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中國

留守中國,作者為劉旦,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留守中國留守中國
留守中國》內容簡介: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農村勞動力出現了大規模的外出務工浪潮。獨特的城鄉二元經濟社會結構和與之相聯繫的戶籍制度,使得上億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只能“城鄉兩棲、往返流動”,並衍生出龐大的農村留守人口群體。目前留守人口面臨的各種問題已逐漸顯現:父母外出使留守兒童無法得到正常親子家庭所給予的照料、關愛和教育,往往還要過早分擔家庭生計壓力,面臨各種成長風險;丈夫外出使留守婦女不得不獨自承擔生產、撫育、贍養等家庭責任,長期兩地分離更增加了婚姻關係的不穩定性;子女外出使養老的載體與對象發生分離,傳統家庭養老的功能受到侵蝕;等等。這些問題看似只是家庭問題,但事實上已經超越了家庭範疇,迫切需要引起關注、加以研究和採取對策。

最近幾年,已經有部分學者、政府部門和其他民間力量開始關注留守人口問題,相關的學術研究成果也正在積累。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舉辦了“中國農村留守人口”研討會,為關注這一主題的相關群體搭建了一個交流的平台。《留守中國》匯集了向此次研討會提交的農村留守人口相關領域的研究論文。希望《留守中國》可以為從事農村留守人口研究的機構和個人提供第一手資料和學術參考,為各級相關政府部門的實踐者和決策者提供借鑑。

作者簡介

葉敬忠,1967年生於江蘇省沭陽縣。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社會學博士,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發展社會學、社會問題、農村教育、留守人口、發展理論與發展規劃研究。發表論文100餘篇。主要著作有:《留守的童年》、《別樣童年》、《阡陌獨舞》、《靜寞夕陽》、《關愛留守兒童》、《關注留守兒童》、《農民視角的新農村建設》、《參與式發展規劃》、《發展項目教程》等。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留守兒童篇

農村留守兒童研究綜述

父母外出務工對農村留守兒童學習成績的影響研究——基於四川、安徽四縣的調查白南生

農村留守兒童的研究與支持行動模式的分析

非政府組織與農村留守兒童的權益保障

別樣童年: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對留守兒童的

影響分析

更多地關注農村留守兒童——兼評《別樣童年:中國農村留守兒童》

第二部分 留守婦女篇

農村留守婦女研究綜述

農村留守婦女權益的缺失和保護

農村留守婦女生存方式研究——以蘇皖地區為例

阡陌獨舞:丈夫外出務工對農村留守婦女的

影響分析

農村留守婦女生存狀況的真實寫照——評《阡陌獨舞:中國農村留守婦女》

第三部分 留守老人篇

農村留守老人研究綜述

中國農村老年空巢家庭生活狀況研究——基於中國城鄉老年人口狀況調查數據的分析

張愷悌孫陸軍

社會轉型過程中農村養老問題的變化與前瞻

子女外出務工對農村留守老人養老影響的個案分析

勞動力外流與農村家庭養老

靜寞夕陽:中國農村留守老人的養老困境

走近農村留守老人為寂寞群體代言——評《靜寞夕陽:中國農村留守老人》

第四部分 留守家庭篇

深化農村留守人口問題研究

我國留守家庭狀況的統計研究

農民工家庭婚變及原因分析

同名書籍

基本信息

作者:劉旦等著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06

ISBN: 978-7-5352-5637-9

頁數:181頁

價格:28.00元

內容簡介

極速發展讓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奇蹟,艱難掙扎中,固守家園的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所付出的會不會是過於昂貴的代價?我們又應該如何終結留守現象,還他們一個團圓的家庭?

本書是一群長期關注留守群體命運的年輕新聞人寫就的紀實作品,講述中國城市化以及社會轉型過程中留守兒童、婦女、老人的真實故事,展現留守現象的深層紋理,記錄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苦澀而尷尬的生活和情感歷程,用充滿悲歡離合的真實故事勾勒出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的生存現狀,將留守兒童與父母、丈夫與留守的妻子、兒女與留守老人天各一方的“難”一一呈現出來,直擊中國城市化軟肋。

全書分為留守兒童篇、留守婦女篇以及留守老人篇。留守兒童篇,既涉及被撂荒在家鄉的留守兒童殺人的慘案、留守兒童不幸溺亡的悲劇,也呈現了留守兒童拒絕被拋棄、努力改變自身命運的堅韌獨立。絕望與希望的並存是留守兒童身處的真實環境。留守婦女篇,講述的是留守婦女面臨的兩大問題:家裡農活和家務的雙重負擔以及性需求的困惑。作者深入農村,展現留守婦女獨撐一片天的困境,以及她們孤獨困苦中“紅杏出牆”的血和淚。留守老人篇,記述了留守老人固守家園的孤獨,照顧“留守兒童”的勉力支撐。留守老人撫養留守兒童,在人口流動的現實中,無法抗拒,成為典型的“無奈負擔”。

書籍目錄

開篇 變遷之痛:留守者的城鄉夾縫生活

第一部 留守兒童:撂荒在苗圃的“花朵”

第一篇 孩兒孤立在牆角

1.一個山村和一群留守的孩子

2.曲曲彎彎上學路

3.留守兒童殺人事件

4.五孩童溺亡的背後

5.留守兒童日記

第二篇 城市裡的留守夢想

6.“小候鳥”的城市夏天

7.“二次留守”:哭了想來,來了想哭

第三篇 亟待彌補的親情

8.過年的掙扎:到底回不回家?

9.媽媽回家的溫暖

10.家裡的娃兒更重要

11.“想媽媽”——科技彌補的親情

12.學校就是家,家就是學校

13.成長試驗:打開孩子們的心扉

第二部 留守婦女:獨守的空房和空寂的原野

第四篇 困境中難撐一片天

14.劉小鳳之苦

15.“留守媽媽”的殺子與自殺

16.網路歌謠和被改變的命運

第五篇 留守婦女的“鄉城性史”

17.“紅杏出牆”的血和淚

18.被侵犯的糾結

19.夫妻房建在工地——湊合著過

20.“七夕”:大學生請開房

第六篇 姐妹們,拉起手來!

21.“留守婦女互助組”,助力什麼?

22.“返鄉潮”消化“留守”

第三部 留守老人:進門的燈,出門的鎖

第七篇 空心村莊,寂靜的守候

23.村裡的年輕人,都走了

24.9個人的楊集庵村

25.我欲撫養,我本無力

第八篇 守得住孤獨守不住隱痛

26.寂寞老人與老“小姐”

27.2012重陽實錄:這不是我的節日

28.孟祥福:從打工者到留守老人

尾聲 全家遷徙,能否終結“留守”?

後記 讓公平正義的陽光照進留守的家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