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第十八中學

重慶第十八中學

重慶第十八中學,或稱“重慶市第十八中學”,簡稱“18中”。創辦於1949年3月,原名新聲中學。1952年11月,更名為重慶市第十八中初級中學;1958年開辦高中,改名為四川省重慶市第十八中學;1962年確定為重慶市江北區重點中學;1982年定為四川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2000年被確認為重慶直轄後首批市重點中學。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重慶市第十八中學重慶市第十八中學

學校占地88畝,另有教育實踐基地50畝、勞技實踐基地11畝。為打造我校江北區委、區府已撥新校區用地150畝。學校現在擁有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大樓、多功能文體活動中心、科技實驗大樓、學生游泳池、學生餐廳、學生公寓和塑膠運動場和室內體育館。設有理化生實驗室、語音室、計算機室和學術報告廳、大型演播廳及天象館。全校開通計算機網路教學和監控系統,同時學校還設有心理諮詢室以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學校現有特級教師3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國家級骨幹教師5人,重慶市骨幹教師5人,高級教師90多人,取得碩士研究生結業證書和畢業證書的60多人,先後有165名教師獲國家、省市、區優秀教育工作者等稱號和各種獎勵。

五十多年來,學校堅持“為成就每一位學生的未來服務”的辦學理念。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下,以德育為核心,以教學為中心。走“全面育人,發展特色”的道路,實現了辦學規模與辦學效益的良性循環。

學校在藝術方面更是非常注重,注重於對學生全面發展,先後培養了全區啦啦操比賽冠軍啦啦操團,重慶市第十八中學樂隊等,培養出了知名歌手蔡東洋、TF家族劉一麟、TF家族羅庭信、湖南衛視中國新聲代譚茜等新生代藝人,學校堅持“體德育美”四個板塊結合式教育,全面打造文體並肩的三好學生。

榮譽

先後成為重慶市電化教育示範學校、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實驗學校、重慶市民主管理示範學校、重慶市誠信文明先進單位、重慶市德育示範學校、重慶市家長示範校、重慶市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重慶市教育科研實驗實驗基地西南師大新課程改革課題實驗基地、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國家重點課題實驗學校。目前正全力以赴爭創重慶示範高中、全國示範高中。先後被評為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實驗學校、重慶市文明單位、重慶市文明禮儀示範學校、重慶市德育示範校、重慶市電化教育示範校、重慶市教育科研基地和重慶市家長示範學校。培養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37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獲得金牌的何旭華和發明的三國戰旗和吸盤式圓規獲首屆愛因斯坦新發明、新技術(產品)國際博覽會銀獎和獲國家專利權的段欣毅、羅言等同學。已有1000多名校友成為專家教授、博士和社會知名人士。近年來,學校先後向高等院校輸送了1.2萬名優秀畢業生,其中有4600名學生升入重點本科院校,有近40名學生升入北大、清華等名校,36名學生獲高考文、理科總分或單科的市區狀元。200名學生獲全國、市、區級各種學科競賽中獲一等獎。 回首過去,銳意改革創輝煌;展望未來,與時俱進譜華章。隨著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十八中人更加意氣風發、鬥志昂揚、開拓創新,為早日實現重慶市示範高中、全國示範性高中而努力奮鬥。

校級領導

校長:馬培高

校長:馬培高校長:馬培高

馬培高,男,中共黨員,1966年5月生, 1987年參加工作。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重慶市五四獎章獲得者、重慶市中國小骨幹校長、江北區爭光貢獻獎獲得者。現任江北區教委副主任、重慶市第十八中學校長。

副書記:范會民

副書記:范會民副書記:范會民

范會民,男,中共黨員,1962年5月生, 1981年參加工作。重慶市安全穩定先進個人、“兩基”工作先進個人、區優秀共產黨員、區優秀公務員,多次受到嘉獎並榮立三等功,現任政協江北區第八屆委員會委員、重慶十八中學黨委副書記。

副校長:羅丞

副校長:羅丞副校長:羅丞

羅丞,男,中共黨員,1968年2月生, 1986年參加工作。重慶市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個人、特級教師、重慶市骨幹教師。現任重慶市第十八中學副校長。

副校長:張帆

副校長:張帆副校長:張帆

張帆,女, 1964年1月生, 1984年參加工作。重慶市德育先進個人。現任重慶市江北區人大教科文衛工委副主任、江北區人大常委、重慶市第十八中學副校長。

副校長:任中才

副校長:任中才副校長:任中才

任中才,男,中共黨員,1964年6月生, 1986年7月參加工作。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教師、全國百名德育科研名師、特級教師、重慶市骨幹教師。現任重慶市第十八中學副校長。

名師骨幹

安大為

安大為,特級教師,中學研究員級教師,重慶市優秀教師,重慶市高中化學奧林匹克二級教練員,中國化學會重慶市化學化工學會化學教育專委會常委,擔任學術委員會委員,重慶市專業職務資格中級評審委員會委員,重慶市中學教師中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評審委員會評審。被全國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網聘為遠程非學歷培訓輔導教師,輔導《高中化學學習方法指導》課程。其教育教學優秀事跡,被中共重慶市委教育工委、重慶市教育委員會收入《巴渝新光燦爛》畫冊。

多項研究成果分獲全國、市、區級一、二、三等獎。編寫的科研課題校本教材,2001年全國10年查新沒有前例。多次在市區級教育教學研討會作專題發言。有20多萬字教育教學科研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或獲獎。

教育理念:用對教育事業的愛所迸發出的激情,滋潤學生心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胡正強

胡正強,重慶市優秀教師稱號,重慶市中學數學研究員,曾獲國家教委曾憲梓教育基金獎,國家“九五”教育科研重點課題“教育實習若干問題”研究主研人員。

參加重慶市中青年教師賽課獲一等獎。指導中青年教師參加重慶市賽課獲一、二等獎。指導培養青年教師成績顯著。指導學生參加全國數學競賽獲一等獎一人、獲二、三等獎多人。主編專著《初高中數學銜接教程》、《高中數學從教材到高考》,參與編寫《數學能力分析》、《中師生實用數學知識叢書》等論著、多篇論文獲國家、省、市級獎並在國家、省、市級刊物上發表,其中《落實七性的實踐》被編入《如何實施素質教育》(人民出版社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專著)。

教育理念:教師的工作在於轉化學生,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

余曉釘

余曉釘,全國模範教師,重慶市優秀教師,入選《當代中華教育科研人才傳略》、《中國世紀專家》。擔任年級主任的高02級、高05級、高08級在當年高考中各項指標均居市、區前茅。多篇論文獲獎或發表。

教學理念:為了學生,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鄧偉

鄧偉,中學高級教師,高2013級年級主任。從教近三十年,多次被評為江北區優秀教師,2007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2008年度江北區爭光貢獻獎獲得者。為清華、北大等著名高校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學子。

教育理念:德育為先,身正為范,注重實踐,力求創新。

沈方和

沈方和,江北區學科帶頭人,重慶市中學物理學會會員、重慶市教委優秀教師。所帶班級在歷次考試、各項評比及諸多活動中成績突出。所教學生王其光勇奪2006年重慶市高考理科狀元。所帶班級多次被評為市縣先進班集體、學校先進班集體。

教育理念:絕不放去任何一個學生,轉變一個差生和培養一個優生同等重要。

林波

林波,十八中學工會主席。江北區學科帶頭人,江北區教育導師,重慶市化學骨幹教師。輔導多名青年教師快速成長;輔導學生多人次在全國、重慶市中學生化學競賽中獲一、二、三等獎。參與編寫書籍3本,多篇論文獲獎或發表。

教育理念:愛是教學成功的基礎,創新是教育的希望,和學生共同成長。

秦洪仕

秦洪仕,重慶市高中語文骨幹教師。共培養30名清華、北大學子,為高校輸送近四千名高素質人才。為《高考語文考點解析》、《新思維作文》、《創新作文學本》、《高考滿分作文精析》、《高考零距離作文超常力訓練》等書的編委和撰稿人。十多篇論文獲獎。

教育理念:精心關愛每一個學生,激活學生最大潛能。春風化雨育英才,愛崗敬業鑄輝煌。

范志強

范志強,區中學體育學科帶頭人、市教育學會會員、市級骨幹教師、國家田徑一級裁判。為國家培養了等級運動員數十人。指導多人獲重慶市賽課一、二、三等獎。與他人合編《學生家庭體育鍛鍊指南》一書,已由重慶市新華書店發行。

教育理念:為了學校的發展和學生的健康成長!

任德春

任德春,重慶市骨幹教師,重慶市體育課堂常規比賽市級先進個人。培養多名運動員達到國家2級水平,向高等院輸送多名學生。參加區市級田徑、籃球比賽,多次獲得團體第一名、第二名。多次擔任國家級、市級、區級田徑裁判。

教育理念: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讓學生在運動中享受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過程。

楊雲碧

楊雲碧,重慶市骨幹教師。曾參加重慶市骨幹教師優質課競賽獲一等獎。所教高2006級白荷同學以135分的語文成績居重慶市高考單科第一名,高2009級段維維同學考上北京大學。多篇論文獲國家級、市級一、二等獎。

教育理念:傳承民族精神,注意回歸人文,引領學生自覺追尋真、善、美,推動學生語言和精神和諧發展。

陳遠偉

陳遠偉,重慶市骨幹教師。曾獲全國中國小美術教師基本功大賽二等獎、重慶市美術教師基本功大賽綜合一等獎。多篇教育教學論文、教學隨感在市區級獲獎或發表。《趣味色彩》獲重慶市錄像課賽課一等獎。原創繪畫作品多次在“課堂內外”杯師生書畫賽中獲獎。

教育理念:學習本身是令人愉快的,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獲得智慧的愉悅。

蔣術惠

蔣術惠,重慶市高中思想政治優質課比賽一等獎獲得者,德育科研先進實驗教師。六屆高中畢業班教學工作經歷,多次被評為優秀班主任,培養劉珊珊、徐隆、李依蔚多名清華、北大學生。參研國家級課題《藝術育德》,多篇論文獲獎或發表。

教學理念: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

羅丹

羅丹,江北區學科帶頭人、教育導師、骨幹教師。2004參加工作。曾獲校級優質課、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重慶市高中語文教師基本功大賽中獲一等獎、市優質課一等獎,在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數余篇。

教學理念:唯以真誠和愛引領學生走進絢麗迷人的語文世界,發掘漢語獨具魅力的美。

于濤

于濤,曾獲全國視頻案例教學大賽三等獎、江北區年度優秀科研論文一等獎、江北區語文優質課大賽一等獎,共青團優秀工作者、“唱傳講讀活動”先進個人。在各種演講比賽上取得優異成績。

教育理念:登文山智海,臨生命真諦;承往聖絕學,融萬世人心。

鄒紅

鄒紅, 1997年參加工作。曾先後擔任過中學團委書記、德育主任、教科處主任,現任重慶市第十八中學辦公室主任、心理健康課教師。曾獲 “全國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工作者”、重慶市“師德先進個人”、“講文明樹新風先進個人”、“十佳”教科室主任、市級科研骨幹,江北區教育導師、抗震救災先進個人。

朱軍

朱軍,中學高級教師,重慶市江北區高中化學學科帶頭人。從教16年,為國家輸送各類優秀人才756人;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22餘篇 。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十佳青年教師” 、江北區“優秀黨員”、 “優秀教育工作者”、 “江北區爭光貢獻獎”等榮譽稱號。

覃琦

覃琦,十八中學高中語文教師,兼職校團委書記。曾獲 “社區風采電視大獎賽”二等獎、全國教師系統演講大賽二等獎、重慶市、江北區演講比賽一等獎、“優秀指導教師”稱號。代表重慶市為全國中國小課程改革研討小組獻示範課。多次擔任江北區、十八中學文藝活動主持人。

彭美

彭美,江北區骨幹教師,曾獲第四屆美術教師全國基本功大賽重慶市全能一等獎,原創書畫作品多次獲市一等獎,輔導學生參加各級美術比賽多次獲一等獎。每年輔導數名藝術生考進中國美院、東華大學、四川美院、傳媒大學等著名高校。

教育理念:用責任感召自己,用藝術感染學生。

郭摯

郭摯,中學高級教師,重慶市語文骨幹教師。

教育理念:加油吧,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讀語文讀生活讀人生,讓語文這片試驗田和學生的心田自己的心田蔥鬱豐茂生機盎然!

周應芝

周應芝,曾獲第六屆全國優質課評比中榮獲一等獎、重慶市優質課評比中榮獲一等獎、北碚區優質課評比中一等獎、第五屆全國“小公民”道德建設實踐創新活動三等獎、重慶市第二屆農村中國小運用現代技術開展學科賽課二等獎。

教育理念:以人為本,注重個性,發揮特長,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成人”。

鄧明

鄧明,重慶市骨幹教師,曾榮獲 “勞動模範”、“新長征突擊手”、“模範共產黨員”、“先進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現代教育技術在中學教育中的運用研究》榮獲市科研課題一等獎;在省市級刊物上發表文章10餘篇。

教育理念:學生的進步是我最大的快樂。

呂建成

呂建成,曾獲重慶市優質課大賽 “市二等獎”、 “校優秀教師”、“校十佳青年”、“江北區學科帶頭人”、“江北區教育導師”、“重慶市骨幹教師”等榮譽稱號。多次在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參編了《高考精講精練》輔導書。

教育理念:一切為了學生的成長、成才、成功,快樂教學,快樂學習!

勾召平

勾召平,中學化學高級教師。曾獲“重慶市高中化學骨幹教師”,“重慶市師德先進個人”。為清華北大培養輸送十餘人。

教育理念:交流與溝通,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李群

李群,中學高級教師,重慶市骨幹教師,曾榮獲第三屆全國中學物理教學設計大賽一等獎、第二屆“全國中學物理教學名師賽”二等獎、重慶市新課程教學大賽第一名,江北區“十佳青年”、“優秀黨員”、“優秀教師”。發表論文多篇並獲獎;輔導學生獲獎80餘人。

教學理念:積識成智,漸行通慧。

劉碧玉

劉碧玉,中學高級教師。重慶市國中語文骨幹教師。曾獲重慶市骨幹教師、渝中區骨幹教師、渝中區先進教師、江北區先進教師、民進重慶市先進個人等榮譽。出版個人散文集《生命的家園》,主編《古文選讀》、《重慶名校中考連結同步練習》等教材。

教育理念:學生的成長高於所有。

劉翠彬

劉翠彬:江北區優秀教師,骨幹教師。曾獲重慶市重點中學中青年教師優質課比賽一等獎、江渝盟教育獎勵基金三等獎。課件《大氣運動》地理作品一等獎。《談利用校園內外空間開展藝術育得教育》獲國家重點課題研究成果二等獎。

教學理念:傳授生活中的地理,讓學生在輕鬆愉快中獲取知識,成為學生喜愛、家長放心、領導滿意的老師。

秦永強

秦永強,中學高級教師,曾獲重慶市職高計算機專業賽課第一名、全國首屆優秀說課稿三等獎、重慶市中國小首批骨幹教師,2004年聘為江北區教委學科帶頭人。先後編寫教材數十餘篇。

教育理念: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教育不是要改變一個人,而是要幫助一個人。

詹遠美

詹遠美,中學高級教師,曾獲第四屆全國高中青年數學教師優秀課觀摩與評選活動中獲全國一等獎。輔導學生參加全國數學高中聯賽有8人獲全國二等獎,10多人次獲三等獎。。發表論文數余篇,其中《新課改理念下數學課堂教學的幾點嘗試》獲全國一等獎。

教育理念: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因材施教,各盡所能。

尹才敏

尹才敏,重慶市中學高級教師,重慶市第十八中學骨幹教師。

教育理念: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

張娟

張娟,優秀教育工作者。曾獲湖北省青年教師教學大賽一等獎、全國青年教師教學大賽一等獎,發表多篇論文並獲獎,輔導學生參加全國中學生套用物理知識競賽獲得國家級一等獎,其中田石東同學在高考中獲得市理科狀元被清華大學錄取。

教育理念:用心對待每一個孩子,把教師這個職業當作一生的事業來經營。

學校大事

1949年:

[新聲中學建立]

1949年3月,由柯黃,肖依默等人組成董事會,在江北香國寺(現鯉魚池)選址,開辦私立新聲中學。由柯黃出任董事長,肖依默任校長,校舍由一座地主莊園改建。招聘教師、校工20餘人,開辦初學生不足百人。教學內容:初級中學課程。

1952年:

[重慶市第十八中學初級中學建立]

1952年12月,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由江北區人民政府接辦私立“新聲中學”,更名為重慶市第十八初級中學,隸屬江北區文化局。由肖依默出任校長。教職工納入國家工作人員編制,享受政府提供的財政撥款及工資福利待遇,招生、教學計畫、教學管理等由文化局統一管理。

1958年:

[開辦高中,改名“四川省重慶市第十八中學”]

1958年,經四川省教育廳審批,成立高中部,開始招收高中學生。學校改名為“重慶市第十八中學”。時任校長張紹堂。

1959年:

[定為重慶市重點中學]

1959年,經重慶市教委審批,重慶市共有十九所高完中被評為重慶市重點中學,重慶市第十八中學是審批合格學校之一。時任校長周國賓,校長姚文貞。

1961年:

[首屆高三學生畢業]

1961年6月,18中200餘名高三學生畢業,當年有20多名學生考上高等院校,其中陳祖福、唐炯然同學考上清華大學,劉志衡、劉志美姐妹兩人同時考上大學。升學率約10%左右。

1980年:

[定為四川省首批重點中學]

1980年4月27日,四川省教育廳下達《擴大的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名單的通知》重慶市列為省擴大的首批重點中學名單有:6中、7中、9中、11中、13中、18中、長壽中學、巴縣中學。18中成為四川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之一。時任校長張傳斌、黨總支書記姚文貞。

1982年:

[四川省高考文科狀元付麗坤]

1982年7月,我校學生付麗坤參加高考,列四川省文科總分第一名。被北京大學錄取。

1985年:

[德育系列化]

1985年,學校為認真貫徹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中國小德育工作的決定》,在德育主任冉盛善同志倡導下,針對新時期學生思想工作的特點,在教育內容、方法和途徑上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實踐。在認真總結多年德育工作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學校以冉盛善同志為主研人,提出一套德育工作的新方案——《中學生德育系列化試行方案》,並在全校進行實驗。通過2年的研究和實踐,取得顯著成效。1987年此方案在全市推廣。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及十幾家省市報刊雜誌轉載了反映這一研究成果的文章。

1993年:

1993年,高93級學生朱紅獲《半月談雜誌》評選的全國三好學生稱號,並受到中央電視台的採訪報導。

1994年:

[四川省高考理科狀元袁昱]

1994年7月,我校學生袁昱在高考中列四川省理科總分第一名,其中數學和物理均獲得150分的滿分。被清華大學錄取。

1996年:

[重慶市模範職工之家命名]

1996年5月,經江北區總工會推薦,我校參加重慶市模範職工之家評選。經重慶市總工會檢查驗收,認為我校的工會工作成績突出,達到相關要求,校工會被授予“重慶市模範職工之家”稱號。

1997年:

[第37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獲得者何旭華]

1997年,我校高二年級學生何旭華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第37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獲得金牌,受到四川省政府、重慶市政府的嘉獎。被北京大學數學研究院提前錄取。

1998年:

1998年,何旭華同學獲全國“宋慶齡獎學金獎章”和獎學金。

1999年:

[確定為重慶市直轄市首批重點中學]

1999年12月,經重慶市教委檢查驗收小組檢查驗收,重新認定原四川省重點中學劃入直轄市區域的學校共60所為重慶市直轄市首批重點中學。重慶市第十八中學列為首批檢查驗收合格的中學。享受市級重點中學在人員編制、職稱結構比例、招生等方面的政策待遇。時任校長兼黨委書記曾渝民。

[重慶市書畫藝術學校(國中部)建立]

1999年5月30日,江教發(99)123號文同意由重慶市書法教育研究會,重慶市第十八中學,重慶市江北區鯉魚池國小三方聯合興辦重慶市書畫藝術學校,其中國小部設在鯉魚池,國中部設在18中。管理體制,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接受江北區教委的管理和指導。國中部教學學制為三年,按規定完成國中階段全部課程,培養學生書法、繪畫藝術素質,參加全市國中畢業考試,由教育行政部門發給國中畢業證書。

[率先在全區進行人事制度改革]

從1999年4月起,率先在江北區教育系統實行人事制度改革,增強了教職工改革意識,競爭意識。

1999年9月,重慶──美國密執安州教育研討會在18中舉行。

[段欣毅同學獲首屆國際愛因斯坦發明、新技術(產品)博覽會銀獎]

高2002級學生段欣毅於1999年8月參加首屆國際愛因斯坦新發明、新技術(產品)博覽會,其提供的發明“三國戰棋”獲銀獎,並獲國家專利權。

[建校50周年慶典]

1999年12月25日,我校在新落成的室內體育館隆重舉行建校50周年慶典。重慶市教委主任歐可平,江北區委、區府、區人大、區政協、區教委領導以及市、區內各兄弟學校領導到校祝賀。

2000年:

[中日青少年聯誼活動]

2000年4月,由重慶外事辦公室牽頭組織的中日青少年聯宜活動在我校舉行。

[重慶市文明禮儀示範校命名]

2000年10月,經重慶市教委檢查驗收合格,我校被授予重慶市文明禮儀示範學校稱號。

[段欣毅同學獲全國宋慶齡獎學金]

2000年,段欣毅同學獲全國宋慶齡獎學金,獲“宋慶齡獎學金獎章”和獎學金。

2000年12月,經重慶市教委、重慶市電教教儀所檢查驗收,學校達到規定標準,被授予“重慶市電教示範校”稱號並授牌。

2001年:

[領辦建北中學教學用地,成立分部]

2001年,江北區教育委員會作出決定,為整合江北區教育資源,決定拆並部分中國小校。其中建北中學與華新中學(江北區外語學校)合併,由重慶市第十八中學領辦成立十八中分部。

[全國教育系統關工委工作會在我校召開]

2001年10月19日,全國教育系統關工委工作會在我校召開。

高2002級中意同學獨立出版發行《中意作文選》,成為重慶市年齡最小的出書人。

[重慶市教育科研實驗基地命名]

經重慶市教委教科院實地考核、檢查。對學校的教育科研硬軟體進行評估,達到相關要求。我校被授予“重慶市教育科研實驗基地”稱號。

2002年:

2002年6月,參加重慶市中學生首屆研究性學習創新大賽,奪得一等獎。(一等獎只設三個)

[重慶市家長學校示範校命名]

2002年2月,經重慶市教委檢查驗收,我校被授予“重慶市家長學校示範校”稱號。

2003年

[合併長安集團公司子弟中學(寧和中學)]

2003年6月由江北區政府、長安集團公司、重慶市第十八中學三方簽定協定。江北區政府為支持長安集團公司發展,同意將原長安公司子弟中學(寧和中學)合併到重慶市第十八中學。

[重慶市德育示範校檢查驗收合格]

2003年7月12日,學校接受重慶德育示範校檢查驗收。重慶市教委、江北區教委有關領導和檢查驗收組專家對學校的德育工作進行了全面的檢查,同意命名為重慶市德育示範校。

[重慶市文明單位檢查合格]

2003年1月19日,我校接受重慶市文明單位檢查驗收合格。

[重慶市民主管理示範校命名]

2003年,經江北區教委工會推薦,我校參加重慶市民主管理示範校評選,被授予“重慶市民主管理示範校”稱號。

2004年:

2004年4月19日,中央電視台新聞欄目主持人沈冰專程到學校採訪了18中校長馬培高。江北區委書記史大平同時接受了採訪。

[重慶市誠信文明單位命名]

2004年6月,重慶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按照相關評選條件,對學校進行綜合考評,決定授予我校“重慶市誠信文明單位”稱號。

2004年9月1日,市教委主任歐可平到18中檢查開學工作,並參加開學典禮暨愛心捐助大會。

2004年12月,經重慶市教科院考評,我校教育科研工作評為2004年重慶市教育科研先進集體。

2005年:

[重慶市第八屆師生書畫藝術大賽複賽在我校舉行]

[我校與英國聖·安布魯斯·巴羅中學結為“友好學校”]

2005年7月,18中初三學生唐棠以702的高分奪得了重慶市中考狀元。

2005年9月9日,市委副書記邢元敏、區委書記史大平、區長王元揩以及市教委、區教委領導等一行來校慰問教職工,對全校教職工致以第二十一個教師節的祝賀。

2005年:

江北區委、區府決定新建十八中學高中部,占地300畝,投資3億元。

2006年:

2006年7月,王其光在高考中以總分697分勇奪重慶市理科狀元,並與馬洪軍、譚楊一起被清華大學錄取。江北區委、區政府決定獎勵學校高考獎50萬元。

2007年:

2007年7月,宋龍、蔣均、張麒麟三位同學被清華大學錄取,陳黎同學被北京大學錄取。

2008年:

2008年7月,張曉霞、劉暢兩位同學被北京大學錄取,劉珊珊、徐隆兩位同學被清華大學錄取,莫婭同學被香港中文大學錄取並獲得全額獎學金五十萬元。

2009年:

2009年7月,高考上重點459人,600分以上181人,上高考高分保護線74人,650分以上48人,其中向倩函、汪楊洲被清華大學錄取,冉胡超、吳駿飛、牛榮峰胡小波、石德君、段維維、李依蔚被北京大學錄取。江北區委、區政府獎勵學校高考獎100萬元。

2010年:

1人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重慶直轄以來被中科大少年班唯一錄取的學生),7人考入清華北大,1人獲得高考理科數學滿分,600以上高分段學生168人,重點大學上線人數614人,重點大學上線占參考人數的42.8%;1人次獲得全國數學競賽一等獎。

新校建設

新校區建設背景

重慶市第十八中學創建於1949年,是四川省首批重點中學,重慶直轄後首批重點中學。現有班級102個,學生5900人,教師348人。學校占地88畝,教育實踐基地50畝,勞技實踐基地11畝。為了更好的打造品牌強校,推動十八中教育又好又快發展,培育更多優秀人才。學校按照發展建設的需要和國家有關標準,貫徹落實江北區委區府對十八中擴大優質高中的要求,特在鐵山坪龍角灣建高中部新校區。

新校區概覽

新校區位於鐵山坪龍角灣,交通便利,環境優美,總占地300餘畝,斥資3.6億元,新建150個高中教學班,學生規模達到8500餘人。新校區分為運動區、教學區、生活區、綠化區等四大區域,具體如下:

(一)運動區

總占地70餘畝,包括標準400米跑道田徑場一個(含看台)、體育館、訓練館、標準游泳池、2個網球場、4個排球場、8個羽毛球場、6個室外籃球場、桌球區、輔助設施區(爬梯、肋木、單雙槓)。

(二)教學區

總占地70餘畝,含教學樓、科技實驗樓、藝術館、圖書館、辦公樓。

(三)生活區

總占地約30畝,有4個食堂、學生公寓6棟

(四)綠化區

休閒、綠化面積達80畝。

新校區定位

在新的形勢下,十八中將繼續堅持“為成就每一位學生的未來服務”的辦學理念;繼續堅持培養與社會適應的綜合型人才,與科學對話的創新型人才,與世界溝通的開放型人才;繼續行進在“內涵發展,創建重慶領先、西部知名、全國有影響的具有世界眼光的開放的現代化學校”到道路上。

新校區鳥瞰圖新校區鳥瞰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