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哈桑清真寺

蘇丹·哈桑清真寺

蘇丹·哈桑清真寺是埃及著名清真寺,位於開羅東南方穆罕默德·阿里大街盡頭,占地7906平方米。它充滿伊斯蘭教建築藝術色彩,莊嚴肅穆。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蘇丹·哈桑清真寺蘇丹·哈桑清真寺
蘇丹·哈桑清真寺是世界著名的古老清真寺,坐落在埃及首都開羅市東南的穆罕默德·阿里大街盡頭。該寺始建於1356 年,完成於1363年,整個工程竣工則歷時33年。是由馬木路克王朝蘇丹·哈桑建造起的一組宏偉的建築群體。這組占地7906 平方米、具有現代風格的建築是依照十字形設計的,包括大清真寺、經學院、蘇丹·哈桑衣冠冢及宣禮塔等主要建築。十字形設計所體現的嚴格平衡和對稱,象徵著永恆,賦予了該寺以莊嚴之美。大清真寺的大門高37.7 米,以青銅鑄成,又用大馬士革的金屬工藝品鑲邊。寺內的枝形燈架上刻有阿拉伯風格的華麗圖案。朝向麥加的米海拉布(祈禱用的壁龕)旁有用寶石作釘子的金質《古蘭經》匣和體現精湛鑲嵌藝術的木製講台及讀經台。寺內燈籠和彩色窗戶都是用最精美的五顏六色的玻璃製成,繪有花草圖案和阿拉伯銘文,牆壁則以最精美的花瓷磚裝飾,富麗堂皇,美輪美奐。在大清真寺的後面是4 座講堂和一個內院,它們共同組成了蘇丹·哈桑清真寺的經學院。其中,內院為核心,長32 米,寬24.6 米,正中有一個八邊形屋檐的圓穹頂小涼亭,以多根大理石柱支撐,亭內有淋浴用的大水池。內院四周為高大的院牆,每面中心都設有一道朝外敞開的大拱門,分別通向四座講堂。
蘇丹·哈桑清真寺蘇丹·哈桑清真寺
這4座講堂分別屬於遜尼派的4大教法學派——哈乃斐學派、沙斐儀學派、馬立克學派罕百里學派,其中最大的講堂占地 898 平方米。外院東北、西北、西南角還各有一廳,建有帶尖的拱形石頂,其中東廳最大,阿拉伯—伊斯蘭建築色彩最濃。廳壁用大理石和彩色石塊拼排,天花板用磚砌並以石頭鑲邊。廳內有巨大的大理石台,十餘根柱子交錯支撐。大廳東側是朝向麥加的米海拉布,其右是大理石的敏拜爾(布道壇)。從東廳米海拉布兩側的兩道門可直接通向蘇丹·哈桑的正方形大理石衣冠冢。據墓碑記載,該冢建於1384 年,時為哈桑死後23 年。冢四周有木製圍欄。兩門上包有黃銅,鑲嵌金銀。墓上有方形的屋頂,屋頂總面積為751平方米,高48 米。寺西北 30 米處有一部大水車。該寺東南還有兩座石砌的宏偉高聳的宣禮尖塔,南面的塔有85米高,乃開羅之最,相當於30層的大樓。登上尖塔十分困難,但是從上面可以俯瞰包括金字塔在內的開羅全景。蘇丹·哈桑清真寺以其精巧、細膩,巧奪天工的建築和古老的歷史,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伊斯蘭教徒前來朝拜,有人還曾將它與法老時期的金字塔相媲美。

歷史淵源

蘇丹·哈桑清真寺蘇丹·哈桑清真寺

艾優布王朝

艾優布王朝這一時期主要的建築物有蘇丹·卡米里於公元1211年修建的伊瑪目沙斐儀(伊斯蘭沙斐儀教法學派的創立者)清真寺和墓廬。沙斐儀墓廬圓屋頂內部的雕刻和飾畫聞名遐爾。墓廬上修建有龐大的圓屋頂是該時期建築的一個特點。1250年謝吉爾·杜勒為丈夫修建的墓廬,正面有孔洞,,回紋狀雕刻,臨摹《古蘭經》銘文,卯榫、拱石以及雕刻石柱等優美的藝術造型;另外,一些學校的建築也值得一提:如薩利赫學校主門上高達32米的宣禮塔,造型獨特。塔體共3層,第1層是正六面體,第2層是八面體,塔冠是一波狀的圓屋頂。

馬木魯克時期

蘇丹·哈桑清真寺蘇丹·哈桑清真寺

馬木魯克時期(公元1250—1390年,馬木魯克王朝前期),建築業在埃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建築學領域碩果纍纍,成就輝煌。3位蘇丹蓋拉溫、納綏爾、哈桑修建的清真寺、學校、陵墓等建築的外部裝飾極其精美。公元1363年建成的蘇丹哈桑清真寺以蜂巢式裝飾著稱,牆上修砌了1座高聳的中空宣禮塔,塔身從上到下安裝了8扇排列整齊的窗戶。該寺有4座大殿,據說4座大殿內分別講授“四大教法學派”的法學主張。最大的殿堂是東殿,殿內有用白色大理石鑲嵌的凹壁。哈桑墓廬上的圓屋頂造型、雕刻精美。整座清真寺的設計呈十字形,寺中心是一露天庭院。

寺廟職能

蘇丹·哈桑清真寺蘇丹·哈桑清真寺
清真寺與穆斯林一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其職能表現在以下各方面:(1)宗教活動中心:每日“五時拜”,每周的聚禮,每年兩次“會禮”,都到清真寺舉行。宗教節日,如先知誕辰,都在清真寺慶祝。嬰兒初生時命名和亡人的殯禮也要到寺內請阿訇主持舉行。(2)宜教中心:自從先知穆罕默德在麥地那清真寺第一次“聚禮”時發表宣教演說後,清真寺就成為宜教的場所。此後在每周“聚禮”日和每年兩次“會禮”中,通過“呼圖白”(講演)方式宣教成為定製。(3)宗教教育中心:在伍麥葉王朝時期,各地清真寺開始附設學校,教讀《古蘭經》。阿拔斯王朝時期,許多著名清真寺同時也是著名的同名大學所在地,如埃及的愛資哈爾大學,摩洛哥非斯的卡拉維因大學,突尼西亞的栽突那大學等。(4)文化中心:清真寺多附設有圖書館,也附設有醫療機構。如葉門薩那清真大寺圖書館是阿拉伯世界清真寺最大的圖書館之一。(5)處理穆斯林民事的中心:一般穆斯林間有關婚姻、遺產、商業等糾紛,都在清真寺內按教法規定解決或調處。(6)穆斯林聯繫交往的中心:平時忙於自身事務,禮拜時聚會一起,特別是每周的聚禮和每年的會禮時,共同禮拜,互致色蘭,清真寺起到了凝聚和團結的作用。

歷史上修建的清真寺種類較多,有:(1)聖寺,即先知穆罕默德時代有關的清真寺,如“三大聖寺”。(2)皇家清真寺:主要是以歷代哈里發、素丹、埃米爾名義興建的清真寺,如伍麥葉清真寺。(3)主麻清真寺,在伊朗較多。(4)加米清真寺:為地區中心寺,亦稱大寺。(5)陵墓寺,附屬於陵墓主體建築的清真寺,如海珊清真寺。(6)一般清真寺。

蘇丹概況

蘇丹·哈桑清真寺蘇丹·哈桑清真寺
蘇丹位於非洲東北部,紅海西岸,是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北鄰埃及,西接利比亞、查德、中非共和國,南毗剛果(金)、烏干達、肯亞,東壤衣索比亞、厄利垂亞。東北瀕臨紅海,海岸線長約720公里。蘇丹全國氣候差異很大,自北向南由熱帶沙漠氣候向熱帶雨林氣候過渡,最熱季節氣溫可達50℃,全國年平均氣溫21℃,長年乾旱,年平均降雨量不足100毫米。蘇丹地處生態過渡帶,極易遭受旱災、水災和沙漠化。尼羅河谷縱貫中部;青、白尼羅河匯合處一帶土質最肥沃;巨大的尼羅河上游盆地占國土南部,地勢低平,水網密集,沼澤廣布。尼羅河谷以東多丘陵、山地,以西為海拔700-1,000米的廣闊高原。最高點為南部邊境的基涅提山,海拔3,187米。全境終年炎熱。年降水量自北向南由20毫米遞增至1,000毫米以上。

早在4000年前就有原始部落居住。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000年為古埃及的一部分。公元前750年努比亞人在蘇丹建立了庫施王國。公元6世紀蘇丹進入基督教時期。公元13世紀阿拉伯人征服蘇丹,伊斯蘭教得以迅速傳播,在15世紀出現了芬吉和富爾伊斯蘭王國。公元16世紀被併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勢力範圍。英國於19世紀70年代開始向蘇丹擴張。1881年,蘇丹宗教領袖穆罕默德·艾哈邁德領導民眾開展反英鬥爭,於1885年建立了馬赫迪(即“救世主”)王國。1899年蘇丹成為英國和埃及的共管國。1953年建立起自治政府。1956年1月1日宣布獨立,成立共和國。1969年5月25日,尼邁里軍事政變上台,改國名為蘇丹民主共和國。1985年4月6日,達哈卜軍事政變上台,改國名為蘇丹共和國。1986年4月蘇丹舉行大選,薩迪克·馬赫迪出任總理。1989年6月30日,巴希爾軍事政變上台,成立“救國革命指揮委員會”(簡稱“革指會”)。1993年10月,革指會解散,巴希爾改任總統,並在1996年3月和2000年12月的總統大選中連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