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放[三國人物]

劉放[三國人物]

漢末在本郡任官,後依漁陽王松,勸王松歸順曹操,書信文詞華美,為曹操所欣賞,遂招為司空府官,魏國初建之際與孫資俱任秘書郎。曹丕繼位後,劉放任中書監,同中書令孫資一同掌握機密。曹睿繼位後,劉放更加被寵信,不斷加官進爵。劉放擅長寫書信和檄文,曹操、曹丕、曹睿的詔命文書,很多都是劉放所為。曹芳在位期間,劉放以年老讓位,不久病逝。

基本信息

歷史年表

劉放是漢廣陽順王的兒子西鄉侯劉宏的後代,曾在郡中擔任綱紀官員,被舉為孝廉。時值漢末大亂,漁陽王松割據本土,劉放前去依附他。

204年,曹操平定冀州,劉放勸說王松歸順曹操,王松贊同他的建議。正趕上曹操在南皮征討袁譚,以書信招王松來降,於是王松以雍奴、泉州、安次等地來依附曹操。劉放替王松給曹操回信,文詞華美,曹操很欣賞,又聽說他勸過王松歸順,於是徵辟他為官。

205年,劉放和王松一起到達曹操處,曹操十分高興,將此事比作“班彪依附竇融而勸河西歸漢”,任命劉放參司空軍事,歷任主簿記室以及郃陽、祋祤、贊縣三處縣令

213年,曹操稱魏公,魏國政權初建,劉放與孫資俱任秘書郎。

220年,曹丕繼位,劉放、孫資轉任秘書左右丞。幾個月後,劉放轉任秘書令。後來,魏國改秘書為中書,劉放任中書監,加給事中,賜爵關內侯,同中書令孫資一同掌握機密。

222年,劉放進爵魏壽亭侯。

226年,魏明帝曹睿繼位,劉放、孫資二人更加被寵信,同加散騎常侍。劉進放爵西鄉侯,孫資樂陽亭侯。劉放擅長寫書信和檄文,曹操、曹丕、曹睿的詔命文書,很多都是劉放所為。

233年,孫權與諸葛亮聯合,打算一起進攻魏國。魏國的邊境偵察兵繳獲孫權的書信,劉放於是改寫信中言詞,往往能夠更換本文卻仍與上下文相銜接,將信改作寫給魏徵東將軍滿寵,表現出欲歸順魏國的意思,將其封好送給諸葛亮。諸葛亮將信抄給吳將步騭等人,孫權看到後,怕諸葛亮懷疑他的合作誠意,費力做出解釋。這一年,劉放、孫資二人俱加侍中、光祿大夫。

238年,司馬懿平定遼東,劉放、孫資二人以參謀之功,各進爵,封本縣。劉放方城侯,孫資中都侯。同年,魏明帝曹睿病危,打算招燕王曹宇為大將軍,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共同輔政。曹宇性格謙恭,推辭任命。劉放、孫資二人趁機稱曹宇能力不足,大讚曹爽,又力勸曹睿招回司馬懿共同輔政。(《魏晉世語》言:劉放、孫資久掌中央事務,夏侯獻、曹肇等人不滿,劉孫二人怕這些人輔政後自己失權,故力勸曹睿改任曹爽、司馬懿輔政。)最後,曹睿獨召曹爽、劉放、孫資以及趕回的司馬懿同受詔命,免去曹宇、夏侯獻、曹肇、秦朗的官職。

239年,曹睿去世,曹芳繼位,劉放、孫資各增邑300戶。劉放並前共1100戶,封愛子一人亭侯,次子騎都尉,餘子皆郎中。

240年,朝廷加劉放左光祿大夫,金印紫綬,儀同三司。

245年,劉放任驃騎將軍,仍領中書監。

246年,朝廷又封劉放一子為亭侯。劉放、孫資均以年老讓位,每月朔望之日仍以列侯的身份上朝,位特進。(《資別傳》載:曹爽專權,多變舊制,孫資不願居要職而無權,於是稱疾讓位。)

250年,劉放去世,謚曰敬侯,兒子劉正繼嗣。

《三國志·劉放傳》

劉放[三國人物]曹操

劉放,字子棄,涿郡人。漢廣陽順王子西鄉侯宏後也。歷郡綱紀,舉孝廉。遭世大亂,時漁陽王松據其土,放往依之。太祖克冀州,放說松曰:"往者董卓作逆,英雄並起,阻兵擅命,人自封殖,惟曹公能拔拯危亂,翼戴天子,奉辭伐罪,所向必克。以二袁之強,守則淮南冰消,戰則官渡大敗;乘勝席捲,將清河朔,威刑既合,大勢以見。速至者漸福,後服者先亡,此乃不俟終日馳騖之時也。昔黥布棄南面之尊,仗劍歸漢,誠識廢興之理,審去就之分也。將軍宜投身委命,厚自結納。"松然之。會太祖討衰潭於南皮,以書招松,松舉雍奴、泉州、安次以附之。放為松答太祖書,其文甚麗。太祖既善之,又聞其說,由是遂辟放。建安十年,與松俱至。太祖大悅,謂放曰:"昔班彪依竇融而有河西之功,今一何相似也!"乃以放參司空軍事,歷主簿記室,出為郃陽、詡、贊令。

魏國既建,與太原孫資俱為秘書郎。先是,資亦歷縣令,參丞相軍事。文帝即位,放、資轉為左右丞。數月,放徙為令。黃初初,改秘書為中書,以放為監,資為令,各加給事中;放賜爵關內侯,資為關中侯,遂掌機密。三年,放進爵魏壽亭侯,資關內侯。明帝即位,尤見寵任,同加散騎常侍;進放爵西鄉侯,資樂陽亭侯。太和末,吳遣將周賀浮海詣遼東,招誘公孫淵。帝欲邀討之,朝議多以為不可。惟資決行策,果大破之。近爵左鄉侯。放善為書檄,三祖詔命有所招喻,多放所為。青龍初,孫權與諸葛亮連和,欲懼出為寇。邊候得權書,放乃改易其辭,往往換其本文而傅合之,與征東將軍滿寵,若欲歸化,封以示亮。亮騰與吳大將步止騭等,騭等以見權。權懼亮自疑,深自解說。是歲,俱加侍中、光祿大夫。景初二年,遼東平定,以參謀之功,各近爵,封本縣,放方城侯,資中都侯。

劉放[三國人物]魏明帝

其年,帝寢疾,欲以燕王宇為大將軍,及領軍將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共輔政。宇性恭良,陳誠固辭。帝引見放、資,入臥內,問曰:"燕王正爾為?"放、資對曰:"燕王實自知不堪大任故耳"。帝曰:"曹爽可代宇不?"放,資因贊成之。又深陳宜速召太尉司馬宣王,以綱維皇室。帝納其言,即以黃紙授放作詔。放、資既出,帝意復變,詔止宣王勿使來。尋更見放、資曰:"我自召太尉,而曹肇等反使吾止之,幾敗吾事!"命更為詔,帝獨召爽與放、資懼受詔命,遂免宇、獻、肇、朗官。太尉亦至,登床受詔,然後帝崩。齊王即位,以放、資決定大謀,增邑三百,放並前千一百,資千戶;封愛子一人亭侯,次子騎都尉,餘子皆郎中。正始元年,更加放左光祿大夫,資右光祿大夫,金印紫綬,儀同三司。六年,放轉驃騎,資衛將軍,領監、令如故。七年,復封子一人亭侯,各年老遜位,以列侯朝朔望,位特進。曹爽誅後,復以資為侍中,領中書令。嘉平二年,放薨,謚曰敬侯。子正嗣。資復遜位歸第,就拜騾騎將軍,轉侍中,特進如故。三年薨,謚曰貞侯。子宏嗣。

放才計優資,麗自修不如也。放、資既善承順主上,又未嘗顯言得失,抑辛毗而助王思,以是獲譏於世。然時因群臣讕諍,扶贊其義,並時密陳損益,不專導諛言雲。及鹹熙中,開建五等,以放、資著勛前朝,改封正方城子,宏離石子。

《演義》記載

劉放,魏侍中、光祿大夫,《三國演義》第106回登場,於魏明帝曹睿病危之際同孫資同掌樞密院一切事務。曹睿又任燕王曹宇為大將軍,佐太子曹芳攝政。曹宇為人恭儉溫和,未肯當此大任,堅辭不受。劉放、孫資二人久得曹真之惠,於是保舉曹真之子曹爽為大將軍輔政,與曹爽、司馬懿皆至御榻之前同受遺命。

歷史評價

陳壽:劉放文翰,孫資勤慎,並管喉舌,權聞當時,雅亮非體,是故譏諛之聲,每過其實矣。放才計優孫資,而自脩不如也。既善承順主上,又未嘗顯言得失,抑辛毗而助王思,以是獲譏於世。然時因群臣諫諍,扶贊其義,並時密陳損益,不專導諛言云。

裴松之:劉於時號為專任,制斷機密,政事無不綜。放被託付之問,當安危所斷,而更依違其對,無有適莫。受人親任,理豈得然?

三國人物誌

來這裡遍訪三國名人,看他們在那個三足鼎立、戰火頻仍的年代裡,留下了怎樣的烙印。

三國時期曹操的所有謀士

曹操的謀士真叫一個字--多。到底有多少呢,細數之下,102位,不要為此驚嘆了,看看都是那些吧。智囊中包含:骨幹謀士、重要謀士、以及各級掾屬,直到曹操去世為止,共有一百零二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