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留守現象

新留守現象

新留守現象是指家長由於生存壓力和競爭壓力太大不得不忙於打拚繼而無時間陪伴孩子所導致的越來越多的孩子缺失父母精神關愛的現象。兒童的成長其實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無論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對孩童的成長產生影響。為緩解“新留守現象”,避免出現“精神孤兒”,專家建議家長必須要改變思路,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重視親職教育。

概述

留守現象留守現象
雖然身邊有父母的陪伴,但因家長很少與孩子進行交流溝通,孩子仍與留守孩子一樣缺失精神關愛,這就是“新留守現象”。

新留守現象分為兩種:一為城市留守現象;二為“心”留守現象。城市留守現象在寄宿制學校出現得比較普遍,而“心”留守現象卻最易被人忽略。

專家認為,家長雖然不是一種職業,但卻是一生的事業。新留守現象破局,最重要的是破家長之局。

社會調查

隨著孩子莫名出走、為見父親自導“綁架案”等案例的接連發生,新留守現象已越來越為人們關注。2013年對長沙市開福區的100名中小學生和100位家長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調查發現,84%的孩子認為,父母不了解自己,其中,19%的孩子認為,父母一點也不了解自己。而在家長方,60%的家長認為自己了解孩子,有17%的家長認為非常了解孩子。此外,90%的孩子希望父母能多陪陪自己,而半數家長平均每天陪孩子的時間不到3小時,一成家長從未帶孩子外出活動過。

形成原因

新留守現象新留守現象
1、家長教育知識的嚴重缺乏;

2、快節奏、高壓力,是多數現代都市人所面臨的生活。家長普遍認為,不能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所以要努力掙錢,為孩子們將來上名校、出國留學積累財富。由於家長在生存壓力和競爭壓力雙重壓力下忙於打拚,卻忽視了對孩子的精神關愛,讓身邊的孩子成了“新留守孩子”。

影響與危害

在已開發國家,親職教育發展相對成熟。然而,中國父母大多數在教育方面存在問題:要么放任自由,不管不顧不負責任;要么什麼都管,強行交往,責任侵犯,本來孩子可自己承擔的責任,也被父母強行擔負。兒童的成長其實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無論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對孩童的成長產生影響。

在成長的關鍵時段,孩子如沒有得到好的陪伴,感覺不到父母的溫暖,孩子到青春期則易出現叛逆和封閉等成長問題,成為問題孩子。

緩解途徑

新留守現象新留守現象

為緩解“新留守現象”,避免出現“精神孤兒”,可通過多方面入手,具體途徑有以下幾方面:

1、家長首先要懂得怎么愛孩子,不僅僅在物質上,更要在精神上關愛孩子。

2、家長必須要改變思路,懂得先進的教育理念,與孩子們進行平等對話和溝通,讓孩子們成為“自己”。

3、針對“新留守現象”背後的親子教育問題,中國急需開辦“家長學校”,讓“家長學校”深入到社區,為想成為父母和已為父母的居民進行系統化的培訓,以各種形式幫家長們補上“親職教育”這門課。

4、讓孩子遠離“新留守現象”,社區志願者工作站開設“快樂100分課堂”,由社工和大學生志願者負責照看社區內的小朋友,同時組織他們參加各種社區活動。還可以開設“4點半課堂”,不僅為孩子提供了一個放心學習交流的空間,更解決了雙職工家庭的孩子下午四點半放學後無人接、無人管,安全無保障的問題。

專家建議

長沙市心理學會秘書長、兒童心理學專家劉正華建議,做父母的要爭取每晚和孩子在一起吃飯,每個周末抽出半天時間跟孩子呆在一起。而郊遊、踏青、野炊、放風箏等親子活動,是增進父母與孩子間感情的最好方式。

為了和孩子們更好地溝通,讓孩子們從“心”留守中走出來,家長們平時要陪伴孩子。如果確實在外地或確實無暇陪伴孩子,也可通過其他溝通途徑來和孩子進行精神交流,比方電話、視頻等,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_2013年11月

銳詞報
手機報IN詞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

互動百科與卓望信息結成百科知識類內容資源唯一合作夥伴關係,由互動百科向中國移動手機報用戶提供新鮮、趣味的網路銳詞 ,與中移動手機報共同打造新傳媒。

2013年11月IN辭彙總 | 新留守現象 | YOLO族 | 職場三管 | 隔代害 | 站立式會議 | 機養寶寶 | 腳語 | 社交眩暈 | 上午道德效應 | 恐老心理 | 浪漫性別差 | 網路攀比 | 輕電影 | 手機出軌 | 夜貓女 | 新手婚姻 | 線上疑病症 | 負營養 | 甜食健忘症 | 極客游 | 中國空氣病 | 隱私做秀 | 隱形肥胖 | 黑色家庭 | 點讚族 | 月欠族 | 低GI生活 | 甜心性格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