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村

佐村

佐村地理位置在浙江省東陽市。曾為桑梓人民公社、佐村鄉人民政府和佐村區公所駐地。現為佐村鎮人民政府駐地。經濟上以農林牧業為主,產品有糧食、棉花、畜禽、木材等。

佐村佐村
佐村位於浙江省東陽市。距東陽市城區31公里。舊屬永壽鄉二十二都,清宣統二年(1910)屬寧壽鎮,1929年屬第三區,1932年為左溪鄉駐地,1935年為二十二都鄉,1944年屬梓溪鄉,1950年屬桑梓鄉,1958年屬巍山人民公社桑梓管理區,1961年屬桑梓(1981年6月改稱佐村)人民公社,1983年屬佐村鄉,1992年5月撤區並鄉擴鎮後屬佐村鎮。曾為桑梓人民公社、佐村鄉人民政府和佐村區公所駐地。現為佐村鎮人民政府駐地。全村339戶、1229人,耕地760畝(其中水田399畝、旱地361畝),山5000多畝。

基本信息

相傳宋時左布津在朝做官,因觸犯皇上,被滿門抄斬。後人名其宅為左村(後訛為佐村)。現全村有13個姓氏,以周、葛、趙、厲、斯5姓為多。周氏,宋開寶六年(973)周兵任東陽教諭,定居周宅巷。嘉定間,武狀元周師銳之孫始籍佐村。葛氏,唐代葛殷覆始籍吳寧仁里坊。宋紹定元年,葛洪仕至參知政事,後贈太師封信國公。元末明初,葛穰始遷至佐村。趙氏,系宋太祖趙匡胤幼弟趙匡美之裔,明嘉靖初趙伯山始遷佐村。厲氏,為唐貞觀年間容州刺史兼都督厲文才後裔,明萬曆年間遷居佐村。斯氏,系三國吳大帝孫權賜封東陽孝子斯敦之裔,清康熙年間斯首林始籍佐村。另有王、張、金、呂、李、邢、潘、陳諸姓合居。

佐村北枕西岩山,南屏鳳凰山,左溪自東向西環村而流,風景秀麗。古時左布津府第宏偉壯觀,構造精湛雅致,俗稱白火牆頭,置古井18口,近時有遺蹟發掘;八八院當店也為左氏所創,相傳日可收入元寶6錠。現有馬頸崗,傳為左布津放馬之地。村南有淨戒寺,舊名天竺,仿天台國清寺設計,五代後漢乾三年(950)建造,歷來香火旺盛,住寺和尚多時達500餘人,既為佛門仙境,又為旅遊勝地,惜寺已圮。此外,尚有西岩山西岩洞等勝景多處。

經濟發展

佐村佐村產業
佐村歷來以農林牧業為主,產品有糧食、棉花、畜禽、木材、毛竹、茶葉、水果等。1992年糧食總產量400.3噸,人均收入949元。近幾年鄉鎮企業、私營企業及建築業、商業、飲食服務業蓬勃興起。1992年全鎮工業企業總產值910.28萬元,銷售收入881.78萬元,利潤57.27萬元,從業人員674人。其中設在佐村的有鎮辦的螢石粉包裝製品廠、竹木製品廠、火腿廠、農機廠,個體辦磁性皮革服裝廠、食品加工廠、糧食加工廠等。設在佐村的國營東陽砩礦,1958年創辦,最多時有職工1113人,現有職工174人,最高月產砩石超萬噸,暢銷國內外,1992年產螢石塊礦5928噸,收購塊礦8429噸,產螢石粉14436噸,年總產值434.87萬元。佐村鎮華新建築工程公司(三級),固定職工483人(其中有職稱的工程技術人員31人),固定資產原值155.2萬元,施工機械設備237台(1082.7千瓦),重點工地分布在浙江的富陽、臨安、德清、淳安、衢州和江西南昌、婺源等地,1992年總產值710萬元,利潤16萬元,8年來創優良工程9處(建築面積21862平方米)。商業服務業有佐村供銷社(下設5個分社、1個分銷店、3個專業商店、31個門市部,1個莊稼醫院,1個綜合服務站),職工68人,1992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442.25萬元,農副產品收購總額132.7萬元,採購茶葉2000公擔,白朮231.4公擔,另有紅心李、蘑菇、兔毛、小宗藥材等。1987年創辦茶葉初制加工廠4家(其中供銷社自辦1家),各種制茶機械70餘台,年加工總產值40餘萬元。全社現有固定資產原值72.79萬元,自有資金33.5萬元,上交稅利34.42萬元。1990年供銷社生活資料門市部被評為東陽市價格計量"雙信"單位,1992年被評為東陽市地方病防治先進單位。另有旅館3家,百貨食品代銷店11家、飲食店5家、理髮店8家、五金機械修理店5家。
佐村有全方位開發山區的地理環境、基礎設施和服務機構。砩石儲量豐富,為東陽市之首。縣道王(宅)玉(山)公路(油渣路面)穿村而過。1982年建成鄉道佐村至金家莊公路,全長7.5公里。1959年設郵電所,現有職工8人,已與城區程控自動電話聯網。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水資源豐富。1955年建成淨戒寺水庫,庫容10萬立方米;1966年建成上馬坑水庫,庫容10.6立方米;1974年與3個鄰村聯合建成桐坑水庫,集雨面積2.72平方公里,正常庫容155萬立方米,從而使大部耕地及工業、生活用水得以保障。1966年始由佐村砩礦自備火力發電機供電,後即改由橫錦水電站供電,1977年曾由桐坑水庫電廠供電,現已納入華東大電網供電。1975年購置消防泵1台。1979年鋪設自來水管。村內主要街巷,至1990年已全部鋪設水泥路面。文化設施有電影院,老年協會、青年、婦女、民兵活動室等,歷年被評為縣(市)級文明村。1955年創辦聯合診所,後改為人民公社衛生所,1984年易名佐村衛生院,設4個科室,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建築面積1113平方米,重要醫療設備10種15台(套),年門診16476人次,住院582人次,收入18.79萬元,1990年始為全國13個地甲病檢測點之一,多次被評為市衛生系統先進單位。1954年建桑梓信用社,1956年穀岱信用社併入,1958年改名為桑梓信用部,現名佐村鎮信用社,1992年底儲蓄餘額800.5萬元,貸款餘額454.9萬元,1985-1987年連續被評為東陽市農業銀行系統先進單位,1992年被評為東陽市先進金融單位。1984年設農業銀行佐村營業所,1992年底儲蓄餘額104萬元,貸款餘額750萬元,被評為東陽市"創安"先進單位。其他各系統服務機構有鎮工辦、教育處、派出所、人民法庭、工商所、財稅所、糧管所、林技站、農技站、食品購銷站、公路運輸管理站等。

文化教育

佐村佐村教育
尊師重教歷有傳統。古時蒙館私塾常年不斷,求知心切的學子代不乏人。1946年初組建初級國小,1963年升為完全國小,現為佐村鎮中心國小。1972年由村自負為主新建校舍27間。1989年集資18萬元,新建教學大樓。先後被評為縣(市)級、省級普及初等教育先進單位,縣(市)級推廣國語先進單位。1992年設7個班,在校學生213人、幼兒34人,教職工14人。1990年《浙江教育報》刊登《佐村人的風采》文章,1991年東陽電視台、東陽教育電視台、浙江新聞紀錄片攝製組陸續到校採訪,攝製錄像片,在省、市電視台多次播放。佐村國中前身為桑梓民辦中學,創辦於1958年9月,1959年下學期遷址佐村,改為縣屬桑梓國中,1975年附設"五七"高中班,1985年易名為佐村國中,附設職業高中班,設定實驗中心,成為原佐村區的重點中學,學校面貌一新,環境幽雅寧靜,教學風氣良好。現有6個班級,在校學生327人,教職工22人。辦校以來,培養國中畢業生2019名,職業高中畢業生454人,升入全日制高中266名,輸送大專院校學生67名。民國以前,出過縣衙官員2人;民國時有陸軍師長、京滬杭警備司令部少將處長葛天,上海警備司令部水上稽查大隊少校科長、國防部五縱隊政治部一科中校科長斯寶春,金華、湖州專員公署視察、陸軍少校參謀厲金玉。1949年後,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空軍飛行大隊長張一大,著名中醫傷科醫師周岩青等。現有大專院校畢業生21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