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玉米

轉基因玉米

轉基因玉米就是利用現代分子生物技術,把種屬關係十分遙遠且有用植物的基因導入需要改良的玉米遺傳物質中,並使其後代體現出人們所追求的具有穩定遺傳性狀的玉米。轉基因技術是生產轉基因玉米的核心技術,是利用DNA重組技術,將外源基因轉移到受體生物中,使之產生定向的、穩定遺傳的改變,也就是使得新的受體生物獲得新的性狀。自轉基因玉米問世以來,雖然它的某些改良性狀可以符合人們的要求,但是它的安全性仍然飽受爭議。科學家及各國政府也對轉基因玉米持有不同態度。

基本信息

簡介

轉基因玉米轉基因玉米
孟山都公司雛雞實驗
孟山都公司在2003年對該雜交品種曾進行了42天的雛雞餵養實驗,雖然實驗發現了在雞的翅膀重量等方面有顯著不同,但當時卻被孟山都公司判定為“生物學上不顯著”。
法國科學家小白鼠實驗
法國科學家經過對小白鼠長達兩年的實驗,發現這批被轉基因玉米餵養的老鼠普遍患上腫瘤,並有多器官衰竭的症狀。法國卡昂大學教授塞拉利尼領導的這個團隊表示,這批200個實驗鼠的食物主要是孟山都公司新推出的“NK603”轉基因玉米。研究者稱,做實驗的這批小白鼠普遍患上乳腺癌,並出現肝臟衰竭現象。50%的雄鼠和70%的雌鼠提前死亡。該研究強調,這是首次在長達兩年以上只吃轉基因穀物的實驗鼠身上得出的成果,通常在白鼠身上進行的實驗往往只持續90天。研究結果公布後,孟山都公司法國總部稱:“我們還需要請專家對研究結果進行評估,現在做出評論為時過早。此前所做的超過300次實驗都證明是安全的。”
奧地利研究人員小白鼠實驗
奧地利研究人員發現,長期食用MON810型轉基因玉米可能影響老鼠的生育能力。研究顯示,長期食用這種玉米的實驗鼠生育能力有所下降,而且出現後代重量輕、體質弱等特點。奧地利衛生及食品安全局公布了有關研究結果。這項研究是受奧地利衛生部委託,並由維也納獸醫大學負責實施的。研究旨在探索長期食用轉基因玉米飼料是否會對老鼠身體造成影響。
研究人員將實驗鼠分為兩組,一組用添加了MON810型轉基因玉米的飼料餵養,另一組則用添加了奧地利本地普通玉米的飼料餵養。20周后研究人員發現,兩組實驗鼠產下的後代出現了差異,用轉基因玉米餵養的實驗鼠產仔數量減少,幼鼠的體重也偏輕、體質較弱。又經過幾代的繁殖養育,一直用轉基因玉米餵養的雌鼠的生殖器官也出現了一些變化。研究人員指出,這一研究結果還僅適用於實驗鼠,不能簡單斷言它同樣適用於其他動物和人類。轉基因玉米是否會對其他動物和人類的生育能力造成影響仍需進一步研究。

學術文章

2012年9月,國際學術期刊《食品化學毒物學》刊發的一篇關於轉基因玉米致癌的文章,引發公眾對轉基因作物的恐慌,也被反轉基因人士奉為至寶。但是,這篇論文發表後不久,就遭到科學界質疑。2013年11月29日,這篇研究方法和結論皆存在嚴重問題的論文,被正式撤稿。
2013年11月29日,《食品化學毒物學》的出版商荷蘭Elsevier集團正式發布撤稿聲明。聲明指出,該論文現有數據不足以得出如今的結論,因此並未達到發表的標準。而此前,這篇論文發表後,僅正式提出反對意見並被《食品化學毒物學》當做“讀者來信”發表的就有10多篇。

安全爭議

轉基因玉米轉基因玉米
毒性問題

一些研究學者認為,對於基因的人工提煉和添加,可能在達到某些人們想達到的效果的同時,也增加和積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 

過敏反應問題

對於一種食物過敏的人有時還會對一種以前他們不過敏的食物產生過敏,比如:科學家將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麥和貝類動物的基因中,蛋白質也隨基因加了進去,那么,以前吃玉米過敏的人就可能對這些核桃、小麥和貝類食品過敏。 

營養問題

科學家們認為外來基因會以一種人們還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壞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對抗生素的抵抗

當科學家把一個外來基因加入到植物或細菌中去,這個基因會與別的基因連線在一起。人們在食用了這種改良食物後,食物會在人體內將抗藥性基因傳給致病的細菌,使人體產生抗藥性。 

環境威脅

在許多基因改良品種中包含有從桿菌中提取出來的細菌基因,這種基因會產生一種對昆蟲和害蟲有毒的蛋白質。在一次實驗室研究中,一種蝴蝶的幼蟲在吃了含桿菌基因的馬利筋屬植物的花粉之後,產生了死亡或不正常發育的現象,這引起了生態學家們的另一種擔心,那些不在改良範圍之內的其它物種有可能成為改良物種的受害者。  生物學家們擔心為了培養一些更具優良特性,比如說具有更強的抗病蟲害能力和抗旱能力等,而對農作物進行的改良,其特性很可能會通過花粉等媒介傳播給野生物種。

各國立場

中國

轉基因玉米產量高轉基因玉米產量高

2004年和2005年,中國已經批准進口兩種孟山都公司的轉基因玉米。

2009年7月9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審議並原則通過了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其中包括在2020年前共200億元的轉基因研究專項資金。

2010年1月,根據農業部生物安全網公布的審核信息,獲準的轉基因水稻、玉米分別是華中農業大學申報的轉抗蟲基因水稻“華恢1號”、“Bt汕優63”和中國農科院申報的轉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安全證書的有限期均為2009年8月17日至2014年8月17日。兩個產品分別限在湖北省和山東省生產套用。

2012年一號檔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新聞發布會上,有關負責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有關部門沒有批准轉基因玉米和水稻商業化生產,所以不可能在市場上出現。

歐洲國家

法國政府會一直關注用各種方法阻止孟山都轉基因玉米的種植,因為轉基因玉米對環境的影響結果仍有太多不確定性。法國等幾個國家已經採用保護條款來禁止已經被核准的轉基因作物的種植。

2012年2月,法國政府向歐盟委員會提交新的意見書,申請停止批准種植美國孟山都公司研發的MON810轉基因玉米。德國、奧地利、希臘、盧森堡、匈牙利和保加利亞也曾對MON810轉基因玉米下達過禁令。

獲歐盟種植許可

2014年2月11日,歐盟開會討論並投票通過了一種對“玉米螟蛾”有很強抵抗力的轉基因玉米的種植許可,允許美國一家公司生產的這種新型轉基因玉米在歐洲推廣。對轉基因玉米持贊同意見的陣營中包括英國、西班牙、芬蘭、瑞典等國家,而大部分歐盟國家對於轉基因作物應該說是持反對態度的。在這次的投票中有19個國家投了反對票,包括轉基因作物一直以來堅定的反對者——法國。

食品安全事件

轉基因玉米轉基因玉米
2010年,中糧集團14年來首次大規模進口約6萬噸的轉基因玉米,輿論一片譁然。但這得到了國家發改委的支持。後者當時稱,中國允許進口11種轉基因玉米,並且只允許用於飼料加工。
2013年11月29日,國家質檢總局曾表示,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在對一船進口美國玉米實施檢驗檢疫中檢出MIR162轉基因成分,對其進行退運處理,涉及玉米達6萬多噸。深圳口岸被檢出含有MIR162轉基因成分玉米的進口商包括中糧集團,還有一些其他企業。
這一訊息得到了中糧集團的證實。中糧集團於2013年11月15日收到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對抵達蛇口港的MVPEDHOULASBUILDER輪的《檢驗檢疫處理通知書》,並於12月2日收到福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對抵達福州松下港口MVYONGLI輪的《檢驗檢疫處理通知書》。
通知書稱,由於以上兩批次進口美國玉米檢出轉基因成分MIR162,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做退貨處理。
2013年12月4日,福建、深圳、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又相繼從5批進口美國玉米中檢出MIR162轉基因成分,總計約12萬噸,並作出了退運處理。
2013年12月,中國允許進口的轉基因玉米有12種。轉基因玉米的用途不再限於飼料加工,國內進口商申報的用途也包括工業和儲備糧等。
2013年12月4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福建深圳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又相繼從5批進口美國玉米中檢出MIR162轉基因成分,總計約12萬噸,並作出了退運處理。
2013年12月6日,質檢總局已將有關情況通報美方,要求其通報美玉米出口商加強出口前檢驗,保證美國進口玉米符合中國法律法規要求和質量安全標準。

專家觀點

轉基因玉米轉基因玉米
雖然中國已經給進口玉米掀開了一個口子,但是該不該進口,仍然存在激烈爭議,而且兩派的觀點都是以“糧食安全”為主要理由。反對進口的一派以大豆為前車之鑑,強調避免玉米重蹈大豆覆轍關乎中國糧食安全和穩定;支持進口的一派則認為,利用國際上便宜的糧食平抑國內糧價波動,同樣是維持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
方立鋒說:“對轉基因技術的安全性研究時,這些生物公司有著自己的意見。我們鼓勵中國政府充分考慮到轉基因技術的長期安全性以及該技術涉及的智慧財產權隱患,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長期安全性的更徹底研究中,而不是倉促推動轉基因技術的商業化。”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院長黃昆表示,轉基因產品的安全與否不能一概而論,評價轉基因產品的原則是個案分析。因為不同的轉基因食品有不同的特殊技術,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另外,黃崑崙表示,轉基因技術也無法用利大還是弊大來衡量,因為這項技術是一個中性技術,但是隨著轉基因技術的逐漸發展以及評估技術的成熟,轉基因技術未來將會在農業和醫學上大放異彩,安全性也會越來越高。
2013年9月7日上午,在工程院院士戴景瑞等專家帶領下,二十多名主動報名的網友來到中國農大玉米試驗基地採摘轉基因玉米,並煮熟品嘗。活動發起人方舟子稱,品嘗轉基因玉米雖無研究價值,但有科普價值,應創造條件讓國人可以天天吃轉基因食品。方舟子表示,網上流傳的“吃轉基因玉米後老鼠長腫瘤”等,都是針對轉基因食品的謠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