鋸葉竹節樹

鋸葉竹節樹

鋸葉竹節樹,瀕危種。常綠灌木或喬木高2至13米。僅分布於廣西南部。至今沒有找到生存的植株。為中國特有種,花瓣為雄蕊和花薯裂片的倍數,是一種罕見的植物。對研究該屬的分類、演化有一定的意義。鋸葉竹節樹也具有藥用價值,被列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

基本信息


種屬概述

鋸葉竹節樹鋸葉竹節樹

拉丁名:CaralliadiplopetelaHand.-Mazz.

中文名:鋸葉竹節樹

拉丁科名:Rhizophoraceae

保護級別:3

分布:廣西(十萬大山)

現狀:瀕危種。本種僅產廣西南部十萬大山,困森林己被砍伐,至今尚未找到生存的植株。

形態特徵

鋸葉竹節樹鋸葉竹節樹
常綠灌木或喬木,高2-13米;具明顯的皮孔,無毛,分枝處膨大成節。對生,紙質,長圓形或狹長圓形,長7-16厘米,寬2.5-5.5厘米,先端尾狀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具有細密鋸齒,齒端有腺體,無毛,下面有紅褐色小點;葉柄長5-9毫米。聚傘花序腋生,總花梗長5-10毫米;苞片小,膜質,寬卵形;花無梗,1-3朵生於花序分枝頂端;花萼球形,長3-5毫米,裂片6-7,直立,三角形,萼管下有小苞片;花瓣12-14,白色或淡紅色,卵形,與萼裂片近等長,通常有爪,邊緣有小齒;雄蕊6-7;子房下位,5室。果球形,直徑6-7毫米。

生長習性

分布區地處北熱帶,生於季節性雨林中,為下層偶見成分。所在地年平均溫約22℃,最冷月平均溫14℃,最熱月平均溫約29℃,極端最高溫39℃,極端最低溫可達1℃,年降雨量達2500一2700毫米。土壤為赤紅壤,pH值5-5.5。

分布範圍

僅分布於廣西省南部十萬大山,生於常綠闊葉林下。

瀕危及保護

鋸葉竹節樹鋸葉竹節樹
保護價值
本種為中國特有,已陷入瀕臨滅絕境地,花瓣為雄蕊和花薯裂片的倍數,是一種罕見的植物。對研究該屬的分類、演化有一定的意義。

保護措施
廣西十萬大山已建立自然保護,急需開展植物區系調查,弄清鋸葉竹節樹是否已經滅絕,如有發現,應加強保護,積極繁殖

繁殖與栽培

鋸葉竹節樹鋸葉竹節樹
可試用種子繁殖或扦插法繁殖。

1.繁殖途徑

扦插、分株、組培均可。如果靠分出母塊莖上產生的帶小球的小株來繁殖,大株每年僅能產生2-5株,繁殖係數較低,速度慢。組培的增殖係數不高,亦達不到快繁的目的。葉插的形式易生根,每成熟複葉上有15-25片小葉,如果用於繁殖,則可大大提高繁殖率。因此,生產上以葉插繁殖方式為主。
2.分株 
4月份,當室外的氣溫達18℃以上時,將大的鋸葉竹節樹植株,抖去絕大部分宿土,從塊莖羊的結合薄弱處掰開,並在創口上塗抹硫磺粉草木灰,另行栽種。注意栽種時不要埋得太深,以其塊莖的頂端埋在土下1.5-2cm即可。另外,根據鋸葉竹節樹塊莖上帶有潛伏芽的特點,可將碩大的單個塊莖分切成帶有2-3個潛伏芽的小塊,待其創口愈乾後,再將其先埋栽於稍呈濕潤的細沙中,待切割開的小塊莖長成獨立的植株後再行栽種。
3.葉插繁殖方法
選擇健壯、濃綠、肥大的成熟複葉作為扦插材料,如能帶一段葉軸作插穗,較容易形成新的較大的塊莖,效果更佳。產業化生產時用葉片扦插。大葉柄也可扦插,但插穗來源有限。從中苗剪取老葉扦插,在取葉片時要考慮不破壞株型。將插穗用250mg/L的引哚乙酸或萘乙酸浸泡過夜或黏土混粘葉柄或葉基,基質用粗草炭:河砂=4:1或細草炭:珍珠岩:河砂=3:1:1,插前把基質的pH值調整到5.8-6.2。容器用5㎝的小膠杯,小膠杯不要與土壤接觸。扦插時用扁平的工具先把基質扒開,再放入葉片。
鋸葉竹節樹鋸葉竹節樹
不要用手把葉片強行插入基質中,這樣容易損傷葉柄的傷口和葉脈。扦插時葉平放或立插,插後把基質稍稍擠捏緊,使基質與葉片充分接觸。插後用花灑過一次透水,保持光強在12000-15000lux、相對濕度在80->85%、溫度在18-32℃。以後每三天或在基質表面見乾時用噴水一次。維持基質稍呈濕潤狀態即可,切不可過分潮濕,否則引起插穗腐爛,導致扦插失敗。約一周后長根,3周后長小塊莖,10周后開始逐漸出葉。50-60天后葉柄或葉柄基部出現膨大,隨後側部長出粗壯的新根。出根後,很快形成根群。出葉後按肥-水-水-肥-水-水進行灌溉,肥液的EC值為1.0-1.2mS/cm。22周后開始轉12×13㎝的黑膠杯,進入正常管理。
4.移植
當插穗形成5條以上根時,從扦插床上取出栽培在基質盆中,插穗形成一定根系時,根部中間逐漸膨大形成球狀小塊莖。塊莖逐漸增大。部分較幼嫩的扦插葉上盆後由於高溫或水分管理不好會枯死,但塊莖能成活。老熟葉和帶總葉柄插穗能保持綠色和活力。少量塊莖當年出芽會長出粗壯的新芽並生長
鋸葉竹節樹鋸葉竹節樹
種植技術

1.管理

扦插苗在22周后轉用12×13㎝的黑膠袋種植,每袋放兩株苗,種植深度為草炭蓋住小球約1㎝左右,太深,頸部和塊莖呼吸受阻;太淺,塊莖會被灌溉液沖露出來,見光後整株生長不良。每畝大棚擺放約10000盆,株行距為20×20㎝。38周后轉21×21㎝的大膠杯,基質同上,膠杯下面墊1-2㎝厚的陶粒,種植深度以覆蓋塊莖1.5㎝為宜,每畝大棚擺放約7500盆,株行距為23×23㎝。72周后再轉用口徑為32㎝、側面下部開孔的膠盆種植,盆底墊陶粒或粗草炭,膠盆的質量要好,否則會為塊莖擠破。不管用什麼盆來種植,都要與土壤隔離,因為其根系極易扎入土中。每畝大棚擺放約3500盆,株行距為34×34㎝。擺放密度大,有利於葉柄挺直,提高整株的品質,但同時降低了通風條件,要加強病蟲害管理。約104周后株高80㎝以上。
2.介質配比
種植基質以泥炭:椰糠:珍珠岩為4∶1∶0.5為好,其中椰糠和珍珠岩需用水泡過除去其中有害物質。介質土攪拌好用1000倍的甲基托布津消毒。或者使用粗草炭或細草炭:河砂=5:1,河砂宜用粗砂,細砂會破壞基質的小孔隙度,影響根的呼吸。基質的pH值須調整到5.8-6.2。
3.溫度
生長適溫為20-32℃,不論是盆栽還是地栽,都要求年均溫度變化小,生產性栽培最好在可控溫的大棚內進行。每年夏季,當氣溫達35℃以上時,植株生長欠佳,應通過加蓋黑網遮光和給周邊環境噴水等措施來降溫,為其創造一個空間溫度適宜又比較乾爽的適宜環境。冬季最好能維持在10℃以上的棚室溫度,若室溫低於5℃,易導致植株受寒害進而嚴重危及其生存。秋末冬初,當氣溫降到8℃以下時,應及時將其移放到光線充足的室內,在整個越冬期內,溫度應保持在8℃-10℃之間,這樣比較安全可靠。
4.光照
鋸葉竹節樹喜光又有較強的耐陰性,應為其創造一個陽光較好但又有一定程度蔽蔭的環境。它忌強光直射,特別應避開春末夏初久雨初晴後的烈日暴曬和夏季正午前後的5-6小時無遮無攔的強光烘烤,否則極易導致新抽的幼嫩葉片被灼傷。生產性栽培時,自春末到中秋,都應將其放在遮光50-70%的蔭棚下,但又不能過分陰暗,否則又會導致新抽嫩葉細長、葉色發黃失神,小葉間距稀疏,從而影響到植株的緊湊優美。對冬季移放到棚室內的盆栽植株,應給予補充光照。水分保持偏乾,植株可保持長年無病。別外新抽的羽狀複葉並不表現為明顯的趨光性,株型良好。
5.水份
為養護好鋸葉竹節樹,應努力為其營造一個既濕潤又偏乾的環境。生產性栽培時,對放在溫室里的植物,當室溫達33℃以上時,應每天給植株噴一次。因該植物具有較強的耐旱性,應以保持盆土微濕偏乾為好,但偶爾澆灌水肥過量,也不致引起根系爛根。冬季要注意給葉面和四周環境噴水,使相對空氣濕度通達到50%以上。中秋以後要減少澆水,或以噴水代澆水,以利於新抽嫩葉的平安過冬。另外,在冬季應特別注意不能過分潮濕,以偏乾為好,否則在低溫條件下,盆土過濕更容易導致植株根系腐爛,甚至全株死亡
對鋸葉竹節樹淋水應掌握見乾再澆,間乾間濕的原則,冬季約半個月淋1次。春秋季每周1次,夏季3天淋1次。需注意的是水分不可過多,以免造成壞根爛球,影響正常生長或死亡。水pH以5-~7為佳,EC值在2.5以下為好。
要確保所使用的水源為優質水,EC值越低越好。同時溫度越高,所需的濕度也相應地要高,如溫度在28-32℃時,則所需的空氣相對濕度為70-80%,否則要通過噴霧或噴葉面水來降低溫度提高濕度,另外噴霧或噴葉面水能降低葉片的溫度,當葉片的溫度高於36℃時,其光合速率大幅度降低,植株生長量明顯放慢。為了追求鋸葉竹節樹較高的生長量,在產業化生產中,對其灌溉強度和頻度都很大,這就增加了爛根爛莖的危險,因此,在9月份後需適當降低灌溉的強度和頻度,儘量做到基質不乾不灌溉。
鋸葉竹節樹鋸葉竹節樹
6.土壤
由於鋸葉竹節樹原產地特殊的氣候條件,使其形成了較強的抗旱性,因此對栽培基質的基本要求是通透性良好。栽培基質的基本要求是通透性良好。栽培基質多用泥炭、粗沙或沖洗過的煤渣與少量園土混合,並將其PH值調整至6~6.5之間,呈微酸性狀態。因其塊莖碩大、根系發達、羽狀複葉較長,生長季節應及時觀察其生長情況來決定是否換盆換土。始終保持栽培基質通透良好,以利於為其營造一個透氣濾水良好的根部環境。梅雨季節要勤檢查,發現盆內有積水現象發生時,要及時給予翻盆換土。
7.肥料
鋸葉竹節樹比較喜肥,除栽培基質中應加入適量漚制過的餅肥多元緩釋複合肥外,生長季節可每月澆施2-3次02.%的尿素加0.1%的磷酸二氫鉀混合液,也可澆施平衡肥20-10-20(20-20-20),濃度為200-250ppm結合硝酸鈣使用。中秋以後,為使其能平安過冬,應停施氮肥,連續追施2-3次0.3%的磷酸二氫鉀液,以促使其幼嫩葉軸和新抽葉片的硬化充實。當氣溫降到15℃以下後,應停止一切形式的追肥,以免造成低溫條件下的肥害傷根。
基肥可用顆粒狀緩釋肥,如“奧綠肥”、“三國志”,每盆約20粒,每3個月1次。生長季節以水肥為主,可用花多多(20-10-20)、花多多(15-10-30)、硝酸鉀三種肥料1000倍液交替施用,10天為一間隔期。
鋸葉竹節樹鋸葉竹節樹
鋸葉竹節樹的專用肥料配方如下:鋸葉竹節樹所需營養元素的數量、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離子名稱mmol/lmg/l元素或離子名稱μmol/lmg/l
NH4+--N
Fe++
NO3---NMn++
PB
K+Zn++
Ca++ Cu++
Mg++1.331.2Mo0.650.062
SO4----S1.9562.4
肥液(灌溉液)的pH值為5.8~6.2,EC值為1.3~1.4mS/cm,灌溉量如用人工軟管澆灌為12×13㎝盆為100~150ml/次,21×21㎝為220~240ml/次,32㎝為300ml/次;如用自動滴灌分別為30ml/次、60ml/次、100ml/次;如用灌溉墊,則以表面基質吸濕為止。灌溉頻度為每四-六天灌溉一次,或者當基質表面明顯乾燥時開始灌溉。合理的灌溉強度和灌溉頻度是鋸葉竹節樹快速生長的前提。
每次灌溉前,基質溶液的EC值為0.5-0.71.4mS/cm,pH值為5.2-5.8(用基質:水=1.5-:1混合液測定)。當高於表中的指標時,不要施肥,若出現乾旱情況可灌溉清水;如果基質的EC值居高不下,而pH值又低於5.2時,則需用工業級碳酸鈣溶液淋溶,碳酸鈣溶液的pH為11.5-12,灌溉量同肥液。

常見病蟲害及預防

鋸葉竹節樹鋸葉竹節樹
(1)移植20天內,每10天用“翠筠B1”500倍液噴葉面1次,連續2次即可恢復穩定。可適當結合生根劑使用。(2)平時殺菌及場地消毒,防治球莖腐爛、褐斑病,可用甲基托布津懸浮劑1500倍液、世高1000倍液、雷米爾多1000倍液交替使用。
(3)在通風不良、光線欠佳的環境中,鋸葉竹節樹的葉片易遭介殼蟲的刺吸危害,可用20%的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平日一般性的防治可用萬靈粉劑2000倍液。
(4)凍害。當冬季氣溫降到5℃以下,再加上盆土潮濕,易導致植物狀嫩葉受凍寒而倒狀,嚴重時會引起塊莖腐爛,很難恢復生機。
防治方法:生產性栽培時,越冬期間溫室溫度應維持不低於10℃,並保持呈乾燥的狀態。
(5)灼傷。在炎熱的夏季,或久雨初晴後的晴好天氣,或長時間放在室內剛搬到室外進行恢復性養護的盆栽植侏,直接暴露在陽光下直曬,很容易造成其肥嫩葉片被灼傷,致使其葉片部分失綠泛白,或整個葉片被灼傷,壞死部分後期變褐發黑。
(6)褐斑病。此病多發於葉片上,病斑呈近圓形,灰褐色到黃褐色,邊緣顏色略深。該病在高溫高濕、通風不良的條件下易發生。防治方法:發現少量病葉時要及時摘除銷毀、發病初期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40%的百菌清懸浮液500倍液,每隔10天噴灑葉片一次,連續3-4次,防治效果較好。
防治方法:入夏後,及時將植株移放到半陰的環境中,春末夏初久雨初晴,應及早給盆栽植遮陰。
(7)介殼蟲。在通風不良、光線欠佳的環境中,鋸葉竹節樹的葉片易遭介殼蟲的刺吸危害。
防治方法:生產性栽培時可以在其若蟲孵化盛期,噴灑20%的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殺蟲效果好。

藥用價值

鋸葉竹節樹鋸葉竹節樹
【藥名】:鋸葉竹節樹
【拼音】:JUYEZHUJIESHU
【異名】葉上花(雲南中草藥),魚骨木、鐵巴掌(廣西植物名錄)。
【來源】:為紅樹科植物鋸葉竹節樹的全株。秋、冬採集,切碎曬乾或鮮用。
【功效】:通經活絡、續筋接骨。
【主治】:治風濕,跌打損傷,血崩,骨折。
【性味歸經】:《雲南中草藥》:“苦,微寒。”肝、腎二經
【功用主治-鋸葉竹節樹的功效】
①《雲南中草藥》:活血通經,接筋骨。
②《廣西植物名錄》:全株:通經活絡,治風濕,跌打。
葉:治外傷出血。
根:治婦女血崩。
【用法用量】:搗敷患處。454
【別名】:葉上花(《雲南中草藥》)、魚骨木、鐵巴掌(《廣西植物名錄》)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雲南、廣西、廣東等地。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秋、冬採集,切碎曬乾或鮮用。
【選方】治骨折:鮮鋸葉竹節樹全株,紅糖為引,搗爛敷患處。
(《雲南中草藥》)
【拉丁名】:CaralliadiplopetalaHand.-Mazz.
【考證】:出自《雲南中草藥》。

中國稀有瀕危植物2

在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機體,均屬於生物。生物應分為幾個界,把行固著生活和自養的生物稱為植物界,簡稱植物。植物的特點是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就是說它可以藉助光能及動物體內所不具備的葉綠素,利用水、礦物質和二氧化碳生產食物。釋放氧氣後,剩下葡萄糖——含有豐富能量的物質,作為植物細胞的組成部分。植物通常是不運動的,因為它們不需要尋找食物。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些植物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