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箬竹

巫溪箬竹

巫溪箬竹為禾本科(Gramineae) 、箬竹屬(Indocalamus)的植物。產中國四川。

基本信息

簡介

巫溪箬竹(I.wuxiensis Yi)

巫溪箬竹巫溪箬竹

種拉丁名:Indocalamuswuxiensis

別名:寮竹子(四川)

稈高1-2m,徑0.4-0.6cm,節間長15-20cm,幼時節下具棕色小刺毛,無白粉或偶微被白粉。籜鞘宿存,革質,短於節間,淡黃褐色,被淡黃色棕色刺毛,邊緣初時有淡黃褐色小刺毛;籜耳鐮刀形,易脫落,邊緣有遂毛;籜舌截平形或微凹,無毛,高約0.7mm;籜葉線狀披針形,外翻或直立,基部遠較籜鞘頂端為窄。每節分枝1枚,近直立。葉片披針形或矩圓狀披針形,長9-17cm,寬2-4cm。筍期6月。

形態特徵

竿高1.1-1.7(2)米,直徑4—6毫米,全竿計9-11節;節間一般長15-17(22)厘米,圓筒形,但分枝一側的基部略扁平,無白粉或偶微被白粉。幼時節下方有棕色小刺毛,中空直徑約1毫米;籜環無毛或初時有向下的黃褐色稀疏刺毛;節內長3—6毫米;竿芽長卵形,貼生;枝近直立,長15—35厘米,直徑2—3毫米,實心。籜鞘宿存,革質,淡褐色,長約為節間的2/5-2/3,背部被淡黃褐色或棕色刺毛,縱肋通常明顯,在上部近邊緣處略可見小橫脈,邊緣初時有淡黃褐色小刺毛;籜耳鐮形,易脫落,不抱竿,長2—3毫米,寬0.8—1毫米,邊緣有1.5—5.5毫米的縫毛;籜舌截形或微下凹,無毛,高約0.7毫米;籜片外翻或直立,線狀披針形或三角形,無毛,籜片基部遠較籜鞘頂端為窄。小枝具2—4葉;葉鞘長4.5—6.5厘米,無毛,邊緣無纖毛;葉耳及縫毛俱缺;葉舌截形,深紫色,無毛,高約1毫米;葉柄長3—7毫米,無毛,葉片披針形或長圓柱披針形,長.(4.5)9—17厘米,寬(1.1)1.8—3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圓形

其他信息

植物教學標本,巫溪箬竹Indocalamuswuxiensis,採集區域為,非模式標本,標本保存在南京大學保存完整,可通過郵件或實物查閱獲取。

箬竹屬,禾本科植物

Indocalamus Nakai 箬竹屬,禾本科,約30種,分布於印度、斯里蘭卡以及菲律賓等地,我國約20種,產長江流域以南地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