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東學院

隴東學院

隴東學院地處甘肅省慶陽市。慶陽市是“岐黃故里”及陝甘寧革命老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目前正在建設的國家級隴東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區域。隴東學院的前身是1978年成立的慶陽師範專科學校。2001年慶陽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和慶陽地區農業學校整體併入,2003年經教育部批准成立隴東學院。2012年慶陽衛校整體併入。學校實行省地共建、以省為主的辦學體制。學校現有19個二級學院,54個本科專業,自建校以來,為革命老區慶陽市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先後培養各類合格人才6萬餘人。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隴東學院隴東學院
隴東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設立的一所本科層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隸屬甘肅省人民政府,其前身是始建於1978年12月的慶陽師範專科學校。建校29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學院勵精圖治,奮發圖強, 培養各類人才30000餘名,為甘肅基礎教育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學院校園環境幽雅,花木繁茂,先後榮獲“全國部門綠化400佳單位”和“全國綠化模範單位”,是孕育桃李、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物理化學生命科學心理測試、語音、計算機、旱作農業等16個綜合實驗室和教學中心,擁有接入網際網路中國教育科研網的校園網路、英語調頻廣播電台和校內閉路電視系統等公共教學設施,教學儀器設備總值4750多萬元。圖書館藏書80.36萬冊,中外文期刊1200餘種,中外文期刊全文資料庫12個,設有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二級檢索站、電子文獻資源庫和多媒體電子閱覽室。

辦學規模

學院現有教職工774人,其中專任教師467人。在專任教師中有教授37人,副教授124人;碩士以上學位教師143人;兼職教授31人,外籍教師8人。先後有2名教師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9名教師獲“曾憲梓教育基金獎”,8名教師享受國務院津貼和省政府津貼,5名教師入選甘肅省“333科技人才工程”和“555創新人才工程”人選。

學院以教師教育為主體,現設有繼續教育學院、教育學院、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農林科技學院、化學化工學院等六個二級學院,中文歷史英語數學、政法經管、體育美術音樂、生命科學、土木工程、政治理論教學部等11個教學系部和31個本科專業,涉及文學理學、農學、歷史學、教育學、工學、法學、管理學、經濟學等學科。現有全日制普通在校學生9800多人,成人教育學生4000餘人。

學院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人才培養質量為生命線,按照“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統一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培養目標,努力培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逐步形成了“勤奮、文明、求實、創新”的校風、“崇德、卓異、敬業”的教風和“博學、慎思、自強”的學風,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連續17次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和團中央的表彰獎勵。

學院設立了農業科學、教育科學、隴東文化、隴東民間藝術、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隴東資源生物、套用化學、隴東歷史與社會發展等11個研究所和科技推廣中心,在語言學、敦煌學、隴東文化、老區歷史、天體物理、生物技術、農作物育種、旱作栽培技術、植物保護、園藝以及隴東地區動植物開發利用等方面形成了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比較優勢,先後承擔並完成國家和省地科研項目323項,科研成果獲得省地獎勵189項,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發表各類學術論文5741篇,其中核心期刊587篇,被SCIE收錄45篇。出版各類學術專著139部,主編和參編教材87部。有168項科研成果通過國家和省市科技部門鑑定,其中有1個小麥品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個小麥品種通過國家品種審定。

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學院將立足隴東,面向全省,輻射周邊,服務西部,以本科教育為基礎,力爭發展研究生教育,文學、理學、教育學、農學、歷史學、工學、法學、管理學、經濟學等學科協調發展,始終不渝地服務基礎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力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合格師資和各類套用型人才,努力把學院建成為特色明顯、優勢突出、在省內外有一定影響的教學型隴東大學。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歷史沿革
1978年12月,隴東學院前身慶陽師範專科學校經國務院批准成立。
1992年7月,國家教委將學校更名為慶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2001年原慶陽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和慶陽地區農業學校整體併入。
2003年4月,教育部批准在慶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的基礎上設定多科性本科院校隴東學院。
2007年5月,學校先後通過了甘肅省教育廳組織的第一屆本科畢業生教育質量考核驗收和甘肅省學位委員會組織的學士學位授權單位評審,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
2012年慶陽市衛生學校(始建於1965年,省部級重點中專)整體併入。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據2014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共有在職教職工1021人,專任教師738人。專任教師中具有教授、副教授職稱的教師245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431人。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人,甘肅省優秀專家2人,甘肅省領軍人才1人,甘肅省“333”“555”人才工程5人;慶陽市科技功臣2人,領軍人才4人,“185”人才工程5人。全國勞動模範1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甘肅省“園丁獎”獲得者21人,甘肅省“青年教師成才獎”獲得者18人。有100多人次參加全國、省級、市廳各類學術團體,其中在省市學術團體擔任理事以上43人,17人擔任常務理事,8人擔任副理事長。

學院專業

據2014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共設有文學院、歷史文化學院、外國語學院、教育學院、政法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體育學院、農林科技學院、電氣工程學院、化學化工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能源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岐伯醫學院等19個二級學院及繼續教育學院。
學校設2個三級甲等附屬醫院,分別為慶陽市人民醫院和慶陽市中醫醫院。
隴東學院本科專業一覽表(2013年)
學院 序號 專業代碼 專業名稱 修業年限 學科門類 招生類型
文學院 1 050101 漢語言文學 四年 文學 師範
2 050107T 秘書學 四年 文學 師範
歷史文化學院 3 060101 歷史學 四年 歷史學 兩者兼有
4 040103 人文教育 四年 教育學 師範
5 120210 文化產業管理 四年 管理學 非師範
外國語學院 6 050201 英語 四年 文學 兩者兼有
教育學院 7 040106 學前教育 四年 教育學 師範
8 040107 國小教育 四年 教育學 師範
政法學院 9 030101K 法學 四年 法學 非師範
10 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四年 法學 師範
經濟管理學院 11 020101 經濟學 四年 經濟學 非師範
12 120204 財務管理 四年 管理學 非師範
13 120401 公共事業管理 四年 管理學 非師範
數學與統計學院 14 070101 數學與套用數學 四年 理學 兩者兼有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15 071001 生物科學 四年 理學 師範
16 071002 生物技術 四年 工學 非師範
農林科技學院 17 082701 食品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非師範
18 090101 農學 四年 農學 非師範
19 090102 園藝 四年 農學 非師範
20 090201 農業資源與環境 四年 農學 非師範
體育學院 21 040201 體育教育 四年 教育學 師範
美術學院 22 130401 美術學 四年 藝術學 師範
23 130502 視覺傳達設計 四年 藝術學 非師範
24 130504 產品設計 四年 藝術學 非師範
音樂學院 25 130202 音樂學 四年 藝術學 師範
26 130204 舞蹈表演 四年 藝術學 非師範
27 130205 舞蹈學 四年 藝術學 非師範
電氣工程學院 28 070201 物理學 四年 理學 師範
29 080301 測控技術與儀器 四年 工學 非師範
30 080601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四年 工學 非師範
31 080716T 套用電子技術教育 四年 工學 師範
32 080801 自動化 四年 工學 非師範
化學化工學院 33 070301 化學 四年 理學 師範
34 070302 套用化學 四年 工學 非師範
35 080206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四年 工學 非師範
36 040102 科學教育 四年 教育學 師範
37 081301 化學工程與工藝 四年 工學 非師範
信息工程學院 38 080701 電子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學 非師範
39 080703 通信工程 四年 工學 非師範
40 80903 網路工程 四年 工學 非師範
41 080901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四年 工學 兩者兼有
42 040104 教育技術學 四年 教育學 師範
土木工程學院 43 070502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 四年 理學 非師範
44 081001 土木工程 四年 工學 非師範
45 120103 工程管理 四年 工學 非師範
46 070503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四年 理學 非師範
能源工程學院 47 081501 採礦工程 四年 工學 非師範
48 081502 石油工程 四年 工學 非師範
49 082901 安全工程 四年 工學 非師範
機械工程學院 50 080202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四年 工學 非師範
51 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 四年 工學 非師範

學科建設

隴東學院
隴東學院
據2014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本科專業涵蓋文、史、法、經、教、藝、理、工、農、管、醫等11個學科門類。作物遺傳育種為省級重點學科,套用化學為省級重點培育學科。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據2014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生物科學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農學、國小教育、歷史學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有機化學、動物生物學、中國近現代史教學團隊為省級教學團隊,化學化工、土木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為省級教學示範中心,建有中國古代文學、世界史、普通動物學、土壤肥料學、普通物理實驗、數字電路、分析化學、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等14門省級精品課程。
師生成績與實踐教學
據2014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獲甘肅省教學成果獎15項。建立了142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其中正寧縣中灣林場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級理科實踐教育基地。近年來學生在全國、全省大學生數學建模、電子設計、科技作品、英語演講等學科競賽中獲各類獎勵127項,其中國家級獎勵18項。

對外交流

與蘭州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院校簽署了校際合作協定,每年選送優秀學生到蘭州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學習。承擔《1+2+1中美人才培養計畫》項目,與美國北亞利桑那大學、洪堡州立大學、曼斯菲爾德大學及台灣中國文化大學等13所院校建立了校際合作交流關係,並先後派出學生到美國、白俄羅斯、烏克蘭、羅馬尼亞、波蘭等國留學。

榮譽表彰

據2014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20次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的表彰獎勵,先後榮獲“全國部門綠化400佳單位”、“全國綠化模範單位”、“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甘肅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據2014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隴東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實驗室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隴東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為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與慶陽市共建現代蘋果技術研究中心、隴東冬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慶陽市抗疏力技術套用研究中心等3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建設成果

據2014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近年來,該校共發表學術論文4514篇,出版專著、教材89部,專利36項。獲各類科研項目527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8項,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家成果轉化項目1項,省部級43項,獲省市各級科技獎勵141項。

學術資源

截至2013年7月,隴東學院圖書館館藏有137.5萬冊(其中紙質圖書85.5萬冊,超星電子圖書52萬冊),1505種期刊,60種報紙,2001年與Internet網、中國教育科研網實現了聯網,並建有國家光碟檢索中心《CNKI檢索諮詢一級站》和《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隴東學院信息工作站》。
從1997年開始購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和《中國科技期刊篇名資料庫》及《中國社科報刊資料索引資料庫》等電子出版物。2004年開始選訂《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清華同方)》、《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清華同方)》、《中國優秀碩士論文全文資料庫(清華同方)》、《中國科技期刊全文資料庫(重慶維普)》、《中國標準全文資料庫(北京萬方)》和、《博看期刊資料庫》、《新東方多媒體學習庫》、《隴東地方和特色產業(黃花菜、白瓜籽)文獻資料庫(自建)》、《超星電子圖書》、《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資料庫》等電子資源,建立了鏡像站點。

學院學報

隴東學院隴東學院學報
隴東學院學報》創刊於1985年,其前身是《慶陽師專學報》。《隴東學院學報》是由甘肅省教育廳主管,隴東學院主辦的綜合性刊物。《隴東學院學報》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以“傳承先進思想,繁榮科學文化”為辦刊宗旨,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為辦刊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和文風。

《隴東學院學報》刊發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各學科領域的學術理論研究成果及探析社會熱點問題的具有學術創見與理論深度的學術論文。

為適應我國信息化建設,擴大本刊及作者知識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CNKI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網路出版,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錄,請在來稿時向本刊提出聲明。

《隴東學院學報》為雙月刊,大16 開,128 頁。雙月15 日出版,1、3、4、6期為社會科學版,2、5期為自然科學版。本刊自辦發行,訂購者可直接向本刊編輯部郵購,每期定價10元,全年6期定價60元(含郵資)。

學科帶頭人

閆慶生:主要從事隴東地方史研究與陝甘寧邊區經濟史研究,共發表各類論文近四十篇,其中《抗戰時期陝甘寧邊區的農村經濟研究》發表在《近代史研究》(2001.3)、《抗戰時期陝甘寧邊區的農貸》發表在《抗日戰爭研究》(1999.4)、《抗戰時期陝甘寧邊區的稅收問題研究》發表在《中國經濟史研究》(2001.4)等國家級刊物上。合寫專著《陝甘寧邊區經濟史研究(1937—1945)》運用計量史學研究方法對邊區經濟史進行研究,數據全面詳實、結論精確可信,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是近年來陝甘寧邊區史研究上的一大碩果。該成果榮獲1998—1999年度“甘肅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另一部合寫專著《慶陽簡史》是慶陽地方史研究領域的第一部史體專著,是一部了解隴東歷史的重要參考書。該書榮獲1999年度“甘肅省第六次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
簡毓峰:男,漢族,生於1957年11月,陝西蒲城人,中共黨員,研究員。1982年畢業於甘肅農業大學農學系,學士。1997—1998年,在蘭州大學區域經濟研究生班深造。現任隴東學院科技處處長,學院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中心主任,農學系(農科所)研究員。兼任省農學會理事,《甘肅農村科技》編委,《隴東學院學報》編委,慶陽市專家顧問團成員等職。
主要研究方向:作物育種與栽培、旱地農業、巨觀農業等專業技術研究。先後主持和參與科研與示範推廣課題(項目)20餘項,取得成果18項,獲獎16項(次)。其中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省高校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地(廳)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次),二等獎5項(次),三等獎5項(次)。共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省級以上刊物發表34篇,獲獎論文4篇。目前,在研課題3項。
2000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1年入選甘肅省“333”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2003年入選隴東學院首屆學科帶頭人。
劉建寧:男,漢族,教授,1963年11月生於甘肅合水。1995年7月西北大學化學系無機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理學碩士學位。2005年7月被聘為隴東學院化學系教授。現任隴東學院教務處副處長、隴東學院體委副主任。1995年7月至今,先後獲《甘肅省教委高校科技進步獎》一次、《甘肅省教委青年教師成材獎》一次、《隴東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三次。主持完成了甘肅省教委科研項目《含硫希夫鹼金屬配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金屬配合物直接電化學合成》、《新型腙類試劑的合成及在螢光分析中的套用》。先後在《Journal of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Turkish Journal of Chemistry》、《RARE METALS》《分析化學》《無機化學學報》《化學學報》《套用化學》《光譜學與光譜分析》《中國衛生檢驗》《蘭州大學學報》《分析測試學報》《化學試劑》等SCI、SCIE、國家級、中文核心期刊學術刊物發表專業論文50餘篇。

特聘教授

隴東學院聘用兼職教授基本情況表
聘請系部 姓名 單位 專業 學位 職務 職稱 兼職類型
中文系 楊曉藹 西北師範大學 中國古代文學 博士 博士生導師中文系系主任 教授 學術型
中文系 趙學勇 蘭州大學 中國現當代文學 碩士 博士生導師文學院副院長 教授 學術型
政法經管系 陳曉龍 西北師範大學 中國哲學 博士 副校長 教授 學術型
政法經管系 楊貴言 甘肅省委黨校 經濟學 博士後 校長助理 教授 學術型
歷史系 袁林 陝西師範大學 歷史學 博士 博士生導師 教授 共享
歷史系 田澍 西北師範大學 歷史學 博士 博士生導師文學院書記 教授 學術型
英語系 袁洪庚 蘭州大學 英語 博士 外國語學院副院長 教授 學術型
數學系 鍾承奎 蘭州大學 數學 博士 博士生導師數學與統計學院院長 教授 共享型
數學系 鍾奎 西北師範大學 基礎數學 博士 博士生導師數信學院院長 教授 學術型
數學系 吳建華 陝西師範大學 偏微分方程 博士 博士生導師數信學院院長 教授 學術型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董晨鐘 西北師範大學 原子與分子物理 博士 博士生導師物電學院院長 教授 學術型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郝曉弘 蘭州理工大學 自動控制原理 博士 博士生導師院長 教授 學術型
美術 岳嶸琦 西北師範大學 油畫 學士 碩士生導師敦煌藝術學院副院長 教授 學術型
教育學院 萬明鋼 西北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 博士 博士生導師教育學院院長 教授 共享型
教育學院 李瑾瑜 西北師範大學 課程與教學論 博士 博士生導師教師培訓院院長 教授 學術型
教育學院 劉旭東 西北師範大學 教育原理 博士 博士生導師教育學院副院長 教授 學術型
政治理論教學部 范鵬 甘肅省社會科學院 馬克思主義哲學 博士 省社會科學院院長 教授 學術型
生命科學系 劉乃發 蘭州大學 動物 博士 教授 學術型
建築工程系 朱彥鵬 蘭州理工大學 結構工程 博士 博士生導師土木工程學院院長 教授 學術型
音樂系 白陸平 西安音樂學院 鍵盤 碩士 副院長 教授 學術型
農林科技學院 張改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作物遺傳育種 博士 博士生導師主任 教授 學術型
化學化工學院 塗永強 蘭州大學 化學 博士 博士生導師重點實驗室主任 教授 共享型
化學化工學院 楊武 西北師範大學 分析化學 博士 化工學院書記 教授 學術型
化學化工學院 趙建設 西北大學 無機化學 博士 博士生導師 教授 學術型
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 張德運 西安交通大學 計算機系統結構 學士 所長 教授 共享型
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 呂振肅 蘭州大學 通信工程 碩士 所長 教授 學術型
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 於洪志 西北民族大學 計算機 博士生導師信息院院長 教授 學術型
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 楊改學 西北師範大學 教育技術學 學士 博士生導師教育技術與傳播學院院長
體育 許世岩 西北師範大學 體育訓練學 學士 碩士生導師 教授 學術型

新校區

隴東學院隴東學院新校區
隴東學院新校區位於慶陽市西峰區溫泉鄉,距校本部4公里,占地面積1000畝,現有在校學生5600多人,教職工300多人,設有新校區辦公室、教務處、團委、學生工作處、保衛處、計財處、基建處、後勤處、後勤服務公司、圖書館、網路中心等11個機關部門和教學輔助單位;有中文數學、教育、政法經管、歷史、計算機科學、生命科學、農學、園林、美術、建築工程等11個教學系,開設有漢語言文學、數學、歷史、政法、美術、經濟法等19個師範類和非師範類教學專業;有119個教學班,有農業科學、教育科學、隴東文化、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園藝等5個研究所以及科技與成果轉化推廣中心。

新校區從2002年4月開始動工建設,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校舍面積11萬多平方米,其中教學用房面積2.2萬多平方米,生活用房面積8萬多平方米,校園東區的學生活動場所、道路、鍋爐房、給排水系統、電視、電話系統、網路系統等基礎設施已全部完成,可以滿足新校區當前的生活、教學使用要求。二期工程將於新西合公路開通時同步進行,其中完成東部分藝術樓二期工程,實驗樓二期工程,圖書館二期工程,新校區主大門和部分主體教學樓。當學院學生人數增加以後,完成校園規劃西半部分的其餘項目。

新校區主要分為教學科研區、學生生活區、體育活動區、後勤服務區、集中綠化區、科技產業區等6大功能模組。校園環境幽雅、花木繁茂、綠草如茵、景色宜人,是孕育桃李、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

傳統文化

徽標

隴東學院
隴東校徽
該校徵標由隴東學院名稱的漢語拼音和英文首寫字母“L”、“D”同構合成,“L”與火焰構成一個蠟燭,“LD”同構並與火焰又組成火炬圖形,熒熒紅燭,寓意傳道解惑、巍巍師魂。學校地處革命老區慶陽,火炬造型寓意老區精神薪水火相傳,火焰也象徵著學校騰飛和引領時代。

校訓

崇德尚實自強不息

校風

勤奮:勤奮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品德修養。業精於勤,勤能啟智,勤能補拙,致志於學,持恆專一,循序漸進,契而不捨,學而不厭,堅忍不拔,奮發努力,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必能成就事業。
文明:文明的實質與核心,是直接塑造人,幫助人樹立自己的尊嚴。它應把人塑造成為有價值取向的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塑造成為有專業才能的人,塑造成自覺承擔道德責任的人,塑造成具有獨創個性並恪守原則規範的人,塑造成具有健康理性思維的人,這就是一個學校的成功所在。
求實:求事求是,求真務實。科學和真理的精髓就是真實,真實是一種客觀存在,只有用科學的態度去對待它,真實才會給人們帶來福祉,只有把它變為一種精神,真實才能為我們展示希望和輝煌。
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只有不斷揭示人們新的認識領域和認識層面,發現規律,啟迪智慧,才能與時俱進,不斷為社會提供創造性的資源。

教風

崇德:這是一種價值觀,強調一種人格價值含量。教師的品格、氣質、學養、胸襟,直接影響學生的修為。教師應徑明修立、身正學博、為人師表,成為國家道德和精神價值的體現者。
卓異:銳智通達,博覽貫通,學問精深,走在學科的前沿;文理滲透、學知中西,成為卓越優異的人,以蓬勃的創造精神為人所傳頌、所仿效。
敬業:人師之責,首先專心學業,熱愛自己的事業崗位,人生的目的就是要用自己所學得的知識和能力幫助他人,有益社會,承擔起為社會謀福利的責任。

學風

博學:文理滲透,了解中外,篤學博聞,融會貫通,崇尚科學,博洽經史,工於文辭,用知識來武裝自己,使自己的社會價值得到增值。
慎思:“學而不思則罔”,慎思是一種品質,思可明理,思可求真,思考會令人深入、全面。科學始於問題,世界是由問題組成的,歷史是問題的消亡和解決,現實是問題的存在和發展,學會思考,長於求索,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成為社會有用之人。
自強:是一種自我超越,開拓進取,積極競爭的品質。它體現了一種不屈不撓、頑強奮鬥的意志力,大學生應當相信自己,樹立遠大理想,應當成為理想的追求者和未來責任的承擔者,對“完美”的嚮往和探索,對自我價值的挖掘和認識,相信自己在社會中的使用價值,是自強的基本內涵。

現任領導

logo
logo
在黨委書記 於樹青黨委副書記、院長閆慶生
黨委副書記 汪建華
黨委委員、副院長 劉仁義
黨委委員、副院長 俞子泓
黨委委員、副院長 孫立峰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白生君

甘肅大學一覽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