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寶珊[少將]

郭寶珊[少將]

郭寶珊(1904—1970)河南省南樂縣人。一九三四年參加陝北紅軍。一九三五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西北抗日義勇軍司令員,紅十五軍第七十八師二四二團團長,陝北獨立一師團長。抗日戰爭時期,任甘泉獨立營大隊長,甘泉獨立營營長,陝甘寧晉綏聯防軍警備三旅八團副團長、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陝甘寧晉緩聯防軍三邊軍分區副司令員,延陵軍分區司令員,警備第四旅旅長,第一野戰軍四軍十二師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北軍區公安部隊二十師師長,公安部隊副司令員,青海省軍區副司令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基本信息

生平

被逼當土匪

郭寶珊的父、叔靠挖煤掙錢,逐漸購置土地、耕畜,家境開始轉好,地方民團卻劫持其父,勒索財物。 為贖人質,郭家傾家蕩產。十四五歲時他就挑起了全家生活重擔。192 9年陝西大旱,郭父帶他們兄弟四出攬工,好不容易用血汗錢買了幾袋糧,星夜趕運回家,但走到馬鎮北溝灣時,遭到國民黨軍隊攔截、毆打。郭父忍無可忍,空手奪槍打死國民黨士兵後逃往北山。駐澄城的國民黨軍連長“韓瘋子”捉拿其父子未獲,便勾結民團,搶走他家的耕牛財物,放火燒毀茅屋,連留在家中正坐月子的嬸母嬰兒也被活活燒死。

“官逼民反”。在造反較早的陳老萬的支持下,郭率領一幫窮苦兄弟攻打“韓瘋子”部隊,未能得手,隨即投靠國民黨洛川縣駐軍張金貴部,任排長。旋又投奔馮玉祥部隨軍入豫。中原大戰馮軍失敗後,郭秘密返回黃龍山。正在困惑、徘徊之中,聽說劉志丹領導窮人在陝甘邊打土豪。郭學習劉志丹,集合眾多結義兄弟及一些顛沛流離的散兵,於1931年舉旗造反,占山為王,打富濟貧,除暴安良。不久加入土匪梁占魁部,任營長。他為全營立下幾條鐵的紀律:不得傷害騷擾窮苦百姓;不準欺負婦女;不結交青紅幫;買東西要按市價加倍付錢。有犯者立殺不赦。

加入共產黨

陝甘邊界山區紅軍的活動,對郭的影響越來越大。劉志丹也了解郭的窮苦身世和被迫“上山”的經歷,所以對這支隊伍十分關注。1934年6月派黃羅武化裝上黃龍山,向郭講述中國共產黨的性質、革命的目的及紅軍紀律等。郭聽後表示擁護和贊成。同年秋,馮欽哉部向黃龍山“進剿”。面對強敵,梁占魁欲投靠甘軍,郭則想加入紅軍。他們帶上隊伍向西轉移,到甘肅合水時,劉志丹又派黃羅武、馬錫五慰問,使郭堅定了加入紅軍的決心。10月25日,他率領百餘人在慶北宣布脫離梁部,加入紅軍。11月10日,中共陝甘邊特委在梨園堡將其部改編為紅二十六軍建制的西北抗日義勇軍,任命郭為司令員,任浪花為政治委員。

(圖)郭寶珊郭寶珊

郭寶珊參加紅軍後,思想進步很快,率部配合紅軍主力先後攻克延長、延川、安定(今子長)、安塞、保全(今志丹)、靖邊六座縣城,俘敵官兵3000餘人,繳獲了大批武器,還開闢了甘泉、中部(今黃陵)、宜君、環縣等地區,使陝北和陝甘邊兩塊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在創建、發展西北蘇區和反“圍剿”的鬥爭中,郭身先士卒,屢建戰功,被周恩來譽為中國的“夏伯陽”。

1935年10月,郭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郭入黨不久,陝北發生錯誤肅反,他和劉志丹、習仲勛等先後被捕。紅一方面軍長徵到陝北後被釋放,任紅二十八軍第一團團長。西安事變後,部隊整編,郭擔任紅軍獨立師團長,奉命在延安剿匪,保衛陝甘寧工農政權。

1937年春,組織上安排他去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8年春結業分配到甘泉縣任保全大隊大隊長。

1940年, 富縣、甘泉兩縣保全大隊合編為富甘獨立營,郭任營長。

1942年任警三旅八團副團長、團長,率部積極參加邊區軍民大生產運動。他帶著戰傷,與戰士一起在甘泉縣清泉溝和吳旗縣金佛坪、二道川開荒種地、生產、練兵。

解放戰爭中

解放戰爭開始後,郭先後擔任陝甘寧邊區三邊軍分區司令員、警備第四旅旅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四軍第十二師師長等職。在強攻安邊寧條梁、消滅伊克昭盟反共“王爺”祁恩成、奇襲鹽池縣興武營等戰鬥中,在解放渭北、奪取寶雞、攻占蘭州等大小戰役中,他都親臨前沿指揮,受到彭德懷的讚揚。

解放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郭先後任鐵道兵第二十師師長、西北公安部隊副司令員、青海省軍區副司令員等職。他走遍大西北的黃土高原、戈壁沙灘、草原綠洲,為祖國的鐵路建設、部隊建設及治安保衛工作做出了貢獻。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文化大革命”期間郭受到衝擊和不公正待遇,但他對黨和共產主義事業矢志不渝。1971年11月27日病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