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山鎮

鄭山鎮

鄭山鎮位於山東省臨沭縣西城區,轄24個行政村,面積62平方公里,4萬人口。 新老327國道和S225省道縱橫貫穿,鎮域內的臨沭經濟開發區與臨沂經濟開發區毗鄰,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商貿發達,環境優美,200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830元,是發展中的魯東南經濟強鎮。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鄭山鎮位於臨沭縣城西,縣城常林西大街、沭新西大街、城西一、二路交匯於鎮駐地,新舊327國道橫穿東西,029省道、沭郯路縱貫南北,西距商貿重鎮--臨沂市26公里、臨沂機場20公里、京滬高速公路22公里,東距亞歐大路橋東橋頭堡連雲港70公里,石臼港90公里,白塔埠機場60公里,道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通利。

鄭山鎮政區 鄭山鎮政區

鄭山鎮面積61平方公里,人口3.8萬,物產豐富,農業主要出產花生、小麥、地瓜、玉米、大豆等作物,建成了千畝優質新稀特果園,千畝桑園,千畝茶園,萬畝白柳園等農業綜合示範項目,勞動力資源豐富,每年向外輸出勞務5000多人次,水利設施齊全,水、電等資源豐富。

經濟狀況

鄭山鎮工業經濟主要有機械製造、復混肥生產、金屬制管、食品加工、條柳編工藝品、碳化矽磨料和房地產開發七大產業,企業120餘家,年可實現工業總產值20億元、出口創匯4000萬美元、工商稅收2100萬元。其中,境內的沂蒙創業園規劃面積8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建設投入2億元,“十五”期間已有51家企業,56個項目落戶,總投資額達36億元,投資千萬元以上的項目25個。

全鎮農業實現了高效農業的區域種植,形成了南果北柳、西桑東菜的產業格局,農業持續增效,農民穩步增收。同時,招商引資、重點項目、外經外貿、城鎮建設、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效。全鎮呈現出社會安定、政治穩定、發展迅速的可喜局面。

鄭山鎮工業經濟主要有機械製造、復混肥生產、金屬制管、食品加工、條柳編工藝品、碳化矽磨料和房地產開發七大產業,企業120餘家,年可實現工業總產值20億元、出口創匯4000萬美元、工商稅收2100萬元。其中,境內的沂蒙創業園規劃面積8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建設投入2億元,“十五”期間已有51家企業,56個項目落戶,總投資額達36億元,投資千萬元以上的項目25個。

全鎮農業實現了高效農業的區域種植,形成了南果北柳、西桑東菜的產業格局,農業持續增效,農民穩步增收。同時,招商引資、重點項目、外經外貿、城鎮建設、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效。

鄉鎮發展

鄭山鎮 鄭山鎮

在臨沭縣鄭山鎮,不愁買不愁賣,打個電話就成交,上網一查就能解決技術難題,這已成為許多農民致富的法寶。讓信息化服務“三農”,使這個鎮農民致富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2007年,鄭山鎮把信息化建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途徑,在全縣第一個實現了電話鎮建設目標後,又第一個實現了村村通有線電視。去年以來,這個鎮又投資數十萬元,在每個行政村都建起了現代遠程教育接收站點,配備了專職播放員,把定期組織黨員和民眾收看納入幹部年度工作目標進行考核,以培養民眾的“信息敏感”,使民眾在潛移默化中學到技術,掌握信息。2008年,這個鎮農民已不再滿足於道聽途說的間接信息,而是學會了對信息進行科學分析。這個鎮海子村農民郝文華和上官景良在收看現代遠程教育節目時,發現了機器生產無公害豆芽的項目,經進一步了解後,引進了該設備和技術,生產出的綠豆、黑豆等各類豆芽是純綠色產品,成為當地農民和一些大飯店賓館的爭相定購的佳品,收到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鄭山鎮 鄭山鎮

2008年,鄭山鎮農民裝電話、上網際網路等收集致富信息已蔚然成風。全鎮農民擁有手機5000多部,固定電話4000餘部,網際網路用戶近六百戶,信息已成為農民致富須臾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城鎮建設

山東臨沭縣鄭山鎮在文明生態村創建過程中,通過創新形式,實施村、戶、民示範帶動戰略,激發了農民民眾幹事創業、建設家園的滿腔熱忱,實現了村村用沼氣、村村通自來水和有線電視,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鄭山鎮2008年被授予“省級文明鎮”榮譽稱號。

典型村示範,建設文明村街。鄭山鎮豐嶺村和羅屯村先後投資220餘萬元,全部硬化了村內背街小巷,搞好了“四旁”綠化、美化,清理了戶外“三堆”,完備了文化宣傳設施,村容村貌整潔亮麗,先後被評為為全市乃至全省有名的文明生態村。其他村街按照“因村制宜、突出特色、規劃先行、全面推進”的工作思路,普遍進行了村容村貌最佳化整治。花香自有蝶來舞,2008年鄭山鎮豐嶺村和羅屯村為市級文明生態村縣場會的成功舉辦提供了現場;省市主要領導也來到鄭山鎮視察參觀,給予高度評價。

先進戶示範,建設生態戶居。按照“一池四改一利用”和村村通自來水、有線電視的要求,全鎮新建沼氣池584個,改造提升“一池四改一利用”示範戶609戶,羅屯村還被列為省農村能源建設項目村;新發展有線電視用戶1130戶,全鎮入戶率達50%以上;自來水新建集中供水和單體供水各一處,新增受益人口2800戶、1萬餘人,全面實現了村村用沼氣、村村通自來水和有線電視。“金星”村民示範,建設文明鄉風。因村制宜,定期評選和表彰在思想道德、發家致富、文明守法、知榮明恥等方面做出表率的家庭和村民,影響帶動全鎮民眾知榮辱、講文明、樹新風,建設和諧新家園。

鄭山鎮 鄭山鎮

黨政建設

鄭山鎮在作風建設年活動中,通過“三抓三促”措施,使機關幹部職工的思想道德素質、管理效能、創新精神躍上新台階,機關作風和面貌煥然一新,受到廣大人民民眾的好評。

鄭山鎮 鄭山鎮

抓學習促提高,努力提升幹部職工的道德修養。鄭山鎮在幹部職工中倡導“終身學習、全員學習”的理念,強化學習意識,堅持學以立德、學以致用、學以增智,自覺培養學習研究的好習慣,努力把黨政機關建設成適應時代需要的學習型機關。在學習機制上,努力營造勤於學習、善於學習的濃厚氛圍;在樹立良好學風方面,堅持理論指導實踐,深化認識,把握黨委政府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提高做好黨政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學習效果上,努力提高黨員幹部的政策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造就黨政工作者海納百川的胸襟,無欲則剛的品質,質樸親和的作風。

抓管理促服務,不斷推進機關“三化”建設。通過加強領導、強化措施,不斷提高機關管理效能。一是增強透明度,糾正運作人情化。大力推行政務公開制度,對民眾關心的失地補償、計畫生育、重大工程招投標,以及違規處罰等政務辦事程式,增強透明度,實施“陽光”操作,杜絕運作中心的“人情關”、“面子關”。二是嚴把紀律關,克服上班自由化。嚴格鄉鎮幹部上班考勤、進村入戶調研、定時學習等制度,克服基層幹部自由散漫現象,確保機關人員工作時間到位。同時,繼續推進“崗位責任制”、“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及“民情懇談”制度,保證幹部精力到位,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加大監督力,嚴防權力利益化。鄭山鎮在推進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中,創新機制,強化“三監管”制度,即村財鎮監管、村級公章鎮統一監管、村級契約鎮監管,把住財務收支關,避免了權力濫用和經濟風險,真正做到了給民眾明白,讓幹部清白。

抓創新促發展,使機關活力在創造中不斷增強。鄭山鎮積極推進理論創新,圍繞新任務,著眼新實踐,探索新思路,總結新經驗,不斷用理論指導實踐;繼續推進制度創新,不斷修訂和完善學習制度、會議制度、調研製度、視察制度、活動制度和各項管理制度等,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不斷推進管理創新,認真實施和加強機關目標管理責任制,提高機關效率和履職水平。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針對個別村幹部領導不力、措施不當、工作作風浮躁的問題,鄭山鎮黨委政府迅速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選派機關幹部中的精兵強將駐村蹲點,協助督促村幹部抖擻精神抓好工作,從而保證了全鎮文明創建、新型合作醫療、失地補償、勞動力轉移、村街綠化等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相關政策

2006年以來,臨沭縣鄭山鎮不但實現了規模以上企業產值、利稅收入、外貿出口和農民現金收入都在50%以上的增幅,而且已連續五年無民眾集體和越級上訪事件,各類民事和刑事案件發案率也連年下降。這是鄭山鎮推進“三通”帶來的可喜變化。

三通就是村村通自來水、通硬化路、通有線電視。這個鎮把真正為民眾辦實事作為貫徹執政為民的重要舉措,年初在決策時,通過廣泛徵求民眾意見,了解民眾需求,把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水、路和有線電視作為工作的重點,實行領導分工分線負責的辦法,用好用活政策全力解決。這個鎮抓住全省農村公路改造的大好機遇,實行村民捐、村里補、鎮上獎等形式,調動各級積極性,全面提升農村公路的檔次和水平,全鎮共硬化路面40公里,並一次性通過了市縣的驗收,實現了村村通硬化路的目標。這個鎮還以全市人畜飲水工程為契機,加大對部分村通自來水工程的幫扶力度,根據民眾的需求,因地制宜打大井、建機房,對困難戶予以重點幫扶,使全鎮村村都通上乾淨衛生的自來水。在村村通有線電視工作中,這個鎮實行村民自主、村委資助、鎮裡扶持的辦法,做到以獎代補,在全縣率先實現了村村通有線電視。三通目標的實現,讓民眾真正得到了實惠,受到了民眾的真心擁護,形成了齊心協力謀發展的大好局面。這個鎮北東村曾經幹群關係緊張,一些村民對村委不理解,實現三通後,這個村風氣大變,村民積極配合村裡的工作,成了小有名氣的草莓生產和養羊專業村。

獲得榮譽

幾年來,鄭山鎮先後被評為全國創建文明工作先進村鎮、中國最具發展潛力城鎮、中國投資環境百佳城鎮、全國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鄉鎮、全國農村財務規範化管理示範單位、省級先進基層黨組織、省消防暨平安創建先進鄉鎮等榮譽稱號。

相關新聞

助農春耕

鄭山鎮為全力助春耕生產,開展了以送信息、送農資、送資金、送服務為主要內容的“四送”助春耕活動。一是送信息支農。針對今年返鄉農民數量相對增多、種養信息不靈通的情況,組織了由包村領導、脫產幹部、農科部門人員組成的宣傳隊,深入各村居、農戶,把中央“一號檔案”精神及黨的惠農政策、致富小信息、技術資料送到千家萬戶,增強農戶做好春耕生產的決心、信心。二是送農資惠農。為解決農民民眾購買農資難、假農資坑農的問題,積極組織人員將農戶所需農藥、化肥送到農村特困戶、貧困戶等民眾手中。對生活困難的返鄉農民民眾,實行春耕農資賒銷政策。三是送資金富農。積極了解農戶在春耕生產中資金使用情況,對因資金短缺,需要辦理信貸手續的農民進行現場辦公,使農民足不出村便可申請到春耕所需資金。四是送服務幫農。抓好塘、庫、堰的維修,搞好蓄水保水,做好農田灌溉的準備;抓好農業技術的推廣,組織開展科技下鄉活動,對農民在春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目前已成功舉辦農村政策法規、果樹嫁接、茶葉製作、種桑養蠶、測土配方施肥等培訓班7場次,受培訓人數達800人次,有力地推動了全鎮春播春種工作的順利進行。

林下養殖

臨沭縣鄭山鎮婦聯依託該鎮豐富的林業資源優勢,引導廣大農村婦女在桑樹、果樹、豐產林下散養草雞,積極組織婦女外出參觀學習,調動了全鎮農村婦女發展林下養殖的積極性。林下散養的草雞發病率低、肉質好、口感好、價格高,而且雞捕食害蟲,減少了果園、桑園、經濟林木中的病蟲害,雞糞又可以又還原於林田,實現循環利用,取得良好生態經濟效益。圖為鄭山鎮海子村婦女王懷娟在楊樹林下散養草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