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兼併

跨國兼併

跨國兼併,20世紀末期國際範圍內的跨國兼併浪潮此起彼伏.一些國際大型跨國公司的規摸越來越大,毫無疑同,這種發展趨勢有可能產生國際市場的完全壟斷或者寡頭壟斷。

內容

跨國兼併跨國兼併漫畫
令人不解的是在當代跨國兼併浪潮中.這種國際壟斷程度提高的發展趨勢卻得到了一些國家法律和政策的縱容,否則,跨國兼併的浪潮不可能發展到如此引人矚目的程度,幾十億美元甚至上百億美元的跨國兼併案件屢見不鮮就是明證,這就為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思考的基本理論同題:

一是跨國兼併肯定有利於世界總體和世界各國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否則各國政府不可能對這種跨國兼併浪潮和國際壟斷程度的提高無動於衷。

二是國際壟斷程度的提高肯定有利於跨國公司總體利潤的最大化,否則跨國公司的老闆就小會樂此不疲地搞跨國兼併。

三是跨國公司在跨圍兼併和提高壟斷程度的過程中主導價值取向是內部規模收益遞增而不是壟斷利潤,否則國際壟斷程度的提高必然遭到各國政策和法律的限制

四是許多中小企業同樣進入了國際貿易和國際直接投資領域.走上了跨國經營的軌道,甚至中小企業同樣作為兼併者而不是被兼併者參與了跨國兼併活動,這同樣具有經濟上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類型

跨國兼併又分為兩種類型:跨國合併和跨國吸收兼併。跨國合併(Cross-border Consolidation),或者譯為跨國新設兼併或跨國平等合併,是指兩個公司併為一體,既不存在誰吃掉誰的問題,也沒有被並方和兼併方的區別。併購後,雙方的法律實體地位都不存在,而以新的名稱取而代之。這種併購一般採取換股收購的方式進行,而且往往屬於友好併購。英國石油和美國阿莫科公司平等併購後,雙方的法律實體地位都不存在了,而以新的公司名稱英國石油-阿莫科公司(BP-Amoco)取而代之
德國戴姆勒-賓士和美國的克萊斯勒的合併也是這樣,雙方實行平等合併,合併後的公司名稱為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採取這種形式對那些特大型的雙方實力相當的跨國合併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如果一方為兼併方另一方為被並方的話,很可能受到來自各方的壓力,尤其是被並方的國家的壓力。當民族主義的情緒泛濫時,這種交易很可能失敗。在跨國吸收兼併中,有主並公司和被並公司,主並公司存續下來,被並方則喪失了法律上的實體地位。併購後,主並方承擔被並方的債權和債務。這種併購多出現在實力相差懸殊的併購交易中。

作用

跨國兼併跨國兼併套用
(1)跨國兼併可以使企業取得規模經濟效益,實現多國行銷。企業通過在境外兼併收購當地企業比新建企業更能節約成本,有利於企業集中更多的資金和優秀人才進行研究和開發;並且,跨國兼併可以使企業提高行業集中程度,即通過行業的集中擴大對市場的控制能力,從而獲得某種形式的壟斷,而壟斷會給企業帶來利潤的增加並使企業規模更加巨大,資金實力更為雄厚,競爭力也更強。

(2)跨國兼併可以使企業將內部化市場擴展到全球範圍由於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加強,產業集中度提高,使得企業競爭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球競爭,企業市場也成為一個全球一體化的市場通過跨國兼併,企業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和最最佳化的資源包括資金、技術、勞動力、土地、管理及信息等生產要素的最合理配置來實現多國行銷所要求的生產、管理、行銷全球化,從而以創立世界級的品牌占領全球市場。

(3)跨國兼併既滿足了投資國藉以迴避風險、降低成本、改進出口商品結構、開拓海外市場的要求;也滿足了東道國通過轉讓企業以引進外資、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從而帶動本國企業及經濟發展的要求,因而各國紛紛鼓勵跨國兼併並為之創造條件,從而使得各國分享多國行銷帶來的利益

問題

跨國兼併已成為各國開展多國行銷的競爭戰略和發展趨勢,但在具體運作中,也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首先,由於跨國兼併所需資產巨大,靠借入外部資金實現跨國兼併即:“槓桿兼併”(LeverageBuyout)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由於其利息高,未來擔保風險大,在具體採用時應防範由之引起的貿易及金融風險。

其次,跨國兼併後的大量裁員,常使東道國的失業閫題突出;另外,各企業合併的爭奪戰愈演愈烈,有的企業盲目合併,合而又分,給東道國的經濟穩定造成不良影響,這些問題會使投資企業在東道國逐漸失去以前的優惠待遇而遇到一些新的障礙,從而不利於多國行銷的開展

第三,跨國兼併的方式要特別注意選擇好兼併收購的對方企業或公司,對它們的背景情況、所有權形式、企業組織機構、人員素質及資產負債情況作全面的資信分析和可行性研究,從而真正減少多國行銷的風險,達到取長補短增強自己實力的目的。隨著跨國兼併在多國行銷中的進一步運用,還可能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跨國企業應當及時加以詞整,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跨國兼併在多國行銷中的作用,促進全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文化融合

跨國兼併跨國兼併模型
一般而言,跨國兼併企業內的跨文化衝突主要有四種表現:(1)雙方對峙,衝突越來越大;(2)外來文化被本土文化所同化;(3)外來文化占上風;(4)雙方文化“求大同存小異”,相互達到融合。

其中,第一種情況是由於雙方對對方的文化沒有足夠的認識.沒有總結跨文化管理的和尋找解決文化衝突的辦法所致。在第二、三種情況下.都是一種文化壓倒另一種,除非占上風的文化在某種程度上能吸納或包容另一種文化,否則就處於非均衡的不穩定階段,不可能長期維持。第四種狀況是追求的最理想狀態。肯德基兩度進入香港市場.先是不適應香港本地文化被排擠出去。後又做出適應性調整成功進入香港的案例.就屬於從第二類向第四類的轉變。一般來說,大多數成功的跨國兼併都會形成第四種結局,兩種文化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最終消融衝突。

跨國兼併公司的制度設計.要事前考慮民族文化的差異。而民族文化比企業文化更加穩定.因此是比企業文化這個序參量變化更慢的序參量。在跨國兼併中.雙方的民族文化成為能支配企業文化和兼併成敗的最有力的序參量.是絕對不可忽視的因素。中國公司在跨國兼併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以上序參量,根據自身和其他的民族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文化整合,通過文化上的取長補短和協同融合實現優秀序參量的良好支配效應——即兼併企業的迅速整合與可持續發展

意義

跨國兼併跨國兼併
(1)企業在發展到一定規模的前提下,通過跨國兼併可以進一步擴大自己的規模和實力,開展多國行銷,更廣泛深入地參與國際分工,創出自己的國際名牌產品,最終建立中國全球性的企業大集團。這些企業集團必將在市場占有、成本節約、資源利用、效率提高及管理改昔等方面謀求到最大的利益。

(2)已在海外投資的企業,通過兼併當地企業,可以較為迅速地擴大經營規模,使經營活動由出口刨匯型向生產經營型轉變,從而開拓占領現有市場以外更多的市場份額同時,跨國兼併可以使海外的企業更充分地利用當地的技術、資金、資源、信息,吸取其良好的管理經驗,從而在海外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為實施多國行銷戰略打下全方位的基礎。

當然,多國行銷的順利開展,跨國兼併在其中的順利套用,還與東道國的政策、當地企業的實際情況以及母國政策的扶持、保護程度和企業本身的策略有密切關係。世界各國趨向於謀求更廣泛的和平與更深層的發展,而且在深化改革開放的同時,正逐步建立比較完備、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涉外法律框架和一系列優惠政策,從而為企業到海外投資、跨國兼併、進行多國行銷鋪平道路。這必將給經濟帶來變革性的深遠影響,也將再一次證明跨國兼併在多國行銷中的套用是一國經濟全方位國際化的有效途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