鑔鍋

鑔鍋:民族樂器:鑔,蒙古、藏、侗、傣、漢等各民族互擊體鳴樂器。又稱水鑔、小水鑔、鑔鍋。流行於全國各地。同時又稱之為鈸,屬中國民樂中的打擊樂器,主要有大鈸(鑔)和小鈸(鑔),它們是由兩個圓形的銅片(直徑由15厘米到69厘米不等)互相撞擊發聲的。它通常與鑼、鼓一起組成鑼鼓隊進行演奏。中國鈸亦有在西洋音樂里出現,但其尺寸通常都在11厘米以下,如指鑔。民間類型一般為黃銅鑔和鐵鑔兩種。

鑔鍋

鑔鍋又名小鈸鑔鍋子。形制最小,多用於配合劇中武人“走邊”的動作,故又名走邊鈸。

鑔鍋簡介

小鈸,、苗、瑤、彝、、佤、仫佬、京、水、仡佬、漢等族互擊體鳴樂器。壯語稱斜埃。流行於全國各地。響銅製,缽形,鈸體較小而厚(圖55),鈸面直徑12厘米~14厘米,碗徑5厘米~7厘米,碗高1.5厘米~2厘米,碗頂鑽孔系以綢布,兩面為一副。桂西隆林八音樂隊所用斜埃,較一般小鈸稍大,碗也稍高,面徑17.3厘米、碗徑8.5厘米,碗高5厘米。

鑔鍋演奏

 演奏時,兩手各執一面,互擊發音。音色高亢脆亮。常用於八音樂隊等各民族民間器樂合奏、壯劇、桂劇、邕劇等戲劇和舞蹈伴奏,最適宜表現熱烈歡快的場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