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白雪》

《陽春白雪》

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相傳這是春秋時期晉國的樂師師曠或齊國的劉涓子所作。現存琴譜中的《陽春》和《白雪》是兩首器樂曲,《神奇秘譜》在解題中說:" 《陽春》取萬物知春,和風淡盪之意;《白雪》取凜然清潔,雪竹琳琅之音。"

【說明】:此教學設計任務由南京曉莊學院現代教育技術課程老師yqiong參與教師-維基星光計畫進行wiki教學而發布。此詞條為範例詞條,由林青霞選定主題並負責、參與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所有同學協作共同完成!

簡介

《陽春白雪》《陽春白雪》
【出處】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 《下里》 《巴人》 ,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春》 、 《白雪》 ,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
【釋義】原指戰國時代楚國的一種藝術性較高難度較大的歌曲。現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
【結構】“陽春”和“白雪”構成並列結構。
【用法】常作主語、賓語,也作定語。
【示例】長老聽了,讚嘆不已道:“真是~,浩氣沖霄。”

《陽春白雪》表現的是冬去春來,大地復甦,萬物欣欣向榮的初春美景。鏇律清新流暢,節奏輕鬆明快。
《陽春白雪》:由民間器樂曲牌儀《八板》 (或《六板》 )的多個變體組成的琵琶套曲。“八板頭”變體的循環再現,各個《八板》變體組合在一起形成變奏的關係,後又插入了《百鳥朝鳳》的新材料,因此它是一首具有循環因素的變奏體結構。
《陽春白雪》流傳有兩種不同版板,“大陽春”和“小陽春”,《大陽春》指李芳園沈浩初整理的十段、十二段樂譜。《小陽春》是汪昱庭所傳,又名《快板陽春》,流傳很廣。

《小陽春》

《小陽春》分七段:1、獨占鰲頭 2、風擺荷花 3、一輪明月4、玉版參禪 5、鐵策板聲 6、道院琴聲 7、東皋鶴鳴小標題出自李芳園之手,與樂曲內容並無多大關係。
全曲七段可分成四個組成部分,是一首具有循環因素的變奏體樂曲.
起部:(一)《獨占鰲頭》。曲首出現長達十七拍的“八板頭”變體,它在以後三個部分的部首循環再現。原

《陽春白雪》《陽春白雪》
《八板》的鏇律以“隔凡”和“加花”等技法加以潤飾,運用“半輪”、“夾彈”、“推拉”等演奏技巧,音響效果獨物有趣,使花簇的鏇律充滿活力。
承部:(二)《風擺荷花》、(三)《一輪明月》。這兩個《八板》變體,在頭上循環再現《八板頭》之後,鏇律兩次上揚,在高音區上活動,表現情緒較為熱烈。
轉部:(四)《玉版參禪》、(五)《鐵策板聲》、(六)《道院琴聲》在這三個段落中出現了不少展開性的因素。首先是樂曲結構的分割和倒裝,並出現新的節拍和強烈的切分節奏。其二是運用“摭分”、“板”和“泛音”等演奏指法,使音樂時而輕盈流暢,時而鏗鏘有力。特別是《道院琴聲》,整段突出泛音,恰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晶瑩四射,充滿生命活力。
合部:(七) 《東皋鶴鳴》 。是本部的動力性再現,在尾部作了擴大,採取突慢後漸快的速度處理,採用強勁有力的掃弦技巧,音樂氣氛異常熱烈。

宋玉答楚王問

陽春白雪的典故來自《楚辭》中的《宋玉答楚王問》一文。楚襄王問宋玉,先生有什麼隱藏的德行么?為何士民眾庶不怎么稱譽你啊?宋玉說,有歌者客於楚國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國中和者有數千人。當歌者唱"陽阿薤露"時,國中和者只有數百人。當歌者唱" 陽春白雪"時,國中和者不過數十人。當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難度的技巧,即"引,雜以流"的時候,國中和者不過三數人而已。宋玉的結論是,"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陽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複雜,能唱和的人自然越來越少,即曲高和寡。

《陽春白雪》《陽春白雪》
當然宋玉與楚襄王的這番討論的目的不是談論歌曲本身,而是強調雅與俗的巨大差距,並為自己的才德不被世人承認而辯解。宋玉進而說"鳥有鳳而魚有鯤",自然非凡間俗物可比。宋玉說,"非獨鳥有鳳而魚有鯤也,士亦有之。"最後,宋玉引出了自己的結論,即"夫聖人 瑰意琦行超然獨處;夫世俗之,又安知臣之所為哉?"宋玉的意思是,但凡世間偉大超凡者,往往特立獨行,其思想和行為往往不為普通人所理解。

北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五·樂律一》中指出,《宋玉答楚王問》中明明說,"客有歌於郢中者",即有客人在郢中唱歌。而不是郢人在唱歌,更不是郢人善唱歌。沈括認為,郢中為楚國舊都,"人物猥盛",之所以和者寥寥,是由於不知道或沒有聽過這首歌曲。宋玉 以此自況,未免有些不講道理。以郢人不熟悉陽春白雪這樣的曲子而指責他們,這不是很荒謬么?沈括還指出,陽春白雪典故中的一些細節後來被錯誤的解讀和傳播,例如,善歌者都被稱為"郢人",而原文的意思是郢人不善歌。

典故

陽春白雪這個典故說明了不同的欣賞者之間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存在著的巨大差異。樂曲的藝術性越高,能欣賞的人就越少。不得不承認,這種差異又和欣賞者的主觀趣味有很大關係,有時很難得到一個客觀公允的評價。正如西晉葛洪在《廣譬》一書中所指出的:"觀聽殊 好,愛憎難同。" 對於聽慣桑間濮上之曲、下里巴人之聲的人,當然無法理解陽春白雪和黃鐘大呂的高貴雅致。從這點來說,古今並無太大區別。今人欣賞音樂,大都是"入耳為佳,適心為快。"

《陽春白雪》《陽春白雪》
"雪唱與誰和,俗情多不通。"一個多元化的世界是不能離開"雪唱"和"俗情"的。任何音樂似乎越通俗,支持者也越眾。這和今天票房收入最好的往往是流行歌曲演唱會是一個道理。當然高雅的藝術自有其價值,時代愈久,愈彌足珍貴。

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中國毛 澤 東 試圖將高雅藝術和通俗文化統 一 起來。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曾說,"就算你的是‘陽春白雪'吧,這暫時既然是少數人享用的東西,民眾還是在那裡唱‘下里巴人',那么,你不去提高它,只顧罵人,那就怎樣罵也是空的。現在是‘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統 一 的問題,是提高和普及統 一 的問題。不統 一 ,任何專門家的最高級的藝術也不免成為最狹隘的功利主義;要說這也是清高,那只是自封為清高,民眾是不會批准的。"統 一 的初衷也許是好的,但在#極#左#的年代裡陽春白雪成了受批判的對象,而下里巴人也成了政治的附庸。

陽春白雪雖然被指高雅藝術,但古曲《陽春白雪》在很多書籍里被解題時,都稱它以清新流暢的鏇律、活潑輕快的節奏,生動地表現了冬去春來,大地復甦,萬物向榮,生機勃勃的初春景象。很顯然這是在"陽春白雪"四個字的字面上解題了。陽春白雪的典故和琴曲《陽春 白雪》年代相隔太遠,已無音樂上的關聯。

《陽春白雪》曲倒是很有可能與元代散曲有關。元代楊朝英的《陽春白雪》是一本著名元代散曲集。元曲在曲韻及格律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陽春白雪》中收錄的白仁甫的《駐馬聽》中有這樣的句子,"白雪陽春,一曲西風幾斷腸。"可見元代已有陽春白雪這支曲子。

至於元代令人"幾斷腸"的《陽春白雪》曲,如何演變為今日輕快流暢的樂曲,已非大路所能參透。言猶未盡,此處且做"留白",與眾友共賞析。

陽春白雪一詞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在《文選》的一篇宋玉《對楚王問》中宋玉回答楚王:「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意思為「楚國的都城郢地有人高歌,當他開始唱《下里巴人》時,有數千人能與他相和。唱《陽阿薤露》時,有數百人能與之相和。唱《陽春白雪》時,只有數十人能與他相和。等到他唱古時的雅樂時,僅有數人還能與之相和。著就是曲調越高雅,能跟著唱的人也就少。」
「陽春白雪」或「曲高和寡」就成為比喻作品過於高雅而不夠通俗的成語。

中國古典名著

《陽春白雪》《陽春白雪》
詞總集。南宋趙聞禮編。趙聞禮,字立之,又字粹夫,號鉤月。臨濮(今河南范縣)人。生平不詳。

《陽春白雪》有正集8卷,外集1卷,共收詞600多首。所選詞人,大都是南宋詞家,極少選北宋詞人。此書流傳不廣,清初朱□尊編《詞綜》、沈辰垣等編《歷代詩餘》,均未見。直至道光年間,始為江都秦恩復刻《詞學叢書》所收錄。秦刻本於諸家詞句讀、押韻不同者,條注於每句之下;至於錯誤不通者,空格以俟考補,較為謹審。

此編選錄詞人不以時代先後為序,也不以詞作內容性質排列,所選詞人分散各卷中,以詞調分卷;每卷中先慢詞,後小令。這種體例不為後人沿用。 《正集》選錄以工麗精妙為主, 《外集》則選錄張元□、辛棄疾、劉過等悲壯激昂的愛國詞篇。所收作品有不少系不知名詞人所作,對輯錄宋人散佚詞篇頗有價值。

有秦恩復刻本及《粵雅堂叢書》本,有清道光刊本,又有宛委別藏本。
《陽春》、《白雪》是戰國時期楚國的高深歌曲名。後來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六十四回

由民間器樂曲牌儀《八板》(或《六板》)的多個變體組成的琵琶套曲。「八板頭」變體的循環再現,各個《八板》變體組合在一起形成變奏的關係,後又插入了《百鳥朝鳳》的新材料,因此它是一首具有循環因素的變奏體結構。相傳為春秋時期的晉國師曠或齊國劉涓子所作。「陽春」取萬物知春,和風蕩滌之意,「白雪」取懍然清潔,雪竹琳琅之音。

《陽春白雪》《陽春白雪》

《陽春白雪》流傳有兩種不同版板,「大陽春」和「小陽春」,《大陽春》指李芳園、沈浩初整理的十段、十二段樂譜。《小陽春》是汪昱庭所傳,又名《快板陽春》,流傳很廣。這裡介紹的是《小陽春》……
《陽春白雪》表現的是冬去春來,大地復甦,萬物欣欣向榮的初春美景。鏇律清新流暢,節奏輕鬆明快,分七段:1、獨占鰲頭 2、風擺荷花 3、一輪明月 4、玉版參禪 5、鐵策板聲 6、道院琴聲 7、東皋鶴鳴
小標題出自李芳園之手,與樂曲內容並無多大關係。
全曲七段可分成起、承、轉、合四個組成部分,是一首具有循環因素的變奏體樂曲。
起部:(一)《獨占鰲頭》。曲首出現長達十七拍的「八板頭」變體,它在以後三個部分的部首循環再現。原《八板》的鏇律以「隔凡」和「加花」等技法加以潤飾,運用「半輪」、「夾彈」、「推拉」等演奏技巧,音響效果獨物有趣,使花簇的鏇律充滿活力。
承部:(二)《風擺荷花》、(三)《一輪明月》。這兩個《八板》變體,在頭上循環再現《八板頭》之後,鏇律兩次上揚,在高音區上活動,表現情緒較為熱烈。
轉部:(四) 《玉版參禪》 、(五)《鐵策板聲》、(六) 《道院琴聲》在這三個段落中出現了不少展開性的因素。首先是樂曲結構的分割和倒裝,並出現新的節拍和強烈的切分節奏。其二是運用「摭分」、「板」和「泛音」等演奏指法,使音樂時而輕盈流暢,時而鏗鏘有力。特別是《道院琴聲》,整段突出泛音,恰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晶瑩四射,充滿生命活力。
合部:(七)《東皋鶴鳴》。是本部的動力性再現,在尾部作了擴大,採取突慢後漸快的速度處理,採用強勁有力的掃弦技巧,音樂氣氛異常熱烈。

不同版本

《陽春白雪》流傳有兩種不同版板,“大陽春”和“小陽春”,《大陽春》指李芳園、沈浩初整理的十段、十二段樂譜。《小陽春》是汪昱庭所傳,又名《快板陽春》,流傳很廣。這裡介紹的是《小陽春》。《小陽春》分七段:1、獨占鰲頭 2、風擺荷花 3、一輪明月4、玉版參禪 5、鐵策板聲 6、道院琴聲 7、東皋鶴鳴 小標題出自李芳園之手,與樂曲內容並無多大關係。
全曲七段
可分成起、承、轉、合四個組成部分,是一首具有循環因素的變奏體樂曲:起部:(一)《獨占鰲頭》。曲首出現長達十七拍的“八板頭”變體,它在以後三個部分的部首循環再現。原《八板》的鏇律以“隔凡”和“加花”等技法加以潤飾,運用“半輪”、“夾彈”、“推拉”等演奏技巧,音響效果獨特有趣,使花簇的鏇律充滿活力。承部:(二)《風擺荷花》、(三)《一輪明月》。這兩個《八板》變體,在頭上循環再現《八板頭》之後,鏇律兩次上揚,在高音區上活動,表現情緒較為熱烈。轉部:(四)《玉版參禪》、(五)《鐵策板聲》、(六)《道院琴聲》在這三個段落中出現了不少展開性的因素。首先是樂曲結構的分割和倒裝,並出現新的節拍和強烈的切分節奏。其二是運用“摭分”、“板”和“泛音”等演奏指法,使音樂時而輕盈流暢,時而鏗鏘有力。特別是《道院琴聲》,整段突出泛音,恰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晶瑩四射,充滿生命活力。合部:(七)《東皋鶴鳴》。是本部的動力性再現,在尾部作了擴大,採取突慢後漸快的速度處理,採用強勁有力的掃弦技巧,音樂氣氛異常熱烈。

相關連線

用法
1.用以指稱格調高妙之樂曲。
2.用以稱讚他人詩文高妙,與「下里巴人」意反。

古典音樂精品

如果用“下里巴人”來形容當代的流行音樂,那么古典音樂便是當之無愧的“陽春白雪”。無論是“秦箏吐絕調 玉柱揚清曲”的古琴聲,還是“嘈嘈切切錯雜談 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琵琶都讓人魂牽夢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