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期望

過度期望

過度期望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子女期望過高,從而給孩子造成的一種心理和精神上的畸形壓力。

(圖)過度期望過度期望

過度期望是指家長為了自己的小孩能更好的面對日益增加的社會競爭壓力和挑戰,而對其投入過高的期望,從而給小孩帶來心理精神上的畸形壓力。

現狀

寶寶爬行班、親子班、芭蕾課、奧數課……目前,社會上針對兒童“早期教育”開設的培訓班和課程名目繁多,讓人應接不暇。這些都源於家長對孩子成長的“過度期望”。

超越兒童生理成熟度的任何干預都會給兒童正常成長發育帶來近期或遠期傷害。目前,一些家長為了儘快儘早地讓孩子掌握文化知識或某種技能、技巧以應對日益增加的社會競爭壓力和挑戰,對孩子報以“過度期望”,使孩子生長發育和道德準則出現偏差。這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危害

利用家長“過度期望”心理,一些針對兒童成長開展的部分培訓和課程,歪曲利用兒童生長發育的年齡特徵,或不顧兒童成長心理及承受能力,一味“提前”甚至“超前”,不但嚴重損傷了兒童生長發育的自然進程,還損傷兒童潛能發育,造成兒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的體力、心智、能力、性格氣質發展遲緩,造成壓抑和傷害。

而部分家長對超早訓練,超重負荷和強制管理對兒童身心造成的傷害和壓抑缺乏科學的認識和應有的防範。

表現形式

第一是過度保護

(圖)過度期望過度期望

有的父母生怕孩子吃不好、穿不好,對孩子百般侍候,圍著孩子團團轉。父母雙方的長輩也不甘落後,更是捧星星、捧月亮,形成了“四二一”家庭模式。孩子在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什麼也不用做。孩子想乾什麼,也要由大人陪著。過多、過分的保護,使孩子和社會之間豎起了一道保護牆,使孩子在無形中遠離了社會,長大以後就難以適應他所賴以生存的社會。過度保護、包辦代替,使孩子到了該長大的年齡卻總是讓人覺得他長不大,單向的愛使他們的行為能力都退化了。

第二是過度干涉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是驅使兒童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動力,也是兒童成長的第一步。兒童好動,難免會有一點危險,如果僅僅為了孩子的安全,處處干涉、限制孩子的活動,不僅禁錮了孩子智力的發展,而且束縛了孩子個性的發展。父母處處擔心孩子出亂子,這是父母懦弱膽怯的表現,它會無聲地傳遞給孩子,為孩子所繼承,所仿效。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膽小、怕事、神經過敏,在當今充滿競爭的社會裡是很難立足的。過度干涉會培養出一個性格暴烈和軟弱混合為一體的孩子,這種孩子在社會上別人騎在他頭上,也會一聲不吭、忍氣吞聲;可是在家裡卻稱王稱霸,拿父母當出氣筒。

第三是過度教育

不少父母對目前流行甚熱的“早期教育”有誤解。早期教育必須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是“教”而不是“塞”,不是“灌”,這樣才不致抹煞兒童的個性差異,或阻礙兒童創造性的發展。許多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常常自覺或不自覺地給孩子施加壓力,小小年紀又要學外語,又要學打字,學繪畫,還要背誦唐詩,學彈鋼琴、彈吉他等等,還美其名曰“早期教育”,造成許多孩子還未上學就對學校充滿了恐懼。早期開發的應是能力,而不是“硬塞”給知識。

第四是過度營養

幼兒厭食,又名“惡食”。引起幼兒厭食的原因很多,凡能夠影響消化系統功能的因素,均可導致厭食。但根本原因還在於不良飲食習慣。嬌慣使得孩子變成了家中的“小太陽”,過分溺愛,偏食、挑食嚴重,飲食缺乏規律性,進食不定時,不能一日3餐正常進食,饑飽無度,愛吃零食。夏季吃冷飲過多,喜食甜食或長期以甜食為主,平時不吃或少吃蔬菜,喜食高蛋白、高脂肪飲食,如朱古力、奶糖、奶油蛋糕。不吃或少吃葷菜,喜食醬菜、榨菜等。這些都造成幼兒消化功能紊亂,也影響了兒童發育所需營養的攝入。

第五是過度進補

當今,各種滋補藥品如雨後春筍爭相上市,其“服務”對象除老年人外,還禍及兒童,已有“兒童專用滋補品”。不少家長愛子心切,也給年幼孩子服用,許多孩子服後食慾增加、生長加速,家長誤以為這是滋補的“神奇功效”,以致長期大量給孩子服用。然而,好景不常,有的孩子乳房增大,女孩發生陰道出血。已觀察到,不少小兒眼蜂王漿、花粉、雞胚、蠶蛹等補品後導致性早熟,這種情況且有日益增長趨勢。這主要是攝入較多外源性雌激素所致。作為家長,切不可好心辦壞事,花錢替孩子買罪受。

第六是過度施愛

父母對孩子過度施愛,其中一個突出的表現便是百依百順,這樣造成了孩子的任性、自私,並且有逆反心理,認為父母的愛是很廉價的,是當然的。親子之愛應當是雙向的,父母在施愛的同時,也應讓孩子懂得回報。孩子對過愛的逆反心理一旦形成,父母便很可能轉而運用“巴掌教育”,在這裡強權與溺愛是可以並存的。強權與溺愛,雖然各走極端,但卻是殊途同歸,都不利於兒童身心健康成長。

解決

保證兒童健康、愉快成長,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為兒童飲食提供良好營養,做到“自然食物、均衡膳食”;給兒童多飲用白開水;養成兒童好活動,愛勞動和體育鍛鍊的生活習慣;保持兒童精神衛生,促進心理健康;保證兒童充足、高質量睡眠。

而且全社會都應重視兒童自由成長的空間,只有從行政、道德規範及社會共識等方面多部門聯動,才能解決這個問題,保證孩子健康成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