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草湯[《古今醫鑒》卷十二]

通草湯[《古今醫鑒》卷十二]

通草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古今醫鑒》卷十二。具有清熱通淋之功效。主治乳汁不通。

基本信息

組成

通草七分(3.5g),瞿麥、柴胡、天花粉各一錢(5g),桔梗二錢(10g),木通、青皮、香白芷、赤芍、連翹、甘草各五分(2.5g)。

用法用量

上銼一劑。水煎細飲,更摩乳房。

功用

清熱通淋。

主治

乳汁不通。

方義

產後風熱外遏、血氣內壅而乳房腫脹、乳竅不通,故乳汁不出焉。瞿麥瀉熱以通氣閉,赤芍破血以行血滯,連翹清利熱結,通草通利陽明,花粉清熱潤燥,青皮破滯瀉氣,白芷解散陽明之經,桔梗開提氣血之滯,柴胡疏乳房之腠理,甘草和厥陰之胃氣也。為散水煎,使風熱外解,則氣行血活而經氣亦清、乳竅通利,何乳房腫脹不退,乳汁乃有不出者乎?

附方

名稱:通草湯

組成:通草、甘草、滑石各二兩,葵子三分

用法:上以水三升,煮六合,二百日兒服半合,日三夜一服

主治:小兒小便不通

出處:《幼幼新書》卷三十引《嬰孺方》

名稱:通草湯

組成:通草、王不留行、葵子、茅根、桃膠、瞿麥、當歸(去蘆,洗)、蒲黃(炒)、滑石各一兩(5g),甘草(炙)半兩(3g)

用法:上銼。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主治:諸淋

出處:《濟生方》卷四

名稱:通草湯

組成:雀糞半合,車前子、滑石各四兩,通草、芍藥各二兩

用法:上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食前每服五合,一日三次

主治:胞轉不得小便

出處:《普濟方》卷四十二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醫略六書》:“通草湯,產後風熱外遏、血氣內壅而乳房腫脹、乳竅不通,故乳汁不出焉。瞿麥瀉熱以通氣閉,赤芍破血以行血滯,連翹清利熱結,通草通利陽明,花粉清熱潤燥,青皮破滯瀉氣,白芷解散陽明之經,桔梗開提氣血之滯,柴胡疏乳房之腠理,甘草和厥陰之胃氣也。為散水煎,使風熱外解,則氣行血活而經氣亦清、乳竅通利,何乳房腫脹不退,乳汁乃有不出者乎?”

《醫學匯函中》:“通草湯,治乳汁不通。”

《東醫寶鑑》:“通草湯,上銼,做一貼,水煎細飲,更摩乳房。”

中藥方劑之通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