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原變種)

油松(原變種),喬木,高達25米,胸徑可達1米以上;樹皮灰褐色或褐灰色,裂成不規則較厚的鱗狀塊片,裂縫及上部樹皮紅褐色。

基本信息

簡介

枝平展或向下斜展,老樹樹冠平頂,小枝較粗,褐黃色,無毛,幼時微被白粉;冬芽矩圓形,頂端尖,微具樹脂,芽鱗紅褐色,邊緣有絲狀缺裂。針葉2針一束,深綠色,粗硬,長10-15厘米,徑約1.5毫米,邊緣有細鋸齒,兩面具氣孔線;橫切面半圓形,二型層皮下層,在第一層細胞下常有少數細胞形成第二層皮下層,樹脂道5-8個或更多,邊生,多數生於背面,腹面有1-2個,稀角部有1-2箇中生樹脂道,葉鞘初呈淡褐色,後呈淡黑褐色。雄球花圓柱形,長1.2-1.8厘米,在新枝下部聚生成穗狀。球果卵形或圓卵形,長4-9厘米,有短梗,向下彎垂,成熟前綠色,熟時淡黃色或淡褐黃色,常宿存樹上近數年之久;中部種鱗近矩圓狀倒卵形,長1.6-2厘米,寬約1.4厘米,鱗盾肥厚、隆起或微隆起,扁菱形或菱狀多角形,橫脊顯著,鱗臍凸起有尖刺;種子卵圓形或長卵圓形,淡褐色有斑紋,長6-8毫米,徑4-5毫米,連翅長1.5-1.8厘米;子葉8-12枚,長3.5-5.5厘米;初生葉窄條形,長約4.5厘米,先端尖,邊緣有細鋸齒。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10月成熟。

分布與生境

為我國特有樹種,產吉林南部、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內蒙古、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及四川等省區,生於海拔100-2600米地帶,多組成單純林。其垂直分布由東到西、由北到南逐漸增高。遼寧、山東、河北、山西、陝西等省有人工林。為喜光、深根性樹種,喜乾冷氣候,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中性或鈣質黃土上均能生長良好。模式標本采自北京。

價值

心材淡黃紅褐色,邊材淡黃白色,紋理直,結構較細密一,材質較硬,比重0.4-0.54,富樹脂,耐久用。可供建築、電桿、礦柱、造船、器具、家具及木纖維工業等用材。樹幹可割取樹脂,提取松節油;樹皮可提取栲膠。松節、松針(即針葉)、花粉均供藥用油松的種群和名稱原來很亂,經前人不斷整理,現已比較明確。本種分布很廣,變異較大。胡先驌、樂天宇於1935年將河南太行山果松嶺海拔2500米(?)的一種樹幹叢生的油松鑑定為太行松Pinus taihangshanensis Hu et Yao,據我們實地調查研究,這種叢生的現象是因幼樹頂芽損傷,側枝代替主幹,或因幼樹叢生,其後乾基彼此癒合的結果,與遺傳特性無關,故予歸併。中進猛之進(T. Nakai) 將河北霧靈山所產的油松定名為 Pinus tokunagai Nakai,而竹內亮(M. Takenouchi)認為是油松的一個變種,改為"var. tokunagai (Nakai) Takenouchi", 我們認為其主要特徵(中井猛之進所稱的“側生短枝”,或竹內亮所稱的“縮短枝”)是在一定環境條件下大樹生長緩慢的表現,而生長旺盛的幼樹就不存在這種現象。這種所謂“短枝上的葉密生”的現象,在油松分布區的很多地方可以看到,不能據此成立新種或新變種,而應併入油松。劉慎諤、王戰的大果油松(變型)"f. jeholensis Liou et Wang"其主要特徵為“球果較大,長達7厘米“。這種較大的球果在河北、山西、陝西等地的油松標本中亦可見到,系屬變異性,故予歸併。同樣紫翅油松(變型)“f. purpurea Liou et Wang”的種翅帶暗紫褐色也不是一個穩定的性狀,亦予歸併。經過整理,本種群保留下列兩個變種。

松科植物詞條

常綠或落葉喬木,稀為灌木狀;枝僅有長枝,或兼有長枝與生長緩慢的短枝,短枝通常明顯,稀極度退化而不明顯。本科約230餘種,分屬於3亞科10屬,多產於北半球。中國有10屬113種29 變種(其中引種栽培24種2變種),分布遍於全國。
蒼山冷杉 (原變種)
長苞冷杉 (原變種)
紅杉(變種)
落葉松組
掃帚油松(變種)
油松組
長葉松組
白皮松組
單維管束松亞屬
落葉松亞科
紅杉組
魚鱗雲杉組
西藏冷杉
雲杉組
台灣油杉
矩鱗油杉
高山松
歐洲黑松(原變種)
冷杉亞科
松亞科
五針松組
墨脫冷杉
川滇冷杉
大果黃杉
南方鐵杉(變種)
台灣五針松
雙維管束松亞屬
台灣雲杉
矩鱗鐵杉(變種)
剛松(原變種)
油麥吊雲杉(變種)
鐵杉組
林芝雲杉 (變種)
長苞鐵杉組
黃果雲杉(變種)
綠果黃花落葉松(變型)
康定雲杉(變種)
卵果魚鱗雲杉(變種)
察隅冷杉
西黃松
黑皮油松(變種)
麗江雲杉組
歐洲赤松(原變種)
台灣果松
雲南油杉
新疆落葉松
雪嶺杉
鐵堅油杉
江南油杉
西藏雲杉
思茅松(變種)
大果鐵杉(變種)
鐵杉(原變種)
長白魚鱗雲杉(變種)
台灣鐵杉
魚鱗雲杉(變種)
日本落葉松
歐洲落葉松
地盤松
台灣黃杉
黃果冷杉(原變種)
北非雪松
金錢松屬
細葉雲南松(變種)
鱗皮冷杉
紫果冷杉
球冠赤松
鐵杉屬
雲南黃果冷杉(變種)
油松(原變種)
北美短葉松
晚松
急尖長苞冷杉(變種)
萌芽松
新疆冷杉
毛枝五針松
千頭赤松
大果紅杉(變種)
川西雲杉(變種)
黑松
白扦
西藏紅杉
長白松(變種)
喜馬拉雅紅杉
日本雲杉
歐洲赤松
黃花落葉松(原變種)
日本五針松
怒江紅杉
海南油杉
鐵堅油杉(原變種)
紅杉
喬松
四川紅杉
麗江鐵杉
雲南鐵杉
黃花落葉松
岷江冷杉
華北落葉松
日本冷杉
巴山冷杉
中甸冷杉
怒江冷杉
白皮松
黃果冷杉
台灣冷杉
臭冷杉
南歐黑松
蒼山冷杉
杉松
落葉松屬
麗江雲杉
雪松屬
青海雲杉
青扦
鱗皮雲杉
歐洲黑松
熱帶松
巴山松
加勒比松
大明松
長葉松
海南五針松
新疆五針松
偃松
赤松
西藏白皮松
油杉屬
松屬
雲杉屬
銀杉屬
黃杉屬
百山祖冷杉
長苞冷杉
冷杉屬
花旗松
麥吊雲杉
海岸松
秦嶺冷杉
青岩油杉
柔毛油杉
油杉
黃枝油杉
鐵杉
長苞鐵杉
黃山松
紅皮雲杉
白皮雲杉
歐洲雲杉
紅松
大果青扦
華山松
短葉黃杉
北美喬松
瀾滄黃杉
大別山五針松
華南五針松
太白紅杉
落葉松
雪松
油松
松科
雲南松
興凱湖松
雅加松
南亞松
濕地松
火炬松
馬尾松
紫果雲杉
長葉雲杉
銀杉
華東黃杉
黃杉
金錢松
樟子松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