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猝亡

光緒猝亡

愛新覺羅·載湉,廟號:德宗,1908年11月14日死於北京中南海瀛台涵元殿,死於急性砒霜中毒。

簡介

100年前——1908年11月14日,光緒皇帝死於北京中南海瀛台涵元殿。第二天,慈禧太后在北京故宮儀鸞殿病逝。正當壯年的38歲的皇帝與風燭殘年74歲的太后竟在20小時之內相繼死去,這巧合實在令人難以置信。更耐人尋味的是,在光緒死去的當天,慈禧太后於病榻上很快傳下懿旨:立溥儀為嗣皇帝,命醇親王載灃為監國。這其中撲朔迷離,回顧光緒和慈禧兩人生前的恩怨矛盾,也許可以從中窺見真相。
(圖)光緒光緒

生卒:1871—1908(38歲)
民族:滿族
姓名:愛新覺羅·載湉
廟號:德宗
諡號: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
全稱: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
出生: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1871年8月14日)生於宣武門內迤西太平湖醇親王府的槐蔭齋
屬相:羊
卒年: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酉時二刻三分駕崩於瀛台涵元殿內.
死於:急性砒霜中毒
在位: 1875年—1908年(34年)
陵寢:崇陵(清西陵)
父親:愛新覺羅·奕譞(醇親王)
母親:葉赫那拉氏(慈禧胞妹)
初婚:18歲結婚,配偶葉赫那拉氏等3人
皇后:葉赫那拉氏(副都統桂祥之女,慈禧侄女)
后妃: 他他拉氏(禮部左侍郎長敘二女,瑾妃、珍妃)
子女:無子女
繼位人:愛新覺羅·溥儀,號稱“繼承同治兼祧光緒,光緒同父異母弟弟醇親王載灃長子)
老師: 翁同龢、夏同善
最得意:主持戊戌變法
最失意:甲午戰爭主戰失敗
最不幸:戊戌政變後被囚禁 、被人用砒霜謀害至死
最痛心:簽訂《馬關條約》、戊戌政變、珍妃遇害
最擅長:書法、音樂
最不喜歡的戲:梆子戲,因為他認為梆子戲是悲調
歷史評價《清史稿》論曰:德宗親政之時,春秋方富,抱大有為之志,欲張撻伐,以前國恥。已而師徒饒敗,割地輸平,遂引新進小臣,銳意更張,為發奮自強之計。然功名之士,險躁自矜,忘投鼠之忌,而弗恤其罔濟,言之可為於邑。洎垂簾再出,韜晦瀛台。外侮之來,釁自內作。卒使八國連兵,六龍西狩。庚子以後,怫鬱摧傷,奄致殂落,而國運亦因此而傾矣。嗚呼,豈非天哉。光緒駕崩後,清越四年而亡。

作為一個年輕發奮的君主,光緒皇帝以社稷為重,推行變法, 不輕易退縮妥協, 以求自保; 反而在關鍵時刻, 為了變法信念, 置生死安危於度外。這已經超出了一位傀儡帝王的行為價值選擇, 即使從人格上看也是值得稱道的。也許, 身為帝王, 百年來他受盡冷落和責難, 甚至有人指責他“懦弱無能”, 但作為一個人, 作為一個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的先驅者, 他的人格是顯示出一定亮色的, 是不必諱言的。變法的最終結果是失敗了, 但對當時社會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打破了封建專制主義的思想禁錮, 啟開了中國思想解放的先河; 在經濟上, 光緒接受了維新派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的主張, 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道路; 在文化教育方面, 開辦學堂, 改革科舉制度, 派人出國留學、遊歷等, 這就使知識分子擴大了眼界, 給長久封閉的國家帶來了一些西方的先進思想、理論和技術。光緒皇帝不愧為近代中國第一個效仿西方來變革中國的開明皇帝。

光緒對珍妃的深情,同樣令人感動。“金井一葉墜,淒涼瑤殿旁。殘枝未零落,映日有輝光。溝水空流恨,霓裳與斷腸。何如澤畔草,猶得宿鴛鴦”每讀此詩,令吾輩唏噓不已。

載湉是醇親王的兒子,慈禧太后的外甥,內侄.登基時只有四歲,兩宮太后“慈禧”,“慈安”即“垂簾聽政”。至光緒16歲,慈禧“歸政”,但仍實掌大權。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歲次甲午,朝鮮發生東學黨之亂,日本趁機進占漢城,擊沉我國運兵船,並攻擊我牙山駐軍。七月一日中、日兩國正式宣戰,後清廷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史稱為甲午戰爭。甲午戰敗後,朝野有志之士便提倡維新變法,其領導人物康有為以著書立論,發行中外公報主張變法,亦曾數次上書光緒,要求改革。其學生梁啓超則於上海主編時務報,鼓吹變法圖強。至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德宗下詔變法,以康有為﹑譚嗣同等人推行新政。但以慈禧太后為主的守舊派反對變法,於是發動政變,德宗被幽禁,康、梁逃亡日本。

因歷時僅一百零三天,故稱為百日維新。又因是年為戊戌年,故稱為戊戌變法。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義和團起事,仇殺外人,引起英、俄、法、德、美、日、義、奧八國共組聯軍,攻陷北京,光緒,慈禧太后逃亡西安.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歲次辛丑,九月七日,在北京與各國所訂立的條約,共十二款,以賠款一項為最重,數目高達白銀四億五千萬兩,為不平等條約中最苛刻的。後慈禧處死光緒的愛妃珍妃.光緒被軟禁瀛台.終飲恨病逝. 

飛來的皇冠

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一向恬靜的醇親王府突然活躍起來,王爺的嫡福晉(即夫人)生了貴子。 醇親王十分高興,給孩子起名叫載湉,希望兒子能像自家府邸旁的太平湖水那樣平平靜靜地度過一生。然而命運卻沒有按名字所寓意的那樣運轉。

載湉具有十足的皇族血統,他的父親醇親王奕譞是道光帝旻寧的第七子,鹹豐皇帝奕詝的親兄弟。載湉的母親葉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妹。慈禧太后是載湉的姨母,也是伯母,他們本不應該有矛盾。不幸的是,他的表哥、也是叔伯堂兄的同治皇帝年紀輕輕就離開了人世,沒有後繼人,於是載湉成了離姨母最近、最容易控制的棋子。

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同治帝載淳病逝。失去自己唯一的親生兒子,慈禧顧不上悲痛,她不會忘記兒子身後的巨大空缺。同治帝臥病的幾個月,慈禧一直在心中籌劃“立嗣大計”。等到兒子咽氣的時候,她已經確定了人選。她沒有從載淳的下輩“溥”字輩中挑選人,因為這樣她會由皇太后升格為太皇太后,不宜隔代垂簾,也就無從控制朝政。經過反覆權衡,慈禧選擇了親妹妹的兒子——年僅 4 歲的載湉。 因為載湉年幼無知, 便於控制。

面對“飛來”的皇冠,載湉的父親奕譞傷心不已。他好不容易盼到一個兒子,卻要“貢獻”出去當皇帝,從此父子不再是父子,只能是君臣,相隔不遠卻難以相見。所以,當慈禧宣布載湉為嗣皇帝時,奕譞失態地突然撲通一聲跪下,連連叩頭,並且嚎啕大哭,跌倒在地,昏迷不醒。

當晚,一隊全副武裝的士兵領旨前往宣武門內的醇王府,執行慈禧的命令——接載湉進宮,繼承皇位。醇王府第外掛滿燈籠彩旗,一派喜慶氣氛,而內室里,奕譞夫婦卻為失去他們的愛子失聲痛哭。太監們給熟睡的載湉穿上蟒袍補褂,抱上了暖輿,就這樣,4歲的載湉在熟睡之中被抱進了皇宮,他一夜之間離開了爹娘,當上了大清國的第十一位皇帝——光緒皇帝。

母子君臣

(圖)慈禧慈禧

光緒幼年時有一段時間和慈禧感情很好。光緒初入宮時,由於太小,處處需要人照顧。而他的長相或氣質的某些方面帶有葉赫那拉家族的特徵,這激起了剛失去兒子的慈禧重新做母親的念頭,開始處處細心照顧光緒。

慈禧把光緒領入自己的臥室,親自包攬了小皇帝吃飯、穿衣、洗澡、睡覺等瑣事。光緒小的時候,得過一種怪病,時常無緣無故從肚臍眼裡流出一種發黏的液體。為此,慈禧天天擦洗他的身子,衣服一日三換。光緒年幼時最怕雷聲,每次聽到電閃雷鳴,天公發怒,都嚇得渾身發抖,啼哭不止。每遇雷雨天,慈禧就把光緒摟在懷裡,一邊輕輕拍打他的後背,一邊哼唱著小曲。

光緒長至 5歲時,慈禧又開始抓他的啟蒙教育。最初,將“人之初、性本善”之類的詞句寫在一張張小方紙片上,一遍遍教小皇帝識字,並“口授四書五經”,隨後,慈禧經過反覆挑選,最後確定以書法和學問聞名的常州人翁同龢作為光緒的老師。當翁同龢為5歲的小皇帝授課時,慈禧曾多次親臨視察。光緒放學後的第一件事,即是前往慈禧居住的儲秀宮向慈禧背誦當日學過的功課。

每一個女人身上都有母性的本能。當慈禧抱著年幼弱小的光緒時,很難斷言她內心沒有涌動過溫柔的波浪。但慈禧不是普通的女人,她不只是出於天性愛護光緒,更希望通過愛憐和辛勤指示,逐漸確立起一種特殊的人身依附關係,以便於今後對光緒長期控制。

為此,慈禧想了許多辦法切斷光緒同他的生身父母之間的感情紐帶,通過潛移默化的辦法,使光緒帝在他那小小的心靈中,逐漸地樹立起他和慈禧太后的所謂“母子”關係。光緒稱慈禧為“皇阿瑪”,這是滿語,漢語的意思是“親爸爸”,並一直保留著這個稱呼。

慈禧還把光緒關在森嚴的皇宮高牆內,多年不讓他回家。思念兒子的醇親王福晉——慈禧的親妹妹曾多次帶著光緒喜歡吃的零食,要求進宮探望,都被慈禧無情地擋了回去,氣得她嚎啕大哭。直到多年以後,醇親王福晉病危,光緒才獲準重新邁進他出生的那個坐落在太平湖邊的王府大門。

個性倔強、獨斷專行、經常與母親唱反調的同治皇帝給了慈禧很多教訓,為了使光緒帝從小就樹立起對她的絕對服從的觀念,她還特別注意對光緒進行“孝道”教育。不僅如此,慈禧還為光緒制定了一些不可違背的條規。每天早晨,光緒帝必須到慈禧的住處去問好請安。隨著光緒年齡的增大,慈禧對光緒的要也更加苛刻。在光緒磕頭請安的時候,沒有慈禧的命令,他是不敢起來的。如果遇到慈禧不高興,那么光緒只得長跪,還不敢表示什麼不滿。每逢慈禧乘輿外出,光緒必須親自隨從。年少的光緒皇帝沒有一點人身自由,整日生活在慈禧的淫威之下,這給光緒幼小的心靈留下極大的陰影和創傷,致使他陷入無法言語的痛苦之中。正因這樣,光緒十分害怕見到慈禧,每見到慈禧總像見到獅子、老虎一般,戰戰兢兢,生怕惹怒慈禧。

值得慶幸的是,他有愛護他的師傅們,翁同龢是其中之一。在翁同龢的耐心教育下,他勤奮好學,不僅衷心接受著禮制繁複的宮廷教育,而且極有耐心,對枯燥乏味的禮儀制度嚴格遵守。這讓老師翁同龢甚至慈禧都驚嘆不已,也讓慈禧放下心來:生性懦弱的光緒的確與倔強的同治不同,他容易被權威、規制所塑造。

據記載,光緒入學後不久,一天,他指著書本上的“財”字對翁同龢說:“我不喜歡這個,喜歡‘儉’字。”6歲幼童說出這般老成話,說明他對翁同龢關於君主美德的理解是十分準確的。翁同龢聽後非常激動:“皇上明白這個道理,真是天下百姓的福氣啊!”光緒11歲那年,在翁同龢的指點下,開始閱讀歷史典籍。當讀到唐朝衰亡時,他在書上批道:“唐朝之所以滅亡,在於宦官專權,懿宗之後更加沒有法度,所以亡國了。”他還以“漢章帝”為題,寫成一首“以史為鑑”的五言詩,被翁同龢譽之為“帝王御書中的第一篇上乘之作。”
光緒有心成為“中興之主”,在他臥室的牆上,始終懸掛著康熙、乾隆先帝的畫像,他們的業績就是他的夢想。他因此十分勤奮。許多老臣也一致認為,光緒是自嘉慶、道光、鹹豐、同治以來最勤勉的皇帝。
但慈禧常常打破光緒的夢想。在上書房光緒雄心勃勃,充滿自信,似乎看到了自己若干年後一展鴻圖、意氣風發的樣子。可一到儲秀宮請安,他只能是唯唯諾諾。慈禧不再像以前那樣關心愛護光緒,為樹立自己的威信,她經常訓斥光緒,一次竟然對光緒動了刑具——鞭笞。據記載,到後來光緒不僅到慈禧住所跪安時渾身發抖,即使聽到鑼鼓聲、吆喝聲、物體碰撞發出的巨響也心驚肉跳,太監們暗地裡叫他“小膽兒天子”。
光緒對慈禧的淫威不能有絲毫的直接對抗,於是小時候不自覺、長大了就自覺地採取消極的反抗來發泄滿腔怨恨。小時天真而動,常往東太后住處而與慈禧較疏。慈安死後,他又與翁同龢情同父子。平日裡,則像老鼠見貓一樣躲避著慈禧。

在慈禧心情舒暢、興高采烈的時候,光緒仍然是一副戰戰兢兢的樣子,這讓慈禧十分掃興以至於惱怒。慈禧一生氣,又是訓斥和罰跪。懲罰一起,只會加劇光緒的對抗。經過這番折騰,慈禧的快樂心情蕩然無存。就這樣惡性循環,慈禧和光緒不再是溫情的母子關係,而是誰也別想安寧,誰也別想愉快,彼此是對方噩夢的關係。
在訓斥和冷眼中,光緒逐漸長大,成了一個眉清目秀的小伙子。l887年,光緒l7歲,按照朝廷的慣例,他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幼帝一旦成婚,就要親理朝政。這對光緒來說是一個新的開始,他似乎可以從慈禧的控制中擺脫出來,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但選擇皇后的事證明了光緒依然是慈禧的一個擺設。

慈禧想牢牢控制住光緒,對後、妃人選密切關注,經過精心籌劃和苦心安排,準備讓自己的侄女——大都統桂祥的女兒做光緒的皇后。1888年11月8日(農曆十月初五),慈禧以皇太后的名義頒布懿旨,宣告光緒的後、妃一併選定,並定於次年大婚。這些後、妃是如何選定的呢?高陽的《母子君臣》有很生動的描寫:

五個候選人一字兒排定行禮;領頭的葉赫那拉氏,二、三位是江西巡撫德馨的一雙姊妹花,四、五位是禮部侍郎長敘的兩個女兒。
慈禧對光緒發話:“誰可以當皇后,你自己放出眼光來挑。合意了,就拿如意給她。”
光緒回答:“這是大事。當然請親爸爸作主;兒子不敢擅專。”
慈禧說:“我知道你的孝心。你自己選,你選的一定合我的意。”
光緒拿起一柄如意,交給誰,實在是很明白的事。大殿里靜得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聽得見,所有的視線都集中在皇帝身上。突然,只見光緒的手一伸,雖無聲息,卻如晴天霹靂,震得每一個人的心都懸了起來——那柄如意是遞向第二個人,德馨的長女。
慈禧太后大喝一聲:“皇帝!”
這是真正的一聲雷。光緒一驚,差點兒將玉如意摔在地上。他下意識地回頭一看,慈禧臉色發青,雙唇緊閉,神態異常可怕;而且還向光緒努嘴示意。
於是光緒如鬥敗了的公雞,垂下頭來,看都不看,將如意遞給了葉赫那拉氏。
葉赫那拉氏卻能沉得住氣,勉強一笑,跪下舉手接受如意,同時說道:“奴才葉赫那拉氏謝恩。”
光緒沒有答話,也沒有說“伊里”——滿洲話的“站起來”,只管自己走回原位,臉上一點兒笑容都沒有。
慈禧在憤恨中仍能保持冷靜,控制局面也依然有她的手腕。光緒喜歡誰意向已明,不能留下隱患。於是她毫不猶豫地喊:“大格格!拿這一對荷包,給長敘家的姊妹。”
光緒喜歡的江西巡撫的兩位小姐被擯棄了。

貴為一國之君,卻連選擇自己嬪妃的權力都沒有,對光緒來說,這是一次悲慘、羞辱的失敗經歷。有人說:“皇帝名為親政,實則‘雖君亦臣’,‘母子實同君臣’。”此言極是。

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六日(1889年2月25日),光緒大婚典禮在太和殿正式舉行。光緒帝的婚禮場面隆重宏大,花費也相當驚人,據清宮有關材料顯示:光緒大婚共用黃金4100餘兩,白銀482.4萬餘兩。

然而這一切都引不起光緒帝的興致。19歲的光緒看到比自己大兩歲的皇后就心情惡劣,相貌平平是一方面,主要是因為太后逼迫他接受這門婚事。懦弱的光緒雖然不可能發泄,但他可以消極地抗拒,可以讓溫暖的洞房變成沉寂的冷宮。選立皇后你太后可以包辦,冊立嬪妃你太后同樣可以包辦,但你不能包辦感情,你總不能強迫人去溫存、去撫慰、去上床睡覺吧!於是,花燭之夜,光緒冷若冰霜,此後既不召幸皇后,也不令皇后侍寢。皇后只有飲泣長嘆,在淚水中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寂寞的長夜

曇花一現反叛

光緒親政後,與慈禧之間的矛盾逐漸明顯。慈禧表面上宣布“歸政於”光緒,從此不過問政事,搬到頤和園“養老”去了,但精神仍然貫注紫禁城,實際上仍然把持著軍權和官員的任免權;而沒有這兩項關鍵的權力,光緒就是一個傀儡。

儘管慈禧的心腹密切地監督著光緒的一舉一動,但光緒有名分上的至尊,比以前自由多了。他試圖通過維新變法改變自己無權的地位,實現自己“中興之主”的夢想。一些不滿太后擅權的“守正”之士、傾向變法圖強的朝臣以及慈禧零星的反對者,迅速向光緒靠攏,形成與慈禧的後黨相抗衡的帝黨,這就犯了慈禧的大忌。

年輕、直率、稚嫩的光緒一直都是一個優秀的讀書人,但沒有政治經驗。他的自身素質與自我期望之間的巨大落差,就預示著他不可能有好的結局。
光緒急於破舊立新的舉動讓後黨的大臣們十分不安。1898年春,榮祿等大臣聯名上奏,請慈禧再度垂簾。這已經在暗示光緒自己的地位不穩。光緒本來對樣樣事都要請示、匯報慈禧十分惱火,後黨分子又興風作浪,迫其退位,生性怯懦的他破天荒以攻為守,向慈禧伸手要權。一天,光緒召見後黨骨幹、主持清廷日常政務的慶親王奕劻,讓他轉告太后:“我不做亡國之君,如果不給我權,我寧肯退位。”

奕劻把光緒的原話轉告給慈禧,慈禧聽了奕劻的傳話暴跳如雷:“他不想坐這個位置,我早就不想讓他坐了!”但她依然叫奕劻傳話給光緒:“皇上想辦事,我不阻攔。”在私下裡,她對奕劻說:“讓他去辦吧,辦不出來再說。”一副秋後算賬的樣子。

1898年6月1 1日,光緒在“帝黨”的支持下,毅然決定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這就是著名的戊戌變法。

面對光緒的攻勢,6月15日,慈禧瞅準目標,實施反擊。她一天之內連發三道懿旨:
一是令光緒下諭旨,解除了戶部尚書軍機大臣翁同龢的一切職務。這無疑砍去了光緒的左膀右臂。這使光緒身邊所剩的儘是地位不高、空有熱情而不諳鬥爭方法的小人物了。
二是逼光緒下令,以後所有授任新的二品以上官員,均要到慈禧處跪叩謝恩。這等於慈禧明確而牢固地掌握了清廷的一切人事大權。
三是迫光緒下令任榮祿為直隸總督,由榮祿統轄北洋三軍。這樣,慈禧實際上已牢牢地將京津地區直接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也就牢牢地控制了光緒及“帝黨”,使他們不致對自己造成實質性的威脅。

慈禧在完成上述部署後,再沒有做什麼,住在頤和園裡依舊讀書、寫字、看戲,靜觀事態的發展。

光緒已無退路可走,只好硬著頭皮頂下去,試圖通過大力推進變法維新,造成某種既定事實,以加強和鞏固自己的地位。光緒革去反對變法的一些慈禧派人物的官職,授予維新代表人物譚嗣同、劉光第楊銳楊深秀4人四品卿銜,為軍機處章京,後人又稱4人為“軍機四卿”。

1898年8月,形式已經非常嚴峻。慈禧下令直隸總督榮祿頻頻調動軍隊。榮祿派一部分兵力在北京長辛店一帶駐防,又派一部分兵力到天津,威脅北京。

但光緒不能坐以待斃,他於9月14日以一種傳統的傳諭方式——衣帶詔,讓楊銳等4位軍機章京速謀大略,想以武力解決慈禧的“後黨”。維新志士們手中無實權,他們把希望完全押在處於光緒與慈禧之間搖擺不定的袁世凱身上,結果袁世凱出賣了他們。

就在袁世凱告密後的第二天,即1898年9月21日,終日神不守舍的光緒一大早就趕往頤和園向太后請安。而這時的慈禧則親率一隊侍從由便道入西直門回到宮中,隨即在便殿召集起一大群頑固守舊大臣,把匆匆趕回宮中的光緒召到面前,令光緒跪在案前,並置竹杖於座前,如同審訊一般。

慈禧質問:“我撫養你20多年,你竟聽信小人之言,想謀害我?”
光緒戰慄不發一言,過了好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說:“我無此意。”
慈禧唾罵道:“混賬東西,今天沒有我,難道明天還有你嗎?”
光緒不再爭辯。

結果,大臣散後,光緒被押去中南海瀛台軟禁起來。

瀛台是西苑的一個小島,四面環水,島上有幾間房屋,原是清朝歷代帝後夏季避暑的所在。光緒帝被囚瀛台後,慈禧就令人拆去了小島與外界惟一聯繫的小橋。清晨,由小船將光緒帝送到對岸上早朝。實際上,光緒帝是個傀儡,在上朝時總是一言不發,凡事由慈禧決斷。散朝後,小船又把光緒送回瀛台。

光緒幾個月曇花一現的反叛之後,是十年多的囚禁生活,他成了皇宮裡最尊貴的囚徒。

珍妃慘死

(圖)珍妃珍妃

光緒被囚禁後不久,他的最大不幸是失去珍妃。光緒的婚姻是一個悲劇,但他的不滿不能向慈禧表現出來,只能把一肚子怨氣發泄在妻子隆裕皇后身上。他不能用打罵來發泄,唯一的辦法就是不理睬皇后,連看都不看一眼。換了聰明的女子,一定會體諒皇帝的心情,用柔情來感化皇帝,那樣或許會好些。不幸的是隆裕一心想學太后的專橫跋扈,不肯向光緒低頭,弄得兩人關係很緊張。

光緒有時想到隆裕當選為皇后也是一種不幸,不免對她產生一絲同情。婚後三四個月後的某一天,時逢一個節日,按例皇帝須和皇后在一起飲酒。他們兩人木呆呆地坐在一起,客氣地互相寒暄,光緒看到隆裕那毫無光彩的眼神,忽然心軟了,於是對著她一笑,準備打破僵局講幾句什麼,如果隆裕也報以真誠的微笑,事情也許會有轉機。不料隆裕以為皇帝嬉皮笑臉,是對自己的不尊重,竟然拂袖而去。光緒沒有想到皇后會當著眾多的宮女太監的面,如此使自己難堪,感到極沒面子,發誓不再和她多說一句話,並且儘量避免與她見面。

光緒每次到慈禧宮中請安或稟報,只要不遇到隆裕,就會賞賜那裡的太監若干銀子,善於察看主子臉色的太監很快明白光緒不願見到隆裕。於是,當光緒去太后那裡碰巧隆裕也在的話,就有太監在門前守候,見到皇帝便會委婉提示:“老佛爺現在正忙著,請萬歲爺過一會兒再來吧。”

這是一種多么沉悶的感情生活!珍妃的出現恰如一道陽光,將光緒的生活變得明亮起來。

光緒皇帝選後、妃時,慈禧為了選她的侄女做皇后,將同時參選的侍郎長敘的兩個女兒,封了“嬪”的稱號。長者封瑾嬪,次者為珍嬪,也就是後來的珍妃。

珍妃姐妹出生在官宦世家,祖父做過陝甘總督,父親是禮部侍郎。姐妹倆雖然生長在一個家庭里,但她們的修養和素質大不一樣。有人說:“珍妃是一個絕項聰明的人物,玲瓏剔透,正和她姐姐愚蠢固執成了一個絕對的反比。”

珍妃小光緒5歲,美艷貞淑,性情開朗,興趣廣泛,寫得一手好字,而且能夠左右手同時寫字,畫也畫得很好。這深深地吸引了光緒。

兩人經常在一起攀談品評宮中收藏書畫,觀賞御花園裡的花木,光緒內向的性格逐漸為珍妃的開朗和廣泛的志趣所感染。

光緒一直在慈禧的壓抑之下而鬱鬱不樂,是珍妃給了他莫大的歡樂與鼓舞。他一刻離不開珍妃。依照宮裡的規矩,只能皇帝詔後、妃入皇上的寢宮,可是光緒情不自禁,常常三四天工夫就要親自到珍妃宮裡走一次,甚至每天光緒到慈禧那請過早安以後,總是吩咐珍妃不要回到自己的宮裡去。他放棄涼轎不坐,和珍妃一同步行,有說有笑地走回皇宮便宮。

光緒親政後,需要批覽的奏章越來越多,珍妃侍候慈禧時曾看見過慈禧批覽奏章,對處理政務有所了解,因此成了光緒的得力助手。珍妃對朝政大事的見解常常與光緒不謀而和,“人生難得一知己”,對於十幾年來孤寂地生活著的光緒來說,真是莫大的安慰和快樂。

1898年戊戌政變後,光緒帝被囚於瀛台,珍妃亦受到牽連,被施以刑杖,隨後囚禁予偏僻的北三所,並不允許見光緒。光緒帝通過小太監探聽到珍妃的下落後,迫切地想見她。在幾個太監的幫助下,兩個“囚徒”相見了,其情景是何等的悲涼!每次兩人都隔著柵欄四目相對,訴說情思,最後又不得不戀戀不捨地離開。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慈禧倉皇出逃,臨行前夕,珍妃被慈禧下令溺死在寧壽宮外的井中,年僅25歲。慈禧回宮後,為了掩蓋自己殺害珍妃的罪行,對外宣稱珍妃是為了免遭洋人污辱投井自殺的,並追封珍妃為恪順貴妃。

在光緒短暫的一生中,珍妃是惟一給他帶來快樂的人。她是那么的青春活潑、開朗熱情、善解人意,像一道陽光照進光緒黑暗的世界裡;她是光緒的精神寄託。珍妃死後,光緒失去了他的靈魂,變得完全像個木頭人。這種精神狀態讓自幼多病的光緒身體越來越差。

誰是兇手

1908年年初,皇帝得了感冒,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包括光緒本人在內,這一病竟至不起,直到11月l4日死於中南海瀛台涵元殿。光緒才38歲,正值壯年,怎么會突然去世呢?更奇怪的是,在不到20小時之內光緒和慈禧—一對冤家先後病逝,這其間沒有什麼關聯嗎?

很多人猜測是慈禧害死了光緒,有的人反駁說慈禧沒有必要害死光緒,因為慈禧在光緒死前並不知道自己將很快死去,不可能在自己死前動殺害光緒的念頭。的確,從慈禧的醫案來看,慈禧患的是慢性病,直到光緒死前都沒有出現兇險症狀。只是到l5日中午時,她突然暈過去,病情發生突變,很快死去。
而且從光緒的醫案來看,光緒似乎是正常死亡。

光緒的身體,自幼就很虛弱。小的時候,經常得病。進入青少年時期,體質也極差。長年腰痛,夜間遺精,睡眠不穩,精力很容易疲憊。按照中醫的說法,這是體虛腎虧,而且到了比較嚴重的程度。

據l908年春季的醫案記載,光緒因感冒而復發結核病,情況非常嚴重,已是病入膏肓,性命危在旦夕。

從醫案來看,光緒的病情是逐漸加重的,沒有中毒或其他傷害的跡象,似乎是正常病死。但光緒的整個治療過程,全部都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請大夫,看病,開處方,全由慈禧最得力的親信大臣奕劻主持。在這種情況下,要掩人耳目、偽造醫案是很容易的。

有史料記載,光緒病重後,江蘇巡撫送名醫陳蓮舫進京給光緒診病。奇怪的是,陳醫生不能直接向光緒詢問病情,而是太后代述病狀,皇帝只是時不時點頭或說一二字,以證明太后說得對。

太后讓陳診脈,老邁的陳醫生跪在地上給皇上診脈。診完,太后又接著講病情,舌苔如何,生瘡如何,不許醫生親眼看,只能聽太后說。太后說完,陳就叩頭謝恩退出,根據太后所說,記錄醫案,提出治病方法,然後交給軍機處轉送。開了幾種藥交上,也不知道皇帝用沒用。

這種太后口述、醫生胡亂記錄的醫案究竟有多少,不得而知。因此不難推想,根據需要隨意編造醫案也不是不可能。

民間盛傳慈禧害死了光緒是很有依據的。連光緒帝的嗣君溥儀在其自傳《我的前半生》中也說:“西太后自知病將不起,她不甘心死在光緒前面,所以下了毒手,這也是可能的。”結合慈禧在戊戌政變之後的一系列廢帝、虐帝活動,更證明了這個說法。

戊戌政變之後,慈禧一直想把光緒廢掉,這不僅是因為懦弱溫順的光緒背叛了自己,而是她從政變中覺察到光緒的存在會威脅自己的地位。列強們似乎更喜歡光緒當政,這也難怪,一個老人行將就木,還有幾年掌權時間,何況比起光緒來她是那么守舊,不如把眼光放長遠一點,把砝碼壓在年輕開明的光緒身上。

慈禧將光緒囚禁在瀛台,各國列強對光緒帝的處境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關心。英、日駐華公使再三要求覲見光緒帝。英國在華的輿論工具《字林西報》也多次發表文章,抨擊慈禧,讚揚光緒。 這讓慈禧非常緊張,她不敢明目張胆地廢除光緒,於是採取“迂迴”戰術。慈禧生日時光緒去給她祝壽,她沒讓光緒進門,傳旨說:“皇帝臥病在床,不必親率百官行禮。”明明皇帝已可以行動,她為什麼說他“臥病在床”呢?人們推測說,這是為了造輿論。
果然不久後,慈禧開始大張旗鼓地宣布光緒有病了,並下詔廣布天下,遍求天下名醫為光緒治病,把病歷每日傳送各官署,甚至送去東交民巷各國使館,慈禧想通過此舉逐漸為廢立製造藉口。其實,這一時期光緒沒什麼大病,給光緒看過病的幾乎所有醫生後來回憶說,光緒得的不過是一些並不太重的慢性病而已。洋人沒讀懂慈禧這本經,信以為真,他們看到光緒病情嚴重,紛紛向總理衙門建議,派一名醫術高的西醫給光緒看病。這一下子弄巧成拙,把慈禧弄得很尷尬,立即派人回話謝絕。

這時候又有一件小事刺激了慈禧敏感的神經。一個潦倒的滿洲貴族子弟與一個太監合夥行騙,竄入武昌。他們靠盜竊來的一枚御印和繡著金龍的被子等物冒充光緒。這種不甚高明的騙術居然騙了不少人,一些希圖飛黃騰達、急於攀龍附鳳的中下級官吏,誤以為光緒潛逃到了武昌,紛紛送錢送物,虔誠進貢,希望有一天能平步青雲。人們紛紛傳言,光緒掙脫了慈禧的枷鎖,到了武昌,可能會依仗湖廣總督張之洞的勢力東山再起。這種傳言傳到張之洞那裡,看慣官場風雲的張之洞也將信將疑,一再密電慈禧,查詢光緒下落。當他弄清了真正的光緒依然囚禁在瀛台之後,就毫不猶豫地把兩個騙子抓起來砍了頭。

這是一個微不足道的騙局,但是騙子裝扮“逃逸”中的皇帝吸引了那么多官吏的事,不能不讓慈禧心驚肉跳。這表明光緒雖然失去了權力和自由,但只要他是這個王朝的皇帝,他就有不可估量的號召力。慈禧不禁暗自發憷:如果真有這類事情發生,那她有可能會被人從御座上徹底掀下去。於是,她對光緒的監視、控制更加嚴格。她下令,光緒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必須向她奏報。有時,光緒心情鬱悶,登樓遠眺,看一看南海的水波,望一眼紫禁城的亭台樓閣,太監們都會向慈禧匯報。

光緒在瀛台孤苦伶仃,沒有自由,飽受慈禧的生活和精神上的虐待。

據有關史料記載,光緒睡覺的榻上,只有一張破蓆子。嚴冬季節,島上寒風凜冽。光緒的衣服除了上朝用的龍袍外,內衣都是舊的,又很單薄,根本不能抵擋風寒。大殿的窗戶紙,經過一年的風吹雨淋,早已殘破不堪,但沒人來修。冷風直灌進屋,光緒只得搓手在殿內走來走去,藉此取暖。光緒身邊的太監實在看不下去了,便冒著危險找到工部侍郎立山,求他給皇上糊糊窗戶。立山還有點同情心,就帶人去把窗戶糊上了。

訊息馬上傳到了慈禧太后那裡。一天,太后召見立山,冷冷地問:“立山,我看你最近紅光滿面,走了什麼好運了?”

立山被問得摸不著頭腦,不知如何回答,太后又冷笑說:
“我看你越來越能幹了!我明兒賞你個差使,專門管打掃瀛台!”

立山恍然大悟,嚇得急忙舉起雙手,左右開弓輪番打自己耳光,邊打邊告饒:“奴才該死!奴才該死!”
連打十幾下,慈禧才喝道:“滾出去!”

立山機警,挺識趣地當真就勢一躺,打了幾滾,滾出殿去,逗得慈禧“撲哧”一下笑了。但慈禧對立山的仇算是坐下了,後來庚子年立山被殺,這大約也是一個原因吧。

光緒剛去瀛台時,太監們按慈禧的吩咐,每天給光緒備兩席飯菜。一席是“例席”,也就是光緒分內的一席,另一席是慈禧所“賞賜”的。後來,慈禧下令撤去她所賜的一席。而所謂“例席”,除了食品乾冷變質之外,太監們往往任意敷衍,有時乾脆就不送去。倒是一些心腸好的小太監,常用自己的月例銀買貼餅子、炒栗子、煮花生之類的小吃給光緒吃,但光緒還是有吃不飽的時候,實在是餓得不行,就摘槿花的花英來充飢。有時,慈禧卻故意多給光緒食物,使處於飢餓狀態的光緒大食一頓,以損壞他胃口。

有一次,光緒率百官去天壇祭天,他走得很慢,有個官員請他走快點兒,他說:“你們穿的是好靴,我穿的是破靴,你們走得快就前頭先走吧。”可見他處境的窘困。
皇帝在眾目睽睽之下受辱,到後來太監都欺負到他的頭上。有一次慈禧召集外邊的戲班進宮演戲,光緒自言自語地說:“這是什麼時光,還有這份心思去聽什麼戲!”他身旁的一個太監聽到了,厲聲責問他:“你說什麼?”光緒連忙解釋說:“我隨便亂說,你千萬別亂聲張。”

光緒不甘心於這種屈辱境遇,他企圖擺脫。l898年冬天,一夜之間,湖面結了一層冰。光緒想出去走走,小太監給皇上披上大褂。光緒一步步往前走著,聽到身後喊:“請萬歲爺留步!”小太監氣喘吁吁追上來一把拽住光緒帝,原來光緒不知不覺已經上了岸。

光緒遊興未盡,還想去園子裡看看,小太監們不忍拒絕,決定為光緒破個例。正當光緒遊興正濃時,被大太監崔玉貴看見了。崔玉貴以小太監挾持光緒帝出巡、欲行不測為由,將6個小太監全抓了起來。光緒帝怎么解釋也無濟於事,結果6個小太監當天就被杖斃。

在這之後,只要南海結冰,就有人不厭其煩地砸冰,連塊大點兒的浮冰也不放過。光緒聽著砸冰聲,心如刀絞。

在這個孤島上,光緒沒有任何人可以接近。他所喜愛的珍妃早在政變時就被囚禁,庚子年又被推到井裡淹死。瑾妃是不能去瀛台的。即使是皇后,來探望光緒也有定時,而且,事先必須得到慈禧的批准。但光緒對這位皇后是十分厭惡的,他也不願與她相見。據說,一次皇后去看望光緒,正值光緒盛怒,竟將皇后頭上的髮簪打落在地摔碎。自此以後,皇后與光緒幾乎不見面了。在這裡,他孤獨淒涼地度著時光,打發著難熬的歲月。

囚籠中的光緒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有一天,他信步走進一個太監的住室里,見桌上放著一本《三國演義》,他順手拿起來看了看,勉強看了幾行,又把書扔到桌上,嘆息說:“我連漢獻帝都不如啊!”

長期的折磨、摧殘,也使光緒的性格發生了畸變。原來他對太監從不打罵,很少同別人發脾氣。但在他臨死前幾年,變得暴怒異常,煩惱時,常對太監喝斥、打罵,以發泄怨恨。他還時常用竹竿穿插在椅子下面,叫太監們抬著他在室外奔跑。他自己手持銅器,一邊敲擊,一邊呼喊:“外國人如此鬧下去,怎么得了!”一次,竹竿斷了,他被重重地摔在地上,跌得鼻青臉腫。太監們嚇得跪在地上,不敢起來。光緒卻平靜地說:“起來吧,與你們無關。”當時,宮中的人都認為他得了神經病。

慈禧明知光緒自幼體質差,卻將他囚禁在瀛台,不讓他吃飽穿暖,不給他自由,處死他心愛的珍妃,對他的精神百般折磨,這不是把光緒往死里整嗎?

光緒惡劣的精神狀態加重了病情。他從小患下的多種疾病一天天惡化,結核症波及肺、腎及其他器官,並患有嚴重的遺精症。各種疾病,使他的行動日益困難。據清宮醫案記載:他腰胯左邊疼痛嚴重,稍一轉動就牽動整個腰部,疼痛難忍,晚上睡得越多,則血脈愈凝滯,筋骨愈不靈便,而且這些症狀一天比一天嚴重。

這一次光緒如慈禧所願真的得了重病,慈禧是不是又廣招天下良醫為光緒治病?她表面文章還是要做,但似乎敷衍了事。光緒對醫生看病的態度產生懷疑,他埋怨御醫“每次看脈,忽忽頃刻之間,豈能將病詳細推敲?不過敷衍了事而已”。

1908年慈禧也生病了。前面就提過一種說法,說慈禧得的是慢性病,她在光緒死前並不知道自己將很快死去,不可能在自己死前動殺害光緒的念頭。但想想看,一個70多歲的老人,本來時日不多,稍有風吹草動,怎么不會想到自己會因此而離世?慈禧生前與光緒矛盾重重,對光緒百般折磨,讓光緒的一生過得那么壓抑和暗淡,她難道不擔心自己死在光緒前面會遭到光緒的報復?慈禧的擁護者眾多,但“樹倒猢猻散”,誰知死後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慈禧不讓光緒死在自己前面,她如何能安心離去!

何況光緒在病重之前,仍然關心國家大事,盼望太后百年之後,自己重新親掌朝柄。光緒身邊的人曾說:“萬歲爺心底上,始終確認那些新政的策劃是絕對合理的,絕對可以推行的。但須等到老佛爺撒手西歸的時候,萬歲爺一定可以很順利地乾一番。”光緒每日早朝之際,對國家大事,甚至世界上主要國家發生的事情,都非常關注,了解形勢變化。  
德齡在她的《清宮二年記》一文中這樣寫道:“每日早見皇帝,當余有暇時,光緒帝必問英文,所知甚多。余見皇帝,極有趣味。在太后面前,面容肅默,或有時如呆子。若離開時,全然又是一人。”

光緒不僅向德齡學習英文,還不斷向她詢問了解西方各國風土人情、政治制度、國家間相互關係等問題。民間傳言光緒帝聽到慈禧病重的訊息面帶喜色,即使是編造的也很符合光緒的立場。

光緒一副渴望東山再起的樣子,怎能不讓慈禧擔心?據說,光緒臨死前,有一天忽然想去慈禧面前請安,實際是想當著慈禧的面發泄他的憤懣之情,要親口告訴她,被她壓制折磨了一生的傀儡皇帝快死了,她該放心了。光緒對慈禧如此怨恨,疾病纏身的慈禧難道不會採取特殊措施?

容齡的《清宮瑣記》中記述了周景濂所經歷的光緒死亡的情景。周說,光緒死的那天早晨,他去見光緒,見光緒躺在床上,以手招他近前,只是張口而說不出話來。他還以為光緒想要吃的,遍屋尋找也沒有找到。這時,只見光緒頭一歪,口中噴出一股鮮血,他急忙奔至光緒身邊,發現皇帝死了。中午時,醇親王奉太后命來看光緒,見已死,即匆匆去報告慈禧。一會兒,慈禧太后率一群太監進來,屋裡亂得很。而宣布光緒死亡的日期已是兩天之後了。從記載中,人們認為這是中毒身死的症狀。也有的史料說光緒死於11月14日傍晚時分,而第二天即15日慈禧來瀛台親自驗證後,中午時便發病,到下午就不行了。

清末名醫屈桂庭在他寫的《診治光緒皇帝秘記》一書中披露:光緒在臨死的前三天,曾在床上亂滾,他向我大叫肚子疼得不得了。而且他的面色發暗,舌頭又黃又黑。

德齡在《瀛台泣血記》中肯定地說:這是慈禧太后最寵信的大太監李蓮英乾的。李見慈禧太后的壽命已經不長,靠山快倒了,暗自著急,與其待光緒掌了權和自己算賬,不如先下手為強。是李蓮英設計毒死了光緒。

關於光緒之死還有一種說法,兇手是袁世凱。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一書中說:“我聽一個叫李長安的老太監說起光緒之死的疑案。照他說,光緒在死前一天還是好好的,只是用了一劑藥就壞了,後來才知道是袁世凱派人送去的。”這種說法有一定的原因。袁世凱靠出賣光緒發跡,光緒十分痛恨他。在瀛台時經常在紙上畫一個烏龜,並在烏龜背上寫上袁世凱的名字,粘在牆壁上,用小竹箭射擊,過一會兒又取下來撕成碎片,可見恨袁世凱之深。袁世凱的靠山慈禧身體已一日壞似一日,不容袁世凱不另尋出路。不過光緒在涵元殿被慈禧監控得很嚴實,要想瞞過慈禧去害光緒是很不容易的。

詳考清宮醫案,用現代醫學的語言來說,光緒是受肺結核、肝臟心臟風濕等慢性病長期折磨,致使身體的免疫力嚴重缺失,釀成了多系統的疾病,最終造成心肺功能衰竭,合併急性感染而死亡。但,正如前面所述,光緒看病、抓藥,當然也包括清宮醫案的所謂“實錄”,這一切都在慈禧太后的掌控之中,誰能保證其中不會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作偽作假呢?

1980年清西陵工作人員清理光緒的崇陵地宮時,檢查了只是一堆骨骼和幾縷頭髮的光緒遺體,並未發現有外傷的痕跡,頸椎與頭髮經化驗,亦無中毒表現。但,前些年又有報導,北京有關部門對光緒遺體頭髮進行了高科技手段的化驗,發現砷的含量高出正常值上百倍。地宮內沒有污染的跡象,與光緒皇帝葬於一室的隆裕皇后(入葬時的身份已是太后了),其遺發砷的含量卻很正常。而頭髮中砷含量的超常,正是慢性中毒的呈象。百年疑案,光緒猝亡;希望在下一個百年中,這個“天字號”的疑案能夠破解,大白於天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