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伯族婚禮

錫伯族婚禮

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的錫伯族,把兒女的婚事大都放在農閒的時候辦。因此有句俗話說:“春天的清風和煦,秋末的婚禮熱鬧”。

錫伯族婚禮錫伯族婚禮

錫伯族人在正式舉行婚禮之前,還有許多繁瑣的禮節,凡舉行過“行肯薩林”(跪拜宴),即表示雙方已締結婚約,一般不得反悔。

婚禮前夕,男方要在親戚中聘請“奧父、奧母”,主持婚禮和迎親等事宜。

錫伯族婚禮錫伯族婚禮

錫伯族的婚禮十分隆重,一般要舉行三天。第一天男方要為女方送去食物和彩禮。新郎還要特意準備兩瓶酒,敬獻給岳父、岳母。同時準備舉行小宴,四處派人邀請親戚朋友,參加第二天的大宴。

“安巴薩林”是女方家第二天正午舉行的婚禮儀式。這天,“奧父、奧母”、新郎及岳父岳母都忙碌地招待客人,新郎要給每個長輩行跪禮,並敬酒。席間,“奧父、奧母”要為大家表演節目,賓客也頻頻舉杯,慶賀喜事。

這天,新娘要把自己精心趕製的鞋襪衣物,贈送給新郎和直系親屬。新娘的哥嫂要乘車去給新郎送嫁妝。新娘的母親要往放嫁妝的箱子裡塞些錢幣,祝願新婚夫婦將來金銀滿櫃,富裕幸福。過後,新娘的嫂子把箱子鎖好,然後把鑰匙交給新郎的母親,表示大權已交給了新郎家。

傍晚的太陽落山時,新郎和“奧父、奧母”等組成二十多人的“丁巴”隊伍,吹吹打打地來到新娘家賀喜。

新娘家要用豐盛的飯菜招待來賓。之後男女雙方的朋友分成兩排,面對面跳舞,對歌,一直到深夜。
第三天,婚禮進入高潮,新郎要設宴招待親戚朋友,並舉行結婚儀式。這天,也是新郎迎新娘的日子,新郎要在破曉前把新娘接到家裡。接新娘的風俗十分有趣。新娘由伴娘和“奧母”陪伴坐在喜篷車裡,而新郎騎馬走在前面,馬鞍的兩側還要掛上岳父母贈送的五穀種子,象徵五穀豐登。同時喜篷車的前後,還有“打丁巴”的人前擁後簇,一路上吶喊歡呼、非常熱鬧。

新娘頭蒙紅喜帕,到了新郎家門口,由伴娘挽著下車,踩著紅氈走到正屋前面,同新郎拜天地。接著新郎入門與門外的新娘對跪,並用馬鞭將新娘頭上的紅喜帕揭去。然後,新郎和新娘還到鍋灶前面對跪,用哈達將羊尾油片投入灶火中,雙雙起誓白頭到老。儀式結束後,新娘入洞房,直到吃完合卺杯之後,才得下炕。

送新娘的客人臨走時,還要“偷”新郎的碗碟、筷子,以捉弄一下新郎。新郎得知後,要趕上“偷”碗筷的人,新郎通過表演節目或唱歌,或行跪禮等形式,要回碗筷,但還有一雙筷子和一對碗被帶走,直到次日新郎帶著酒去看望岳父時,岳父才會把東西轉給新郎。

另外,在婚後的第三天,新郎和新娘要上墳祭祖,第九天新郎新娘回娘家探親,滿月後新娘要回娘家住滿一個月。現在錫伯族的婚禮已從簡,但仍保留著某些傳統的習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