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金葉子

雲南金葉子

雲南金葉子(學名:Craibiodendron yunnanense W. W. Smith)灌木或小喬木,高3-4米,稀達5-6米;小枝灰褐色,無毛。葉互生,革質,橢圓狀披針形。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多花;花萼5深裂,裂片寬卵形;花冠鐘形,淡黃白色。蒴果球形,具5棱。種子單側有翅。花期4-7月,果期7-10月。產與廣西、雲南以及西藏。生於海拔1200-3200米的乾燥陽處。該種全株可入藥,樹皮可提取栲膠。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雲南金子葉 雲南金子葉

灌木或小喬木,高3-4米,稀達5-6米;小枝灰褐色,無毛。葉互生,革質,橢圓狀披針形,長4-5(-8)厘米,寬1.6-2(-3)厘米,先端漸尖,頂端近鈍頭,基部寬楔形,全緣,表面亮綠色, 背面淡綠色並疏生黑褐色腺點,兩面無毛,中脈在表面下陷,在背面隆起,側脈及網脈在兩面可見;葉柄長2-3(-6)毫米,無毛。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多花,花序軸無毛;花梗粗壯,長約2毫米,基部有1苞片,中部具1小苞片,無毛;花萼5深裂,裂片寬卵形,長1-2毫米,無毛;花冠鐘形,淡黃白色,長約4.5毫米,寬約2.s毫米,口部縊縮,淺裂為5個直立的三角形齒,無毛;雄蕊10枚,花絲長為花冠之半,被微毛,中部彎曲;花柱長約1毫米,無毛。蒴果球形,高8-9毫米,直徑約6毫米,具5棱。種子單側有翅,長5-6毫米,寬2-3毫米。花期4-7月,果期7-10月。

(註:雲南金子葉圖片圖冊資料來源 )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600-3200米的乾燥陽處。

分布範圍

產於廣西、雲南、西藏(與緬甸相鄰地區)。模式標本采自雲南中部。緬甸也有。

主要價值

樹皮可提取栲膠。

雲南金葉子 雲南金葉子

葉(金葉子):澀、辛,溫。有劇毒。發表溫經,活絡止痛。用於跌打損傷,風濕麻木,肌肉痛,關節痛,神經性皮炎,外感風寒。

杜鵑花科·綟木亞科植物

綟木亞科,杜鵑花科的一個亞科。通常為常綠灌木,植株大多無毛,稀有鱗片或腺毛;花通常5數;花萼與子房分離,花受精後花萼大小几無變化;花冠壇狀或鍾狀,花後脫落;花葯頂孔裂或縫裂,背部有芒或鈍形無芒;蒴果室背開裂,果瓣中部有隔膜;種子有翅或無翅。 約含16屬,主產美洲,大多數產暖溫帶,少數種類產歐洲和北西伯利亞,亞洲分布於東喜馬拉雅,南至東南亞巽他群島,1屬產非洲,限於馬達加斯加。中國有7屬:岩須屬、吊鐘花屬、木藜蘆屬、馬醉木屬、珍珠花屬、金葉子屬及地桂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