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木藍

蘇木藍

蘇木藍,中藥名。為豆科植物蘇木藍Indigofera carlesii Craib的根。分布於陝西、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具有清肺,斂汗,止血之功效。常用於咳嗽,自汗,外傷出血。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微苦,性平。

歸經

歸肺、肝經。

功效

清肺,斂汗,止血。

主治

咳嗽,自汗,外傷出血。

相關配伍

治外傷出血:蘇木藍根研末外敷。(《中草藥土方土法戰備專輯》)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研粉撒。

採集加工

秋季採收,切段,曬乾。

形態特徵

灌木,高達1.5m。莖直立,幼枝疏被白色丁字毛。葉互生,葉柄長1.5-3.5cm;托葉線狀披針形,長0.7-1cm,早落;奇數羽狀複葉長 7-20cm;小葉3-9(-13)片,堅紙質,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2-5cm,寬1-3cm,先端鈍圓,基部圓鈍或闊楔形,兩面密被白色丁字毛。總狀花序長10-20cm,總花梗長約1.5cm;苞片卵形,長2-4mm,早落;花萼杯狀,長4-4.5mm,外被白色丁字毛,萼齒披針形;蝶形花,花冠粉紅色或玫瑰紅色,旗瓣近橢圓形,長1.3-1.5(-1.8)cm,寬7-9mm,先端圓形,翼瓣長1.3cm,邊緣有睫毛,龍骨瓣與翼瓣等長,距長約 1.5mm;雄蕊10,二體,花葯卵形。兩端有髯毛;子房無毛。莢果線狀圓柱形,長4-6cm,果瓣開裂後旋卷,內果皮具紫色斑點。花期4-6月,果期 8-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1000m的山坡路旁及丘陵灌叢中。分布於陝西、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

性狀鑑別

根圓柱形,頭部略膨大,有3-5分枝和鬚根,多彎曲。長15-45cm,直徑0.2-0.8cm,表面灰褐色,有細密縱皺紋和凸起的點狀或橫長皮孔,有的可見栓皮脫落,脫落處類白色或淺棕褐色。質硬,易折斷,斷面纖維狀,皮部淺棕褐色,木部類白色,有放射狀紋理。氣微,味微苦。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止咳,止血,斂汗。主治咳嗽,自汗;外用治外傷出血。”

豆科·木藍族植物

木藍族(Indigofereae (Benth.) Rydb.),豆科、蝶形花亞科的一個族,約3屬,800餘種,大部產熱帶和亞熱地區。我國有2屬,82種(瓜兒豆屬世界4種,中國栽培1種。木藍屬700餘種,中國有81種,9變種)灌木或草本;奇數羽狀複葉,偶為三小葉或單葉;小葉全緣。總狀花序腋生;花冠通常紅色至紫色,早落;雄蕊單體或二體,花葯同型,頂端常具硬尖。莢果二瓣裂,內壁在種子間形成橫隔。
蒼山木藍
灰色木藍
穗序木藍
寧波木藍(變種)
垂序木藍亞組
尖瓣木藍
絹毛木藍亞組
川西木藍
麗江木藍
具鱗木藍亞組
木藍亞組
單葉木藍亞組
硬毛木藍
長齒木藍
木藍族
三葉木藍亞組
刺序木藍
多枝木藍
毛瓣木藍
康定木藍
球果木藍亞屬
網葉木藍
華西木藍
刺莢木藍亞屬
敏感木藍
稻城木藍
長梗木藍亞組
木藍組
刺齒木藍亞組
木藍亞屬
垂序木藍
甘肅木藍
景東木藍
絲毛木藍
宜昌木藍(變種)
海南木藍
毛萼木藍
尖齒木藍
疏花木藍
蒙自木藍
蘇木藍
尖葉木藍
雞公木藍
昆明木藍
瓜兒豆屬
多葉浙江木藍(變種)
興山木藍(變種)
凹葉木藍
黃花木藍
庭藤
光葉木藍
庭藤亞組
腺毛木藍亞組
互生葉木藍亞組
灰岩木藍
屏東木藍
筒果木藍(存疑種)
馬棘亞組
大花木藍
側花木藍
顯苞木藍亞組
狹葉垂序木藍(變種)
毛垂序木藍(變種)
長梗木藍
大葉垂序木藍(變種)
瓜兒豆
矮木藍
木里木藍
西南木藍
湄公木藍
異花木藍
遠志木藍
腺毛木藍
刺齒木藍
黑葉木藍
毛瓣木藍(原變種)
光葉毛瓣木藍(變種)
單葉木藍
擬垂序木藍
垂序木藍(原變種)
長序木藍
黔南木藍
滇木藍
尾葉木藍
密果木藍
木藍
野青樹
硬毛木藍亞組
思茅木藍
苞葉木藍
輪花木藍
硬葉木藍
岷谷木藍
絹毛木藍
南京木藍
深紫木藍
脈葉木藍
浙江木藍(原變種)
浙江木藍
長總梗木藍
濱海木藍
九葉木藍
刺莢木藍
馬棘
陝甘木藍
河北木藍
騰衝木藍
茸毛木藍
橢圓葉木藍
四川木藍
三葉木藍
假大青藍
華東木藍
庭藤(原變種)
木藍屬
花木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