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巴尼亞族

阿爾巴尼亞族

阿爾巴尼亞族(阿爾巴尼亞語: Shqiptarët)是主要分布在南歐巴爾幹半島上的一個民族。大多操阿爾巴尼亞語,百分之七十以上人口為無神論者。阿爾巴尼亞族大部分分布在阿爾巴尼亞。另外在科索沃、馬其頓和希臘也有大量分布。也有一些阿爾巴尼亞人在海外散居。義大利是阿爾巴尼亞移民的一個主要集中區,這是由於共產主義政權崩潰後,大量阿爾巴尼亞人隔海偷渡所致。

阿爾巴尼亞

東南歐國家。在巴爾幹半島上,臨亞得里亞海。面積287萬平方千米。人口330萬(1992年)。首都地拉那。境內多山。地中海氣候。工業在經濟中占主要地位,世界主要鉻礦石生產國之一。 國名:阿爾巴尼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Albania)

國慶日:11月28日(1994年)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7∶5。旗地為深紅色,中央繪有一隻

阿爾巴尼亞族阿爾巴尼亞族
黑色的雙頭鷹。阿爾巴尼亞號稱“山鷹之 國”,鷹被認為是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的象徵。

國徽: 為盾徽。黑色雙頭鷹鑲在深紅色的盾面上,寓意同國旗。

面積:28748平方公里

國家政要:總統阿爾弗雷德·莫伊休(Alfred Moisiu) ,2002年7月宣誓就職。總理薩利·貝里沙 ,2005年9月任職。

自然地理:面積為2.87萬平方公里。位於東南歐巴爾幹半島西岸。北接塞爾維亞和黑山(南斯拉夫),東北與馬其頓相連,東南鄰希臘,西瀕亞得里亞海和伊奧尼亞海,隔奧特朗托海峽與義大利相望。海岸線長472公里。山地和丘陵占全國面積的3/4,西部沿海為平原。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 東部為迪納拉山脈南延部分,一般海拔1,000-2,000米,最高峰耶澤爾察山,海拔2,694米。山間多河谷盆地。山脈西側是海拔200-1,000米的丘陵。沿海為平原、低地,間有低丘。海岸線長472公里,多岬角和港灣。地中海式氣候。東部山區地勢較高,夏季涼爽,冬季有積雪;沿海地帶,夏季炎熱,冬季溫暖。年降水量:沿海為1,000-1,400毫米,山區可達2,600毫米,多降於秋冬。主要河流有德林河、馬蒂河、維約薩河等,富水力資源。礦藏有鉻、銅、鎳鐵、瀝青、煤、石油等。

人口:約313.4萬。主要民族是阿爾巴尼亞族(98%),希臘族(1.8%),馬其頓族(0.1%),其餘有黑山、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族等(0.1%)。全國通用阿爾巴尼亞語。信奉伊斯蘭教(70%)、希臘東正教(20%)和羅馬天主教(10%)。

首都地拉那(Tirana)

簡史:阿爾巴尼亞人是巴爾幹半島上的古老居民伊利亞人的後裔。公元4世紀末曾是東羅馬帝國一部分。公元9世紀以後,分別受到拜占庭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塞爾維亞王國和威尼斯共和國的統治。1190年建立獨立的封建制公國,1415年遭土耳其入侵,被土耳其統治近500年。到18世紀,在阿爾巴尼亞人聚居區周圍逐漸形成了兩個民族群體,並形成不同的書面語言,居住在什昆河南部的托斯卡人

阿爾巴尼亞族阿爾巴尼亞族
主要從事農業,由於地理和交通條件較好,所以經濟文化較為發達。19世紀下半葉,阿爾巴尼亞的民族解放運動日漸高漲。1912年11月28日宣告獨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奧匈、意、法等國軍隊占領,1920年阿再次宣告獨立。1924年成立資產階級政府,1925年成立共和國,1928年改行君主制,索古為國王直至1939年4月義大利入侵。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先後被意、德法西斯占領(1943年德國法西斯侵入)。1944年11月29日,阿全國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戰爭奪取政權,並解放全國。1946年1月11日,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1976年修改憲法,改稱為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1991年4月通過憲法修正案,改國名為阿爾巴尼亞共和國。 阿爾巴尼亞的“石頭城”

政治:1990年阿人民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決定取消憲法中規定阿勞動黨是唯一的政治領導力量的條款,確定阿是政治多元化的法治國家;阿公民有成立黨派和政治組織的權利。總統為國家元首,由議會秘密投票選舉產生,每屆任期5年,可連任一屆。總統任命總理,並根據總理提名任命部長。

經濟: 工業以食品、輕紡、機械、冶金、動力、建築材料、化學為主。農作物有小麥、玉米、馬鈴薯、菸草、甜菜等。山區牛羊畜牧業較發達。交通以公路為主。都拉斯、發羅拉為重要海港。輸出以瀝青、鉻礦石、鎳鐵礦石、銅精礦、菸草、水果為主;輸入工業設備、運輸工具、農業機械等。

外交奉行務實的外交政策

與中國關係:1949年11月23日,阿中兩國建交。2004年9月,納諾總理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兩國發表聯合公報。
附:兩國關係
中國與阿爾巴尼亞共和國關係

一、兩國政治關係
1949年11月23日建交。
建交以來的重要交往有:
1956年8月,阿勞動黨中央第一書記霍查率黨代表團參加中共八大。

阿爾巴尼亞族阿爾巴尼亞族
毛澤東主席接見了代表團。
1957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真率中國全國人大代表團訪阿。
1957年5月,阿人民議會主席馬爾科率阿議會代表團訪華。毛主席接見了代表團。
1958年9月,阿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巴盧庫率阿軍事代表團訪華。毛主席會見了代表團。
1959年5月,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彭德懷率中國軍事代表團訪阿。
1959年9月,阿黨中央政治局委員、部長會議主席謝胡率阿黨政代表團訪華參加中國國慶十周年慶典,並同周恩來總理舉行了會談。
1960年6月,應劉少奇主席的邀請,阿人民議會主席團主席列希對中國進行友好訪問。劉少奇主席設宴歡迎,毛主席接見了列希一行。
1961年1月至2月,阿黨中央政治局委員、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科列加率政府代表團訪華,同李先念副總理率領的中方代表團舉行會談,簽訂了中阿通商和海運條約、中國向阿提供貸款的協定以及相關議定書。
1961年11月至1962年1月,阿部長會議副主席凱萊奇率政府經濟代表團訪華。
1963年12月至1964年1月,周恩來總理率中國黨政代表團首次對阿進行正式訪問。中阿雙方就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兩黨、兩國之間的關係以及國際形勢和國際共運的重大問題舉行了會談。
1964年9月至10月,阿黨中央政治局委員、部長會議副主席、國防部長巴盧庫率領阿黨政代表團參加中國國慶活動,並進行友好訪問。毛主席、劉少奇主席等會見了代表團。
1965年3月,周恩來總理率中國黨政代表團訪阿。
1966年4月至5月,阿部長會議主席謝胡率阿黨政代表團訪華。劉少奇主席、周恩來總理、鄧小平等同代表團舉行了會談。毛主席接見並宴請了阿代表團。
1966年6月,周恩來總理率中國黨政代表團第三次訪阿。
1967年1月,阿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巴盧庫率軍事代表團訪華。阿黨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卡博、中央委員什圖拉訪華,考察和學習中國文化大革命經驗。毛主席接見了兩代表團。
1968年9月,阿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國防部長巴盧庫率黨政代表團參加我國慶活動,並進行訪問。周恩來總理和我軍方高級領導人同阿代表團舉行會談。
1968年10月,阿部長會議副主席查爾查尼率領政府經濟代表團訪華,周恩來總理、李先念副總理先後同代表團舉行了會談。
1969年11月,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率領中國黨政代表團訪阿,參加阿國慶25周年慶祝活動。
1970年9月,阿部長會議副主席凱萊奇率阿政府經濟代表團訪華。
1972年11月,阿黨中央政治局委員、部長會議副主席兼國防部長巴盧庫率軍事友好代表團訪華。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等同代表團舉行會談。
1973年7月,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徐向前率軍事友好代表團訪阿。阿黨中央第一書記霍查和部長會議主席謝胡接見代表團。
1975年6月,阿黨政治局委員、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查爾查尼率政府經濟代表團訪華。周恩來總理接見,李先念副總理與代表團舉行會談。
1991年1月,阿外長馬利列訪華。這是自1978年中阿關係惡化後來華訪問的首位阿政府高級官員。
1993年2月,阿外長塞雷齊訪華。李鵬總理會見,國務委員兼外長錢其琛與之會談。訪問期間,雙方簽署了兩國政府貿易協定、鼓勵和相互保護投資協定。
1993年6月,阿部長會議副主席科普利庫率政府代表團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喬石、國務院副總理兼外長錢其琛等分別會見,國務委員兼國家體改委主任李鐵映同科舉行會談。
1993年9月,國務院副總理兼外長錢其琛對阿進行正式訪問。這是近20年來中國領導人首次訪阿。
1994年4月,阿人民議會主席阿爾布諾里率阿議會代表團對中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這是自70年代以來阿議長首次訪華。
1994年10月,全國政協副主席萬國權率代表團訪阿。阿總統貝里沙、議長阿爾布諾里分別會見了代表團。
1994年10月,阿國防部長茹拉利率軍事代表團訪華。這是近20年阿國防部長首次訪華,標誌著中阿兩軍關係的恢復。
1994年11月,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布赫率全國人大代表團對阿進行友好訪問。
1996年1月,阿總統貝里沙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30多年來阿最高領導人首次訪華。江澤民主席同貝舉行會談,並簽署了兩國聯合公報。雙方還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與阿爾巴尼亞共和國政府科學技術合作協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和阿爾巴尼亞共和國廣播電視總局合作協定》。
1996年3月,阿內務部長穆薩拉依率阿內務部代表團訪華。雙方簽署了兩國內務部合作協定。
1998年11月,阿外長米洛訪華。胡錦濤副主席會見了米洛外長。唐家璇外長同米舉行會談。
1999年7月,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王英凡訪阿,同阿外長米洛舉行了會談。阿總統邁達尼、總理馬伊科、副議長多克萊分別會見了王英凡。
1999年9月,唐家璇外長在出席54屆聯合國大會期間同米洛外長舉行了友好會晤。
1999年9月,阿議會對外政策委員會主任戈多率阿議會代表團訪華。李鵬委員長會見了代表團。
1999年12月,應江澤民主席的邀請,阿總統邁達尼對中國進行了國事訪問。江澤民主席同邁達尼總統進行了會談。李鵬委員長和朱鎔基總理分別會見了邁達尼總統。唐家璇外長同隨團來訪的米洛外長共進工作午餐
2000年9月,唐家璇外長出席第55屆聯大期間在聯合國總部會見阿外長米洛。
2000年10月,阿副外長朱菲來華進行兩國外交部磋商,劉古昌部長助理與朱菲進行會談,外交部楊潔篪副部長代表唐家璇外長會見了朱菲副部長,外經貿部副部長張祥、全國人大外委會副主任委員蔡方柏也分別會見。
2000年12月,唐家璇外長對阿爾巴尼亞進行了正式訪問,同阿外長米洛進行了會談。阿總統邁達尼、總理梅塔、議長吉努什分別會見了唐外長。兩國外長簽署了中國政府向阿提供無償援助的換文。訪問結束時,雙方發表了聯合公報。

二、兩國經貿關係
中阿兩國政府經濟技術合作混委會於1990年召開第一次會議。近幾年中阿貿易額分別為:1996年977萬美元,其中中方出口為730萬美元,進口為247美元。
1997年貿易總額為664萬美元,均為中方出口。1998年貿易額為884萬美元,比1997年增長33%,均為中方出口。
1999年貿易總額為1040萬美元,比1998年增長17.8%,均為中方出口。2000年貿易總額為143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7.7%,均為中方出口。

三、在文化、科技與教育方面的交往與合作
1998年11月阿外長米洛訪華期間兩國簽署了1998年至2000年文化教育交流計畫。1999年阿派出2名留學生來華學習,中國赴阿進修1人。目前阿在華學習的留學生共9人,另有1名阿爾巴尼亞教員在北京外國語大學任教

四、 重要雙邊協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爾巴尼亞共和國聯合公報(1996年1月2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爾巴尼亞共和國聯合公報(2000年12月5日
中國和阿爾巴尼亞如何決裂的
自1960年布加勒斯特會議後結成的親密關係,在70年代經歷了曲折複雜的歷程後,到了1978年底終於徹底破裂。自1979年起,阿爾巴尼亞中斷了與中國的一切貿易、文教、科技關係,僅僅保留了大使級外交關係。中阿關係這種“冬眠”的狀態一直持續到1983年。這其中,有多少秘密,多少啟示?
1971年7月,美國總統特使基辛格秘密來華。在16日中美兩國同時宣布尼克森總統將於1972年訪華。當時考慮到兄弟國家對此可能產生誤解,所以中國總理周恩來除了向其他兄弟國家的領導人通報有關情況、作解釋外,很快就約見了阿爾巴尼亞駐華大使羅博,詳細介紹中方與基辛格會談情況,說明中國邀請尼克森訪華的想法和對美國的政策,說明這是中美之間的“談判升級”,是美國“找上門來的”。特彆強調中國反對帝國主義的基本原則不動搖,不會拿原則作交易。阿爾巴尼亞大使說要回國作匯報。
阿大使回國匯報後返回北京時帶回了霍查簽署的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中央給毛澤東主席的信遞交給周總理。信中對中國調整對美國政策表示強烈不滿,認為中國的決定“突然”,指責中國沒有同阿爾巴尼亞“預先磋商”。說“在共產主義歷史上,有過同敵人進行各級會談的很多例子,但歷史上類似的事情不可能重現,因為那是在不同的條件、時間和問題的情況下進行的”。因此信中說:“你們要在北京接待尼克森的決定是不正確的、不受歡迎的,我們不贊成、不支持你們這一決定。”信件詳細闡明了阿勞動黨反對的理由,認為中國的作法“在原則上和策略上都是錯誤的”。中阿之間出現了重大的政治分歧
毛澤東主席1974年提出“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阿爾巴尼亞領導人堅決反對這一理論,認為“三個世界理論是宣揚和推行種族主義,要統治全世界,奴役全人類,是反革命和沙文主義的理論”,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機會主義的變種”,是“反馬列主義的”。阿對中國發展同羅馬尼亞的往來,以及改善同南斯拉夫的關係和邀請狄托訪華,也表示極其不滿,對中國進行攻擊。這些使已出現嚴重政治分歧的中阿關係更是雪上加霜。
在1976年以前,阿爾巴尼亞除對尼克森訪華問題正式表示過不同意見外,在同中方的接觸來往中都避免提及其他方面的分歧,強調雙方的團結。1971年11月,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召開第六次代表大會,邀請中*共派代表團參加。中*共根據當時國際共運狀況改變派代表團參加兄弟黨代表大會的做法。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對中*共的決定表示“不可理解”。1974年初,阿勞動黨中央提出擬派謝胡率黨政代表團訪華。中方估計可能是要談阿爾巴尼亞下一個五年計畫期間中國援助問題,由於中國的五年計畫尚未制定,難以洽談,故予婉拒。對此,阿爾巴尼亞領導人表示不滿,懷疑中國改變了政策。為了消除誤解,增進了解,中國於當年11月派姚文元率黨政代表團去阿參加阿爾巴尼亞解放30周年慶祝活動。姚文元對中國未能接待謝胡作了解釋,並表示歡迎阿派代表團到中國洽談經濟合作問題。之後,中方又多次表示歡迎謝胡訪華,但謝胡一直未成行。
1975年以前,中國國慶,阿方除舉行慶祝集會外,一般都由霍查率阿勞動黨全體政治局委員出席中國大使館的國慶招待會。阿爾巴尼亞的國慶,中國也隆重慶祝,先由周恩來總理後由葉劍英為首的多名中*共政治局委員出席阿爾巴尼亞大使館的國慶招待會。中國訪阿的團組,霍查或謝胡一般都會會見。阿來華訪問的代表團,周總理一般都接見。1971年,聯合國第26屆大會通過以阿爾巴尼亞為首的23國關於中國席位問題的提案。
霍查、列希(阿爾巴尼亞國民議會主席)、謝胡致電毛澤東、董必武、周恩來祝賀。阿爾巴尼亞政府決定派他們認為“最好的外交官之一”馬利列重返聯合國工作,以便對新參加聯合國事務的中國代表團提供必要的幫助。謝胡對正在阿訪問的以方毅為首的中國代表團說:中國同志在這方面需要什麼幫助,我們將全力以赴。在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席位問題上,阿爾巴尼亞是出了大力的
總之,在中阿兩國之間分歧不斷加深和擴大的情況下,雙方都還願意保持友好關係,所以,政治關係方面基本上保持正常,但是,中阿高層來往減少,熱情也呈下降趨勢。雖說中阿之間的政治溫度呈下降趨勢,中國仍繼續向阿爾巴尼亞提供經濟援助。1970年8月,阿派黨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國家計畫委員會主席凱萊奇率領阿爾巴尼亞政府代表團來華訪問,商談阿爾巴尼亞第五個五年計畫期間(1971―1975年)中國向阿提供經濟援助問題,其提出的經濟要求總計為32億人民幣。中國根據阿實際需要和中國的可能,決定提供長期無息19.5億人民幣。同時中阿還簽訂了為期五年的長期貿易協定。阿方要求中國更多地接受阿爾巴尼亞的香菸、菸葉、成衣等,中方也同意了。阿方對此次談判結果十分滿意。謝胡11月3日寫信給周總理說:“我們再次熱烈地感謝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慷慨援助和對阿爾巴尼亞一貫所持的國際主義和兄弟般的態度。”
1974年10月,謝胡寫信給周總理,提出了阿爾巴尼亞第六個五年計畫(1976―1980年)期間對中國的經援要求。阿要求中國提供新貸款,在貸款項目下提供成套設備20個項目,一般物資98項,另外要求提供現匯貸款5000萬美元。以上三項共約值50億人民幣。1975年6月阿爾巴尼亞派部長會議副主席查爾查尼為首的政府經濟代表團來華商談。中國認為過去對阿援助已經不少,這次阿方要求援助的數量過大,不僅中國力不從心,很難滿足要求,也不利於阿爾巴尼亞自力更生地發展國民經濟;另外認為阿方已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和自力更生能力,所以決定少給一些援助。在周總理會見代表團的談話時強調中阿雙方應實事求是。李先念、李強、方毅等與代表團進行多次會談。
中方向阿提供的援助與阿方的要求之間差距較大。阿爾巴尼亞代表團派人回國請示,後查爾查尼以阿黨中央名義宣稱:對中國突然地嚴重減少對阿援助“很不理解”、“很不滿意”、“嚴重不安”,堅持要求增加貸款,還提出延期償還需1976―1980年應償還的貸款。李先念對中方這次提供的援助作了解釋,除同意延期償還貸款外,在其他方面沒作出大的讓步。阿要求提供石油專項貸款和派人勘探石油,中方沒同意。在7月30日雙方簽訂的中國向阿提供的貸款協定中,中方提出的數額為10億元人民幣。在這次談判中兩國還簽訂了1976―1980年長期貿易協定。五年貿易額規定為10億元人民幣,進出口各5億元人民幣。阿方還一再要求中方提供糧、油,中方堅持未供;而中方需要的原油、瀝青,阿方也未給。
對這次談判的結果,阿方很不滿意,代表團團長表示“無法理解”,說在美帝蘇修對阿爾巴尼亞封鎖和侵略、國內階級敵人顛覆破壞的時刻,中國減少援助,使阿處於極為嚴重局面,表示“遺憾”。阿代表團回國後未像過去那樣宣傳。過去每談一個五年計畫的經濟援助後,代表團回到國內同中國使館人員見面時都要宣傳中國給阿的巨大援助,中國使館外交官到機場迎接代表團時,首先是大談在北京談判的成果,會向中國表示兄弟般的謝意,會感謝中國給了阿爾巴尼亞巨大的國際主義援助等。此次代表團回到地拉那機場時,見到中國外交官迎接,根本不提在北京談判的事情,更沒有感謝一類的話。代表團回國後不久,在阿爾巴尼亞的半山坡上刷出了紅色大標語,內容是:阿爾巴尼亞人民絕不會在外來經濟壓力下低頭,阿爾巴尼亞絕不會在外來經濟壓力下放下自己的旗幟。這很清楚指的就是中國,因在那個時期,不可能也不會指美國和蘇聯,因為他們之間根本不存在經濟方面的關係。從此以後,中阿之間在各方面降了溫,阿當年就降低了出席中國國慶及八一建軍節招待會的規格。
中國未能滿足阿爾巴尼亞對外經援、軍援的龐大要求,成為後來中阿關係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文化大革命”後期,中國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粉碎“四人幫”以後,中國百廢待興,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要求無法全部滿足,也無法及時滿足,阿不但不體諒中國的困難,反而把不能滿足對它的援助問題,上升到政治高度,在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第七次代表大會的報告中,霍查含沙射影地攻擊中國。
到1978年,阿爾巴尼亞的態度越來越惡劣,強加於人,拒絕協商解決問題,兩國關係再也無法維持下去了。此時正值鄧小平主持中央工作。鄧小平復出後,在外交領域,作出的第一個重大決策,就是果斷地擺脫中阿關係的畸形狀態。

行政區劃
根據部長會議1994年作出的決定,阿爾巴尼亞現設省(Qarqe,單數為Qarku)、區(Rrethi)、鄉(Lokaliteteve)、村。全國共有12個省,36個區。
省和區名 COK C2001.4.1 面積 首府 CC2001
培拉特 Berat 1 193,855 1,802 培拉特 Berat  
培拉特 Berat 30 128,410 915 培拉特 Berat 40,112
庫喬亞* Kuçovë 31 35,571 112 庫喬亞 Kuçovë 18,000
斯克拉巴里 Skrapar 32 29,874 775 喬爾沃達 Corovodë  
都拉斯 Durrës 2 247,345 827 都拉斯 Durrës  
都拉斯 Durrës 35 182,988 455 都拉斯 Durrës 99,546
克魯亞 Krujë 36 64,357 372 克魯亞 Krujë  
愛爾巴桑 Elbasan 3 366,137 3,278 愛爾巴桑 Elbasan  
愛爾巴桑 Elbasan 40 224,974 1,290 愛爾巴桑 Elbasan 87,797
格拉姆什 Gramsh 41 35,723 695 格拉姆什 Gramsh  
利布拉什德 Librazhd 42 72,520 1,102 利布拉什德 Librazhd  
波欽*Peqin 43 32,920 191 波欽 Peqin  
費里 Fier 4 384,386 1,887 費里 Fier  
費里 Fier 45 200,154 850 費里 Fier 56,297
盧什涅 Lushnjë 46 144,351 712 盧什涅 Lushnjë 32,580
馬拉卡斯特* Mallakastër 47 39,881 325 巴爾什 Ballsh  
吉諾卡斯特 Gjirokastër 5 114,293 2,883 吉諾卡斯特 Gjirokastër  
吉諾卡斯特 Gjirokastër 50 55,991 1,137 吉諾卡斯特 Gjirokastër  
佩爾梅特 Përmet 51 25,837 929 佩爾梅特 Përmet  
台佩萊納 Tepelenë 52 32,465 817 台佩萊納 Tepelenë  
科爾察 Korçë 6 266,322 3,711 科爾察 Korçë  
戴約爾* Devoll 55 34,744 429 比利什特 Bilisht  
科洛涅 Kolonjë 56 17,179 805 愛爾塞克 Erseke  
科爾察 Korçë 57 143,499 1,752 科爾察 Korçë 55,130
波格拉德茨 Pogradec 58 70,900 725 波格拉德茨 Pogradec  
庫克斯 Kukës 7 112,050 2,373 庫克斯 Kukës  
哈斯* Has 60 19,842 374 克魯馬 Krumë  
庫克斯 Kukës 61 64,054 956 庫克斯 Kukës 16,686
特羅波亞 Tropojë 62 28,154 1,043 巴依拉姆·楚里城 Bajram Curri  
萊什 Lezhë 8 159,792 1,581 萊什 Lezhë
庫爾賓* Kurbin 65 54,519 235 拉奇 Laç  
萊什 Lezhë 66 68,218 479 萊什 Lezhë  
米爾迪塔 Mirditë 67 37,055 867 勒謝尼 Rreshen  
迪勃拉 Dibër 9 191,035 2,507 佩什科比 Peshkopië  
布爾奇察* Bulqizë 70 42,985 718 布爾奇察 Bulqizë  
迪勃拉 Dibër 71 86,144 761 佩什科比 Peshkopië 14,136
馬蒂 Mat 72 61,906 1,028 布雷利 Burrel  
斯庫台 Shkodër 10 257,018 3,562 斯庫台 Shkodër  
馬拉希阿馬達* Malësia e Madhe 75 36,770 897 科普利克 Koplik  
普克 Pukë 76 34,454 1,034 普克 Pukë  
斯庫台 Shkodër 77 185,794 1,631 斯庫台 Shkodër 82,455
地拉那 Tiranë 11 601,565 1,586 地拉那 Tiranë  
卡耶亞* Kavajë 80 78,415 393 卡耶亞 Kavajë  
地拉那 Tiranë 81 523,150 1,238 地拉那 Tiranë 343,078
發羅拉 Vlorë 12 193,361 2,706 發羅拉 Vlorë  
達爾維那* Delvinë 85 10,859 367 達爾維那 Delvinë  
薩蘭達 Sarandë 86 35,235 730 薩蘭達 Sarandë  
發羅拉 Vlorë 87 147,267 1,609 發羅拉 Vlorë 77,69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