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支出規模

財政支出規模

財政支出規模是指政府在一定時期安排的財政支出的數量。財政支出規模通常表現為財政支出的總量,表現財政支出總量可以是支出數額的絕對量 ,也可以是財政支出占國民收入的相對量。

基本信息

財政支出規模的分類

1、按照考察時點的不同,可分為預算支出規模和決算支出規模。

2、按照選用的價格標準的不同,可分為名義財政支出規模和實際財政支出規模。

3、按照選擇的衡量指標類型的不同,可分為絕對規模和相對規模。

4、按照指標統計口徑的大小,可分為總規模、中央財政支出規模和地方財政支出規模等。

衡量指標

1、靜態指標
1)絕對指標
①絕對指標的概念:以一國貨幣單位表示的財政年度內政府實際安排和使用的財政資金的數額。
②絕對指標的作用:第一,其是計算相對指標的基礎;第二,對絕對指標從時間序列加以對比可以看出財政支出規模發展變化的趨勢
2)相對指標
①相對指標的概念:絕對指標與有關指標的比率。
②相對指標的作用:
2、動態指標
1)動態指標是考察財政支出變化發展趨勢的指標
2)動態指標的類型
①財政支出的邊際係數=財政支出增加額/國民生產總值增加額。
②財政支出的彈性係數=財政支出增長率/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

財政支出規模的影響因素

1、影響財政支出規模的巨觀因素

1)經濟性因素——經濟發展水平決定財政支出的財力保證

2)政治性因素——其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穩定;二是政體結構和行政效率;三是政府干預政策。

3)社會性因素,如人口、就業、教育、醫療衛生、社會救濟、社會保障等都會影響財政支出的規模大小。

2、影響財政支出規模的微觀因素

福利經濟學通過效用最大化方法,將市場有效供給運用到政府公共用品供應中,通過影響財政支出增長的變數,如公共物品的需求、公共物品的成本和價格、公共物品的質量、生產組織形式等,分析研究財政支出規模。我國近年來財政管理體制改革中採取編制部門預算、實行政府採購制度、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以及對預算外資金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辦法,都是從微觀管理入手,提高財政支出效益,控制財政支出規模而採取的有效辦法。

財政術語導航

國家為主體,為了實現國家職能的需要,參與社會產品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國家與各有關方面之間的分配關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