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九萬

鄭九萬

鄭九萬同志是永嘉縣山坑鄉後九降村黨支部書記,現年55歲,國中文化程度,1984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6年2月至今先後擔任過五屆村黨支部書記。2003、2004年度山坑鄉優秀共產黨員。因連續幾個晚上開會商討高山紅柿基地、村康莊工程建設,操勞過度,2005年10月5日凌晨,突發腦血管破裂形成動脈瘤而生命垂危,經碧蓮中心衛生院、永嘉縣人民醫院簡短診治後,即被送往溫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救治,通過兩次手術,在多方努力及醫務人員精心救治下,於2005年12月7日康復回家。

基本信息

個人事跡

鄭九萬 鄭九萬

鄭九萬同志的先進事跡和病情在《新華社》、《人民日報》以及省內各大媒體上相繼報導後,引起了中央和省市縣各級領導的高度關注。中央領導曾慶紅同志作出重要批示,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批示:“老百姓在幹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幹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鄭九萬同志的先進事跡正是這句話的生動寫照……”。溫州市委書記王建滿也多次作出批示,並稱讚鄭九萬同志是基層幹部中一心為民的典型代表。前不久,省委副書記喬傳秀代表省委和習近平書記專程到後九降村看望慰問了鄭九萬同志,並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要好好向鄭九萬同志學習。

後九降,一個在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為什麼一下子頻頻出現在報端?鄭九萬,一個極其平常的名字,為什麼一夜之間能在浙江大地廣為傳誦?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黨支部書記得了大病,為什麼村民會用那么感人的方式去挽救他的生命?一個村支書的病情,為什麼讓省委書記如此牽掛,不但先後兩次批示,而且給他寫了一封信,甚至還引起了中央領導的高度關注?這一切都得從鄭九萬身上說起。

鄭九萬同志入黨以來特別是擔任村支書後,十幾年如一日,一心一意辦事,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入黨誓言。

心裡百姓做民眾貼心人

鄭九萬 鄭九萬

鄭九萬同志心中始終裝著民眾,記掛著民眾的冷暖。雖然家境並不是很寬裕,但他總是想盡一切辦法幫助村民,為民眾的生活廢寢忘食。

(1)關心民眾疾苦。多年前,村婦女主任陳菊蕊老伴得了骨質增生,急需錢治病,鄭九萬知道後,馬上把賣牛準備為兒子娶媳婦的2180元送到了她家裡,並叮囑她丈夫要好好休息。村民劉良仁當年自己撇下兩老外出謀生,一天傍晚,家裡老父親突發高燒,鄭九萬知道後,沒有思考就背著老人趕了一個多小時的山路,把他送到碧蓮鎮衛生院救治,使其脫離危險。

(2)時常樂於助人。平時,鄭九萬見到上年紀的人挑擔子上山,他總是二話不說就往自己肩上扛,哪家有困難,他就會幫助人家。村民徐玉釵的丈夫2001年患上了嚴重的肝腹水,不能下地幹活,兒子又在外地打工,鄭九萬每年都幫他們家插秧、割谷、曬番薯乾。村民劉光淼2001年秋天開拖拉機壓壞了腿,鄭九萬不但為他墊付了幾百元的醫療費,而且幫他家收土豆,補種冬麥,還送給他50元買補品。

(3)幫助發展生產。村婦劉春華20多年嫁到後九降村時,因為一沒電二沒水,家家窮得叮噹響,新婚第二天就跑回了山外的娘家哭訴。4年前她到山西做生意,結果虧了本,2004年春節回家時,鄭九萬對她說,不少人靠種養業富了起來,在家裡也能賺到錢。鄭九萬就給了她1000元作為啟動資金,那一刻她感動得哭了。於是,在鄭支書的幫助下,3000多隻雞很快養起來了,但颱風中,死了不少雞,又虧了6000多元,鄭九萬再次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親自做擔保替她從鄉信用社貸款3000元,她忍不住又哭了。這次聽到鄭支書病倒的訊息,她哭得比前三次厲害得多。

(4)冒險抗台救災。今年該縣多次遭受颱風襲擊,在抗擊颱風中,不顧自己身體病痛,冒著狂風暴雨,挨家挨戶,苦口婆心,動員勸說村民撤離危房,並幫助村民開展災後自救。颱風“泰利”到達前,鄭九萬苦口婆心,在危房倒塌前的半小時硬把劉繼海全家人“逼”出來,避免危牆倒塌造成的劉繼海一家六口人的人員傷亡,隨後又及時送來了生活費。在颱風“泰利”帶來狂風暴雨的那個深夜,鄭九萬對村民建在半山腰的雞棚不很放心,他隻身披著雨衣打著電筒來到劉榮選的雞棚邊,當時颱風剛好把加固的雞棚刮塌了,不少活雞被壓在裡面慘叫。鄭九萬二話沒說,就幫著轉移“倖存者”,並打電話叫其他村幹部前來增援。那一夜雞雖被壓死了3000餘只,但大部分幸運地“虎口脫險”。

他總是把村裡的事、民眾的事,他看得比自家的事重要。每次颱風來時,鄭九萬就整宿不睡,忙著幫各家加固房屋和豬圈、牛圈。半夜三更一趟趟出去,累的回家連洗個澡都沒力氣了。

艱苦創業做民眾致富人

後九降村海拔800多米,四面環山,離鄉政府所在地11公里,是該鄉最偏遠的一個小山村,全村共65戶、237人。基礎條件差,發展致富難,因此鄭九萬時刻提醒自己,作為一名村支書,他肩負富民重任,千方百計為村民尋找致富門路。

一是率先通電通水,上個世紀80年代初,村里為了通上電,鄭九萬跑前跑後,經過大家努力,這個離鄉政府最遠的小村在全鄉最早亮起小燈泡。正是由於他的勤懇和熱心腸,1986年村支部換屆時,鄭九萬“意外”當選,此後擔任了五屆村支書。後九降村整個村子的人都姓劉,鄭家是唯一的外姓,這種情況在農村是很少見的。

後九降村地處高山,生活用水十分困難,以前,每逢乾旱,村民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要到幾里外的山坑裡挑水喝。鄭九萬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從解決民眾喝水難做起。村里集體經濟薄弱,鄭九萬就把家裡僅有的500元錢拿出來,再帶領村幹部挨家挨戶做工作,每人集資50元,組織民眾做義工,很快全村人就喝上了自來水,成為該吃上自來水較早的村之一。

二是帶頭修建機耕路。鄭九萬知道,要致富,先修路。光憑背扛肩挑走山路,後九降村脫貧致富的夢想永遠無法實現。當他看到,村民劉良材種的1畝多的優質西瓜,由於無法及時運出山,加上雨水多,幾乎全部爛在了地里,為此劉良材抱著爛西瓜痛哭。鄭九萬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於是,鄭支書把修路作為村民脫貧致富的第一件大事來抓,一方面動員村民自力更生,全村黨員幹部做帶頭示範,另一方面又主動跑部門,爭取上級支持。2002年初,終於利用全縣通鄉公路聯網公路建設的大好時機,爭取到村通機耕路項目的列項。他激動萬分,號召村民抓住機遇,籌資建路。為了修好路,鄭九萬還專門把在外打工的兩個兒子召回來,全家一齊上了工地。在鄭支書一家人的帶動下,村民們都爭先恐後幹起來,硬是在懸崖峭壁上鑿出了一條四五米寬的機耕路。2003年冬,一條長約2.45公里、寬4.5米通村機耕路,終於修到了山下,通車那天成為小山村有史以來最喜慶的日子,也使民眾走上了致富道路。

為了建好公路,鄭九萬不辭勞苦,他帶頭捐資,帶頭挑泥土,帶頭搬石塊,帶領村民修路,多次自掏腰包來解決修路征地帶來的賠償問題。更難得的是,他患有腰椎肩盤突出的老毛病,但經常瞞著家人,打著膏藥上工地建設。

三是發展效益農業。鄭九萬始終牢記富民重任,為村里發展絞盡腦汁,千方百計挖掘山區資源,尋找致富門路。5年前,當看到紅柿市場銷路比較好,特別是高山上結出的柿子個大味甜,很受市場歡迎,他就召開村兩委會研究引進和開發紅柿基地。由於村民不懂行,不敢種植,鄭九萬就自己帶頭試種,如今村里已有40多畝紅柿,很多家庭由紅柿增加的收入就達到2000多元。2002年他帶領村民進行烏牛早茶葉試種,目前已發展到50多畝,可增加農民人均收入130元。2004年又引種青椒等高山蔬菜40多畝,收益非常好,深受民眾歡迎。通過基地建設和農業發展,去年,後九降村的人均收入達到2532元,比上一年增加了329元。

甘於清貧做民眾榜樣人

鄭九萬同志深知要想民眾信任,就得自己清廉。因此,他始終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面對艱苦的創業條件和常人難以想像的家庭困難,從不向組織伸手,不計較個人得失,真抓實幹,奮發有為。

後九降村是一個窮山村,集體經濟非常薄弱。對村集體的錢,鄭九萬用得十分節省,有時甚至到了摳門的地步。每次出去開會或者辦事,路程不是太遠的話大都捨不得坐車,靠著一雙腳走路,更捨不得下館子,經常用一碗麵或幾個小餅充飢。村里每年都要到鄉里來報銷招待開支,按規章本來允許報二三十來元的補貼時,鄭九萬每次來報的都是幾毛、幾塊買餅子的錢。村裡的賬本更是清清爽爽,很多時候都是他自己拿出家裡的錢貼補村裡的開支。

鄭九萬對民眾十分慷慨,樂於助人,自己一家卻一直過著儉樸窘迫的生活,他住的木頭房子是村里最破舊的幾幢之一,建於50年代的二層木製小樓,後面是通天的,當外頭下大雨時,家裡就下起小雨。簡陋的房間裡除了一張床幾乎就沒有其他東西,床頭放著他的幾件破舊的衣服,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甚至兩個兒子的婚房裡除了一台21寸的黑白電視機外,空空蕩蕩。兩個兒子結婚,酒宴都沒有辦。用他妻子李金葉的一句話說,他們家的狀況可以說是“白天風掃地,夜晚月當燈”。

鄭九萬就任村支書以來,一直重視發揮黨支部的領導核心作用和示範帶頭作用,加強隊伍建設。黨員由過去的7名發展到目前的15名,其中兩位年青人被批准為預備黨員,村級黨組織的建設在全鄉名列前茅,本人多次被評為優秀黨員。但鄭九萬對自己子女的要求十分高。兩個兒子多次申請要求入黨,但鄭九萬總是不答應,說:“你們思想要先入黨,組織上稍後一步,你們入黨不能有搭便車的任何嫌疑”,直到現在,他的兒子都未有入黨。

鄭九萬以身作則,關心集體事業,在今年颱風期間,村兩委辦公樓的瓦片被風颳得七零八落,雨水灌進了辦公樓里,鄭九萬不顧自己腰椎間盤突出的病痛和颱風大雨的威脅,弓著腰爬在屋檐上修補。颱風後,又帶頭抬石頭、挑泥土搶修塌方道路。像這樣,鄭九萬不計個人得失,一心為公的事例,村民也是數也數不清。

鄭九萬的事跡,充分體現了一個黨員幹部的良好精神風貌和高尚道德情操,體現了黨員幹部模範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不懈追求,體現了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為廣大黨員幹部樹立了學習的榜樣。在鄭九萬羸弱的身軀中,迸發出了一種震撼浙江的力量。

幹部民眾關切

10月5日凌晨4時許,鄭九萬因突發腦血管破裂生命垂危,是村民肩扛手抬將他送下山,但手術費用至少要6萬元,而鄭支書的兩個兒子在外打工,一下子到哪裡籌這么多錢?時間已黃昏,在場的村委會主任劉建鵬趕緊給村里打了個電話,懇請大家想想辦法。當村民得知這一訊息後,村民個個心急如焚:“鄭書記是為大夥累倒的,就是全村人去討飯,也要救活他!”

患嚴重肝腹水的困難戶劉宋雲送來了準備抓藥的300元錢;養殖戶劉春華把剛剛從別人手裡借來買雞飼料的7100多元錢,一分不剩地送到了醫院……村民劉良平跑遍了親戚朋友,借來了一萬多元,70多歲的村婦女主任陳菊蕊也送來了她好不容易攢下的1300多塊錢。就這樣,大家你300我50的,一個晚上,只有60多戶人家的小山村,硬是湊齊了6萬多元手術費,在這樣一個人均收入還不到2500元的貧窮的小山村,能在這么短時間內湊到了6萬多元成為一個奇蹟。

鄭支書的病情牽著村民的心,10月6日一大早,鄭九萬要進行第一次手術,市二醫的手術室外,聚滿了陸續從村里趕來的30多位村民。對這個僅50來人留守的山村來說,差不多能的人都來了。他們天還沒亮就出發,用了近4個小時趕到溫州。整整等候了9個小時後,手術室的門打開了,醫生說,手術失敗,大家的心又揪緊了。

10月10日中午,像上一次手術時一樣,後九降村的60多位村民始終在手術室外默默等候,這些村民中還包括村里在溫州附近務工的村民,他們聽到鄭支書做第二次手術的時候,不約而同地來了。他們堅信,這份守候,能給支書帶來好運。愛心終於救回鄭書記的生活,鄭九萬在經過6個小時的手術後,總算脫離了危險。

新聞媒體關注

鄭九萬病倒引發出的先進事跡,得到媒體的高度關注。《今日永嘉》、《溫州日報》、《浙江日報》分別以《好書記,我們需要你》、《為大夥脫貧,他累倒了》、《下輩子我還願當支書》為題介紹了鄭九萬同志的先進事跡。12月5-6日,浙江省《共產黨員》雜誌社對鄭九萬同志有關事跡進行采編。12月19日-21日,《今日浙江》雜誌社對鄭九萬同志有關事跡進行採訪,並從“落實三真、關愛基層”活動的落實情況,分析我縣農村黨支部書記的基本生活狀況、總體素質、在民眾中的威信以及我縣基層黨組織建設情況。11月14日,《人民日報》以《村支書病危後》為題介紹了鄭九萬同志的事跡。1月15日,鄭九萬同志被評為2005年度浙江農村十大新聞人物, 1月20日,省委先進性教育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和杭州市共同舉辦第三批先進性教育先進事跡報告會。會上,鄭九萬同志的事跡贏得了陣陣掌聲,並得到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斯鑫良的高度評價。2月8日-15日,省內主要新聞媒體雲集我縣,對鄭九萬先進事跡進行採訪,隨後浙江日報以《高山情懷》為題,連續二天大篇幅報導,並配以評論員文章,浙江電視台連續三天專題播出《為民好支書》,溫州日報以《基層黨員幹部的楷模》為題,配以評論,進一步挖掘了鄭九先進事跡。在媒體的宣傳引導下,全省形成了學習鄭九萬、爭做貼心人、建設新農村的輿論氛圍。

各級領導關愛

鄭九萬病倒後,村民們一天內自發籌集6萬多元手術費的故事,經媒體報導,迅速感動了溫州,激起了全社會的愛心。永嘉縣機關工委率先號召全縣機關黨員開展為鄭九萬獻愛心活動,社會各界紛紛捐錢慰問。在鄭九萬病危住院期間,各級媒體對鄭九萬先進事跡的宣傳報導,引起省委、市委、縣委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11月22日,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老百姓在幹部心中的份量有多重,幹部在老百姓心中的份量就有多重。鄭九萬同志的先進事跡正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他以共產黨員的實際行動贏得了老百姓對他的尊重和愛戴,他是當前正在深入開展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值得黨員和民眾學習的好典型。”隨後,省委先進性教育活動領導小組下發了開展向鄭九萬同志學習的通知。

2005年12月9日,康復出院的鄭九萬回到後九降村,那一天,全村人像過年一樣放起了鞭炮。更出乎鄭九萬意料的是,習近平在收到鄭九萬的感謝信後,親自給他寫了回信。信中寫道:“得知你已康復出院,我十分高興。你在農村基層黨支部書記的崗位上,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無私奉獻,為民服務,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你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老百姓對你的尊重和關愛。希望你安心養病,身體痊癒後繼續帶領全村幹部民眾,艱苦奮鬥,加快發展,早日把後九降村建設成社會主義新農村。”

市委書記王建滿對鄭九萬的病情給予高度關注,二次親自看望了鄭九萬,讚揚他是基層幹部中一心為民的典型代表。並就學習鄭九萬同志的事跡作出重要批示。中共永嘉縣委、中共溫州市委先後作出向鄭九萬同志學習的決定,並授予鄭九萬同志縣級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村支部書記榮譽稱號。

最近,曾慶紅等中央領導也對鄭九萬的先進事跡做出了批示。2月13日,省委副書記喬傳秀代表省委和習近平書記到後九降村看望了鄭九萬。她說,鄭九萬多年來用自己的真心換取了百姓對黨組織的支持,成為我省基層幹部與民眾血肉相連的代表,要在基層黨組織中廣泛開展學習鄭九萬活動,不斷增強農村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創造力,紮實推進欠發達地區的新農村建設。2月17日,浙江省委又授予鄭九萬同志“為民好書記”的光榮稱號,並做出向鄭九萬同志學習的決定。

人物影響

鄭九萬同志事跡被宣傳報導後,永嘉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迅速行動起來,以黨委中心組為龍頭,結合正在開展的第三批農村先進性教育活動,廣泛深入開展向鄭九萬學習動,使鄭九萬先進事跡成為經濟社會實現又快又好發展的重要精神動力。

一是學習鄭九萬同志心繫百姓,為民服務,無私奉獻的公僕本色。鄭九萬同志心中始終裝著民眾,記掛著民眾的冷暖,將黨性根植於心底,讓真情融入民眾心田。雖然家境並不是很寬裕,但他總是想盡一切辦法幫助村民。在去年多次抗擊颱風中,不顧病痛,冒著狂風暴雨,挨家挨戶,苦口婆心,動員勸說村民撤離危房,並組織村民開展災後自救。

二是學習鄭九萬同志不怕困難,拼搏實幹,艱苦奮鬥的創業熱情。後九降村地處偏遠、交通閉塞,民眾生活十分貧困。作為民眾致富的“領頭雁”,鄭九萬同志沒被困難嚇倒,牢記富民重任,為山村的發展嘔心瀝血。他帶領村“兩委”一班人,和村民們一道,修建了村內自來水,結束了村民無水吃的歷史;修建了通村機耕路,實現山村通車的願望;引進和開發高山紅柿、烏牛早茶、青椒等種植基地,為村民致富拓寬了門路。

三是學習鄭九萬同志甘於清貧,嚴於律己,吃苦耐勞的高尚情操。鄭九萬同志始終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面對艱苦的創業條件和常人難以想像的家庭困難,始終以民眾利益為重,做到吃苦在前、實幹在前、吃虧在前,他從不向組織伸手,不計較個人得失,展現了共產黨人的精神風貌。

影視形象

電影《村支書鄭九萬》海報 電影《村支書鄭九萬》海報

影片《鄭九萬》是溫州市政府首次投資拍攝的一部非營利性電影。內容根據“為民好支書”鄭九萬和後九降村的真實故事創作,充分體現鄭九萬“一心為民、無私奉獻,艱苦創業、埋頭苦幹,清正廉潔、克己奉公,率先垂範、為黨爭光”的崇高精神,體現“老百姓在幹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幹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的深刻內涵。通過這部影片,更加紮實地把學習鄭九萬活動推向深入,大力弘揚鄭九萬精神,弘揚溫州精神、浙江精神,為推進浙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新的貢獻。影片簡介:

鄭九萬忍著病痛帶領村民在大山里揮汗如雨,讓電燈照亮了山村,而他卻因為過度勞累導致雙目失明;為還村里欠下的債,他剛恢復視力,就帶領全家進城打工……影片生動形象地詮釋了一句話——‘老百姓在幹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幹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村支書鄭九萬》是以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山坑鄉“為民好書記”鄭九萬同志的事跡為藍本拍攝的。影片講述了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農村基層幹部默默工作在平凡崗位上的故事,真實、生動地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純樸、憨厚、一心為公的好支書、好黨員、好心人的形象。由於這部影片是由當地攝製完成,所以賦於了影片濃郁的浙南地域特色。與以往的主鏇律影片不同,該片沒有人為的撥高主人公形象,而是本著真實的敘述的眼光,以小見大,從平凡中刻畫出主人公的感人情懷。影片《村支書鄭九萬》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