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會主義思潮

西方社會主義思潮

現代西方國家中一種反對列寧主義又自稱馬克思主義的思潮,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共產國際的左傾思潮。

西方社會主義思潮,即西方馬克思主

西方馬克思主義

Western Marxism

現代西方國家中一種反對列寧主義但又自稱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潮。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最初是共產國際內部一種“左”傾思潮,在受到共產國際的批判後,在黨外發展起來。這股思潮在開始時沒有自稱或被稱為西方馬克思主義。1955年,M.梅洛-龐蒂在《辯證法的歷險》一書中,強調西方馬克思主義同列寧主義的對立,並把前者的傳統追溯到G.盧卡奇在1923年發表的《歷史和階級意識》。在這以後,人們就廣泛地用這個概念稱呼這一思潮。在60年代末期西方的新左派運動中 ,特別在1968 年的法國“ 五月風暴 ”中,這一思潮曾被激進的青年學生和工人奉為反對發達資本主義社會等級制異化制度的思想武器。西方馬克思主義企圖把馬克思主義同現代西方哲學的一些流派結合起來,在對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分析和對社會主義的展望上,在革命的戰略和策略上,提出了同列寧主義相對立的見解。
在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內,有兩種不同的趨向:①按照黑格爾主義、弗洛伊德主義、存在主義的精神解釋和發揮馬克思主義,被稱作黑格爾主義馬克思主義、弗洛伊德主義馬克思主義和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②按照新實證主義、結構主義的精神解釋和發揮馬克思主義,被稱作新實證主義馬克思主義和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
西方馬克思主義認為,馬克思主義逐漸不適應歷史運動,並對非馬克思主義獲得的成就加以排斥,因而經常處在不理解工人階級和其他階級的變化發展的經驗的危險之中。為了防止和克服這種危險,西方馬克思主義斷然反對教條主義 ,主張由每一代來重新發現、重新創造馬克思主義。在“重新發現”和“重新創造”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不同趨向和流派,都強調馬克思主義的某個方面,而指責、否定其另一個方面;都把馬克思和恩格斯、列寧對立起來,並按照自己的需要批評恩格斯和列寧闡述的某些原理。
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不同趨向和流派一致強調借用資產階級思想的偉大成就,它們或者從現代西方哲學的某些流派那裡系統借用概念、術語和範疇,或者進而用西方資產階級哲學的某些思想去“補充”和“革新”馬克思主義,由此形成馬克思主義同形形色色資產階級哲學流派的混合物。
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不同趨向和流派,在分析研究發達資本主義社會出現的新情況和新現象的基礎上,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痼疾和問題,探索了西方革命的途徑,並且批評了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弊端和缺陷。但是,由於它們脫離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因而沒有能夠為現代西方社會指出一條擺脫資本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

其它

文化藝術,生活娛樂,人物百科,社會人文,中外歷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