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歌劇

輕歌劇

輕歌劇含義最為廣泛,可泛指小歌劇、喜歌劇、趣歌劇等。習慣上指歌曲比較通俗、題材輕鬆、內容抒情的作品,往往與小歌劇混同。輕歌劇源於喜歌劇和歌唱劇,因此它可以自由地運用對白。劇本題材通俗輕鬆,內容大多抒情。輕歌劇這一體裁,後來傳播到了維也納,並以維也納為中心獲得了很大發展。法國輕歌劇的創始人是埃韋,他在這一領域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留下約有50部輕歌劇,然而輕歌劇中劃時代的作品是1858 奧芬巴赫創作了兩部法國式輕歌劇《 天國與地獄》和《地獄中的奧爾菲斯》,上演後大獲成功,深受歡迎,據說僅在巴黎就連續上演258天。

英國輕歌劇

在19世紀初,英國作曲家畢肖普作的《米蘭少女克拉莉》(1823)是輕歌劇的典型代表。由於歌曲《甜蜜的家》朗朗上口立刻傳遍全世界。

法國輕歌劇

法國輕歌劇的創始人是埃韋,他在這一領域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留下約有50部輕歌劇,然而輕歌劇中劃時代的作品是1858 奧芬巴赫創作了兩部法國式輕歌劇《 天國與地獄》和《地獄中的奧爾菲斯》(取材於古希臘神話),上演後大獲成功,深受歡迎,據說僅在巴黎就連續上演258天。此後他又相繼寫作了《 美麗的海倫》(1864),《巴黎人的生活》(1866),和《蓋羅爾施泰因公爵夫人》(1867)等一系列輕歌劇。他的輕歌劇創作都很成功,其中《地獄中的奧爾菲斯》、《 美麗的海倫》和《蓋羅爾施泰因公爵夫人》(1867)、《拉·佩麗肖爾》(1868年) 等充滿笑料和諷刺的作品。堪稱是法國輕歌劇的經典。19世紀中葉作曲家 奧芬巴赫最主要的成就是輕歌劇。他在20多年裡創作了近100部輕歌劇,這些作品在巴黎盛極一時。開創了法國輕歌劇的先河,為了使輕歌劇的演出獲得成功並得以推廣,1855-1861年間,他親自經營巴黎的趣歌劇院--“快活的巴黎人”劇院。

奧芬巴赫的輕歌劇音樂,對 奧地利作曲家 蘇佩、 約翰·施特勞斯,匈牙利的 萊哈爾都有著一定的影響。

奧地利輕歌劇

奧地利作曲家 蘇佩(1819-1895)在1834-1894年間創作了31部輕歌劇,1846年創作了輕歌劇《詩人與農夫》、《黑桃皇后》;1865年創作了《美麗的加拉蒂亞》;1866年創作了《輕騎兵》;1876年創作了《法蒂尼察》。他的創作雖然受到 奧芬巴赫的一定影響,又不乏有其自己的風格特點。他的作品曲調流暢明快,具有動聽的維也納音樂風格,在19世紀風靡一時,他的輕歌劇《詩人與農夫》的序曲以及不少輕歌劇的序曲,迄今依然流傳頗廣。但後來他最大的傑作《鮑加喬》,風靡了維也納全城。

維也納輕歌劇

輕歌劇這一體裁,後來傳播到了維也納,並以維也納為中心獲得了很大發展。19世紀中葉,在被稱為“小巴黎”的維也納,也湧現出了一批輕歌劇作曲家,並由此而產生了維也納輕歌劇。並在 約翰·施特勞斯(1825-1899)的創作中得到了發展和提高。他的創作別開生面。他把維也納的輕歌劇和維也納圓舞曲相結合,使得輕歌劇的音樂充滿歡快、幽默的情緒,曲調優美,扣人心弦。

施特勞斯於1871年開始寫作輕歌劇,施特勞斯在近30年中,共創作了16部輕歌劇,其中的《 蝙蝠》(1874)和《吉卜賽男爵》是他輕歌劇的代表作品,開創了輕歌劇黃金時代。 約翰·施特勞斯不僅享有“圓舞曲之王”的美稱,他同時又是 19世紀末在維也納最受歡迎的輕歌劇作曲家之一。

在約翰施特勞斯之後,繼承維也納輕歌劇傳統的則是屬於新維也納輕歌劇流派的 萊哈爾和 卡爾曼。隨著出生於 匈牙利的奧地利作曲家萊哈爾的《快樂的寡婦》 在維也納的劇院舞台上演,維也納輕歌劇掙脫了約翰·施特勞斯以後的停滯狀態,新維也納輕歌劇流派也隨之產生。

另外還有以寫作《乞丐大學生》而知名的卡爾·米萊卡以及 萊哈爾等人,後者的代表作品是《 風流寡婦》。以上各家對維也納輕歌劇的傳統和發展均有所建樹。

各國輕歌劇

匈牙利作曲家 萊哈爾(1870- 1948)定居維也納期間的創作以輕歌劇而聞名,1905年,萊哈爾創作了輕歌劇《 風流寡婦》,這部輕歌劇在維也納上演後,使他一舉成名,

劇情取材於梅亞克的喜劇《隨員》,敘述彭特威德羅公國大使傑達男爵為防止本國富孀漢娜·格拉瓦麗的財產流失國外,想讓退役近衛騎兵丹尼羅追求她。實際上格拉瓦麗與丹尼羅本就是一對情侶。在經過一段恩恩怨怨的互相指責後,兩人終又結成良緣。全劇有十六分曲,其中第二幕格拉瓦麗的唱段《維麗亞》最受民眾喜愛。他一生共創作了近40部輕歌劇。他的輕歌劇重要作品還有《維也納的婦女》 (1902年),《盧森堡伯爵》(1909年),《吉卜賽的愛情》(1910年),《藍色的瑪祖卡》(1920年),和《俄國皇太子》(1927年)以及《弗里德里克》(1928年)等。

此外英國作曲家沙利文的(1842-1900)《日本天皇》以及美國作曲家赫伯特(1859-1924)的《尼羅河奇才》、德可文(1859-1920)的《羅賓漢》等,都為輕歌劇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20世紀,輕歌劇又稱為“音樂喜劇”(後簡稱為“ 音樂劇”)。它的演出方式往往比較富麗堂皇,但仍不失其主要風格。近年來, 音樂劇藝術在美國得到高度洗鍊和發展,這些在羅傑斯與 哈特69《老朋友喬伊》、勒納與洛的《小伙子和洋娃娃》、 科爾·波特的《吻我,凱特》以及伯恩斯坦的《西區的故事》等作品中,都得到了顯著的體現。

古典音樂精品

如果用“下里巴人”來形容當代的流行音樂,那么古典音樂便是當之無愧的“陽春白雪”。無論是“秦箏吐絕調 玉柱揚清曲”的古琴聲,還是“嘈嘈切切錯雜談 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琵琶都讓人魂牽夢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