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維管束松亞屬

雙維管束松亞屬

雙維管束松亞屬,松科、松屬的2個亞屬之一,本亞屬中國產10種9變種,另引人栽培14種2變種。

基本信息

命名來源

雙維管束松亞屬Subgen.Pinus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7卷||松科PINACEAELindl.||松屬PinusLinn||雙維管束松亞屬Subgen.Pinus
亞屬2.雙維管束松亞屬Subgen.Pinus——Pinus(group)PinusSweet,Hort.Brit.ed.2.475.1830.——Pinussect.EupitysSpach,Hist.Nat.Veg.Phan.11:374.1842,proparte.——Pinussect.DiploxylonKoehne,DeutscheDendr.30.1893.——Pinussubgen.Eupitys(Spach)Rehd.Bibliogr.Cult.TreesandShrubs35.1949.

植物形態

雙維管束松亞屬,針葉內具2條維管束,邊緣有細鋸齒,稀全緣,背面與腹面均有氣孔線,每束針葉基部的鱗葉下延生長,葉鞘宿存,稀脫落;針葉2針、3針一束,或2針3針並存,稀4-5針一束;種鱗的鱗臍背生;木材堅硬,結構粗,年輪明顯,富樹脂
松屬通常分為單維管束松亞屬(P.Strobus)和雙維管束松亞屬(P.Pinus)。前者較為原始,其針葉基部的葉鞘早落,鱗葉不延下生長,針葉內具1條維管束;後者較進化,其針葉基部的葉鞘宿存,鱗葉下延生長,針葉內具兩條維管束,球果種鱗的鱗臍均生於鱗盾的中央。普遍認為單維管束松亞屬的白皮松組(sect.Parrya)是連線兩者的鏈環,因該組既具有單維管束松亞屬的特徵,同時又具有雙維管束松亞屬的性狀。亦有學者提出改白皮松組為亞屬的建議。

下屬物種

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
本亞屬中國產10種9變種,另引人栽培14種2變種。
下級分類:
一、油松組(Sect.Pinus),本組中國產9種9變種。另引入栽培14種2變種。
1、北美短葉松PinusbanksianaLamb.
2、加勒比松PinuscaribaeaMorelet
3、高山松PinusdensataMast.
4、赤松PinusdensifloraS.et
4.1、球冠赤松(栽培變種)PinusdensifloraS.et'Globosa'
4.2、千頭赤松(栽培變種)PinusdensifloraS.et'Umbraculifera'
5、萌芽松PinusechinataMill.
6、濕地松PinuselliottiiEngelm.
7、巴山松PinushenryiMast.
7.1、思茅松(變種)PinuskesiyaRoyleexGord.var.langbianensis(A.Chev.)Gaussen
8、南亞松PinuslatteriMason
9、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
9.1、雅加松(變種)PinusmassonianaLamb.var.hainanensisChengetL.K.Fu
10、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var.massoniana
11、歐洲黑松PinusnigraArn.
11.1、歐洲黑松(原變種)PinusnigraArn.var.nigra
11.2、南歐黑松(變種)PinusnigraArn.var.poiretiana(Ant.)Schneid.
12、長葉松PinuspalustrisMill.
13、海岸松PinuspinasterAit.
14、西黃松PinusponderosaDougl.exLaws.
15、剛松PinusrigidaMill.
15.1、剛松(原變種)PinusrigidaMill.var.rigida
16、晚松PinusrigidaMill.var.serotina(Michx.)Loud.exHoops
17、歐洲赤松PinussyivestrisL.
17.1、樟子松(變種)PinussylvestrisL.var.mongolicaLitv.
17.2、長白松(變種)PinussylvestrisL.var.sylvestriformis(Takenouchi)ChengetC.D.Chu
17.3、歐洲赤松(原變種)PinussylvestrisL.var.sylvestris
18、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
18.1、油松(原變種)PinustabulaeformisCarr.var.tabulaeformis
18.2、掃帚油松(變種)PinustabulaeformisCarr.var.umbraculiferaLiou
18.3、黑皮油松(變種)Pinustabulaeformisvar.mukdensisUyeki
19、火炬松PinustaedaL.
20、黃山松PinustaiwanensisHayata
21.1、大明松(變種)PinustaiwanensisHayatavar.damingshanensisChengetL.K.Fu
22、黃山松PinustaiwanensisHayatavar.taiwanensis
23、興凱湖松PinustakahasiiNakai
24、黑松PinusthunbergiiParl.
25、熱帶松PinustropicalisMorelet
26、矮松PinusvirginianaMill.
27、雲南松PinusyunnanensisFranch.
27.1、地盤松(變種)PinusyunnanensisFranch.var.pygmaea(Hsueh)Hsueh
28、雲南松PinusyunnanensisFranch.var.yunnanensis
28.1、細葉雲南松(變種)Pinusyunnanensisvar.tenuifoliaChengetLaw
二、長葉松組(Sect.SulaMayr),中國僅有下列1種。
1、西藏長葉松PinusroxbourghiiSarg.

松科植物詞條

常綠或落葉喬木,稀為灌木狀;枝僅有長枝,或兼有長枝與生長緩慢的短枝,短枝通常明顯,稀極度退化而不明顯。本科約230餘種,分屬於3亞科10屬,多產於北半球。中國有10屬113種29 變種(其中引種栽培24種2變種),分布遍於全國。
蒼山冷杉 (原變種)
長苞冷杉 (原變種)
紅杉(變種)
落葉松組
掃帚油松(變種)
油松組
長葉松組
白皮松組
單維管束松亞屬
落葉松亞科
紅杉組
魚鱗雲杉組
西藏冷杉
雲杉組
台灣油杉
矩鱗油杉
高山松
歐洲黑松(原變種)
冷杉亞科
松亞科
五針松組
墨脫冷杉
川滇冷杉
大果黃杉
南方鐵杉(變種)
台灣五針松
雙維管束松亞屬
台灣雲杉
矩鱗鐵杉(變種)
剛松(原變種)
油麥吊雲杉(變種)
鐵杉組
林芝雲杉 (變種)
長苞鐵杉組
黃果雲杉(變種)
綠果黃花落葉松(變型)
康定雲杉(變種)
卵果魚鱗雲杉(變種)
察隅冷杉
西黃松
黑皮油松(變種)
麗江雲杉組
歐洲赤松(原變種)
台灣果松
雲南油杉
新疆落葉松
雪嶺杉
鐵堅油杉
江南油杉
西藏雲杉
思茅松(變種)
大果鐵杉(變種)
鐵杉(原變種)
長白魚鱗雲杉(變種)
台灣鐵杉
魚鱗雲杉(變種)
日本落葉松
歐洲落葉松
地盤松
台灣黃杉
黃果冷杉(原變種)
北非雪松
金錢松屬
細葉雲南松(變種)
鱗皮冷杉
紫果冷杉
球冠赤松
鐵杉屬
雲南黃果冷杉(變種)
油松(原變種)
北美短葉松
晚松
急尖長苞冷杉(變種)
萌芽松
新疆冷杉
毛枝五針松
千頭赤松
大果紅杉(變種)
川西雲杉(變種)
黑松
白扦
西藏紅杉
長白松(變種)
喜馬拉雅紅杉
日本雲杉
歐洲赤松
黃花落葉松(原變種)
日本五針松
怒江紅杉
海南油杉
鐵堅油杉(原變種)
紅杉
喬松
四川紅杉
麗江鐵杉
雲南鐵杉
黃花落葉松
岷江冷杉
華北落葉松
日本冷杉
巴山冷杉
中甸冷杉
怒江冷杉
白皮松
黃果冷杉
台灣冷杉
臭冷杉
南歐黑松
蒼山冷杉
杉松
落葉松屬
麗江雲杉
雪松屬
青海雲杉
青扦
鱗皮雲杉
歐洲黑松
熱帶松
巴山松
加勒比松
大明松
長葉松
海南五針松
新疆五針松
偃松
赤松
西藏白皮松
油杉屬
松屬
雲杉屬
銀杉屬
黃杉屬
百山祖冷杉
長苞冷杉
冷杉屬
花旗松
麥吊雲杉
海岸松
秦嶺冷杉
青岩油杉
柔毛油杉
油杉
黃枝油杉
鐵杉
長苞鐵杉
黃山松
紅皮雲杉
白皮雲杉
歐洲雲杉
紅松
大果青扦
華山松
短葉黃杉
北美喬松
瀾滄黃杉
大別山五針松
華南五針松
太白紅杉
落葉松
雪松
油松
松科
雲南松
興凱湖松
雅加松
南亞松
濕地松
火炬松
馬尾松
紫果雲杉
長葉雲杉
銀杉
華東黃杉
黃杉
金錢松
樟子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