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自治省

科索沃自治省

科索沃自治省(阿爾巴尼亞語:Kosova),亦稱科索沃和梅托希亞(塞爾維亞語:КосовоиМетохија / Kosovo i Metohija),為塞爾維亞和黑山的加盟共和國塞爾維亞南部的自治省。科索沃原為塞爾維亞所控制,但自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結束以來,科索沃僅在名義上為塞爾維亞的一部分,實際上則是聯合國的保護地。1990年至1999年間,該地阿族人將科索沃稱為科索沃共和國,但該國僅有阿爾巴尼亞一國承認。

科索沃自治省簡介

科索沃自治省科索沃自治省
Косово и Метохија 科索沃自治省
Kosova
官方語言阿爾巴尼亞語、塞爾維亞語
首府普里什蒂納
面積10,887 km²
人口 (2003年)約200萬
密度約185/km²
民族(2003年)阿爾巴尼亞族:88%
塞爾維亞族:7%
其它:5%
總統易卜拉欣•魯戈瓦(Ibrahim Rugova)
總理巴伊拉姆•科蘇米(Bajram Kosumi)
時區UTC +1
貨幣歐元 (EUR)以及塞爾維亞第納爾 (DINAR)
科索沃自治省 (阿爾巴尼亞語:Kosova),亦稱科索沃和梅托希亞(塞爾維亞語:Косово и Метохија / Kosovo i Metohija),為塞爾維亞和黑山的加盟共和國塞爾維亞南部的自治省。科索沃原為塞爾維亞所控制,但自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結束以來,科索沃僅在名義上為塞爾維亞的一部分,實際上則是聯合國的保護地。1990年至1999年間,該地阿族人將科索沃稱為科索沃共和國,但該國僅有阿爾巴尼亞一國承認。
科索沃問題現在仍未解決,阿族堅持要求獨立,但塞方要求保證塞爾維亞領土完整。各方已於2006年2月20日起就科索沃問題展開談判。
科索沃東、北面為塞爾維亞其餘部分,南臨馬其頓共和國,西南面為阿爾巴尼亞,西北為門的內哥羅。最大城市為首府普里什蒂納。
梅托希亞地區指科索沃西部的高原及盆地,包括佩奇(阿:Pejë;塞:Peć)、普里茲倫(阿:Prizeni;塞:Prizren)等城市,而狹義的科索沃指的是科索沃東部地區,包括普里什蒂納(阿:Prishtinë;塞:Priština)、烏羅舍瓦茨(阿: Ferizaj;塞:Uroševac)等城市。

歷史

科索沃古為伊利里亞人和色雷斯人地域,後來成為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公元6世紀末、7世紀初時,古斯拉夫人(即現在的塞爾維亞族、馬其頓族等民族的前身)開始從北方向該地遷徙,並向南滲透到今阿爾巴尼亞、希臘等地區(阿希兩國都不是斯拉夫國家,也就是說斯拉夫人後來由於民族遷徙、融合等原因,地盤又有所退縮)。
阿爾巴尼亞族的起源則比較不確定,現在一般認為阿族是古伊利里亞人的後裔,阿爾巴尼亞歷史學家稱伊里利亞人早在6世紀時就被斯拉夫人的遷徙浪潮驅趕到今阿爾巴尼亞等地,並以該地區的一些地名的淵源為證,認為阿族長期在該地居住,但拜占庭帝國史料表明在1043年才有“阿爾巴尼亞族”僱傭兵抵達今阿國中部,同時也有塞爾維亞學者稱阿族來自遠在中東與歐洲交界處的高加索山脈。
當時的科索沃位於拜占庭帝國控制範圍和斯拉夫移民地區的交匯處。1014年前科索沃由保加爾人所控制,該年科索沃重新併入拜占庭。12世紀末至1216年,科索沃以北的尼曼雅王朝兼併了科索沃。
尼曼雅王朝為現在塞爾維亞的前身,科索沃當時為尼曼雅王朝的政治、經濟中心,該王朝一度定都普里什蒂納。但尼曼雅王朝的民族構成則為現在歷史學家頗有爭論的問題,塞族學者認為該地當時主要是斯拉夫人,但阿族學者則認為當時科索沃的先住民為阿族人。
14世紀中葉,尼曼雅王朝衰弱,同時奧斯曼帝國開始入侵,並於1389年的科索沃戰役中擊潰塞爾維亞人(實際該戰役的結果現在尚有爭議)。之後科索沃漸漸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
在奧斯曼統治下,科索沃漸漸成為穆斯林地區,同時阿族人漸漸在科索沃的部分地區出現,一部分塞族學者認為這些都是從阿爾巴尼亞遷來的移民,但也有學者認為當時在梅托希亞地區已經有阿族人居住。
科索沃最終於1912年,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結束時由奧斯曼帝國劃歸塞爾維亞。之後塞爾維亞於1918年加入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王國(即後來的南斯拉夫)。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軸心國占領了南斯拉夫,科索沃併入了由義大利所控制的阿爾巴尼亞。戰爭期間,大量塞族人被阿族武裝驅逐出科索沃。
戰爭結束後,科索沃重歸南斯拉夫,狄托政權將科索沃設立為塞爾維亞的自治區(後又改為自治省),並給予當地阿族人地方自治,當地塞族人則認為科索沃所實行的民族政策實際上是對塞族的歧視。
1989年,塞爾維亞公投改憲,大大縮小了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二自治省的自治權利,阿族人強烈抗議,並抵制了接下來舉行的科索沃議會選舉,後來阿族人宣布建立獨立的科索沃共和國,自行舉行選舉,同時自行開辦了醫院、學校、廣播電台等。
1990年代中葉,阿族游擊隊以塞族軍政人物及設施為目標開始進行游擊戰,1998年3月,南斯拉夫軍隊開始協助塞爾維亞警察,進行大規模軍事行動。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有二十萬阿族人在南聯盟的軍事行動中流離失所,淪為難民,阿族及西方普遍認為這是南聯盟種族清洗政策的結果,認為塞爾維亞領導人米洛舍維奇當時圖謀把科索沃的主要民族由阿族換成塞族。同時也有數萬非阿族人(包括塞族人、羅姆族人等)淪為難民。1999年3月24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開始轟炸塞爾維亞,科索沃戰爭打響。北約稱戰爭的目的為保證阿族難民可以重歸家園,但戰爭又造成數十萬阿族人及塞族人逃離家園。戰後,阿族人大量重返家園,但大量塞族難民則不願回到科索沃。
戰爭結束後,科索沃改由北約管轄,後來北約將管轄權交予聯合國。

政治

科索沃名為塞爾維亞的自治省,實際上是由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以下簡稱UNMIK)所管轄。
UNMIK已設立了臨時議會、臨時政府、以及臨時總統。UNMIK發行的護照、身份證、車牌只被一部分國家承認,科索沃的地址也只被一部分國家承認,萬國郵政聯盟建議寄往科索沃的信件應該註明“Kosovo (UNMIK)”的字樣【1】。
科索沃在國際上依然被視為塞爾維亞的一部分。談判定於2005年舉行,但阿塞雙方各持己見,談判有相當的難度。阿族人不承認塞爾維亞對科索沃的主權,認為塞對科索沃的統治不可能尊重阿族人的權利。而塞方則視科索沃為塞爾維亞自古以來的領土,不接受科索沃獨立的可能性。國際社會則擔心,科索沃獨立的先例會重新引發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境內的內戰。可能的折衷解決方案是:繼續維持現狀,將科索沃交予歐盟管轄。

行政區劃

科索沃分為五個州,其中塞爾維亞實行的和阿族人實行的行政區劃有一定的出入。

經濟

歐元為科索沃的法定貨幣。同時塞爾維亞第納爾也是法定貨幣,但一般只在塞族聚集地區使用。

人口

阿爾巴尼亞族占科索沃總人口近90%。近年來,由於種族衝突等原因,大量少數民族(如塞爾維亞族、羅姆族等)離開科索沃,阿族比例不斷上升。
據《科索沃統計局2000年度生活質量調查》顯示【2】,科索沃總人口為197萬,其中:
88%為阿爾巴尼亞族 (1,733,600)
7%為塞爾維亞族 (137,900)
1.9%為斯拉夫族穆斯林 (37,400)
1.7%為羅姆族 (33,500)
1%為土耳其族 (19,7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