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葉棕櫚

貝葉棕櫚

貝葉棕屬,莖單生,高1 8~25m,下部葉柄(鞘)殘基粗厚,上部葉柄(鞘)殘基常“人"字形開裂,並有葉柄(鞘)痕深溝。葉厚革質,長1.5~2m,寬2.5~3.5m,掌狀深裂,裂片80~1 OO片,中央裂片披針形或長線狀披針形,長60~1 00cm,寬7~1 Ocm,先端裂。

基本信息

簡介

貝葉棕櫚貝葉棕櫚
貝葉棕是棕櫚科貝葉棕屬的一種常綠喬木,原產亞洲熱帶的印度、斯里蘭卡等地。樹幹高大、雄偉、筆直、渾圓,沒有枝椏,樹冠象一把巨傘,葉片象手掌一樣散開,給人以莊重、充滿活力的感覺,是熱帶地區綠化環境的優良樹種。
 

特徵特性

貝葉棕莖單生,株高18-20米,最高可達23米,直徑50-85厘米。葉片掌狀、深裂,有80-100枚裂片,裂片呈劍形,頂端二裂,革質,有光澤;葉柄長2.5-3米,上面有槽,兩側有短齒。雌雄同株,花序頂生、尖塔形,總花序穗長4-5米,花小,乳白色,有臭味。果實圓球形,淡綠色,內有種子1粒。成年樹一年抽生8-9片新葉,濕熱季(6-8月)葉片抽生很快,平均每月抽生1-2片,冬季很少抽生新葉。貝葉棕是喜光的陽性植物,早期適宜半蔭蔽,生長期要求陽光充足。在熱帶北緣西雙版納氣候條件下能正常開花結果、繁殖後代。

栽培要點

鮮種子剝去外種皮置於32-35℃的溫棚內催芽,催芽基質為粗沙,每天保持沙床濕潤,埋沙不易過厚。棕苗生長緩慢,當胚根長至4-8厘米時即可移植到混有營養土的營養袋中。定植地選擇陽光充足、土層深厚、肥沃的沙質壤土,定植後必須遮蔭,冬季注意防寒.

景觀用途

觀賞。葉寬大、堅實、柔韌,古印度用其葉刻經文,稱“貝葉經",保存數百年而不腐爛。多栽培於寺廟前,為小乘佛教禮儀樹種。

風景樹種類

風景樹是各地專門用於城市建設,公園綠化,市政綠化等工程中使用的,用於美化風景,綠化環境的苗木。一般種植於各地苗圃中,根據樹型的不同,分為各個等級。
蒲葵櫚 | 棕竹櫚 | 散尾葵櫚 | 華盛頓棕櫚 | 呂宋糖棕櫚 | 貝葉棕櫚 | 箬棕櫚 | 紅棕櫚櫚 | 藍棕櫚櫚 | 糖棕櫚 | 霸王棕櫚 | 桄榔櫚 | 美麗針葵櫚 | 加那利海棗櫚 | 魚尾葵櫚 | 大王椰子櫚 | 油棕櫚 | 聖誕棕櫚 | 青棕櫚 | 三角椰子櫚 | 假檳榔櫚 | 檳榔櫚 | 亞力山大椰子櫚 | 酒瓶椰子櫚 | 棍棒椰子櫚 | 象鼻棕櫚 | 露兜樹 | 團花 | 藍花楹 | 美國白蠟 | 燈台樹 | 喜樹 | 錦葉欖仁 | 榕樹 | 麵包樹 | 響楊 | 核桃楸 | 楓楊 | 遼東櫟 | 大果榆 | 小葉椴 | 梓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