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源鄉

灞源鄉

灞源鄉距藍田縣22公里,位於秦嶺北麓,關中平原東南部,在北緯33°50’-34°19’、東經109°07’-109°49’之間,是藍田縣鄉鎮之一。鄉境東連洛南、華縣,西接灞橋、長安,南毗柞水、商縣,北鄰臨潼、渭南。全縣總面積969平方公里,地形大致為南山北嶺中河川,總體上為秦嶺北麓丘陵區。全鄉轄22個村組,總人口3萬多。

基本信息

地理概況

灞源鄉灞源鄉
灞源鄉礦產資源豐富,是藍田縣礦產資源大鄉之一。現已發現金屬、非金屬礦38種,探明儲量的有21種,其中地熱水、石灰石、大理石高嶺土等蘊藏豐富。據水文地質部門普查,地熱主要分布於焦岱、湯峪、三里及華胥地區,2008年已成井6眼,水溫47—60°C不等。

鄉境內交通、通信、電力、供水、供氣等基礎設施完備。西藍高速公路312國道、西合鐵路以及即將建設的西武高速公路橫貫全境。省道、縣道四通八達,縣鄉公路形成網路,交通便利;程控電話、移動通信已併入西安市話網;電力供應充足,水源豐富,水質良好。

灞源鄉灞源鄉

灞源鄉生態環境良好,人文歷史底蘊深厚,民風淳樸,投資環境優良,區位優勢明顯,新一屆縣委、政府思路清晰、決策英明、措施得力,灞源大地正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可喜變化。灞源是中外客商投資興業、休閒居住的最佳之地,熱忱歡迎有識之士來灞源考察投資、旅遊觀光!
灞河,發源於藍田縣灞源鄉,原名滋水,春秋時秦穆公為了炫耀其霸業,改名為灞河。與滻匯合,流入渭河,全長109公里,繞西安之東,是東西交通必經之地。唐在此地設驛站,親友出行多在這裡折柳送行。沿河岸遍植柳樹,春天柳絮紛飛如雪,“灞柳風雪”成為長安八景之一。

農村信息化

灞源鄉灞源鄉
家住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灞源鄉磨岔溝村的老支部書記姜德成一大早起來,第一件事情就是用家裡的固定電話撥打“農家樂”,收聽縣委關於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的新政策、新檔案。“確實方便。咱山區交通閉塞、信息閉塞,以前一份檔案從縣委到咱這兒最少得花四五天時間。現在打個電話啥都知道了。天天能聽到新信息,咱給黨員也有話講了。而且,這農家樂裡頭還有很多農業政策、科技知識,民眾反映好得很!”

在第三批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開展之際,西安電信與轄區內8個郊縣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小組緊密合作,以“農家樂”為載體,緊密結合當地農村特點,適時在“農家樂”業務中新增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欄目,全力服務基層黨組織教育活動的開展。

西安電信轄區內共有長安、臨潼、藍田、閻良戶縣等8個郊縣,下轄行政村2380個,共產黨員人數眾多,轄區內地理環境複雜,黨員居住分散,活動開展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投入非常大,西安電信及時與當地黨政部門深度溝通,力推“農家樂”作為先進性教育新課堂,使先進性教育活動開展得更深入更廣泛。

長安分公司為區委、區政府各辦公室全部開放農家樂業務,進行現場演示,區委組織部同志連連稱讚“農家樂”為基層黨員辦了一件好事,方便了基層黨員民眾的學習。長安區委先進性教育辦公室於2月21日以紅頭檔案的形式向全區下發了“關於在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推廣使用農家樂信息台‘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欄目的通知”。

2008年,在農村黨員中已開通2115戶農家樂。臨潼區委“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領導小組要求“農村黨員生活”欄目在基層黨員中普及率達到90%以上。藍田縣委“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領導小組也於日前下發了正式檔案,要求黨員通過西安電信“農家樂”進行先進行教育的學習,西安電信對尚未開通電話的黨員也實行了針對性的優惠裝機活動。同時,其他各縣的工作也正在開展之中。

黨政建設

灞源鄉灞源鄉
解決好農業、農民、農村問題始終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2008年來全市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已連續多次躋身全國百強鄉鎮,全鄉農村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但農業相對薄弱、農民增收難的情況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農民民眾中不同程度存在“農業沒出息、農村沒出路”的思想。對此,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感到無所適從,特別是在組織帶領農民民眾發展生產,增收致富方面出現了不知道“該乾什麼、該怎么乾”的困境。如何適應農村工作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對農村經濟工作的領導,更好地為農民民眾發展生產,增收致富服務成了農村黨建工作必須破解的一個難題。為此,市委以鞏固農村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為契機,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和改進農村黨建工作,牢固樹立“富民、利民、民、為民”的“民生黨建”工作觀念,緊緊圍繞增強農村基層組織帶領民眾發展生產,增收致富的功能為突破口,把加強農村黨建工作與解決“三農”問題緊密結合起來,將農村黨的建設實踐創新與全面實施“創業富民、創新強市”戰略緊密結合起來,積極探索黨群聯動創業致富新機制,努力把農村各級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推動發展創業的戰鬥堡壘,使農村黨員成為創業致富的先鋒模範,從而在全市農村形成“先鋒領創、黨群共創、全民創業、全面創新”的生動局面。2007年,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首次超萬元,農民民眾在黨群聯動創業過程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切身感受到了基層組織的關愛,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進一步增強,走出了一條以實現最廣大農民民眾增收致富為落腳點的“民生黨建”的新路子。
黨群聯動創業致富是以解決新形勢下的“三農”問題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的,是以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推動農村發展、帶領民眾增收中的組織領導功能和黨員的示範帶動功能為主要途徑,綜合運用組織、經濟、政策手段開展工作,服務民眾,科學回答了民眾靠誰富、跟誰富的問題,為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農村黨建工作,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供了重要啟示。
黨群聯動創業致富以組織、經濟、人才信息等多種資源為手段,增強了黨組織服務功能,對新形勢下解決“三農”問題提供了重要啟示。2008年中央一號檔案強調指出:“必須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增強基層組織帶領民眾發展生產,共建和諧的能力。”做好“三農”工作,需要廣泛動員全黨和全社會的力量,充分調動和發揮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尤其需要農村基層組織團結帶領民眾共同奮鬥。黨群聯動創業致富正是在農村基層黨組織普遍面臨“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不知如何更好地為農民民眾發展生產提供有效服務的情況下進行的實踐探索,綜合運用了多種資源和手段,既為農村發展和農民民眾的創業增收指明了方向,也從反哺農村、農業出發,實實在在為農民民眾解決創業增收中面臨的資金、技術、信息等實際問題,形成了以黨組織為核心,合力解決“三農”問題有效機制,拓展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思路和黨建工作領域,是農村基層黨的建設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方式轉變而實現的工作轉型,是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在農村黨建領域的有益探索和生動實踐。如今的農村,農民在黨群聯動創業致富的實踐中得到了實惠,看到了希望,全市農村每年都有大批立足農村,立志農業,甘當農民的高校畢業生回流到農村發展創業,為農村的發展注入了新生力量。

社會活動

灞源鄉灞源鄉
西安交大科技園在蘭田縣灞源鄉溝口村的扶貧工作,在2007年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2008年又推出多項新舉措,受到當地幹部和村民的好評。
2008年4月10日一大早,科技園總經理田惠生帶領扶貧小組和科技園直屬黨支部的部分黨員,深入秦嶺山區灞源鄉溝口村開展扶貧工作,與當地幹部商量2008年的扶貧開發項目,給當地部分困難戶送去了溫暖,給學生頒發獎學金。
田總一行首先來到灞源鄉中心國小,為該校6個年級9個班級上學期考試成績第一名的學生各頒發了100元獎學金;為在該校從教時間最長的1名教師,2名從教時間最短、最年輕的教師、1名2007年最優秀的中年教師各頒發了500元獎學金。田總還鼓勵同學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爭取好的學習成績,爭當優秀學生;鼓勵教師紮根山區,努力教書育人,做一名山區人民喜歡的好教師。科技園這一舉動和田總的講話,受到當地民眾和全校師生的熱烈歡迎。

田總和科技園黨支部一行同志,在縣、鄉、村有關領導的陪同下,還看望了溝口村部分貧困戶,為6戶困難戶各送去了200元的慰問金。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努力生產,爭取早日脫貧。

隨後扶貧組的同志與縣、鄉、村領導就2008年的扶貧項目進行了座談。田總和幾位地方領導一致認為:溝口村的扶貧工作要從當地的氣候條件、自然資源出發,從主導產業開發入手,重點將“百畝核桃園”項目做好、做大,2008年要解決好“苗圃”和“養護機制”兩個關鍵問題,不斷擴大種植規模,形成具有該村特色的“核桃溝”;同時在各級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搞好1.5公里村民出行、生產的村級道路和河橋建設。在場的縣、鄉領導同志表示,按照“各拿一點”的思路,積極支持交大科技園在溝口村的扶貧工作。
2008年10月15日,藍田縣灞源鄉萬軍村一村民到村後的山坡上割黃豆,發現山坡下滑了四五米,他趕緊跑回村里將此情況告訴村民,村民將險情緊急反映給鄉政府。當日,藍田縣防汛辦、民政局等有關部門,緊急趕到灞源鄉萬軍村,查看險情後,發現滑坡面積達50畝左右,立即動員村民轉移,緊急避險,當天村中最危險的18戶人已經全部安全撤離,昨天下午,該村尚未撤離的9戶村民也已搬離險區。

灞源鄉發生滑坡險情後,該縣民政部門及時為災民送去了米、面、油,2008年,民眾生活基本正常、情緒穩定。藍田縣防汛辦姓吳的工作人員昨天告訴記者:2008年,該處滑坡地段仍以每小時1厘米的速度下滑。縣上已決定對這些災民實行就地整體搬遷安置,縣扶貧辦和民政部門將結合西安市的“廣廈工程”,重新選址,幫助災民建房,並將採用邊建房邊辦手續的方式,加快建房進度,力爭春節前使災民住上新房。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