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鍋蓋面

鎮江鍋蓋面

鎮江鍋蓋面,又稱為伙面,是“中國十大麵條”之一,是鎮江家喻戶曉的麵食其被稱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其做法簡單:將麵粉揉好後擀成薄片,再用刀細切,與鍋蓋一起下鍋煮熟,撈起放入調好佐料的碗裡即可。伙面的特點是軟硬恰當,面的柔韌性好,老少鹹宜。2009年10月在天津“第十屆中國美食節暨第八屆國際美食博覽會"上,喜獲“中華老字號百年名小吃金鼎獎”,已成功申報為市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鍋蓋面原本不在鎮江,它是經過一番波折才在鎮江定形成名的。

基本信息

簡介

鎮江“伙面”,又稱鍋蓋面,是鎮江家喻戶曉的麵食,增在天津美食節獲得“金鼎獎”。其做法簡單:將麵粉揉好後擀成薄片,再用刀細切,與鍋蓋一起下鍋煮熟,撈起放入調好佐料的碗裡即可。伙面的特點是軟硬恰當,面的柔韌性好,老少鹹宜。鍋蓋面原本不在鎮江,它是經過一番波折才在鎮江定形成名的。

傳說

鎮江鍋蓋面鎮江鍋蓋面

典故一

有關於“鍋蓋面”它還有著一個古老的傳說,相傳從前山東有戶人家,只有夫妻兩人,夫妻倆感情很好,但是丈夫身體不好老犯病,胃口也不好。妻子想盡辦法下各種好吃的面給丈夫吃,但下的面丈夫不是嫌硬,就是叫爛,始終吃得很少。有天,妻子把面下到鍋里後,就出去拎冷水,回來的時候麵湯溢了出來,她連忙掀起鍋蓋,將湯罐里的水往鍋里澆,一不小心,把湯罐蓋子碰進鍋里。面煮好後,丈夫一嘗,即爽口又適味,於是三兩口就把面給吃完了,並對妻子說:“今天的面真好吃,你怎么做的呀?”妻子說:“我用粗竹蔑排成行,用繩連起來,再用粗竹槓壓在上面‘跳’面。面壓平了,疊起來再‘跳’,直到把面‘跳’得像紙一樣薄,再切得很細。還有今天湯罐蓋子滾到鍋里了,面鍋裡面煮鍋蓋。”丈夫說:“這個面鍋裡面煮鍋蓋真好吃,我以後天天要吃這種面。”從此以後,妻子天天用這種方法煮麵給丈夫吃,過了兩個月,丈夫的病就痊癒了。丈夫身體好後,便到江南訪友,一去就是三年,一點音信都沒有,妻子非常思念丈夫,就去江南尋找,在鎮江,她先靠她自己的煮麵手藝在一家麵館做夥計,再慢慢找自己的丈夫。原來丈夫到江南訪友未成也流落到了鎮江。一天,他聽說有家麵館的面很有特色,他想到了自己的妻子原先給他做的面,沒有多想就趕到那家麵館,面剛一入口,怎么那么像當年妻子做的那口味,於是他直入廚房一看,煮麵的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妻子,兩人相遇很是開心。他們想到既然鎮江人這么喜歡吃“鍋蓋面”,還不如自己夫妻倆開個麵店。這樣,“鎮江伙麵店”就開張了。

典故二
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沿著古運河南下由西津渡登岸,帶了一名隨從太監,一路尋到鎮江名氣最大的張嫂子伙麵店坐下。動作麻利、做事迅捷、和氣客套、體態端莊的張嫂子又是上茶又是遞熱毛巾。乾隆的隨從傳下話:“要吃鎮江伙面!”不知是因為乾隆皇帝來得早,還是張嫂子起得遲,待吩咐傳下後,裡邊面還沒跳好。
張嫂子直催還在跳面的丈夫:“快,動作快些啊!”丈夫愣了愣:“我不是跟平常一樣嗎?”那邊,張嫂子就趕快舀水下鍋,往灶膛里點火。但這天好像什麼都變得慢了。越是急,水越難開;越是急,面越難跳好。隨從又進來催了……張嫂子趕快催丈夫切面,自己又往灶里添了把柴。很快,鍋里的水開了,丈夫的面也切好了。
這時,隨從又進來催,張嫂子正抓起一把面往鍋里撂,邊回話邊趕快蓋鍋蓋,忙亂中,把湯罐的小蓋子撂進面鍋,在水面上飄飄蕩蕩的。還沒等張嫂子放好作料,鍋里的水又滾開了,直往上翻,快要溢出鍋外,張嫂子一見,趕快用勺子舀了兩勺湯罐里的溫水一澆,面鍋里平靜下來。水再一開,張嫂子就用小竹籠子、長筷子將麵條撈進碗裡。正要端,那隨從已一手接過去。忙碌了一陣的張嫂子倚在門外,想聽外面顧客的反應,直聽見那人端起碗吃著,連聲說:“味道不錯,味道不錯,不爛不硬,噴香爽口!”張嫂子正要轉身再去鍋邊下面,哪知身著便服的乾隆竟踱步進來,乾隆見到情景一聲驚叫:“呀,你怎么將鍋蓋放在面鍋里煮起來了?”
這一叫,張嫂子才發現自己手忙腳亂,一下子竟將湯罐上的小鍋蓋錯當成了大鍋蓋,連鍋蓋撂到面鍋里還不知道。正在這時,丈夫也過來說:“外面的顧客個個都說今天的面,味道特別好,你是加了什麼好作料了?”張嫂子指那小鍋蓋說:“怕就是因為面鍋裡面煮鍋蓋吧?”
乾隆光顧鎮江伙麵店連說兩聲味道不錯的故事傳開了,從此,鎮江的鍋蓋面名聲大振,大街小巷都有大大小小的鍋蓋麵店。

做法

清末,鎮江文人周伯義在他撰寫的《揚州夢》一書中說:“吾人惜費,早坐教場茶館,數十餞使堂倌買上好醬醋麻油至面下‘乾拌’,稱言愛潔。”所謂“乾拌”,就是下法特殊:先把麵條在面鍋里煮熟,再用面竹杓將麵條挑到清水裡過湯,用竹杓使勁甩乾,倒入碗中拌以麻油、醬油、蝦米、蒜頭等佐料,吃在嘴裡是性韌、爽口、味鮮。這種面,夏日頗為流行,既可單食,也可吃粥時搭食,兼作小菜。鎮江鍋蓋面

其實鍋蓋面的做法很簡單,面放在一個木板上,木板邊的牆上有根竹槓,先要人揉面,然後坐槓上不斷跳著壓木板上的麵團,反覆多次,把面壓緊壓實,再把麵團壓薄,這樣面積自然增大很多,再疊成多頁,然後用鍘刀,把疊起來的面鍘成細條,可以根據顧客要求有粗有細,不過一般是韭葉般寬。

原料配方

麵條100g,醬油25g,綿白糖1g,雞精5g,蝦米1g,青頭10g,熟豬油15g。

製作方法

1.將鍋放在中火上,加入清水250g,蝦米下鍋煮沸,3分鐘後,放入綿白糖、雞精、熟豬油、青頭,溶解完後倒入醬油,燒沸離火,裝入碗內待用。
2.鍋里放清水燒沸,放入麵條,蓋上小鍋蓋。面鍋滾沸後,加適量清水,使麵條熟透,大沸時揭去鍋蓋,清除浮沫,撈出麵條放入待用碗內。

小貼士

青頭製法青頭是用各種蔬菜製成的滷汁,可分為生、熟兩種。生的有蒜泥、漂兒菜;熟的有青菜、青椒,將這些蔬菜擇洗後,用沸水燙熟,切成絲或段即可。

食品特點

湯清面軟,不粘不亂,青頭鮮嫩,經濟實惠。
鍋蓋面,用的麵條是“跳面”。所謂“跳面”,就是把和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操作人員坐在竹槓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既上下顛跳,又似舞蹈,似雜技,反覆擠壓成薄薄的麵皮,用刀切成麵條,這種麵條有毛孔,滷汁易入味,吃在嘴裡耐嚼有勁,味道獨具。鍋蓋面的底料也十分講究,秘制醬油汁加上十餘種佐料,味道十分鮮美。

南京著名小吃

南京有哪些膾炙人口的小吃呢?鴨血冬粉、尹氏湯包、蟹黃包……數不勝數~那么現在讓我們一起豐富一下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