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耳忒彌斯神廟

阿耳忒彌斯神廟

這座神殿引的遺址位於今天土耳其的愛奧尼亞海濱,《聖經》里把這個地方稱為以弗所(Ephesus),而現在它被稱為或者翻譯為艾菲索斯。

阿耳忒彌斯神廟(TheTempleofArtemis(Diana)atEphesus
建造時間:大約公元前550年

阿耳忒彌斯神廟阿耳忒彌斯神廟
建造地點:希臘城邦埃斐索斯,現在的土耳其西海岸
阿耳忒彌斯是希臘的狩獵女神,阿拉伯人稱她Lat,埃及人稱她依西斯(Isis),而羅馬人則稱她為黛安娜(Diana),在古代的希臘阿耳忒彌斯女神深受敬仰,因此興建了七大奇觀之一──阿耳忒彌斯神殿。
阿耳忒彌斯神殿遺址估計位於古城愛菲索斯(Ephesus)中,約在土耳其的Izmir(Smyrna)南面50公里。
阿耳忒彌斯神殿曾經歷過七次重建,首座阿耳忒彌斯神殿於公元前550年由建築師Samos、Chersihon及他的兒子Metagenes設計、以愛種奧尼亞式(Ionian)建築,是首座入全部由大理石建成及當時最大的建築物,面積達6050平方米,由127條約十九至二十米高的大理石柱支撐,整座建築物均由Pheidias、Polycleitus、 Kresilas和Phradmon等當時著名的藝術家以銅、銀、黃金及象牙浮雕裝飾,在中央的“U”形祭壇擺放著阿耳忒彌斯女神的雕像。
神廟建築以大理石為基礎,上面覆蓋著木製屋頂。
整個建築的設計師是Chersiphron父子,它最大的特色是內部有兩排,至少106根立柱,每根大約40至60英尺高。神廟的底座大約有200乘400英尺。
後來在公元前356年,神殿受大火及侵略所摧毀,其後的重建大理石柱長度增至21.7米,並且多了十三級梯級圍繞在旁。最後,由於愛菲索斯人轉信基督教,神殿在公元401年被StJohnChrysostom摧毀後,便沒有被重建,從此消失於大地。

神殿興衰

·神殿的興旺
阿耳忒彌斯神殿是古希臘最大的神殿之一,其規模超過了雅典衛城的帕台農神廟,也是最早的完全用大理石興建的建築之一。它以建築風格的壯麗輝煌和規模巨大而躋身於“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列。它還一度享有對逃亡者的“庇護權”,其地位之顯赫,由此可見一斑。在建成後的近200年時間裡,它巍然屹立在以弗所東北郊的一座高山之上,迎接著摩肩接踵前來朝覲的人們,它很快成為愛琴海諸島和小亞細亞西海岸希臘移民城邦的香客們嚮往的聖殿。
·神殿的覆滅與傳說
但不幸的是,公元前356年7月21日的深夜,這座壯麗的神殿在一場大火中變成了廢墟。據說這場火災是一個名叫希羅斯特圖斯的縱火狂所為,這個傢伙長期以來寂寂無為,急於想通過實施一項能引起轟動效應的舉動使自己萬古留名。他非常清楚,能夠讓人青史留名的好事不是誰都能做,那就乾點壞事也成。於是,火光中,神殿坍塌了。
這裡說句題外話,傳說就在那天晚上,一個不平凡的生命降生了,這個人後來在這個世界上建立了驚天動地的霸業,他就是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後來,一位名叫普盧塔克的歷史學家在他的著作中寫道:女神“太忙於照料亞歷山大的出生了,以至於無法營救自己受到威脅的神殿”。
·神殿再造
 這座神殿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實在太重要了,沒有了它,人們的靈魂也仿佛無所歸屬。後來,人們又在神殿的原址上按原樣重新建起了一座神殿,比原來的神殿更加富麗堂皇,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大理石建築,其占地面積達到了6050平方米,比一個足球場還要大。神殿內外都用銅、銀、黃金和象牙製成的精美浮雕加以裝飾,而神殿中央則設有一個呈“U”字形的祭壇,供奉著阿耳忒彌斯女神的雕像。這座重建的神殿在此後連綿不斷的戰火中傲然挺立,直到公元262年哥特人入侵時遭逢了厄運,那幫強盜將神殿內的財寶悉數劫走,神殿也在這次劫掠中慘遭破壞。
重建之前的阿耳忒彌斯神殿其規模已是相當宏大,底部最上層台階長約l00米,寬約55米,神殿三面環繞著兩排總計127根巨大的圓柱,每根高達18米,它們支撐著上面巨大的屋頂。神殿重建的時候,其高度還略有增加,同時在底座平台的四周還增建了數級階梯。神殿中心的神龕上部沒有加蓋屋頂,這樣人們在神殿內也可以仰望藍天,他們的心愿和靈魂也可以從這裡直達天堂,與神同在。神殿正門入口處立著36根刻有裝飾性浮雕的柱子,這些柱子上刻有40~48道淺凹槽。神殿四周的柱子上也環繞著一條裝飾雕刻的中楣,同時還有獅頭形狀的噴水器。屋頂的三角楣飾也相當精美,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兩根柱子之間的跨距通常超過了6.5米,而神殿中長於8米的石塊也隨處可見。所有這些,無論從建築的設計還是工程技術上講都具有相當大的難度,這座神殿稱得上是當時最高水準的建築精品。
從風格上看,阿耳忒彌斯神殿屬於柱式建築,柱式建築發源於古希臘,愛奧尼和多立克兩種柱式代表著古希臘建築最成熟的風格。18世紀德國藝術史家溫克爾曼在談到希臘藝術傑作的普遍優點時曾經說,它“在於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而柱式建築確實最能體現這一優點。阿耳忒彌斯神殿也屬此類建築,具有柱式建築的基本特性。
說到這裡我似乎需要自說自話地來一個設問,以便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神殿建造者是如何將那些巨大的石塊抬起並放置到預定位置上的?
事實上,早在公元前515年,希臘建築師就已經在建築工程中大量使用起重設備了,但在阿耳忒彌斯神殿的建造過程中這些起重設備卻毫無用處,因為這座建築的規模是前所未有的,它所使用的石塊體積和重量都遠遠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座大型建築,這使建築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裡有一則記載中的故事可為佐證。神殿最早的建築師伽爾瑟夫農(Chersiphron)在接手這項工作後一直是信心十足,他誇口說他要建造一座流芳千古的偉大建築,但當工程進展到要將入口處的大門楣抬起到設計高度的時候,他才發現他所有的經驗和設備都不足以完成這項工作。他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來解決這一問題,否則工程無法推進。據說,伽爾瑟夫農為此數日寢食難安,徹夜不眠,卻依然一籌莫展,精神幾近崩潰,甚至到了想要自殺的地步。
但不久之後,一個靈感在他就要結束自己生命的時候從他腦海中一閃而過,救了他一命。聰明的伽爾瑟夫農嘗試著用沙袋壘起一道斜坡,使其達到比石塊將要安放的預定位置略高的地方,然後將巨大的石塊順斜坡向上拉牽,當石塊被拉上坡道,到達適當位置之後,就將底層的沙袋逐漸掏空,這樣,斜坡將作為一個整體緩慢下降,放置在斜坡之上的石塊也同時隨著斜坡的下降而下降,直到石塊準確地安放到需要安放的位置上。這和埃及人築造金字塔時使用的起重方法十分相似。
伽爾瑟夫農實在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他不僅是一位出色的建築師,還是一位天才的發明家。他靈機一動,又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迎刃而解了———工程所需石材需要從11公里外的採石場搬運過來,而那些石材一般重量都在40噸左右,如此長距離的運輸,光靠人力和通常使用的運貨馬車是根本無法完成的。這還不光是馬車運載能力有限的問題,事實上,普通的馬車根本就無法承受如此巨大的重量,那些巨石剛一放上去馬車就立即散了架。這時,伽爾瑟夫農的新辦法顯示了他超凡的智慧型,他將開採出來的圓形石柱固定在兩個近似於輪子的圓形木架的中軸上,在畜力或人力的牽引之下兩個圓形木架會像兩個超大的滾輪一樣地轉動,這樣就可以很輕易地將那些巨大的石塊搬運到施工現場了。後來,伽爾瑟夫農的兒子梅塔傑尼斯又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造,使父親的這個聰明的辦法更加完善。梅塔傑尼斯將一根開採出來的長條石塊的兩端裝進巨大的木輪中央,使長條石塊直接充當兩個木輪之間的中軸,這樣,不僅圓形石柱,就是方形橫樑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搬運了。
重建這座巨大神殿所耗用的時間現在我們已經無可稽考,但它遭逢厄運的時間我們卻大抵清楚。公元262年,哥特人的悍然入侵使神殿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後來,以弗所人曾試圖再次重建神殿,但由於耗資巨大而難以實施,重建計畫無奈擱淺。但這個願望一直深埋在一代又一代以弗所人的心中,從未改變。
·神殿的再度毀滅
然而,公元4世紀,基督教在小亞細亞的落地生根使這一願望最終化為了泡影。基督教強大的勢力逐漸改變了人們的信仰,後來以弗所人也大多改信基督教了,神廟的重建自然變得不合時宜。公元5世紀初葉,以弗所為東羅馬帝國所占領,奧德修斯二世將神殿視為異教徒的聚集場所,下令徹底拆毀。從此,這座偉大的建築奇蹟便從世界上永遠地消失了。今天,我們只能從作為文物的以弗所人的錢幣上看到這座神殿大致的模樣。

想了解更多世界七大奇蹟點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