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箬竹

鄂西箬竹

鄂西箬竹為禾本科(Gramineae) 、箬竹屬(Indocalamus)的植物。產湖北神農架、四川南川和巫溪、貴州江口。

基本信息

名稱

鄂西箬竹(I.wilsoni (Rendle)C.S.Chao et C.D.Chu)

形態特徵

竿高30-90厘米許,直徑2-4毫米,空腔徑0.5-1毫米,全竿共7-9節;節間平滑無毛或幼時有白色柔毛,長4-12厘米;籜環平,竿環亦平或稍隆起。籜鞘緊抱竿,長約為節間之半,淡棕紅色或稻草色,厚紙質,背部密生易脫落的白色絨毛,縱脈清晰,有時可見明顯的小橫脈,近外緣處密生纖毛或脫落為無毛;籜耳無;籜舌短,高約0.6毫米;籜片微小,長卵狀披針形或長三角形,基部稍收縮,先端尖銳,長2-15毫米;枝籜乾後呈橙紅色,背面無毛,枝籜的籜舌高1.5-4毫米,籜片披針形或窄卵狀披針形,長2.5-4厘米。每枝條之頂端生有3葉,稀4或5葉;葉鞘黃綠色稍帶紅,無毛或有白色柔毛;葉耳及鞘口繸毛均缺如;葉舌發達,高達2.5-9毫米;葉片長橢圓狀披針形,長6-17厘米,寬1.5-4.7厘米,乾燥後常作波狀曲皺,先端漸尖成一細長之尖頭,基部呈圓形或寬楔形,收縮成葉柄,上表面黃綠色,無毛,下表面灰綠色,有疏毛,次脈4-8對,在葉兩面均甚明顯,小橫脈作方格狀密集。圓錐花序長5-10厘米,其基部為葉鞘所包裹,花序分枝纖細,斜升,無毛,腋間有枕瘤;小穗常帶紫色,含3-7朵小花,長1.5-2.6厘米;小穗軸節間長約4毫米,密被黃白色絨毛;穎通常2片,無毛,第一穎長2-3毫米,具明顯或不明顯的3脈,第二穎長3-5毫米,具明顯或不明顯的5-7脈;外稃先端漸尖呈短芒尖,具7-9脈,被微毛,其基盤密生白色絨毛;內稃長6-7.2毫米,被微毛;花葯黃色;花柱多為2枚,稀有3枚(惟其中1枚較細);柱頭呈羽毛狀。果實未見。花期8-9月。

產地生境

產湖北神農架、四川南川和巫溪、貴州江口。海拔2300-3000米。模式標本采自湖北房縣。

箬竹屬,禾本科植物

Indocalamus Nakai 箬竹屬,禾本科,約30種,分布於印度、斯里蘭卡以及菲律賓等地,我國約20種,產長江流域以南地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