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隍廟大殿[北京]

都城隍廟大殿[北京]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城隍廟大殿在西城區成方街33號。為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

基本信息

北京都城隍廟大殿

都城隍廟大殿在西城區成方街33號。為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神話中都城隍廟是供奉都城的城隍神廟。始建於元至元四年(1267),名佑聖王靈應廟永樂年間重修,改名大威靈祠。以後又多次重修、重建。廟坐北朝南。中軸線上有門三重(廟門、順德門、闡威門),其它還有鐘鼓樓、大威靈祠和寢祠、兩廡以及治牲所、井亭、燎爐、碑亭等。現存寢祠5間,建築面積約420平方米。廟內有明英宗碑及清世宗、高宗碑。有康熙帝和雍正帝的題聯。都城隍廟市曾是北京市著名廟會之一。

西安都城隍廟大殿

都城隍廟大殿都城隍廟大殿

建築

廟內古建築群布局齊整宏麗,大殿等建築雕刻裝飾精彩,全國各地城隍廟罕有其比。廟門口一座五間大牌坊,斗拱疊合,氣焰非凡,牌坊之下,有鐵獅一對,威猛無比。廟門內有一條數百米長的青石甬道直達二門,其間有文昌閣一座。二門雙側,各有英武雄壯的"帥神"相對於看守保護。步入二門則有一飛甍重檐,精良綺麗的戲樓(樂舞樓)。戲樓與大殿南邊和北邊相對於,中間場地上是一座氣焰宏偉的木質牌樓,樓檐有精彩彩繪及陰陽太極拳伏羲八卦圖案。牌樓正面寫有"有感有應",反面寫有"伶俐樸重"八個金字,字型雄健渾厚,蒼勁有力。牌樓下有銅獅一對,壯嚴英武。大殿面闊七間,進深五間,雕欄玉砌,碧瓦丹檀,蔚為壯觀。大殿門上浮雕著各類精彩圖案斑紋,雕工極為巧麗,神形氣韻俱到利益。大殿正中供俸西安都城隍,雙側配祀判決官,牛頭馬面和曲直短長無常等鬼卒。大殿前各有偏殿10餘間,專門供俸陝西省境內各縣城隍。大斷後由南向北依次為二殿和寢殿,規模小於大殿,但各具特色。雙側是道眾棲身修真的工具道院,最盛時多達三十三宮之多,當時盛大的狀況足見一斑。

修繕

都城隍廟大殿和戲樓都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西安重要的文化標誌,對於它們的修繕,各方面專家都很慎重,從2006年開始,都城隍廟的修繕方案經過市、省、國家三級審批,歷時3年,最終,國家文物局於2009年12月同意了修繕方案。而如今進行的修繕工作,早在兩年前就開始準備了。
由於都城隍廟大殿和戲樓重要的歷史、文化、民俗價值,專家們對修繕方案的確定慎之又慎。西安市文物局局長鄭育林先生告訴記者,都城隍廟大殿的建築結構很複雜,和鐘樓、鼓樓相當,木材、琉璃瓦等也是非常珍貴的遺存,對修繕工作的要求很高。現在不得不修繕,是為了解決安全問題,但大殿、戲樓的滄桑感、歷史感,和工藝都不能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