要求的學習標準,甚至超過標準,還要把知識以外的人生價值取向(例如真、善、美的追求)也融入學習,這就需要學生、家長、教師長具備共識,全面配合,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但是為了幫助孩童打穩一生所需要的教育基礎,這是至關重要的課題,因此任何難關都值得努力設法突破。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我們能夠持之以恆,認真的推動,必定會有良好的效果。

最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明德國小是設立在最貧困的農村地區,但是,這套教學系統不會輸給任何大都市、民辦或國際上最好的學校。我們認為人本來就是平等的,不應該因貧窮而受困,只要提供相同的機會,每一位學童都應該可以發揮他最高的潛力,這也是我們捐建明德國小,從事教育工作的宗旨所在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