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咬傷

蛇咬傷

蛇咬傷蛇咬傷(snakebite)指被蛇牙咬入了肉,特別是指被通過蛇牙或在蛇牙附近分泌毒液的蛇咬入後所造成的一個傷口[醫學名詞]。被無毒的蛇咬了以後,就像治療一個針眼大小的傷口一樣。而被毒蛇咬傷,可能很嚴重,這要由受傷者形體的大小、咬傷的部位、蛇毒注入的量、蛇毒吸收到病人血循環的速度以及被咬和套用特異的抗蛇毒血清間隔時間的長短而定。

基本信息

概述

蛇咬傷蛇咬傷

蛇分無毒(普通)蛇和毒蛇兩類。普通的蛇咬傷只在人體傷處皮膚留下細小的齒痕,輕度刺痛,有的可起小水疤,無全身性反應。可用70%酒精消毒,外加於紗布包紮,一般無不良後果。毒蛇咬傷在傷處可留一對較深的齒痕,固有蛇毒進入組織、並進入淋巴和血流,可引起嚴重的中毒.必須急救治療。

蛇咬傷蛇咬傷

蛇一般不會主動傷人。當蛇盤起之時是最危險的,平時蛇咬人的情況多是因為有人挑逗或蛇為保其幼卵。蛇的反應時間為千分之一秒,比常人快N倍,全世界共有蛇類2500種,其中毒蛇約650餘種,威脅著十億人口的廣大地區。估計每年被毒蛇咬傷的人數在30萬以上,死亡率約為10%。中國兩廣地區蛇害嚴重,每年蛇咬傷的發病率約為萬分之二十五。

中國蛇類有160餘種,其中毒蛇約有50餘種,有劇毒、危害劇大的有10種,如大眼鏡蛇金環蛇眼鏡蛇、五步蛇、銀環蛇蝰蛇腹蛇竹葉表烙鐵頭海蛇等,咬傷後能致人於死亡。這些毒蛇夏秋屯在南方森林、山區、草地中出現,當人在割草、砍柴、采野果、拔菜、散步、軍訓時易被毒蛇咬傷。毒蛇的頭多呈三角形,頸部較細,尾部短粗,色斑較艷,咬人時嘴張得很大,牙齒較長。毒蛇咬傷部常留兩排深而粗的牙痕。無法判定是否毒蛇蛟傷時,按毒蛇咬傷急救。

分類

普通外科

蛇咬傷可分有毒蛇咬傷和無毒蛇咬傷。後者危害不大,可按一般外傷處理。前者傷後,局部逐漸紅腫,疼痛,久則更劇,以至傷處起水泡,甚則發黑形成潰瘍,出現頭暈頭痛、出汗、胸悶、四肢無力、瞳孔散大、視力模糊、呼吸困難;嚴重者,面部失去表情,舌強不能言語,聲音嘶啞,吞咽困難,抽搐,血壓下降,粘汗淋漓,頭項軟癱不能自由,最後暈厥而死亡。咬傷後應立即在傷口近心端縛扎,以防毒素擴散,用藥筒拔法吸盡毒汁。並及時用季德勝蛇藥片或其它蛇傷藥內服和外敷,注意辨證用藥。一時無蛇傷藥,可用單味藥如雄黃半邊蓮七葉一枝花等水煎服。如果出現心腦中毒症狀與併發症,則應中西醫結合搶救。

病理生理

中國的毒蛇約有50種,分布有地區性。例如:蛙蛇多在諸省;眼鏡蛇類也多在南方;五步蛇、竹葉膏等多在長江流域和漸、閩;而蝗蛇分布廣。蛇毒含有毒性蛋白質多肽和酶類,

按其對人體的作用可歸納為三類:

①神經毒,先使傷處發麻,並向近心側蔓延湛而引起頭暈、視力模糊、眼險下垂、語言不清、 肢體軟癱、吞咽和呼吸困難等;最後可導致呼吸循環衰竭。

②血循毒,可使傷處腫痛,並向近心側蔓延,鄰近淋巴結也有腫痛;並引起惡寒發熱、心率和心律失常、煩躁不安或譫妄,還有皮膚紫斑血尿和尿少、黃染等:最後可導致心、腎、腦等的衰竭。

③混合毒,兼有神經毒和血循毒的作用,但如眼鏡蛇和蝮蛇的混合毒,對神經和血液循環的作用各有偏重。

疾病描述

蛇分無毒(普通)蛇和毒蛇兩類。普通的蛇咬傷只在人體傷處皮膚留下細小的齒痕,輕度刺痛,有的可起小水疤,無全身性反應。可用70%酒精消毒,外加於紗布包紮,一般無不良後果。毒蛇咬傷在傷處可留一對較深的齒痕,固有蛇毒進入組織、並進入淋巴和血流,可引起嚴重的中毒.必須急救治療。

症狀體徵

普通的蛇咬傷只在人體傷處皮膚留下細小的齒痕,輕度刺痛,有的可起小水疤,無全身性反應。毒蛇咬傷在傷處可留一對較深的齒痕。

局部有兩排深粗牙痕,有出血、疼痛、紅腫,並向軀體近心端蔓延。附近淋巴結腫大,有壓痛,起水皰。全身症狀有發熱、寒戰、頭暈、頭痛、乏力、噁心、嘔吐、嗜睡、腹痛、腹瀉、視物不清、鼻出血,嚴重者驚厥、昏迷、心律失常、呼吸困難、麻痹、心腎衰竭。

急救方法

1.自救時用繩索、手帕、植物藤、布帶將傷口的近心端的5厘米處捆住,防毒素繼續在體內擴散。每隔15~20分鐘松帶子1~2分鐘以防肢體缺血壞死。

2.用井水、泉水、茶水、自來水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反覆沖洗傷口,同時在傷口上作多個“十”字小切口以便排毒。接著用火罐、吸奶器、吸引器將毒汁吸出。緊急時用嘴對傷口吸吮毒汁出來,急救者吸吮後立即吐出,將口嗽乾淨。急救者有口腔潰瘍時禁用此法。

3.針刺排毒。咬傷超過24小時腫脹嚴重時,可用鈍針在腫脹下端每隔2~3cm刺一針孔,使患肢下垂,自上而下按壓,使毒汁從針眼流出,每日2~3次,連續2~3日。

4.手足腫甚時,可分別針刺手指間的八邪穴和足趾間的八風穴,以加速排毒退腫。

5.解毒藥的套用:①南通蛇藥(季德蛇藥),輕者每次服5片,3次/日。重者服10片/次,4~6小時/次。②將上述藥片用溫水溶化後塗於傷口周圍半寸處。③上海蛇藥,每次服10片,以後每小時服5片。④新鮮半邊蓮(蛇疔草)30~60克,水煎服,或搗爛塗傷口周圍。

6.急救中忌用藥,如嗎啡、氯丙嗪、巴比妥類等中樞抑制藥和橫紋肌抑制藥箭毒等。並急送醫院救治。

急救措施

1、防止毒液擴散和吸收

蛇咬傷蛇咬傷

被毒蛇咬傷後,不要驚慌失措,奔跑走動,這樣會促使毒液快速向全身擴散。傷者應立即坐下或臥下,自行或呼喚別人來幫助,迅速用可以找到的鞋帶、褲帶之類的繩子綁紮傷口的近心端,如果手指被咬傷可綁紮指根;手掌或前臂被咬傷可綁紮肘關節上;腳趾被咬傷可綁紮趾根部;足部或小腿被咬傷可綁紮膝關節下;大腿被咬傷可綁紮大腿根部。綁紮的目的僅在於阻斷毒液經靜脈和淋巴回流入心,而不妨礙動脈血的供應,與止血的目的不同。故綁紮無需過緊,它的鬆緊度掌握在能夠使被綁紮的下部肢體動脈搏動稍微減弱為宜。綁紮後每隔30分鐘左右松解—次,每次1—2分鐘,以免影響血液循環造成組織壞死。

2、迅速排除毒液

立即用涼開水、泉水、肥皂水或1:5000高猛醒鉀溶液沖洗傷口及周圍皮膚,以洗掉傷口外表毒液。如果傷口內有毒牙殘留,應迅速用小刀或碎玻璃片等其他尖銳物挑出,使用前最好用火燒一下消毒。以牙痕為中心作十字切開,深至皮下,然後用手從肢體的近心端向傷口方向及傷口周圍反覆擠壓,促使毒液從切開的傷口排出體外,邊擠壓邊用清水沖洗傷口,沖洗擠壓排毒須持續20一30分鐘。此後如果隨身帶有茶杯可對傷口作拔火罐處理,先在茶杯內點燃一小團紙,然後迅速將杯口扣在傷口上,使杯口緊貼傷口周圍皮膚,利用杯內產生的負壓吸出毒液。如無茶杯,也可用嘴吮吸傷口排毒,但吮吸者的口腔、嘴唇必須無破損、無齲齒,否則有中毒的危險。吸出的毒液隨即吐掉,吸後要用清水漱口。

排毒完成後,傷口要濕敷以利毒液進行流出。必須注意,蛇毒是劇毒物,只需極小量即可致人死命,所以絕不能因懼怕疼痛而拒絕對傷口切開排毒的處理。若身邊備有蛇藥可立即口服以解內毒。病人加出現口渴,可給足量清水飲用,切不可給酒精類飲料以妨毒素擴散加快。經過切開排毒處理的傷員要儘快用擔架、車輛送往醫院作, 到達醫療單位後,先用0.05%高錳酸鉀液或3%過氧化氫沖洗傷口;拔出殘留的毒蛇牙;傷口較深者切開真皮層少許,或在腫脹處以三棱針平刺皮膚層,接著用撥罐法或吸乳器抽吸,促使部分毒液排出;胰蛋自酶有直接解蛇毒作用,可取2000-6000U加於0.05%普魯卡因或注射用水10-20ml,封閉傷口外周或近側,需要時隔12-24小時可重複。以免出現在野外無法處理的嚴重情況。轉運送中要消除病人緊張心理,保持安靜。

診斷治療

診斷要點

蛇咬傷--診斷治療蛇咬傷--診斷治療
1、確認為毒蛇咬傷或捕獲咬人的毒蛇。2、局部傷口有二個針尖大小的牙痕,有輕微麻木、疼痛或感覺消失,隨後周圍組織水腫、滲血或壞死。3、神經毒表現:頭暈、四肢無力、噁心、嘔吐、胸悶困難、復視、眼瞼下垂、流涎、吞咽困難言語障礙、呼吸肌麻痹或呼吸中樞抑制。4、可有血傾向、溶血、心律失常、血壓下降、心力衰竭。5、肌肉疼痛、僵硬、腱反射消失。可有肌球蛋白血症、尿肌球蛋白量增高、高鉀血症和急性腎功能衰竭

治療要點

1、局部處理

(1)結紮:傷口上方近端肢體用止血帶結紮,每10-15分鐘放鬆2-3分鐘。(2)清創:用鹽水清洗傷口,局部消毒後細針或刀尖剔除殘留毒牙,並將傷口處皮膚作十字或星狀切口,長約1cm,負壓吸取含毒的組織液,最後用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或2%的過氧化氫溶液洗滌傷口,無菌包紮後肢體保持低位。2、抗蛇毒素血清的套用(1)抗蛇毒血清過敏試驗,陽性者需按常規脫敏注射,同時給予糖皮質激素和撲爾敏等。(2)根據蛇毒類型可選用:①精製蝮蛇抗毒素8000U;②精製尖吻蝮蛇、銀環蛇和眼鏡蛇抗蛇毒素10000U;③海蛇抗蛇毒素100ml;④印度眼鏡蛇多價特異抗蛇毒素100m1;⑤尖吻蝮蛇抗毒素40ml。上述藥物均可用生理鹽水20~40ml稀釋後靜脈注射或肌肉注射,一般需用3-4日。(3)有3-54%患者注射抗蛇毒素10分鐘至3時出現過敏反應,輕者可用地塞米松10mg或異丙嗪25mg肌肉注射。嚴重者立即皮下注射0.1%腎上腺素0.5m1。3、中醫中藥治療。①蛇藥是治療毒蛇咬傷有效的中成藥,有南通(季德勝)蛇藥,上海蛇藥、廣州(伺曉生)蛇藥等;可以口服或敷貼局部,有的還有注射劑,用法見說明書。此外還有一部分新鮮草藥也對毒蛇咬傷有療效,如七葉一枝花、八角蓮,半邊蓮、田薹黃白花蛇舌草等。4、合併症治療:主要是早期防治呼吸衰竭、休克、心力衰竭、急性腎功能衰竭、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等。防治合併感染可用抗菌藥。對各種器官功能不全或休克,必須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此外治療過程中禁用中樞神經抑制劑、肌鬆弛劑:腎上腺素和抗凝劑。5、輔助治療:可給予糖皮質激素和抗感染治療。

預防措施

蛇咬傷蛇咬傷

1、普及識別毒蛇和毒咬傷後的急救自救知識。

2、滅鼠滅蝗以斷蛇糧,用藥物捕防毒蛇。

3、要輕易嘗試抓蛇或逗蛇,因為蛇被激惹可能會傷人。

4、在毒蛇出沒的地方活動,宜穿厚長褲、皮靴、長襪,褲管最好與靴統相連,頭戴帽子,手拿照明用具;不要光腳或僅穿拖鞋。看見毒蛇要繞開走。

5、在未經詳細查看之前,不要空手伸入中空的原木或濃密的雜草堆中或隨意翻動石塊;跨過石頭或木頭等物時,應注意防備另一側可能有毒蛇棲息。

6、常接觸毒蛇的工作人員必須注意安全操作,並隨身攜帶抗蛇毒血清

7、露營時應選擇空曠而乾燥的地方宿營,避免在雜物堆旁紮營,晚上應在營帳外升起營火火炬,尤其是夏天的夜晚。

8、儘量不要在毒蛇常出沒的地區涉水或游泳,因為大部分毒蛇都是游泳高手,水中可能潛有毒蛇。

9、一旦被蛇咬傷,首先坐下,儘量減少運動,避免血液循環加速。

10、儘量辨認蛇的類型。如果確信是毒蛇咬傷,且咬傷時間在5分鐘以內,並且醫務人員要30分鐘以上才能趕到,應切開傷口並吸出毒液

11、輕輕地用肥皂和水洗傷口。不要擦傷口,套用布輕拍,以使其乾燥。如果需移動病人,應抬著他,而不要讓他自己走動。

保健貼士

預防是關鍵:
預防被蛇咬傷

1、普及識別毒蛇和毒咬傷後的急救自救知識。2、滅鼠滅蝗以斷蛇糧,用藥物捕防毒蛇。3、不去可能有毒蛇之處,去時必須穿長靴、長襪,戴帽子、拿棍打草驚蛇等,以防萬一。看見毒蛇要繞開走。注意:1、一旦被蛇咬傷,首先坐下,儘量減少運動,避免血液循環加速。2、儘量辨認蛇的類型。如果確信是毒蛇咬傷,且咬傷時間在5分鐘以內,並且醫務人員要30分鐘以上才能趕到,應切開傷口並吸出毒液。3、輕輕地用肥皂和水洗傷口。不要擦傷口,套用布輕拍,以使其乾燥。如果需移動病人,應抬著他,而不要讓他自己走動。

護理

被咬傷後,蛇毒在3-5分鐘內就迅速進入體內,應儘早的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毒液的吸收。

1.綁紮法:是一種簡便而有效的方法,也是現場容易辦到的一種自救和互救的方法。即在被毒蛇咬傷後,立即用布條類、手巾或繃帶等物,在傷肢近側5-10公分處或在傷指(趾)根部予以綁紮,以減少靜脈淋巴液的回流,從而達到暫時阻止蛇毒吸收的目的。在後送途中應每隔20分鐘鬆綁一次,每次1-2分鐘,以防止肢瘀血及組織壞死。待傷口得到徹底清創處理和服用蛇藥片3-4小時後,才能解除綁帶。

2.冰敷法:有條件時,在綁紮的同時用冰塊敷於傷肢,使血管淋巴管收縮,減慢蛇毒的吸收。也可將傷肢或傷指浸入4-7°C的冷水中,3-4小時後再改用冰袋冷敷,持續24-36小時即可,但局部降溫的同時要注意全身的保暖。

3.傷肢制動:受傷後走動要緩慢,不能奔跑,以減少毒素的吸收,最好是將傷肢臨時制動後放於低位,送往醫療站。必要時可給適量的鎮靜,使病人保持安靜。

相關資料

蛇毒含有許多酶或蛋白質一類的物質,其含量的多寡因蛇的種類不同而異。這些物質會侵入血液、神經系統或其它組織。有些蛇毒產生直接的毒性作用,但對人類不都是致命的。有些具全身性致命的毒性(如響尾蛇的毒液),而有些開始只對傷口的附近組織起破壞作用,但可引起壞疽。

咬傷如在四肢,急救時應立即將傷肢固定在水平位置,再以寬、實的繃帶包紮傷口,或包裹全肢;可以使用夾板作為輔助。截肢、吸吮傷口或使用動脈止血帶都是不智之舉。應避免用力和興奮,以防脈率增加而導致循環加快。同理,興奮劑亦應避免。對傷口用高錳酸鉀等藥物,也是有害無益。大多數種類的蛇毒中毒可以用抗蛇毒血清治癒。由免疫動物(特別是馬)製備的抗蛇毒血清,其有效程度視抗蛇毒血清的特異性、抗體的含量以及製品的濃度和純度而定。雖然對某一種蛇咬傷,使用特定的抗蛇毒血清治療效果會更佳,但有些抗蛇毒血清可治療各種有關的蛇毒,例如,虎蛇(Notechisscutatus)蛇毒血清對其他幾種蛇毒同樣也是有效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