槿花

槿花

槿花,是木槿或紫槿的花。正因其多色艷,非常美麗!可做欣賞植物,也可以作為一種中藥使用,同時可以食用。並且歷代的詩文都有對木槿花的記述。

基本信息

詩詞

古詩詞之一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槿花 
【創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崔道融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作品原文
槿花

槿花不見夕,一日一回新。
東風吹桃李,須到明年春。
作者簡介
崔道融,江陵人。唐末詩人。以徵辟為永嘉(今浙江省溫州市)令。累官至右補闕。後避居於閩,因號“東甌散人” 。與司空圖為詩友,人稱江陵才子。工絕句。僖宗乾符二年(875年),於永嘉山齋集詩500首,輯為《申唐詩》3卷。另有《東浮集》9卷,當為入閩後所作。

古詩詞之二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槿花 
【創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李商隱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槿花

風露淒淒秋景繁,可憐榮落在朝昏。
未央宮裡三千女,但保紅顏莫保恩。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約858年),漢族,字義山,號玉豀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詩人。他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生於河南滎陽(今鄭州滎陽)。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裡排行16,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在《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作有22首被收錄,位列第4。其詩構思新奇,風格濃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都愛西崑好,只恨無人作鄭箋”之誚。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滎陽。

古詩詞之三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槿花 
【創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李商隱
【文學體裁】五律
作品原文
槿花二首
燕體傷風力,雞香積露文。殷鮮一相雜,啼笑兩難分。
月里寧無姊,雲中亦有君。三清與仙島,何事亦離群。
珠館薰燃久,玉房梳掃余。燒蘭才作燭,襞錦不成書。
本以亭亭遠,翻嫌眽疏。回頭問殘照,殘照更空虛。
作者簡介

古詩詞之四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槿花 
【創作年代】宋朝 
【作者姓名】釋紹隆 
【文學體裁】七絕
作品原文
槿花
朱槿移栽釋梵中,老僧非是愛花紅。
朝開暮落關何事,只要人知色是空。
作品賞析
禪主張不立文字,認為玄奧的禪理佛義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然而實際上禪還是無法避免使用語言文字的,只是這語言文字不是單純的說教,而是用的某種啟發暗示的方式,讓人去自我體驗從而獲得感悟。僧紹隆要人知“色是空的”,就用了這種啟發的方法。他寫了這首《槿花》,用槿花的特點給人以啟示。
詩的前兩句說,我這老僧把朱槿移栽到釋地梵宮來,並非是愛槿花紅艷好看。這是從“非是”這一角度來說的。後兩句則是專從“只要”的角度來說的。詩人正面告訴你,種槿花目的是要讓人知道“色空”這個道理。為什麼眾花中單挑“槿花”呢?這是因為,這花有個特點,即朝開暮落,花期短促,很有啟示作用。
釋紹隆用移栽槿花一事,具體而又簡括地說明了關於“色空”的道理。釋教認為,萬物皆具佛理,每個人無時無地不生活在佛理之中,關鍵是看你會不會發現。在用事物示法時,並不沾染世俗的善惡美醜的成見,所以他說“非是愛花紅”,他心目中的槿花,只是他用以示法的譬喻物。釋教中所說的“色”,是同“心”相對的概念,指的是一切有形體的,能使人感觸的東西。但一切事物都由因緣所生,它本身並不具有任何常住不變的本體,也不是獨立存在的實體,一切都是虛幻的,也即是空的。槿花的“朝開暮落”,就很能說明這道理。作者簡介
釋紹隆,宋代臨濟宗僧,生卒不詳,和州含山(屬安徽)人,九歲出家,紹興中住持虎邱寺,年六十歲坐化。

古詩詞之五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槿花 
【創作年代】元朝
【作者姓名】王冕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
槿花
不與百花期,多從桂子時。
低昂如有序,紅白自相宜。
農為編籬識,蜂因課蜜知。
想渠根本盛,未畏雪霜欺。
作者簡介
元代詩人、文學家、書法家、畫家王冕,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中國紹興諸暨人。出身農家。幼年喪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時間畫荷花,晚至寺院長明燈下讀書,學識深邃,能詩,青團墨梅。隱居九里山,以賣畫為生。畫梅以胭脂作梅花骨體,或花密枝繁,別具風格,亦善寫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傳是他始創。著有《竹齋集》墨梅圖題詩》等。

植物

槿花,即錦葵科木槿屬植物木槿(jǐn) (Hibiscus syriacus L.)的花,木槿花多色艷,非常美麗!是作自由式生長的花籬的極佳植物,適宜布置道路兩旁、公園、庭院等處,可孤植、列植或片植。木槿花也可以作為一種中藥使用,同時可以食用。並且歷代的詩文都有對木槿花的記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