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害

隔代害

由於沒有父母在身邊,孩子們自然少了一層顧忌,加上隔代家長的溺愛,許多孩子走上了一條與其父母預期不相符合的成長道路,從而形成“隔代害”現象。

概述

“隔代教育”的利弊之爭“隔代教育”的利弊之爭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內地“獨一代80後的部分年輕人已為人父母,但終日被重重社會壓力包裹著的他們已無暇顧及子女的早期教育,每日將心思全撲在忙碌的工作上,此時育兒擔子便不知不覺中落到老輩人身上,他們憑著充裕的時間和精力培養著孫兒,但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老輩人總會過度溺愛孩子,不理解也不接受現在過早的科學育兒方案等問題。

成因

‘獨一代’有不少也是祖輩帶大的,他們的父母有的並沒有多少育兒經驗。有些老人現在帶著補償的心理,發泄著自己的寵愛。他們希望自己‘有用’、‘被需要’,在育兒上想占一席之地,甚至占主導地位。“越界”是“隔代教育”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弊端

跟不上育兒時代步伐

祖輩部分父母不贊成“早教”,認為“讓孩子輕鬆贏在第一起跑線上”純屬謊言,那么小的孩子接受早教是無意義的,會增加小孩子思想負擔,造成厭學,心裡承受壓力低。

孩子易產生心裡疾病

從諸多個兒童心理諮詢個案中發現,隔代撫養方式可能導致孩子心理變異,產生某些心理問題,如心理老年化、社交恐懼症、性格怪異化、心理脆弱化等…

過度溺愛阻礙育兒成長

俗話“隔代親”,孩子身上無論任何惡習都會放縱,縱容孩子,哪怕要星星不敢摘月亮,過度溺愛束縛孩子成長,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

親子感情產生隔閡

由於長期孩子未在父母的身邊,缺少日常生活中的溝通交流,親子間的感情自然漸漸淡化,彼此間的距離越拉越遠,在孩子眼中父母的角色缺位。

專家看法

隔代害隔代害
中國心理學會會員、江西教育學院教育繫心理學教研室主任胡永萍認為,老人與小孩之間的相處相比小孩與爸媽而言會更加融洽,許多小孩接受隔代教育成習慣,對爸爸媽媽的感情反而不深。許多小孩一旦犯了錯誤,會習慣性地跑到爺爺奶奶處,因為這樣爸爸媽媽便不好過來訓斥或教育。

扮演子女與父母雙重角色的年輕的爸爸媽媽,一定要在百忙中抽出時間與孩子交流,與老人溝通,千萬不要放棄自身的職責,一定要明確自己才是教育孩子的真正主角。所以,既不要只圖省事,孩子一生下來就甩給老人,也不要怕老人慣壞了孩子,拒絕老人帶孩子,割斷祖孫之間的親情。在此提醒廣大年輕父母,不論是與老人同住,還是暫時把孩子寄養在老人家中,都要注意和老人協調關係,一切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為出發點,積極解決矛盾糾紛,爭取隔代教育取得雙贏。

雙語解讀

Inter-generationalhazard隔代害

Describesgrandparentslookingafterchildrenwhiletheparentsareawayfromhome,spoilingthegrandchildrenandbringingthemupinawaythatisinconsistentwiththeexpectationsoftheparents.

(互動百科與《環球時報》英文版聯合推出)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_2013年11月

銳詞報
手機報IN詞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

互動百科與卓望信息結成百科知識類內容資源唯一合作夥伴關係,由互動百科向中國移動手機報用戶提供新鮮、趣味的網路銳詞 ,與中移動手機報共同打造新傳媒。

2013年11月IN辭彙總 | 新留守現象 | YOLO族 | 職場三管 | 隔代害 | 站立式會議 | 機養寶寶 | 腳語 | 社交眩暈 | 上午道德效應 | 恐老心理 | 浪漫性別差 | 網路攀比 | 輕電影 | 手機出軌 | 夜貓女 | 新手婚姻 | 線上疑病症 | 負營養 | 甜食健忘症 | 極客游 | 中國空氣病 | 隱私做秀 | 隱形肥胖 | 黑色家庭 | 點讚族 | 月欠族 | 低GI生活 | 甜心性格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