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佐鄉

道佐鄉

綠色食品園、生態文化鄉——邛崍市道佐鄉,位於重慶邛崍市境內,距邛崍市25公里,地處山區,幅員面積30.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657畝,道佐鄉轄7個自然村,88個村民小組,2516戶,人口8688人,屬革命老區之一。全鄉竹源面積18500畝,2005年在崍山紙業和邛崍市林業局的指導下,實施科學撫育11000畝。通過撫育,每畝新增年伐量300公斤以上,僅此項全鄉人均增收120元。道佐鄉還利用林地資源散養生態土雞6萬餘只,全年農戶此項項目就實現收益200萬元。

基本信息

鄉鎮簡介

道佐鄉道佐鄉寨溝風光
道佐鄉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6.3℃左右。全年平均日照時數1050小時左右,年平均降雨量960毫米左右。

道佐鄉有森林面積22080畝,其中竹林18637畝,年產商品竹20000噸柑桔1000畝,年產柑桔2000噸;優質南方早熟梨2000畝,年產優質早熟梨500噸,無公害蔬菜2500畝,年產無公害蔬菜10000噸。境內盛產天然氣和鉀鹽而聞名,旅遊資源豐富,有川西獨一無二的假溶洞群寨溝風光石河堰等風景旅遊區。歡迎各界人士和商家前來觀光投資。

道佐鄉大力拓展就業渠道,引導民間資金轉化為民間資本在道佐投資發展,全鄉共新建竹笆廠6個,布袋廠1個,實現就地轉移勞動力1100餘人,就業人員實現工資收入人均4500元以上。

城鎮建設

道佐鄉道佐鄉沼氣池
道佐鄉新修建一條長約1000米,寬2.5米的水泥路,萬福村13,14,15組核心區生態家園建設完成,農戶住房改造16戶,種植黃金梨120餘畝,蔬菜60畝。皮壩村13組(原段王村6組)到大山崗的道路已建設完成,該道路是連線臨濟鎮與道佐鄉的又一條便捷通道,現在從道佐經該道路到臨濟只有10.5公里,較之從道佐經平樂――王水碾――石頭――臨濟,縮短行程10公里。道佐鄉參與“三改二建”的農戶82戶,其中完成改廚14戶、改廁10個、改圈9個、建沼氣池16個、建浴室17個、院壩硬化1686平方米,入戶路硬化1591.8米(其中15組寬2.2米的入戶路505.3米)。道佐鄉鼎鍋村入戶路,院壩硬化驗收交付使用。共有61戶參與了建設,共完成入戶路1561.5米,院壩硬化1761平方米。萬福村驗收完成的入戶路70餘戶,共建成入戶路(寬2.2米)500餘米。13組水泥路600米竣工。張店村水泥路澆築竣工,全長3000米。萬福村完成科學撫育竹子2100畝,新種竹600畝。萬福村雙吳路水泥延伸線16—19組段建設全線竣工,全長1.8公里。萬福村村道“天生橋”至“火燒庵”段,已完成環境美化、綠化,道路兩旁新綠化面積1600多平方米,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正快速推進。

農業發展

道佐鄉道佐鄉黃金梨
道佐鄉已形成了水果資源、竹源、生態農業旅遊、畜牧、轉移就業為主的農民增收產業項目。全鄉已建成竹源基地20000餘畝,川西竹海梨花休閒觀光生態農業旅遊區,生豬、山羊年出欄4萬餘頭(只)。優質南方早熟梨基地4000餘畝(其中13戶業主經營面積達500餘畝),標準化生產示範面積2000餘畝,年產優質南方早熟梨300萬公斤,其中優質黃金梨近200萬公斤。該基地以川農大等科研院所作技術支撐,“公司+協會+基地”的市場運作模式和業主生產經營管理,在基地建設過程中,嚴格按照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的生產管理技術規程,實施統一的科學管理。採取施用生物活性有機肥,安裝頻振式殺蟲燈,統一提供無公害食品生產使用的農藥,統一實施花芽嫁接、人工授粉、疏花疏果、套袋等技術措施,確保從生產技術操作到最終產品質量標準的統一。

為了進一步提高邛崍黃金梨的市場競爭力和占有份額,邛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抽調精幹力量,利用現代信息傳媒手段,通過網路、報社、電視台進行促銷宣傳,加大促銷宣傳力度,利用活動推介進一步擴大宣傳,提高消費者對黃金梨的認知度。組建專門的行銷網路建設隊伍,在重慶、成都、雅安等大中城市和成都各市縣及旅遊景區建立了行銷網路。採取主動出擊,尋找市場,與各主要行銷網路水果經銷商、超市、賓館、飯店、廠礦、企業、機關進行對接。實施直接引入經銷商到基地購買,在各地區建立代理銷售網點和直銷點等多種促銷形式,使今年邛崍近200萬公斤優質黃金梨的銷售速度、銷售效益、民眾收入的大幅度提升。

社區改造

道佐鄉道佐鄉農資店
道佐鄉沿江社區依託地處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優勢,積極探索山區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成立了沿江勞務服務有限公司,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實現共同富裕。公司主要以“惠民、便民、為民”為原則,以服務“三農”為宗旨,從事:1、各類信息諮詢(勞動路就業培訓、法律、政策諮詢、農副產品行銷、旅遊諮詢、代辦各類保險業務等)2、計畫生育優質服務;3、法律法規諮詢;4代辦各類保險及其它業務。通過一年來的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道佐鄉利用網路的高速便捷為農戶提供各類農業信息:加強與用人單位聯繫,培訓人數420人,推薦就業崗位400多個,解決勞動人就業412人。道佐鄉開展法律法規諮詢,發放宣傳資料4000餘份。計生服務周到細緻,積極為流出人口辦理婚育證明,出據免費服務介紹信,發放避孕藥具,組織關心和看望獨生子女困難家庭等。辦理各類保險業務和代辦車票1300筆,實現了社區集體經濟15000元,徹底改變該社區無集體經濟的歷史

社會事業

道佐鄉道佐鄉梨花風光
道佐鄉大力實施惠民工程,始終將解決弱勢群體和困難民眾的生產生活問題作為全鄉的中心工作,從細微入手,帶著感情,從各個方面、各個層次,運用各種方式進行全方位的關心幫助,積極探索構建困難民眾幫扶的長效機制,全力推進惠民行動,促進了社會和諧發展。在全鄉為503名低保人口,37名五保戶、4名傷殘軍人、46名復員軍人,35名殘疾軍人,1名救濟對象,按月及時足額發放各種民政經費。救助困難戶60多人,如張店村何飛、寨溝村張茂全、磚橋村汪陳慶等。

道佐鄉磚橋村學生汪陳慶身患重病,道佐鄉及時組織動員社會各界人士慷慨解囊,開展奉獻愛心,挽救花季少年的義捐社會活動。在全鄉乃至全市都引起強烈的共鳴,市委高書記還作出批示,專門舉辦了為汪陳慶等弱勢群體的大型慈善義捐晚會活動。通過及時的治療,骨瘦如柴、生命垂危的中學生汪陳慶現變成了一位翩翩美少年,體重由原來的45斤增加到108斤,已重返學校上學。

旅遊景點

道佐鄉道佐鄉花龍門
花龍門建於清朝光緒年間,丙子科翰林學仕郭萬俊就生於此地。花龍門雕樑畫棟,有正院、副院,前有龍門、有廳房,有耳房數間、兩邊掛著立匾,上書《清點宗翰林》;正中掛著天藍色的金字匾,上書《玉樹儀鸞》。門前有合抱之餘楨楠樹,其景十分優雅壯觀。花龍門又分上下兩塌,其敘為下花龍門。

據傳清朝鹹豐三年當地一名叫王雄的殺死一名叫植麼狗的,命案一發,鄉人將此案報送知縣,縣衙得知前來勘驗現場。在明查暗訪途中,行至現址時轎頂子被掛掉了,鄉人為之感激,即樹碑改地名為官頂子而呼之。
而今的官頂子,已建成近600畝的梯田別致的有機茶園,是觀光游耍的好去處。

川西竹海梨花風景旅遊區位於四川邛崍市道佐鄉境內,距成都市80公里,與四川平樂古鎮相連。景區10平方公里範圍內群山環抱,山清水秀,竹海成蔭。景區內奇峰怪石、天然溶洞、茂林修竹交相輝映。以十里梨花長廊、秀麗的石林、清代古民居建築、造紙作坊和溶洞等典型的景觀為代表,而聞名於川西,是探幽、攀險、訪古、休閒旅遊之最佳去處。

小鎮名人

王靜,道佐鄉女青年致富能手。道佐鄉支部書記。作為一名年青能幹的青年致富能手,在帶領民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具體工作中,通過她的努力,共帶動沿江社區50餘戶農戶走上了富裕的道路。由於她勤奮好學、樂於助人,其事跡感人,她被中國婦女雜誌《農家女》作為封面人物,她的先進事跡也被《農家女》雜誌刊登報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