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鰭魚類

輻鰭魚類

輻鰭魚類是脊椎動物中演化最為成功的類群之一,而且與人類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這是硬骨魚中最原始的類群,為中、小型的硬骨魚。輻鰭魚綱(學名:Actinopterygii)指的是鰭呈放射狀的魚(條鰭魚 Ray-finned Fishes)。 輻鰭魚是脊椎動物中最具優勢的種類,共有超過27,000種,遍及淡水及海水環境。

基本信息

簡介

輻鰭魚輻鰭魚

輻鰭魚是硬骨魚綱的一個大類,輻鰭魚類是魚類自身演化道路上的主幹,是地球水域的真正征服者,也是現代最為繁盛的脊椎動物。由於每年都有不少新的屬種發現,而且還有難以估量的未知種類,如生活在熱帶淡水水域和深海海域的魚類,因此誰也無法準確統計出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種輻鰭魚類。據納爾遜1994年的資料,現代的已知魚類約有24618種,占脊椎動物物種總數48170的一半以上;其中輻鰭魚類約有23681種,占魚類種數的96%以上。如果再加上地質歷史時期的化石種類,輻鰭魚的數目肯定是大得驚人。據道金斯1995年的粗略估計,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的物種應在30億種以上,而現今的物種可能不及這一總數的1%。

進化歷史

人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早的輻鰭魚化石,發現於晚志留世的地層中,距今已有4.2億年左右。晚志留世泥盆紀的輻鰭魚類還很稀少,目前已知的屬種屈指可數。

輻鰭魚化石輻鰭魚化石
進入早石炭世 以後,輻鰭魚開始了第一次大發展,迅速輻射發展出許多形態各異的新類群。早期的原始輻鰭魚體內骨骼主要是軟骨 ,體表一般披有菱形的厚重鱗片,因此以前把它們泛稱為軟骨硬鱗魚類。近百餘年來,先後發現和記述的軟骨硬鱗魚類,累計約有60科近300屬,其中除了下一節將要介紹的鱘形魚類外,其餘全是早白堊世晚期以前滅絕的化石種類。

古生代中生代之交,輻鰭魚經歷了一次重要的新老更替。大約有近20科的古老魚類在交替之際滅絕,同時約有大致等同數目的新類群產生。早中生代三疊紀的魚類大多不同程度地具有一些比古老軟骨硬鱗魚類進步的特徵,如上頜從固定逐步轉為可以活動,尾鰭從歪型尾到半歪型尾等。但是,三疊紀的魚類大部分仍是過渡性質的魚類,不少類群僅限於三疊紀,有的可延續到早侏羅世

中生代時期占主導地位的輻鰭魚是所謂的全骨魚類。全骨魚類雖然體表仍然披有菱形硬鱗,但體內已有不少軟骨骨化,頭部骨骼,尤其是上下頜和頰部骨骼發生了巨大的結構變化,尾鰭一般是半歪型尾,有的甚至已經是正型尾。全骨魚類從晚二疊世開始出現,晚三疊世到早白堊世較為繁盛,除了雀鱔弓鰭魚延續至今,其餘約120屬均已滅絕。

鯉魚鯉魚

輻鰭魚中真正取得巨大成功的魚類是真骨魚類。與所謂的軟骨硬鱗魚類全骨魚類不同,真骨魚類是嚴格按照魚類的系統發育關係確立的自然類群。現今的真骨魚類主要是依據尾骨骼和前上頜骨等幾個特徵定義的,因而除了傳統含義的真骨魚外,還包括了一部分原來歸入全骨魚類的類群,如叉鱗魚類、針吻魚類、厚柄魚類。但絕大多數真骨魚類明顯有別於其他輻鰭魚類的特徵,還是體內軟骨大多已骨化,體表鱗片為柔軟薄扁富有彈性的骨鱗,尾鰭為正型尾。

真骨魚類從晚三疊世開始出現,侏羅紀和白堊紀早期主要是原來歸入全骨魚類的一些類群較為繁盛,白堊紀晚期出現了不少傳統真骨魚類的早期類群,但新生代才是真骨魚類爆發式輻射發展的階段。據帕特森1993年發表的統計資料,真骨魚類包括494科,其中滅絕的有69科,現生的425科。

在現生的真骨魚類中,以鯡形目、鯉形目鮭形目鱈形目、鱸形目和鰈形目魚類最具經濟價值。其中鱸形目的種類最多,除鯉形目分布於淡水,鮭形日多為溯河性魚類外,其他各目主要分布於海洋。當今漁業產量以鯡形目和鱈形目最高,兩者合計占世界漁業總產量的一半。中國近海的海生真骨魚類有2000多種,淡水魚類700多種。

形態特徵

輻鰭魚輻鰭魚

輻鰭魚除了屬種眾多的特點,在形態、棲息地及生活習性等方面,都表現出了極大的多樣性。輻鰭魚類的體形可以從線形到球形,色彩從平淡無奇到艷麗無比,運動姿勢從優美動人到醜陋怪異。

輻鰭魚的鰭為輻狀鰭,胸鰭通常無基鰭骨,腹鰭既無基鰭骨亦無輻狀骨(軟骨硬鱗類除外),鰭條直接與腰骨相接,尾鰭為歪型、半歪型或正型。

頜關節為舌接型。不營呼吸作用。鱗片為硬鱗、圓鱗或櫛鱗。

生活習性

鯧魚鯧魚

輻鰭魚的棲息地幾乎包括了所有能夠想像得到的水域環境,從海拔5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湖泊到7000米以下的大洋深處,從淡水到含鹽量達10%的滷水,從冰天雪地的南極到水溫達44℃的溫泉。

輻鰭魚類的生活習性也是千奇百怪,居所從定居、洄游到遠洋漫遊,對後代的撫養從“含在嘴裡怕化了”到“危在旦夕”而不顧,與其他生物的關係從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到弱肉強食,不一而論。

科學分類

海馬海馬

傳統上,輻鰭魚分為三個類群:軟骨硬鱗附類、全骨附類和真骨附類。一些形態學上的證據認為第二類為並系群,所以應該廢除;然而,最近從完整粒線體基因中來分析DNA序列的研究卻傾向支持第二類的存在。幾乎所有現存的硬骨魚類皆為真骨附類。

以下是輻鰭魚綱分類的列表,各階層的排列順序均依演化順序排列:

軟骨硬鱗亞綱 Chondrostei
多鰭魚目 Polypteriformes
鱘形目 Acipenseriformes
新鰭亞綱 Neopterygii
全骨下綱Holostei
雀鱔目 Lepisosteiformes
弓鰭魚目 Amiiformes
真骨下綱 Teleostei
骨舌魚總目 Osteoglossomorpha
骨舌魚目 Osteoglossiformes
月眼魚目 Hiodontiformes
海鰱總目 Elopomorpha
海鰱目 Elopiformes
北梭魚目 Albuliformes
鰻鱺目 Anguilliformes
囊鰓鰻目 Saccopharyngiformes
鯡形總目 Clupeomorpha
鯡形目 Clupeiformes
骨鰾總目 Ostariophysi
鼠鱚目Gonorynchiformes
鯉形目 Cypriniformes
脂鯉目 Characiformes
裸背魚目 Gymnotiformes
鯰形目 Siluriformes
原棘鰭總目 Protacanthopterygii
鮭形目 Salmoniformes
狗魚目 Esociformes
胡瓜魚目 Osmeriformes
巨口魚總目 Stenopterygii
辮魚目 Ateleopodiformes
巨口魚目 Stomiiformes
圓鱗總目 Cyclosquamata
仙女魚目 Aulopiformes
燈籠魚總目 Scopelomorpha
燈籠魚目 Myctophiformes
月魚總目 Lampridiomorpha
月魚目 Lampriformes
須鰃總目 Polymyxiomorpha
須鰃目 Polymixiiformes
副棘鰭總目 Paracanthopterygii
鮭鱸目 Percopsiformes
蟾魚目 Batrachoidiformes
鱈形目 Gadiformes
鼬魚目 Ophidiiformes
棘鰭總目 Acanthopterygii
鯔形目 Mugiliformes
銀漢魚目 Atheriniformes
鶴鱵目Beloniformes
鯉齒目 Cyprinodontiformes
奇鯛目 Stephanoberyciformes
金眼鯛目 Beryciformes
海魴目 Zeiformes
棘背魚目 Gasterosteiformes
合鰓目 Synbranchiformes
魨形目 Tetraodontiformes
鰈形目Pleuronectiformes
鮋形目 Scorpaeniformes
鱸形目 Perciformes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