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舞曲

匈牙利舞曲

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是由21首“四手聯彈”鋼琴小曲所組成的曲集,雖然每一首樂曲的鏇律和風格不盡相同,卻都混合著匈牙利民族音樂和吉卜賽民族音樂的特色:節奏自由,鏇律有各種各樣的裝飾,速度變化激烈,帶有一定的即興性;形式雖然沒有統一的規定,但以三段體為最多。後被改編為管弦樂曲。又曾被改編為鋼琴、小提琴等樂器的獨奏曲。勃拉姆斯的全部匈牙利舞曲都可歸為世界名曲,尤以前十首最受世人的青睞。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個人資料

匈牙利舞曲匈牙利舞曲

約翰奈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5.7 - 1897.4.3),德國作曲家。1833年5月7日出生於

德國漢堡的一個職業樂師的家庭里。他童年生活十分貧困,父親是低音提琴手,7歲隨父親學鋼琴,10歲便在水濱酒吧里演出,十五歲時舉辦了一場獨奏音樂會,開始作曲,此時寫了不少沙龍音樂作品,包括多種舞曲、進行曲和管弦樂曲改編曲等。二十歲時用半低音鋼琴演奏貝多芬的協奏曲,並當場把每個音都提高了半音,移調試驗引起了年僅21歲的哈諾瓦管弦樂團首席樂手約阿希姆(Joseph Joachim)的興趣,兩人交好,勃拉姆斯為約阿希姆寫了畢生唯一的小提琴協奏曲,約阿希姆感嘆勃拉姆斯的才華像“寶石一樣純淨,雪一般柔潤”。勃拉姆斯在約阿希姆推薦下,投奔至魏瑪的李斯特,然而勃拉姆斯對李斯特花哨的音樂風格及其反感。後來他懷揣推薦信找到杜塞道夫舒曼夫婦,得到賞識與支持。被推向樂壇。1862年到維也納,在充分準備後才開始寫交響曲,1876年完成C小調第1交響曲, 1877年完成D大調第2交響曲, 1883年完成F大調第3交響曲, 1885年完成E小調第4交響曲。 除了四部不朽的交響曲,還有許多非交響作品,都有濃厚的勃拉姆斯特質。19世紀60年代,他定居維也納,把當時歐洲的這個音樂中心作為他的第二故鄉。1897年4月3日逝世於維也納,漢堡港的所有船隻都為之鳴笛並下了半旗。

影響

勃拉姆斯是德國音樂史上最後一個有重大影響的古典作曲家,被視為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時期的“復古”者。他是創作與演奏並重的作曲家。但他沒有進過音樂學校,靠他自己的勤奮好學、他的卓越才能和對自己所獻身的事業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覺悟。他的成熟的作品證明了他掌握著登峰造極的藝術技巧和才華。他的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極少採用標題,交響作品中模仿貝多芬的氣勢宏大,然而筆法工細,情緒變化多端,時有牧歌氣息的流露,仍帶有自己特點。

匈牙利舞曲匈牙利舞曲

勃拉姆斯的音樂既反映出他德國北部故鄉的樸實無華,又反映出維也納的嫵媚動人。在他的最大型作品

《德意志安魂曲》中表現出了這兩個方面。他出自對人類善良的信念和對德國人民的愛,緊緊依靠德國古典音樂大師——自巴赫、莫扎特、貝多芬到舒伯特和舒曼的傳統,創作出足以同十九世紀末德國音樂中開始出現的一些頹廢現象相對抗的包羅萬象的作品來。這正是他創作的主要歷史功績所在。在德國音樂中,人們常把勃拉姆斯同巴赫、貝多芬姓名的第一個字母總稱為“三B”原因概在於此。

作品傳承

勃拉姆斯繼承貝多芬交響樂的傳統,以深刻的人道主義和熱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出發,著力表現時代精神風貌和鬥爭生活,作品成為貝多芬之後西歐交響音樂的傑出典範。難怪人們把他的《第一交響曲》譽為“貝多芬第十交響曲”。勃拉姆斯自己也曾記敘說:“在我背後不斷地聽到巨人(指貝多芬)的腳步聲。”勃拉姆斯寫作交響曲並不追求色彩和光輝的表現,但他的樂隊表現卻格外精緻而富有表情。在繼承古典樂派交響樂的結構形式的同時,勃拉姆斯又賦予作品浪漫主義的色彩和氣質。作品結構嚴謹,情思蘊借,規模龐大。他還將德國古典作曲家嚴密的復調技術和動機發展手法運用到交響曲的創作中。重要作品還有《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匈牙利舞曲》第五、第六,管弦樂《學院典禮序曲》及樂作品《搖籃曲》等優秀曲目。

創作歷程

當舒曼(Robert Schumann)發現勃拉姆斯的音樂天分時,他才20歲,此後他努力不懈,希望不要辜負舒曼的期望。雖然舒曼當時戲稱他為“雛鷹”,但勃拉姆斯卻生性保守,只有一個地方像老鷹:終其一生,他都堅持當獨行客。

匈牙利舞曲匈牙利舞曲

儘管勃拉姆斯成熟較晚,他卻堅定地以繼承古典主義的傳統為己任。他傑出的作曲技巧和嚴格的自我批

評,為他贏得當代最偉大器樂作曲家的美譽,而且也被後人推崇是浪漫主義中最強有力、最具獨創性的聲音之一,因為追根究底,勃拉姆斯的作品並不像表面上聽起來那么保守。在對和聲的理解方面,確實是具有前瞻性的眼光,他對豐富的、自由組合的復調組織的偏愛也是一樣:他不用傳統的“對位法”來處理樂曲線條,而是將其視為具有生命的獨立鏇律元素的組成部分。不過勃拉姆斯最具前瞻性的作法在於:肯定了節奏是音樂語言的基本元素,如同鏇律與和聲一般。他的這種看法對二十世紀的音樂影響深遠。

詳細信息

《第一號》

匈牙利舞曲匈牙利舞曲

約作於1869年前,為所作二十一首鋼琴四手聯彈曲《匈牙利舞曲》中的第一首。後由作者改編為管弦樂曲。又曾被改編為鋼琴、小提琴等樂器的獨奏曲。本曲的鋼琴獨奏改編版,曾是德國女鋼琴家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1819-1896)重要的音樂會演奏曲目之一。

一開始即呈示出的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題,這一主題以勻稱平整的附點節奏寫成,柔和抒情而略帶淡淡的憂愁。移高八度反覆時,情緒變得更為纏綿。接著,出現了節奏活躍、帶有匈牙利查爾達什舞曲中那種快速段落風格的第二主題,與第一主題形成了生動的對比。隨後樂曲進入中間部,奏出情緒激昂的主題,表現了匈牙利人民熱情奔放的民族性格。速度忽慢忽快的中間部後半部分表情豐富,體現了匈牙利吉普賽音樂即興性的特點。最後樂曲再現第一部分,在熱烈而歡快的氣氛中結束。

升f小調《第五號》

匈牙利舞曲匈牙利舞曲

這是勃拉姆斯全部作品中最廣為世人所知的樂曲,不但到處被演奏,而且被改編成各種不同形式的器樂曲。勃拉姆斯自1852年開始創作這一系列樂曲,當時他在維也納對該地的吉普賽音樂頗感興趣,於是記下了許多吉普賽音樂的鏇律。1869年他開始出版“匈牙利舞曲集”,實際上大部分是借用了吉普賽音樂的鏇律,加以編輯和整理而成。

升f小調《匈牙利舞曲第五號》是勃拉姆斯所有作品中最為流行的一首,其粗獷而豪放的鏇律具有明顯的匈牙利“查爾達什舞曲”的特徵,給每一位聽眾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裡選用的是管弦樂曲改編版,更能突出原曲所要求的那種磅礴氣勢。樂曲的結構十分嚴謹,第一段為升f小調,具有民間舞蹈風格,速度變化上的自由體現出不同的情趣;樂曲的中段轉為明快的升F大調,速度變化依然自由,單純的鏇律與和聲所表現的是一種歡快的情緒;樂曲的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嚴格再現。

目列表及其管弦樂改編者

No.1 (orch. Brahms) 3:00

第1曲,勃拉姆斯配器

No.2 (orch. Hallén) 2:28

第2曲,哈倫配器

No.3 (orch. Brahms) 2:16

第3曲,勃拉姆斯配器

No.4 (orch. Juon) 4:32

第4曲,尤昂配器

No.5 (orch. Schmeling) 2:17

第5曲,施默林配器

No.6 (orch. Schmeling) 3:21

匈牙利舞曲匈牙利舞曲

第6曲,施默林配器

No.7 (orch. Schmeling) 1:33

第7曲,施默林配器

8.No.8 (orch. Gál) 2:54

第8曲,嘎爾配器

9.No.9 (orch. Gál) 1:25

第9曲,嘎爾配器

No.10 (orch. Brahms) 1:43

第10曲,勃拉姆斯配器

No.11 (orch. Parlow) 3:17

第11曲,帕洛配器

No.12 (orch. Parlow) 2:20

第12曲,帕洛配器

No.13 (orch. Parlow) 1:42

第13曲,帕洛配器

No.14 (orch. Parlow) 1:32

第14曲,帕洛配器

No.15 (orch. Parlow) 2:04

第15曲,帕洛配器

No.16 (orch. Parlow) 2:29

第16曲,帕洛配器

No.17 (orch. Dvorák) 3:02

第17曲,德沃夏克配器

No.18 (orch. Dvorák) 1:23

第18曲,德沃夏克配器

No.19 (orch. Dvorák) 1:57

第19曲,德沃夏克配器

No.20 (orch. Dvorák) 2:35

第20曲,德沃夏克配器

No.21 (orch. Dvorák) 1:21

第21曲,德沃夏克配器

古典音樂精品

如果用“下里巴人”來形容當代的流行音樂,那么古典音樂便是當之無愧的“陽春白雪”。無論是“秦箏吐絕調 玉柱揚清曲”的古琴聲,還是“嘈嘈切切錯雜談 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琵琶都讓人魂牽夢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