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瑀

阮瑀

阮瑀(約165—212年),字元瑜,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市尉氏縣)人,漢魏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書記很出色,當時軍國書檄文字,多為阮瑀與陳琳所擬。名作有《為曹公作書與孫權》。詩有《駕出北郭門行》,描寫孤兒受後母虐待的苦難遭遇,比較生動形象。年輕時曾受學於蔡邕,蔡邕稱他為“奇才”。後徙為丞相倉曹掾屬。詩歌語言樸素,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會問題。阮瑀的音樂修養頗高,他的兒子阮籍,孫子阮鹹皆當時名人,位列“竹林七賢”,妙於音律。明人輯有《阮元瑜集》。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阮禹字元瑜,東漢末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縣人)。鄴中七子之一。年輕時曾拜蔡邕為師。因得名師指點,文章寫得十分精煉,聞名於當時。

相傳曹操聞聽阮禹有才,為搜羅人才,召他做官,阮禹不應,後曹操又多次派人召見,匆忙中阮禹逃進深山,曹操不甘心,命人放火燒山,這才逼出阮禹,勉強應召。由於阮禹多次辭官不做,曹操在一次大宴賓客時,把他安排在樂隊之中,想煞一下他的傲氣,不想阮禹精通音律,即興撫弦而歌:"奕奕天門開,大魏應期運"。一方面歌頌了曹操的事業,另一方面也表達了自己願為曹操效忠的思想。曹操聽完,大為高興,請他做司空軍謀祭酒官。從此以後,曹操軍中檄文多出於他和陳琳之手。

阮瑀阮瑀

建安十六年,阮禹隨軍西征關中,曹操請他代筆寫一封書信。他騎在馬上沉吟片刻,揮毫點就,呈給曹操。曹操提筆想作些修改,竟不能增損半字。

阮禹的詩存十二首,有《阮元禹集》輯本一卷。

詩歌《駕出北郭門行》是其生活在鄴城時期,學習樂府民歌自製新辭有感而為:

"駕出北郭門,馬樊不肯馳。下車步踟躕,抑折枯楊枝。顧聞丘林中,叫叫有悲啼。借問啼者誰:'何為乃如斯?''親母舍我歿,後母憎孤兒。饑寒無衣食,舉動鞭捶施。骨消肌肉盡,體若枯樹皮。藏我空室中,父還不能知。上冢察故處,存亡永別離。親母何可見,泗下聲正嘶。棄我於此間,窮厄豈有資?傳告後代人,以此為明規。"

作品以第一人稱自述的形式,通過一個孤兒受到後母虐待和遺棄的悲慘命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家庭關係的冷酷無情,反映作者對當時社會上較為普遍的社會問題的關切以及對受害者不幸命運的無限同情。

阮瑀詩選

無題

民生受天命,漂若河中塵。雖稱百齡壽,孰能應此身。

尤獲嬰凶禍,流落恆苦辛。

我行自凜秋,季冬乃來歸。置酒高堂上,友朋集光輝。

念當復離別,涉路險且夷。思慮益惆悵,淚下沾裳衣。

阮瑀建安七子

四皓隱南嶽,老萊竄河濱。顏回樂陋巷,許由安賤貧。

伯夷餓首陽,天下歸其仁。何患處貧苦,但當守明真。

白髮隨櫛墮,未寒思厚衣。四支易懈惓,行步益疏遲

常恐時歲盡,魂魄忽高飛。自知百年後,堂上生旅葵

苦雨滋玄冬,引日彌且長。丹墀自殲殆,深樹尤沾裳。

客行易感悴,我心摧已傷。登台望江沔,陽侯沛洋洋。

臨川多悲風,秋日苦清涼。客子易為戚,感此用哀傷。

攬衣起躑躅,上觀心與房。三星守故次,明月未收光。

雞鳴當何時,朝晨尚未央。還坐長嘆息,憂憂安可忘。

琴歌

奕奕天門開,大魏應期運。青蓋巡九州,在東西人怨。

士為知己死,女為悅者玩。恩義苟敷暢,他人焉能亂。

公讌詩

陽春和氣動,賢主以崇仁。布惠綏人物,降愛常所親。

上堂相娛樂,中外奉時珍。五味風雨集,杯酌若浮雲。

詠史詩二首

阮瑀建安七子

誤哉秦穆公,身沒從三良。忠臣不違命,隨軀就死亡。

低頭闚壙戶,仰視日月光。誰謂此可處,恩義不可忘。

路人為流涕,黃鳥鳴高桑。

燕丹善勇士,荊軻為上賓。圖盡擢匕首,長驅西入秦。

素車駕白馬,相送易水津。漸離擊築歌,悲聲感路人。

舉坐同咨嗟,嘆氣若青雲。

七哀詩

丁年難再遇,富貴不重來。良時忽一過,身體為土灰。

冥冥九泉室,漫漫長夜台。身盡氣力索,精魂靡所能。

嘉肴設不御,旨酒盈觴杯出壙望故鄉,但見蒿與萊。

駕出北郭門行

駕出北郭門,馬樊不肯馳。下車步踟,仰折枯楊枝。

顧聞丘林中,噭噭有悲啼。借問啼者出,何為乃如斯。

親母舍我歿,後母憎孤兒。饑寒無衣食,舉動鞭捶施。

骨消肌肉盡,體若枯樹皮。藏我空室中,父還不能知。

上冢察故處,存亡永別離。親母何可見,淚下聲正嘶。

棄我於此間,窮厄豈有貲。傳告後代人,以此為明規。

建安七子

阮瑀象徵“建安七子”的七個亭子

“建安七子”中陳琳、阮瑀、徐幹等人,也都有一些比較著名的作品。陳琳和阮瑀雖以章表書記見稱於時,但詩歌創作亦較突出。如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假託秦代築長城之事,描寫繁重的徭役給廣大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頗具現實意義。

飲馬長城窿,水寒傷馬骨。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舉築諧汝聲。”“男兒寧當格鬥死,何能怫鬱築長城!”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邊城多健少,內舍多寡婦。作書與內舍:“便嫁莫留住。善待新姑嫜,時時念我故夫子。”報書往邊地:“君今出語一何鄙!”“身在禍難中,何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結髮行事君,慊慊心意關。明知邊地苦,賤妾何能久自全?”

全篇以對話的方式寫成,語言質樸,感情深摯,格調蒼勁而悲涼,十分接近樂府民歌的風格。阮瑀的《駕出北郭門行》,描寫一孤兒遭受後母虐待的情狀,從側面反映出漢末世風日下的社會現實:

駕也北郭門,馬樊不肯馳。下車步踟躕,仰折枯楊枝。顧聞丘林中,噭々有悲啼。借問啼者出:“何為乃如斯?”“親母舍我歿,後母憎孤兒。饑寒無衣食,舉動鞭捶施。骨消肌肉盡,體若枯樹皮。藏我空室中,父還不能知。上冢察故處,存亡永別離。親母何可見,淚下聲正嘶。棄我於此間,窮厄豈有貲!”傳告後代人,以此為明規。

其風格與漢樂府民歌《孤兒行》頗為接近。徐幹詩今存4首,都是五言詩。其中《室思詩》為擬思婦詞,共分六章,描寫思婦憂愁苦悶的心緒,文辭悽厲深婉,感情哀怨纏綿,堪稱佳作。而“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二句,尤為後人推重。另一首《情詩》在情調與風格上也都與此詩相似。徐幹的《答劉楨詩》,表現他與劉楨的誠篤友情:

與子別無幾,所經未一旬。我思一何篤,其愁如三春。雖路在咫尺,難涉如九關。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詩語高簡渾樸,頗能反映建安時人通脫真率的精神面貌。

鄴中集詩

阮瑀建安七子塑像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 阮瑀

管書記之任,有優渥之言。

河洲多沙塵,風悲黃雲起。

金羈相馳逐,聯翩何窮已。

慶雲惠優渥,微薄攀多士。

阮瑀建安風骨

念昔渤海時,南皮戲清沚。

今復河曲游,鳴葭泛蘭汜。

躧步陵丹梯,並坐侍君子。

妍談既愉心,哀弄信睦耳。

傾酤芳醑,酌言豈終始。

自從食蓱來,唯見今日美。

笑侃阮瑀

阮瑀這個人,讓今天的人看來,有點兒酷。

他才能高,曹操讓他做官,並慕名求見,他卻不見,跑到大山裡面。曹操放火燒山,才把他“燒”出來。

他的基因好,其子阮籍是“竹林七賢”之一,孫子阮鹹是琵琶的發明者,他後輩人中的阮孚,留下了“阮囊羞澀”的佳話。

他的門第高,是那個時代的名門望族,他之後的阮門人才輩出,一個個站在了中國文學史上,站在了中國音樂史上。可是他,卻處在從政、為文都欲罷不能的境地,他沒有出路。他的人生,寫著兩個字:無奈。

來了。一陣馬蹄聲。

是那種疾馳了一陣之後,馬上又猶豫不決、徘徊不前的馬蹄聲——“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給人的印象,就是這種找不到出路的文人。

他屬於“陳留阮氏”,這在東漢的世家大族中,是一塊金字招牌,出生於這一大家族的人,社會地位很高,其子弟出來做官,要比其他人容易。

一直到魏晉時期,世族的優越地位都沒有改變,而且更加風光了。魏晉士族其實是東漢世族的發展和延續。阮瑀,這顆東漢世族遺留下來的貴族種子,在魏晉士族的田野上發了芽,結了果。

阮氏作為“老貴族”,其實並沒有“老”到哪裡去。論其家族淵源,不過起於桓靈(漢桓帝劉志、漢靈帝劉宏)時期,當時離東漢滅亡只有六七十年的光景了。此等門戶,只是東漢世家大族的一曲輓歌,終難奏出輝煌的樂章。所以,儘管阮門自阮之後名士輩出,但由於家族衰落,仕途艱險,始終沒有出現過真正居高位、掌大權的人物。

但是,虎死不倒威,從阮門走出來的,可都是文化精英:阮籍,一身跨越魏晉兩個朝代,他用一隻青眼看曹魏,用一隻白眼看西晉,對後者顯示了一臉的不屑;阮籍的侄子阮鹹,根本不與統治者合作,剛剛在這邊飲了曹魏的美酒,轉過身就吐到晉朝的朝服上;還有東晉時期的阮裕,雖然處境艱難,但還保持著貴族的風度,他用手指著當時紅得發紫的謝家子弟,說:我祖上可比你祖上闊氣多了!

阮瑀建安七子

讀史而能夠關聯,這很有趣。一方面,我們可以從歷史畫卷中,看出各個朝代的輪廓;另一方面,可以從同時代的人物身上,看出他們的異同。

阮瑀生活的時代,是前所未有的亂世,也是前所未有的文化全盛期,培育他的文化細胞的文人很多。他的老師蔡邕,就是位了不起的全才。

阮瑀比較幸運,在學業上沒有走多少彎路,一開始便當了蔡邕的學生,跟著大師,如影隨形,如沐春風。蔡邕,就是老百姓說的那個蔡伯喈,即蔡文姬的父親,也是我們河南陳留人,和阮瑀是同鄉。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在長安,在洛陽,老蔡帶著小阮,又是教他寫辭作賦,又是教他練書法,又是教他學數學,忙得不亦樂乎。阮的日子過得很充實,“業務”提高很快。

阮瑀學得最好的,一是辭賦,二是音樂

老蔡在音樂方面很在行,是著名的琴家。他一聽琴聲,就知道彈琴人心裡想的是啥。一日,鄰居請他過去喝酒,他剛到主人家門口,就聽見屏風后面有人在彈琴。蔡邕很感興趣,便在門外聽,聽著聽著,只覺得這曲子裡有一股殺氣。他心想:“不對呀,說是請我來喝酒,怎么殺氣這么重?”當時烽火遍地,殺人如麻,蔡邕的警惕性挺高,沒有進門,一扭臉,走了。

可是,那家主人還在等,遲遲不見客人來,出來一問,有人說:“蔡大人剛才來過了,可到了門口沒進去,又走了。”主人一聽,急了,心想,蔡大人一向受人尊重,是不是我怠慢了他呀!趕忙去追,把他拽了回來。主人再三追問,蔡邕才把剛才的感受說了一遍。

主人聽後大驚失色,心想:我剛才彈琴時確實起了殺心,他怎么連這個都聽得出來,叫人佩服,又叫人害怕。將來我若是對誰起了殺心,豈不讓他窺破了!他連忙向蔡邕解釋:蔡大人,我剛才彈琴,確實奏出了殺音,那是因為我看見一隻螳螂,正向一隻鳴蟬進攻。當時作勢欲飛,螳螂對著它一進一退的。我心裡緊張,唯恐螳螂捕不到它的獵物,就把殺心表現到樂曲里去了。

你看,有這樣的老師,教出來的阮瑀能不精明?阮忘不了一件事:一次,蔡邕路過一戶農家,看到一個農夫正在燒火做飯,火勢甚大,噼啪作響。聞其聲,蔡邕就知道柴薪中一定有制琴的好木材,於是請求農夫把柴薪抽出來看一看。這一看不要緊,蔡邕心裡不由得一喜,只見灶中有一塊上好的桐木,剛被火燎了一點兒。蔡邕把桐木帶回家,製成了一把七弦琴,聲音渾厚古樸,只是琴尾有燒焦的痕跡,這就是有名的“焦尾琴”的來歷。

話說阮瑀跟著蔡邕學習,德智體得到了全面發展,可以出來為國家效力了,但他看到天下大亂,民不聊生,不想為這個亂世效力,就趕上驢車,載著書,向塵世揮手作別,進山去了。

曹操聽說了阮瑀的大名,便想讓阮瑀出來做官,但阮瑀不想做官,拒不赴任。曹操不斷派人去請,但阮就是不下山。曹操眉頭一皺,忽然想起春秋時期晉國的介子推

當時介子推在綿山隱居,晉文公為讓他出來做官,發了好幾張“請帖”,可介子推就是不下山。晉文公想,我乾脆放火燒山吧,一燒山,你不就下來了嗎?於是他下令放火燒山。不料介子推很頑固,就是不領這個情,最後和老母親雙雙被燒死在綿山之上。曹操心想,哼!你個小小的阮瑀,羽翼還未豐滿,不怕你不就範!

山林被大火燒乾淨了,阮瑀失去了生存的條件,同時也為曹操的誠心相邀所感動,表示願意跟著曹操打天下。曹操讓他和陳琳一道管記室。但阮瑀的內心仍是有些不情願,乾起工作來有點兒漫不經心。於是,曹操在一次大宴賓客時,有意羞辱阮瑀,把阮瑀趕入樂工之列。

阮瑀看透了曹操的心思,他當機立斷,心想,我正好藉助這個平台,來展示一下自己的音樂才華。於是,他撫琴而歌,即席唱道:“奕奕天門開,大魏應期運……士為知己死,女為悅者玩。”唱詞雖有吹捧曹操之意,但大家一聽,覺得他技高音妙,十分佩服。

曹操聽了,也十分高興,認為阮瑀沒有二心,可以重用。接下來,阮瑀就成了曹氏集團重要的文職官員,擔任司空軍師祭酒,與陳琳共同起草國書和檄文。

阮瑀寫文章,無論辭賦書信,均寫得又快又好,不用修改,都是“一遍成”。有一次出征,曹操急於擬一封致關西軍閥韓遂的書信。他本想讓阮瑀下馬書寫,不料阮微微一笑,人不下馬,臀未離鞍,提筆就寫,頃刻擬就,呈於曹操。曹操接過後,本來要按慣例改動一下,但看了半天,竟不能增減一字。

這樣的筆桿子,曹操當然會重用。與東吳交涉,阮瑀的代表作是《為曹公作書與孫權》,讀起來文氣順暢,收放自如。曹操的兒子曹丕非常佩服,說阮瑀“書記翩翩,致足樂也”。阮在詩歌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今存詩10余首,其名篇有《駕出北郭門行》,描寫一孤兒受後母虐待的情景,從側面反映了漢末世風日下的社會現實,其風格與漢樂府《孤兒行》頗為相近。他還有《詠史詩》兩首,其中有荊軻刺秦王等內容,無情地批判了歷史上的君王暴政。

其實,今人在讀“建安七子”的作品時,會發現“七子”中沒有一個是真正的歸隱者,也沒有一個是精神麻木者,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被迫出來做官,但做官以後還不忘文學。其中阮的詩歌,格調最為淒涼低沉,沒有對那個時代做過任何粉飾。他的《七哀詩》、《怨詩》等,都是感人的悲憤之作。在文學理論方面,阮瑀著有《文質論》一文,主張文章“意崇敦樸”,表達了他重質輕文的文學觀點。

在與曹丕、曹植的交往中,阮瑀似乎和曹丕的關係近,與曹植的關係不那么近。在曹操立太子的問題上,他雖然沒有明確表態,但還是傾向於曹丕。有一次,阮瑀正在和曹丕談詩論文,司馬懿興沖沖地進來了。曹丕見他足下生風,面露喜色,忍不住問:“仲達滿面春風,不知有何喜事?”司馬懿神秘地賣關子:“你們猜猜?這可是天大的喜事!”

阮瑀說:“什麼事?眼下什麼事也沒有立嗣的事情大呀。”司馬懿說:“正是立嗣事。告訴你們吧,大王決意冊立五官將曹丕在建安十六年被任命為五官中郎將為世子了!”“真的?”曹丕高興得跳起來。

司馬懿說:“這是可以亂開玩笑的嗎?”便把曹操日前和他一起討論立嗣的事情細說了一遍。阮瑀聽了,沉吟片刻,悄悄對司馬懿說:“這對五官將來說,自然是天大的喜事。可對你仲達老弟來說,卻是吉凶難料。照你方才說的……有些話,唉,官場險惡,我不說也罷,不說也罷。”

司馬懿聽他話裡有話,趕緊背過曹丕,虛心請教。阮這才說:“像立嗣這樣的事情,你直接和明公(曹操)討論,而且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一旦明公的態度有了變化,你的處境豈不是很危險?依我看,以仲達你的文筆才華,在文學上下工夫,一定會有建樹。”

阮瑀建安七子文集

司馬懿此刻心情亢奮,正處於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時刻。他拉起阮瑀的手,重新走到曹丕面前,慷慨激昂地說:“我的文才與阮老兄比起來,實在汗顏。何況生逢亂世,我總覺得寫詩作賦於世無補。我司馬氏的先祖,都是在戰馬上建功立業的,我理應發揚光大先祖的豐功偉績!”說到這裡,他話鋒一轉:“當然,寫詩作賦,留名千古,也很風流。但我輩本已錦衣玉食,再去寫風花雪月,又有何補益呢?要緊的還是拯世補天,輔佐大王平天下,開創盛世偉業呀!”

曹丕聽了,擊掌叫好:“對!大丈夫生身立世,就要有一番大作為,豈能碌碌無為,虛度一生?”後來,曹丕當了皇帝,果然重用司馬懿。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出身名門的阮瑀,走不通歸隱之路,走上仕途。

三國魏國人物誌(一)

三國時期是一個群雄並起的時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從魏、蜀、吳三足鼎立到一統於晉,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魏國是“三國”中最強的一國,魏國的人才也是最多的。

三國時期曹操的所有謀士

曹操的謀士真叫一個字--多。到底有多少呢,細數之下,102位,不要為此驚嘆了,看看都是那些吧。智囊中包含:骨幹謀士、重要謀士、以及各級掾屬,直到曹操去世為止,共有一百零二人。

建安七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