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老年環

角膜老年環

角膜老年環是角周邊部基質內的類脂質沉著。見於老年人,雙眼發病。起初渾濁在角膜上下方,逐漸發展為環形。該環呈白色,通常約1mm寬,外側邊界清楚,內側邊界稍模糊,與角膜緣之間有透明角膜帶相隔。老年環通常是一種有遺傳傾向的退行性改變,但有時也可能是高脂蛋白血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或血清膽固醇增高的眼部表現。偶爾也可作為一種先天性異常出現於青壯年,又稱“青年環”,這時病變常局限於角膜緣的一部分,而不形成環狀。

基本信息

疾病概述

角膜老年環角膜老年環疾病

角膜老年環為老年性退行性變及角膜周邊脂肪變。最常發生於老年人,偶有發生於年輕人者,則叫前胚環或青年環。

角膜上皮部分剝脫,呈卷絲狀,一端附著在角膜表面,另一端呈游離狀態,稱為絲狀角膜病變。
該病與下列因素有關:
1、上皮細胞的異常增殖;
2、基底膜與前彈力膜接合異常;
3、類粘液形成過多,多見於乾眼病和腺病毒或單皰病毒感染,也可見於神經營養障礙性角膜炎,沙眼或皰疹引起的瘢痕性角膜結膜炎。此外角膜擦傷,戴角膜接觸鏡,內眼手術眼部包紮也可引起本病。

老年環為角膜周邊部實質的環形類脂質變性,是由低密度β脂蛋白沉積構成的灰白色混濁環。最常發生於老年人,故稱老年環。在青年或中年亦有時可見,臨床上稱為青年環或早老年環。這種病主要是單純老年變性,屬於動脈粥樣硬化,角膜緣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所致。本病最初出現於近周邊部的後彈力層,為一周圍灰色環。通常由下部先起,後漸延展至上部角膜,最後形成一整環。典型表現此環與角膜之間有一透明區域(寬度不超過1mm),其周圍界限清晰,愈近向角膜中央愈暗淡。此種變性改變不影響視力,所以臨床無重要性,也無需治療。

病狀體徵

角膜老年環角膜老年環檢查

常見於老年人,雙眼發病。起初渾濁在角膜上下方,逐漸發展為環形。該環呈白色,通常約1mm寬,外側邊界清楚,內側邊界稍模糊,與角膜緣之間有透明角膜帶相隔。老年環通常是一種有遺傳傾向的退行性改變,但有時也可能是高脂蛋白血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或血清膽固醇增高的眼部表現。偶爾也可作為一種先天性異常出現於青壯年,又稱“青年環”,這時病變常局限於角膜緣的一部分,而不形成環狀。

老年人出現“角膜老年環”,一般不痛不癢,視力也無下降,往往容易被忽視。因此,提醒中老年朋友,平時不妨用鏡子照照,檢查一下自己的眼睛,若發現在黑眼球邊緣出現“角膜老年環”,應儘早請醫生檢查看是否患了高血脂症和動脈粥樣硬化。

起病緩慢,亞急性經過,刺激症狀較輕,伴視力障礙。角膜侵潤灶呈白色灰色,緻密,表面欠光澤,呈牙膏樣或苔垢樣外觀,潰瘍周圍有膠原溶解形成的淺溝,或抗原抗體反應形成的免疫環。有時在角膜病灶旁可見偽足或衛星樣侵潤灶,病灶後可有斑塊狀纖維膿性沉著物。前房積膿,呈灰白色,粘稠或呈糊狀。真菌穿透性強,進入前房或角膜穿破時易引起真菌性眼內炎

(1)常見致病真菌:為鐮刀菌麴黴菌。其他還有念珠菌屬、青黴菌屬和酵母菌等。

(2)眼部植物性外傷心史:常見有樹枝、甘蔗葉、稻草等刺傷。
(3)局部抵抗力下降:如角膜接觸鏡的擦傷或角膜手術後,致病真菌可侵犯角膜,因為3%-28%健康人的結膜囊中也可分離出這些真菌。

(4)機體免疫功能失調:與一些菌種的發病有關。如全身或局部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

診斷檢查

角膜老年環角膜老年環移植
根據角膜植物損傷史,結合角膜病灶的特徵,可作出初步診斷。實驗室檢查找到真菌和菌絲可以確診。常用方法有角膜刮片Gram和Giemsa染色、10%-20%氫氧化鉀濕片刮片及培養均為陰性,而臨床又高度懷疑者,可考慮作角膜組織活檢。此外,免疫螢光染色、電子顯微鏡檢查和PCR技術也用於真菌角膜老年環的診斷。角膜共焦顯微鏡作為非侵入性檢查,可直接發現病灶內的真菌病原體。

角膜潰瘍因致病菌種不同,其形態不一致。早期潰瘍為淺在性,表層有點狀結節樣浸潤,呈灰白色或乳白色混濁;形狀不規則,表面粗糙不平,有乾性感,與健康角膜界限清楚。壞死組織無粘性,易取掉。深在型潰瘍,除自覺症狀較重外,表現形似“匐行性角膜潰瘍”,潰瘍面平而粗糙,呈“舌苔”或“牙膏”狀,高起於角膜表面。基質有菌絲繁殖,浸潤較為緻密。因菌絲伸入潰瘍四周而形成偽足,或在潰瘍外圍呈現出所謂“衛星”病灶。有時在潰瘍邊界處可出現淺溝。在潰瘍向深部發展時,壞死組織脫落,角膜穿孔,或出現“露水”現象,可推測前房已消失。有時在壞死的角膜中,夾雜有虹膜組織,表示潰瘍已穿孔。

治療方案

角膜老年環角膜老年環纖維
(1)滴眼液:包括多烯類,如0.25%二性黴素B眼液、5%納他黴素;咪唑類,如0.5%咪康唑眼液;或嘧啶類,如1%氟胞嘧啶眼液。頻滴患眼,通常1/3-1h一次,晚上塗抗真菌眼膏。抗真菌藥物聯合套用協同作用,可減少藥物用量,降低毒副作用,目前仍應維持滴眼一段時間,以防止。

(2)結膜下注射:對症狀嚴重者,可使用咪康唑5-10mg或二性黴素B0.1mg。

(3)全身使用:如靜脈滴注咪康唑10-30mg/(kg·d),分3次給藥,每次用量一般不超過600mg,每次滴注時間為30-60min。也可用0.2%氟康唑100mg靜脈滴注。

患者絕大多數為農民,雖然整年均可發生,但主要集中在農業夏收和秋收季節。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常剪指甲;
2、不要長期佩戴隱形眼鏡;更換隱形眼鏡時要小心。
3、與急性結膜炎的預防相同,主要是切斷傳染源與注意眼和手的衛生。
4、禁止患者在公共場所洗浴、游泳。
5、治療以局部用藥為主,藥物內服及針刺也有一定作用。
6、多吃一些具有寒性與清熱瀉火作用的食物與水果,如茭白、冬瓜、苦瓜、鮮藕、甘蔗、香蕉、西瓜等等。

病理生理

角膜老年環角膜老年環病理
真菌不會侵犯正常角膜,但當眼外傷、手術或長期局部使用抗生素、皮質類固醇以及機體抵抗力下降或角膜老年環症後及乾眼症等,可使非致病的真菌變為致病菌,引起角膜繼發性真菌感染;或當角膜被真菌污染的農作物如穀物、枯草、樹枝等擦傷及角膜異物挑除後引起真菌感染。常見的致病菌以麴黴菌多見,其次是鐮刀菌、白色念珠菌、頭芽孢菌及鏈絲菌等。

診斷比較困難,必須與細菌性角膜潰瘍進行鑑別。有農業性眼外傷史,典型的臨床表現,是診斷的主要依據。再者,疑為真菌感染時,應作角膜病變處刮片。將取下的壞死組織放於玻片上,滴5%氫氧化鉀一滴,覆蓋破片,立即鏡檢,尋找真菌菌絲。有條件時應進行真菌培養。

因各種原因導致黑眼珠的炎症反應通稱為角膜老年環。角膜老年環時患者伴有明顯的視力減退和較強的刺激症狀;眼科檢查可見角膜光澤消失、透明度減低、潰瘍形成、睫狀充血。因各種原因導致黑眼珠的炎症反應通稱為角膜老年環。角膜老年環時患者伴有明顯的視力減退和較強的刺激症狀;眼科檢查可見角膜光澤消失、透明度減低、潰瘍形成、睫狀充血。

角膜老年環症的分類,因病因、症狀表現形式各不相同,很難作出一種適用於各種疾病的分類法,臨床多根據某一角度來進行分類:

按解剖層次分深層、淺層。

(1)深層角膜老年環:炎症病變局限於基質的深部、後彈力層附近者。

(2)淺層角膜老年環:炎症病變局限於上皮層、前彈力層、基質的淺部。

從組織學上講,炎性病變主要在上皮,有時波及基質淺層。 按解剖部位分中央部、周邊部。

(1)中央部角膜老年環:炎症病變位於角膜光學區(中央區4毫米)者。多見於病毒性角膜老年環、匐行性角膜老年環、綠膿桿菌性角膜潰瘍

(2)周邊部角膜老年環:炎症病變位於角膜的邊緣部者。多見於急性卡他性角膜老年環、春季卡他性角膜老年環、泡性角膜老年環等。

按病理變化分急性、亞急性、慢性、化膿性、非化膿性、肉芽腫性。

(1)急性角膜老年環:起病急驟,症狀劇烈,可迅速形成角膜潰瘍或穿孔的角膜老年環性病變。如綠膿桿菌性角膜潰瘍、匐行性角膜潰瘍、淋菌性角膜老年環等。

(2)慢性角膜老年環:起病隱蔽、症狀較輕、發展緩慢、病程較長、很少引起角膜穿孔的角膜老年環性病變。如角膜實質炎、盤狀角膜老年環、黴菌性角膜老年環等。

(3)亞急性角膜老年環:發病過程介於急性和慢性之間的角膜老年環。

(4)化膿性角膜老年環:指凡引起角膜饋瘍伴有膿性分泌物的角膜老年環。

(5)非化膿性角膜老年環:指凡不引起角膜潰瘍或有潰瘍但無膿性分泌物的角膜老年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