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非洲國家]

蘇丹[非洲國家]

蘇丹共和國是位於非洲東北部、紅海西岸的國家。北鄰埃及,西接利比亞、查德、中非共和國,南毗南蘇丹,東壤衣索比亞、厄利垂亞。東北瀕臨紅海,海岸線長約720公里,為非洲面積第三大國,世界面積第16大國。蘇丹曾被失敗國家指數列表評為“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國家”,歸咎于軍政府在達爾富爾戰亂問題上的專制統治。蘇丹的經濟以農牧為基礎,國內最重要的農業區為白、藍尼羅河相夾之“半島”Gezira)區以迄喀土穆,重工業的建設較少。2011年7月9日,南蘇丹正式宣布獨立。2012年4月,蘇丹向南蘇丹宣戰誓奪石油重鎮 。

基本信息

簡介

蘇丹共和國非洲大陸面積第3大國,面積1,915,813平方公里。(曾是非洲面積第一大國,2011年7月9日,蘇丹南部獨立,成立南蘇丹共和國,蘇丹土地面積由原非洲第一位退居第三位。)該國位於非洲東北部,紅海沿岸,撒哈拉沙漠東端。國家的名字源自於阿拉伯語"Bilad-al-Sudan",字面意思為“黑(人)的土地”,首都喀土穆,曾被失敗國家指數列表評為"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國家",歸咎于軍政府在達爾富爾戰亂問題上的專制統治。同時,南蘇丹於2011年舉行投票,就是否脫離蘇丹共和國的統治而獨立作出選擇。2月7日投票結果公布,蘇丹南部近99%的民眾同意南部脫離蘇丹共和國。蘇丹總統承認和接受這一結果,同時美國表示將在2011年7月承認蘇丹南部獨立,7月8日,蘇丹承認南蘇丹共和國獨立。7月9日,南蘇丹正式宣告獨立。

歷史沿革

古代時期

早在4000年前,就有原始部落在蘇丹居住。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000年為古埃及的一部分。公元前750年努比亞人在蘇丹建立了庫施王國。公元6世紀蘇丹進入基督教時期。公元13世紀阿拉伯人征服蘇丹,伊斯蘭教得以迅速傳播,在15世紀出現了芬吉和富爾伊斯蘭王國。公元16世紀被併入地跨昔日歐、亞、非三洲的奧斯曼帝國勢力範圍。

公元1世紀左右,麥羅埃王國繁榮昌盛起來。麥羅埃地處東非的交通要衝和貿易樞紐,同埃及、衣索比亞、印度、西亞等地都有貿易來往。在麥羅埃出土的中國銅鼎,說明當時麥羅埃王國同中國也有文化交流。4世紀,麥羅埃的統治者們發生內訌,削弱了國家的防衛力量,曾一度被強大起來的阿克蘇姆國家所征服。6世紀中葉,從埃及傳入基督教,並成為麥羅埃國家的正式宗教。不久以後,麥羅埃分裂為兩個基督教國家:穆庫拉和阿羅亞。前者以東古拉為都,故又稱東古拉王國;後者建都索巴。後來,穆庫拉國併入埃及,阿羅亞暫時保持獨立。

早在公元前後,就有一部分阿拉伯人從衣索比亞進入努比亞,建立殖民點。阿拉伯人征服埃及以後,在8世紀中葉曾侵入努比亞,直到13世紀時才最終征服努比亞全境。從此,阿拉伯文化和伊斯蘭教在努比亞廣為流行;伊斯蘭教逐漸排斥了基督教。努比亞日益伊斯蘭化和阿拉伯化。

近代時期

英國於19世紀70年代開始向蘇丹擴張。

1881年,蘇丹宗教領袖穆罕默德·艾哈邁德領導民眾開展反英鬥爭,於1885年建立了馬赫迪(即“救世主”)王國。

1899年蘇丹成為英國和埃及的共管國。

現代時期

1953年蘇丹建立起自治政府。

1956年1月1日宣布獨立,成立共和國。

1969年5月25日,尼邁里由軍事政變上台,改國名為蘇丹民主共和國。

1985年4月6日,達哈卜軍事政變上台,改國名為蘇丹共和國。1986年4月蘇丹舉行大選,薩迪克·馬赫迪出任第一總理。

1989年6月30日,巴希爾軍事政變上台,成立“救國革命指揮委員會”(簡稱“革指會”)。

1993年10月,革指會解散,巴希爾改任總統,並在1996年3月和2000年12月的總統大選中連任。

巴希爾1989年上台後,解散議會、內閣及地方政府;取締一切政黨,停止一切非官方新聞機構的活動。

1991年起在全國範圍內(南方部分省除外)實行伊斯蘭法,以《古蘭經》和《聖訓》作為制定政治、經濟、社會生活方針和政策的準則。

1996年3月,蘇舉行首次總統和議會選舉,巴希爾當選總統,原全國伊斯蘭陣線(簡稱“伊陣”)領導人圖拉比當選議長。

1998年6月,蘇頒布新憲法,明確規定言論、結社自由和政治協商等原則,承認宗教平等、信仰自由,確立了獨立、開放和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外交政策。同年底政府制定並通過《政治結社組織法》,約30個黨派註冊成為合法政黨。

1999年底,巴希爾總統宣布解散議會,圖拉比隨後宣布退出執政的全國大會黨(由 “伊陣”演變而成),另組建反對黨-人民全國大會黨。

2001年2月,圖拉比領導的人民全國大會黨與加朗領導的南方反政府武裝簽署諒解備忘錄後,蘇安全部門逮捕了圖拉比。

2004年,蘇丹政府先後於3月和9月挫敗由人民全國大會黨策劃的三次政變;同時繼續奉行全國和解政策,積極尋求與北方反對派和解與對話、與南方反政府武裝和談。

在美國和政府間發展組織(簡稱“伊加特”)的直接參與下,蘇政府與南方反政府武裝“蘇丹人民解放運動”(SPLM)的和平談判取得積極進展,雙方於2005年1月9日在奈洛比簽署《全面和平協定》。至此,長達22年之久的蘇丹內戰宣告結束。蘇於7月9日起進入為期6年的過渡期,過渡期內由北南雙方聯合執政,巴希爾繼續任總統,SPLM主席加朗就任蘇第一副總統(加於7月31日墜機身亡,其副手基爾繼任)。9月,民族團結政府成立。10月,南方成立以SPLM為主的自治政府,基爾任主席。蘇政局基本穩定。

從2006年6月起,蘇政府與東部反政府組織“東部陣線”開始在厄利垂亞首都阿斯馬拉舉行和談。雙方簽署了《原則宣言》等檔案,為和談取得實質性突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蘇丹政府與達爾富爾地區主要反政府組織“公正與平等運動”2010年2月23日在卡達首都多哈正式簽署解決衝突和實現和平的框架協定,為結束舉世關注的長達7年的達爾富爾地區武裝衝突及人道主義災難創造了條件,也為雙方最終簽署全面和平協定帶來了希望。

2011年7月9日,南蘇丹共和國正式成立。

行政區劃

全國共設17個州,分別是:喀土穆州、北方州、尼羅河州、紅海州、卡薩拉州、加達里夫州、傑濟拉州、森納爾州、白尼羅河州、青尼羅河州、北科爾多凡州、南科爾多凡州、北達爾富爾州、西達爾富爾州、南達爾富爾州、中達爾富爾州(2011年底新設)、東達爾富爾州(2011年底新設)。

地理環境

位置

蘇丹位於非洲東北部,紅海西岸。北鄰埃及,西接利比亞、查德、中非,南毗南蘇丹,東接衣索比亞、厄利垂亞。東北瀕臨紅海,海岸線長約720公里。

地形

蘇丹境內四周高,中間低,東北面有紅海山脈,西部有穆爾山區,南部為努巴山區。

氣候

蘇丹位於北緯9度和北回歸線之間,全境受太陽直射,是世界上最熱的國家之一,乾旱而炎熱是這個國家氣候的基本特點。

蘇丹國土廣袤,南北東西氣溫差異很大。全國可分為2個氣候區:南部為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暖乾燥的熱帶草原氣候區,北部則是高溫少雨的熱帶沙漠氣候區,氣候乾燥,多風沙。

首都喀土穆有“世界火爐”之稱,年平均氣溫在30℃以上,4-7月為最熱的季節,一般日間氣溫40℃,酷熱季節氣溫可達50℃,地表溫度最高可達70℃。但在個別高海拔地區,寒冷之時氣溫亦可低到0℃左右。

自然資源

有鐵、銀、鉻、銅、錳、金、鋁、鉛、鈾、鋅、鎢、石棉、石膏、雲母、滑石、鑽石、石油、天然氣和木材等豐富的自然資源。

2013年,全國共查明主要礦物資源儲量:鐵約3億噸,銅900萬噸,鉻70萬噸,銀約9000噸,石油約5億噸。森林面積約6400萬公頃,占全國面積23.3%。在林業資源中,阿拉伯樹膠占重要地位。水力資源豐富。有200萬公頃淡水水域。

人口

蘇丹人口36,992,490人(2006年統計)。全國有19個種族,597個部落。其中,黑人占52%,阿拉伯人占39%。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使用者占總人口的60%。通用英語。70%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多屬遜尼派,主要居住在北方,南方居民多信奉原始部落宗教及拜物教,僅有5%的人信奉基督教,多居住在南方和首都喀土穆。人口增長率2.7%,人均壽命56.4歲,14歲以下人口占總人口的45%。

國家象徵

國名

蘇丹共和國(阿拉伯語:جمهورية السودان‎;英語:Republic of the Sudan),國家的名字源自於阿拉伯語“Bilad-al-Sudan”,字面意思為“黑人的土地”。

國旗

蘇丹[非洲國家]蘇丹[非洲國家]

蘇丹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靠旗桿一側為綠色等

腰三角形,右側為三個平行且寬度相等的寬條,自上而下依次為紅、白、黑三色。紅色象徵革命與進步,白色象徵和平,黑色象徵屬非洲黑色人種的南方居民(註:南部地區已於2011年7月9日獨立,成立南蘇丹共和國),綠色象徵北方居民所信奉的伊斯蘭教以及繁榮、幸福。

國徽

蘇丹共和國國徽蘇丹共和國國徽

蘇丹國徽圖案簡潔,線條明快,中心圖案是一隻左望的蘇丹特有的沙

漠鷺鷹。雄鷹的雙翅與身體,正好化作蘇丹的六大行政區。國徽上下各繪有一條白色飾帶,分別用阿拉伯文寫著“勝利屬於我們”以及“蘇丹民主共和國”字樣(1985年4月,尼邁里政權被推翻後,國名再次改為“蘇丹共和國”)。甘於忍受一切艱苦,為了榮譽,不惜生命的蘇丹人,定將以雙手、勇氣和信心,使國家千秋萬代長久興盛。

國歌

《我們是上帝和我們土地的軍隊》

艾赫默德·穆罕默德·薩利赫作詞,穆爾譜曲。

我們是上帝的兵,祖國的兵,我們無所畏懼,勇於犧牲。樂於忍受一切艱苦,為了榮譽,不惜生命。祝願祖國蘇丹,千秋萬歲永興盛,向各國示以周行。蘇丹兒女,挺身而起,肩負保衛祖國的使命。

政治

憲法

1973年4月蘇丹實行首部憲法,1985年4月廢止。同年10月頒布過渡憲法,1989年6月30日廢止。

1998年6月30日,蘇頒布並實行新憲法,規定蘇丹是多種族、多文化、多宗教國家,國家實行建立在聯邦制基礎上的非中央集權制;總統是國家主權的最高代表,軍隊最高統帥,擁有立法、司法、行政最高裁決權,由全民選舉產生,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一屆;議會為立法機構;司法獨立;確立言論、結社自由原則和政治協商原則;宗教信仰自由,各宗教平等相處,南北方公民與義務平等。

2002年4月,全國大會黨協商會議就修憲問題作出決定,取消總統任期兩屆的規定,可連選連任。2005年7月,巴希爾總統簽署了成立蘇丹民族團結政府的過渡期憲法。過渡期為6年,過渡期內蘇丹保持統一,實行“一國兩制”,建立南北兩套立法系統。南方成立自治政府,北方保持建立在伊斯蘭法基礎上的政府機構,過渡期後南方可行使民族自決權。

南蘇丹獨立建國後,過渡期憲法已不再適用。蘇丹國民議會正在討論制訂新憲法。

議會

根據1998年頒布實施的憲法,國民議會為蘇丹國家立法機構,75%的議員由直選產生,25%由社團、組織間接選舉產生,議長由第一次議員大會選舉產生,每屆議會任期4年。第一屆蘇丹全國議會於1996年4月1日成立,共有議員400人,議長為哈桑·阿卜杜拉·圖拉比(Hassan Abudulla Turabi)。1999年12月,巴希爾總統宣布解散議會,罷免議長圖拉比。2000年12月,蘇選舉產生新一屆議會,2001年2月5日,艾哈邁德· 易卜拉欣·塔希爾(Ahmed Ibrahim Al-Tahir)當選為議長。2005年8月31日,蘇選舉產生新一屆過渡期國民議會,塔希爾連任議長。2010年4月,蘇進行了包括國民議會在內的全國大選,塔希爾再次連任。南蘇丹獨立後,原南蘇丹籍議員自動離職。2013年12月,法提赫·伊扎丁(Al-Fatih Izz alden)當選議長。當前,蘇國民議會共有354名議員。根據1998年頒布實施的憲法,國民議會為蘇丹國家立法機構,75%的議員由直選產生,25%由社團、組織間接選舉產生,議長由第一次議員大會選舉產生,每屆議會任期4年。第一屆蘇丹全國議會於1996年4月1日成立,共有議員400人,議長為哈桑·阿卜杜拉·圖拉比(Hassan Abudulla Turabi)。1999年12月,巴希爾總統宣布解散議會,罷免議長圖拉比。2000年12月,蘇選舉產生新一屆議會。 2001年2月,艾哈邁德·易卜拉欣·塔希爾(Ahmed Ibrahim Al-Tahir)當選為議長。2005年8月,蘇選舉產生新一屆過渡期國民議會,塔希爾連任議長。2010年4月,塔希爾再次連任。南蘇丹獨立後,原南蘇丹籍議員自動離職。2013年12月,法提赫·伊扎丁(Al-Fatih Izz alden)當選議長。

政府

政府由總統直接主持,不設總理職務。2005年9月20日,由北南雙方聯合執政、其他黨派參政的民族團結政府成立,並於2007年12月、2008年2月、2009年5月、2010年6月、2011年12月和2012年6月五次改組。

2014年,政府主要成員如下:總統奧馬爾·哈桑·艾哈邁德·巴希爾(Omar Hassan Ahmed Al-Bashir)、第一副總統阿里·奧斯曼·穆罕默德·塔哈(Ali Osman Mohammed Taha)、副總統哈吉·亞當·優素福(Al Haj Adam Yousouf)。總統助理5人:納菲阿·阿里·納菲阿(Nafie Ali Nafie)、穆薩·穆罕默德·艾哈邁德(Musa Mohammed Ahmed)、賈拉勒·優素福·達加爾(Jalal Yousif Al-Degair)、阿卜杜拉赫曼·薩迪克·馬赫迪(Abdul-Rahman Al-Saddiq Al-Mahdi)、賈法爾·薩迪克·穆罕默德·奧斯曼·米爾加尼(Jaafar Al-Saddiq Mohamed Osman Al-Mirghani)。

政府部長31人:總統事務部長巴克利·哈桑·薩利赫(Bakri Hassan Salih)、內閣事務部長艾哈邁德·薩阿德·歐麥爾(Ahmed Saad Omer)、國防部長阿卜杜拉希姆·穆罕默德·海珊(Abdul-Rahim Mohamed Hussein)、內政部長易卜拉欣·馬哈茂德·哈米德(Ibrahim Mahmoud Hamid)、外交部長阿里·艾哈邁德·庫爾提(Ali Ahmed Karti)、法務部長穆罕默德·巴沙爾·杜薩(Mohamed Bushara Dousa)、財政和國民經濟部長阿里·馬哈茂德·阿卜杜拉蘇勒(Ali Mahmoud Abdul-Rasul)、農業和灌溉部長阿卜杜勒哈利姆·伊斯梅爾·穆塔菲(Abdul-Haleem Ismail Al-Mutaafi)、石油部長奧德·艾哈邁德·賈茲(Awadh Ahmed Al jazz)等。

政黨

截止至2014年,蘇丹全國約有30餘個政党進行了登記。主要有:

(1)全國大會黨(National Congress Party):蘇丹執政黨(簡稱全國大)。前身為蘇丹全國伊斯蘭陣線,由穆斯林兄弟會演變而成,1989年政變後成為執政黨。1998年起用現名。1999年10月召開首次全國代表大會,巴希爾總統任全國大主席,哈桑·圖拉比為秘書長。2000年6月,全國大召開協商委員會會議,決定免去圖拉比全國大秘書長職務。9月,易卜拉欣·艾哈邁德·奧馬爾(Ibrahim Ahmed Umar)當選全國大秘書長。2005年11月,全國大二大召開,巴希爾總統連任黨主席。2009年10月,全國大三大召開,巴希爾總統再次連任。

(2)烏瑪黨(Umma Party):由蘇丹伊斯蘭安薩教派第二任教長阿卜杜拉赫曼·馬赫迪於1945年1月創立。1956年7月起開始走上執政舞台。該黨領袖薩迪克·馬赫迪(Sadig Al Mahdi)曾任蘇丹總理(1985-1989)。1989年,現任總統巴希爾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以烏瑪黨為主的政府。1996年12月,薩迪克帶領部分烏瑪黨領導人逃亡厄利垂亞,後轉至埃及。2000年11月,薩迪克結束流亡返蘇,並開始參與蘇政治事務。2011年底,其子阿卜杜拉赫曼·馬赫迪被任命為總統助理。

(3)民主聯盟黨(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成立於1967年,由民族聯合黨和人民民主黨合併組成。在蘇註冊登記的民聯黨為民聯黨辛迪派,領導人為謝里夫·宰因·阿比丁·辛迪(Al-sharief Zainal-Abdin Al-Hindi),該黨部分成員在聯邦政府中擔任部長職位。流亡埃及的穆罕默德·奧斯曼·米爾加尼(Muhammed Uthman Al-Mirghani)領導的國外民聯黨曾參與組建了包括加朗反政府武裝在內的反對黨組織聯盟"蘇丹全國民主聯盟"。2001年,國外民聯黨副主席艾哈邁德·米爾加尼結束12年的流亡生涯返回蘇丹。2002年,巴希爾總統、塔哈副總統及外長穆斯塔法等分別與流亡埃及的反政府聯盟主席、民聯黨主席米爾加尼進行接觸和對話。2011年底,民聯黨入閣參政,黨主席之子賈法爾、民聯黨分離派領導人賈拉勒被任命為總統助理。

司法

蘇丹設高級司法委員會。下設最高法院和總檢察院。

2014年,首席法官為賈拉勒丁·穆罕默德·奧斯曼(Jalaldin Mohamed Osman),總檢察長歐麥爾·艾哈邁德·穆罕默德(Omer Ahmed Mohamed)。

政要

蘇丹[非洲國家]蘇丹[非洲國家]

總統奧馬爾·哈桑·艾哈邁德·巴希爾。1944年1月1日出生於

蘇丹北部尼羅河省的一個農民家庭。1960年高中畢業後考入瓦迪西納軍事學院,1966年畢業後先後在西部軍區、空降部隊和獨立第八步兵旅服役。曾獲蘇丹指揮參謀學院軍事學碩士學位及馬來西亞國家軍事學院碩士學位。1989年6月30日發動軍事政變前任第八步兵旅準將旅長,政變成功後任救國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兼總理、國防部長和武裝部隊總司令,並晉升為中將。1993年10月改任總統。1996年、2000年在大選中兩次當選。曾於1990年11月和1995年9月訪華。2005年4月出席亞非峰會期間,同胡錦濤主席進行了會晤。2006年11月來華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

軍事

軍力

蘇丹武裝部隊建立於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獨立後,軍隊實行蘇丹化。8月1日為建軍節。實行義務兵役制,規定18-30歲的蘇丹人必須有31個月的服役期。

2013年,武裝部隊總兵力約為2萬人,由陸、海、空及防空軍4個軍種組成。蘇還組織和訓練軍事部隊性質的民防軍,估計有10萬人。

軍校

軍事院校主要有最高軍事學院、參謀指揮學院和軍事學院。

軍費

2004年軍費開支約4.65億美元。

外交

國策

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維護國家主權,反對西方強權政治,主張加強阿拉伯國家團結,密切同非洲國家的合作,重視同中國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係。近年來,致力於睦鄰友好,積極改善同美等西方國家關係,外交更趨靈活、務實。目前,蘇已同世界上近100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

對重大國際問題的態度 關於國際形勢:認為當今世界在政治、戰略、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均處於失衡狀態。新的矛盾和衝突此起彼伏,世界局勢很不安寧,世人無安全感。世界經濟正向大型經濟集團化的方向發展,主張阿拉伯和非洲地區集中自己的資源,建立牢固的地區經濟聯盟和共同市場,走一體化的道路。

關於建立國際新秩序:主張在國際大家庭廣泛參與的基礎上,以聯合國憲章為準則建立國際新秩序,以維護世界的安全與穩定,根除不平等的政治、經濟關係。

關於反對恐怖主義:拒絕並譴責恐怖主義,認為國際社會必須對恐怖主義採取統一立場。呼籲國際社會對恐怖主義概念做出明確界定,反對將恐怖主義與某一特定的文明掛鈎,以及在反恐問題上實行雙重標準。強調國際反恐戰爭應以國際法為基礎。

關於安理會改革:支持安理會改革,認為安理會改革應在聯合國改革的大框架內進行,應通過協商一致作出決定。蘇原則上支持非盟統一立場,主張吸收非洲國家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安理會的工作應增加透明度和民主,奉行公正、客觀的原則,批評動輒以制裁解決爭端的做法,反對雙重標準。

關於人權問題:主張各國應通過合作客觀地探討解決人權問題,反對在人權問題上採用雙重標準的做法。強調各國有權選擇各自的發展道路和模式,反對某些國家以人權為藉口向別國施壓,干涉別國內政。

關於中東問題:承認巴勒斯坦國,認為巴人民享有自決權和建國權。堅決反對以色列建立隔離牆,主張以色列應撤出所有阿拉伯被占領土。要求國際社會和安理會向以施壓,敦促以執行安理會有關決議,實現地區安寧和穩定。

關於伊拉克問題:反對美英對伊動武,強調國際法的權威性,主張在聯合國框架內通過和平途徑解決當前伊拉克問題。呼籲保證伊領土完整,儘快解決伊國內安全和人道狀況惡化問題並恢復其行使主權。

同中國的關係

麥洛維大壩麥洛維大壩

兩國於1959年2月4日建交後,友好合作關係不斷發展。2006年中蘇關係發展順利,重要互訪有:中國政府特使、外 交部部長助理呂國增訪蘇(1月);蘇丹總統巴希爾(11月)、蘇丹總統助理納菲阿兩次訪華(5月、9月);蘇丹外長阿賈維尼(5月);蘇丹國防部長海珊上將(3月);蘇丹財政和國民經濟部長哈桑(7月);能源礦產部長賈茲(9月)、2006年中蘇貿易額達33.54億美元,同比下降14.2%。目前蘇丹是中國在非洲第三大貿易夥伴。

截至2007年4月,兩國重要互訪有: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2月);中國政府特使、外交部部長助理翟雋兩次訪蘇(1月、4月);蘇丹總統助理納菲阿(3月)、蘇丹武裝部隊聯合參謀部參謀長哈吉上將(4月)。

中國駐蘇丹大使:羅小光

蘇丹駐華大使:米爾加尼·穆罕默德·薩利赫

同美國的關係

1952年,美在喀土穆設聯絡處,蘇丹獨立後升為 大使館。1967年,蘇丹為抗議美支持以色列對阿拉伯國家發動侵略戰爭,同美斷交。1972年復交。1989年巴希爾政變上台後,因推行激進的內外政策,兩國關係急劇惡化。1993年,美將蘇列入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的黑名單。1996年發生 埃及總統穆巴拉克遇刺事件後,美推動安理會通過對蘇制裁決議。1997年,美宣布對蘇實行單方面制裁。1998年8月美駐 坦尚尼亞和肯亞使館發生爆炸後,美稱蘇捲入此事,並指責蘇生產 化學武器,用飛彈炸毀了蘇首都喀土穆的希法製藥廠。“9·11”事件後,蘇積極配合美反恐,兩國關係較前改善。2001年9月底,在美默認下,聯合國取消對蘇制裁。11月,美開始介入蘇南方問題,設立蘇丹問題特使,頒布《蘇丹和平法》為達成和平協定設定時間表,並召集蘇政府與SPLA代表赴美磋商。2003年10月,美國務卿鮑威爾親赴雙方在肯亞的談判現場,敦促雙方加快談判進程。2005年1月,在美及“伊加特”的斡鏇和推動下,蘇政府與蘇丹人民解放軍在奈洛比正式簽署《全面和平協定》。6月,蘇外長伊斯梅爾訪美,向美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改善兩國關係的要求和建議。7月,美國務卿賴斯專門就達爾富爾訪問了蘇丹。11月,蘇丹第一副總統基爾訪美。美副國務卿 佐利克年內四次訪問蘇丹。

同埃及的關係

蘇埃兩國關係源遠流長。1974年兩國制定一體化計畫,1976年簽訂共同防禦協定。1979年後尼邁里公開批評埃以和約,導致雙方撤回大使。1981年兩國恢復大使級外交關係。1995年6月刺殺穆巴拉克總統未遂事件發生後,埃指責蘇涉嫌此案,兩國關係一度惡化。近年來,蘇埃關係進入全面正常化階段。2004年1月、7月和12月,蘇總統巴希爾三度訪埃,6月,埃總理訪蘇,兩國政治、經貿等各領域關係全面發展。2005年6月,蘇丹政府與反對派聯盟簽署開羅協定後,巴希爾與穆巴拉克進行了會晤。此外,兩國還在達爾富爾問題上保持著密切的溝通。

同衣索比亞的關係

雙方曾因相互支持對方反對派而長期交惡。1996年7月非統組織第32屆首腦會議期間,巴希爾總統與埃塞總統梅萊斯舉行會晤,雙方均表示願意和平共處,和平解決邊界爭端。1998年埃塞同厄利垂亞發生武裝衝突後,蘇、埃關係明顯改善。近年來,蘇埃關係進入全面正常化階段,兩國保持睦鄰友好關係。埃塞對蘇和平進程予以支持。2005年4月,巴希爾總統參加在亞的斯亞貝巴舉行的“東非首腦會議”,並會見了埃塞總理澤納維,雙方決定將部長級會議提升到首腦級會晤。12月,蘇第一副總統基爾訪問埃塞。同月,埃塞總理澤納維訪蘇。

同厄利垂亞的關係

蘇曾長期支持厄的獨立運動,但1993年厄獨立後,兩國反目成仇,時常發生邊界衝突。1994年厄宣布與蘇斷交。1999年,巴希爾總統同厄總統伊薩亞斯兩次舉行會晤,並簽署和解協定,決定恢復兩國外交關係。近年來,蘇丹和厄利垂亞相互指責對方支持各自反政府武裝,兩國關係持續緊張。2005年5月,蘇丹總統巴希爾和厄利垂亞總統伊薩亞斯在的黎波里舉行了會晤。10月,厄特代外長歐麥爾訪蘇,提議改善兩國關係。12月,蘇第一副總統基爾、外長阿賈維尼、蘇總統顧問 薩拉丁相繼訪問厄特,兩國關係出現積極改善勢頭。

同烏干達的關係

雙方曾因相互支持對方反政府武裝而長期交惡,並導致1995年斷交。1999年巴希爾總統與穆塞韋尼總統在奈洛比會晤,簽署關於恢復兩國外交關係、不以武力解決爭端和停止支持對方反政府武裝的協定。2000年9月,經埃及、利比亞調解,蘇烏關係基本實現正常化。2005年5月,烏國防部長訪蘇。

同肯亞的關係

蘇與肯之間有領土爭端,肯長期同情與支持蘇南方反政府武裝。巴希爾執政後,與肯就兩國邊境地區現狀達成諒解,簽署了安全協定,兩國關係得到顯著改善。肯與埃塞、厄、烏干達組成“伊加特”四國調解委員會斡鏇解決蘇南方問題。在肯的積極斡鏇下,自2003年9月起,蘇第一副總統塔哈與SPLA領導人加朗在肯舉行了多輪政治談判,並與2005年1月在肯簽署了《全面和平協定》。2005年5月,蘇丹和肯亞簽署兩國武裝部隊關係協定。

同利比亞的關係

尼邁里時期,兩國關係緊張。1975年和1976年,蘇丹發生兩起有利背景的未遂政變,蘇同利斷交。1978年兩國復交。1981年因查德問題,蘇再次與利斷交。1985年蘇發生政變,利率先承認蘇丹新政權。1989年巴希爾執政後,兩國正式簽署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社會、安全和思想等方面實現全面統一的一體化協定但無實質性進展。蘇反對美借洛克比事件對利的制裁。1997年後,利積極調解蘇與埃及、烏干達和厄利垂亞等國關係,還在蘇政府與反對派之間進行斡鏇。2001年5月,利領導人卡扎菲訪蘇。利積極支持蘇政府為實現蘇和平所作的努力。兩國外長互訪頻繁。2002年3月,巴希爾總統赴利參加 薩赫勒-撒哈拉國家聯合體首腦會議。10月,蘇總統助理穆巴拉克赴利出席兩國一體化最高委員會會議,以加強雙邊經貿合作。2004年11月,巴希爾總統訪利。達爾富爾問題發生後,利積極斡鏇並於2004年10月和2005年5月就達問題主持召開了兩次小型非洲首腦會議。2006年2月,在利召開了解決蘇丹、查德問題的小型非洲首腦會議。

同沙烏地阿拉伯的關係

尼邁里執政時,兩國關係密切,沙特是阿拉伯國家中對蘇援助最多的國家。薩迪克執政期間,沙對蘇同利比亞、伊朗發展關係不滿,凍結了對蘇的經援。1989年後,巴希爾為改善和發展與沙關係,兩次訪沙。在海灣戰爭中,蘇因支持伊拉克,得罪了沙特、 科威特等海灣國家,另外由於蘇曾一度支持沙特反對派分子 本·拉登,沙斷絕對蘇的一切援助。1995年後,蘇主動修復與沙關係。從1996年起,沙開始恢復向蘇提供少量經援。2000年,巴希爾總統訪沙,蘇沙關係恢復正常。2002年,沙提出中東和平新倡議後,蘇表示支持。6月,巴希爾總統訪沙。6月、12月,蘇、沙兩國外長實現互訪,成立部長級混委會,並簽署了政治、經貿合作框架協定,沙支持蘇政府的和平努力並積極在蘇投資,沙特發展基金會向蘇麥羅維大壩項目提供貸款1.5億美元,2005年3月,沙內政部長阿卜杜·阿齊茲訪蘇,兩國在反毒品走私和安全合作簽署了協定。9月,巴希爾總統訪問沙特,與沙國王阿卜杜拉舉行會談,雙邊關係得到進一步加強。

經濟

蘇丹是聯合國宣布的世界最不已開發國家之一。

蘇丹經濟結構單一,以農牧業為主,工業落後,基礎薄弱,對自然及外援依賴性強。農業人口占80%。農牧產品出口占出口總值的90-95%。長絨棉產量僅次於埃及居非洲第二位,阿拉伯樹膠產量居世界第一位,還產玉米、高粱、花生、芝麻、椰棗等。畜牧業也重要,多羊、牛和駱駝。工業有食糖、油料加工、化工、煉油、紡織、縫紉和製鞋。小規模開採鹽、金、鐵、銅、白雲母等礦藏。出口棉花、阿拉伯樹膠、花生、芝麻、活牲畜等農牧產品,進口原油、油品、原料、食品、紡織品、機械和設備、化工產品等。蘇丹港是主要海港,喀土穆-蘇丹港鐵路是對外聯繫的要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把蘇列為無力償債和不宜提供貸款的國家,於1993年8月停止其會員國的投票權。為加快經濟復甦的步伐,巴希爾政府於1993和1996年分別發布新經濟法規,實施一系列經改措施,一方面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實行市場經濟,鼓勵外國投資,發展農業,促進出口,另一方面大力推進私有化進程。1997年,蘇政府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要求實行財經緊縮政策,嚴格控制公共開支,限制依賴銀行借貸開支比例,減少貨幣發行量,重點扶持優先發展的戰略項目,利用石油出口帶動經濟復甦,通脹率和赤字均明顯下降,經濟狀況趨向好轉。1998年和1999年,蘇政府均按期償還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貸款,受到該組織好評,並於2000年恢復其會員國的投票權。近幾年,蘇建立起石油工業。隨著大量石油出口,蘇經濟狀況有所改善,目前蘇在非洲國家中保持了較高的經濟成長率。

國內生產總值(2008年):596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08年):2132美元

經濟成長率(2008年):6.5%

貨幣名稱:蘇丹鎊

匯率(2008年):1美元=2.05蘇丹鎊

通貨膨脹率(2008年):16% 國內生產總值(2005年):265.25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05年):768.6美元

經濟成長率(2005年):8%

貨幣名稱:第納爾(Dinar)2004年

匯率(2004年):1美元=263.5第納爾

通貨膨脹率(2004年):11%。

蘇丹鎊(08年1月10日改革後流通,第納爾停止流通)

匯率(2009年):1美元=2.5蘇丹鎊

工業

基礎薄弱,2003年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3.7%。主要工業有紡織、製糖、製革、食品加工、制麻、菸草和水泥等。近年來蘇政府積極調整工業結構,重點發展石油、紡織、製糖等工業。1999年,蘇石油開發取得較大進展,蘇成為石油出口國,2003年生產原油約1400萬噸,2004年達到1619萬噸。

農牧業

農業是蘇經濟的主要支柱。農業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80%。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中農業所占份額為39.2%,農牧產

工人割阿拉伯樹膠工人割阿拉伯樹膠

品出口占出口總值的15%左右。可耕地為0.8億公頃,但可耕地利用率僅為21%。農作物主要有高粱、穀子、玉米和小麥。經濟作物在農業生產中占重要地位,占農產品出口額的66%,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和阿拉伯膠,大多數供出口。長絨棉產量僅次於埃及,居世界第二;花生產量居阿拉伯國家之首,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印度和阿根廷;芝麻產量在阿拉伯和非洲國家中占第一位,出口量占世界的一半左右;阿拉伯膠種植面積504萬公頃,年均產量約3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60-80%左右。

蘇丹幅員遼闊,宜牧區面積為1.67億公頃。蘇丹的畜產品資源在阿拉伯國家中名列第一,在非洲國家中名列第二。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估算,2003年蘇丹全國牧畜存欄數為:牛3800萬頭,綿羊4700萬隻,山羊4000萬隻,駱駝320萬峰。2004年蘇畜牧業出口達1.4億美元。

旅遊業

1991年接待外國遊客約2萬人次。由於南部長期戰亂,資金嚴重短缺及遭受安理會制裁,旅遊業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蘇丹麥羅埃金字塔群遺址蘇丹麥羅埃金字塔群遺址

首都喀土穆僅有五星級賓館1座,4座高級賓館。床位約1200張。

旅遊景點

由於蘇丹擁有非洲巨大的自然環境,這個國家享有豐富的旅遊資源。 蘇丹是非洲野生物,鳥和尼羅自然風景等具有旅遊投資價值方面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蘇丹的氣候呈現各種各樣的氣候條件,紅海地區氣候成年適中,尤其是在類似Erkwiet夏季旅遊地的高地,氣候適宜。

蘇丹是少有的幾個享有豐富旅遊資源的國家之一。其表現為連綿700多公里的紅海海岸,尤其以小船-划船、划水、潛水、水下攝影等許多旅遊項目為代表。

由於紅海海岸地區不受污染,旅行者可以享受到清新的海灣和珊瑚礁。

蘇丹也享有古文明遺產,吸引了眾多的國內外遊客。

這些遺產集中在北部地區,包括Al-Nag的Al-Musawarat,Karima,Merowie,Al-Berkal,Dongola和其他地方。這些地區和其他一些地方仍在出土金字塔和廟宇的遺蹟,也證明了這裡的古代文明。很多這個領域的專家和學者被吸引到這裡。另外,儘管這些地區擁有巨大旅遊資源,他們仍考慮將那些未對旅遊開放過的景點建成考古景點。

蘇丹中部包括:Sennar and Sinja,這裡有古代Al-Funj王遺址。

該地區的古代遺物證明王國的悠長歷史。在首都,東部和西部的Mahdi洲擁有許多古代遺物。

除了其它地區的值得國外遊客了解這個國家歷史的古代遺蹟,這些古代遺蹟反映了蘇丹人民的光輝和歷史。

在蘇丹東部Sawakin地區,紅海,存在大量古代遺蹟,顯示蘇丹重大歷史階段的存在。

交通運輸

鐵路:總長5978公里。

公路:11900公里,其中4320公里舖有瀝青。

水運:有遠洋商船10艘,總噸位12.2萬噸;內河航線總長5310公里,有輪船300多艘。蘇丹港是蘇丹的主要商港,年吞吐量800萬噸,承擔著90%的進出口運輸任務。

空運:空運在蘇丹運輸中占據重要地位,蘇國內90%的運輸系通過空運進行。蘇丹民航局有大型噴氣客機10多架,全國共有民航機場63個,喀土穆、蘇丹港、卡薩拉、朱巴、朱奈納機場為國際機場。

管道運輸:蘇丹港至喀土穆建有輸油管道,全長815公里,年輸油能力80萬噸。1999年,蘇中南部油田經喀土穆至蘇丹港長1640公里的輸油管道開始投入使用。

財政金融

蘇丹共有銀行26家。蘇丹銀行建於1959年,為蘇中央銀行。其它均為商業銀行,其中雙尼羅河工業發展銀行和喀土穆銀行屬於國有。近年來財政收支情況如下(單位:億第納爾):

2001 2002 2003 2004

收入3700 4706 687310290

支出4012 5034 661011038

差額-312-328 263748

(資料來源:蘇丹銀行)

對外貿易

外貿在蘇丹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2004年蘇對外貿易總額為78.53億美元,同比增長44.78%。其中出口37.78億美元,進口40.75億美元。出口商品中,石油出口額為31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82%。其他依次為芝麻(1.78億美元)、活畜(1.38億美元)、棉花(9375.2萬美元)、黃金(5042萬美元)等。中國、沙特、日本、韓國、德國、英國、法國是其主要貿易夥伴。近幾年進出口情況如下(單位:億美元):

2001 2002 2003 2004

進口20.31 21.53 24.7640.75

出口16.99 19.48 24.4937.78

差額-3.32-2.05-0.27-2.97

2004年,蘇向中國、日本和沙特的出口分別占出口總額的66.9%、10.7%和4.4%,從中國、沙特、阿聯、埃及、印度、德國、澳大利亞和日本進口分別占進口總額的13%、11.5%、5.9%、5.1%、4.8%、4.5%、4.1%和4%。

(資料來源: 蘇丹銀行)

人民生活

蘇人口增長率2.4%,人均壽命58.6歲,14歲以下人口占總人口的43.2%。一般家庭基本生活費用占工資的66.52%,住

蘇丹婦女蘇丹婦女

房占12.36%。實行全民免費醫療。

在蘇丹,男子滿15歲,女子滿10歲便可結婚。男人娶妻必須給女方家庭一定數量的牛作為彩禮。一個男人可以根據自己擁有牛的數量來決定娶妻的多少。在阿夸特所在的丁卡部落里,如果妻子婚後幾年不育或婚後出走,男方還可以提出離婚,這時女方父母就應該把當初要的牛全部退還給男方;假如妻子在婚後兩年內去世,那么當初娶親時的彩禮可由雙方平分。

南蘇丹獨立

蘇丹南部地區於2011年7月9日獨立 南北雙方同意建緩衝區

八成分界線達成協定

蘇丹與衣索比亞的邊界線將從1605公里縮短到725公里,與中非共和國的邊界線從1070公里縮短到380公里,與其他鄰國的邊界線保持不變,其中與查德的邊界線為1300公里,與埃及的邊界線為1280公里,與厄利垂亞的邊界線為605公里,與利比亞的邊界線為380公里。

薩迪克還說,根據最近一次人口統計的結果,蘇丹人口數量為3341.9萬。

薩迪克強調,南方分離後的蘇丹面積,是根據北南之間1956年分界線來計算的。但是雙方對於這條分界線的一些部分還存在分歧。到目前為止,雙方僅僅就80%分界線的具體位置達成了協定。

聯合國將增添一個新成員

聯合國安理會2011年7月輪值主席、德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維蒂希5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說,蘇丹問題是本月安理會工作的優先事項,安理會擬於13日就蘇丹形勢舉行公開辯論,並將推薦南蘇丹共和國成為聯合國大會新成員。

維蒂希當天在記者會上說,蘇丹南部地區將於9日正式獨立並成立新國家。安理會擬於13日通過決議,推薦南蘇丹共和國成為聯合國大會新成員。

中國政府非洲事務特別代表劉貴今:

南蘇丹獨立

不具可複製性

外交部發言人洪磊2011年7月5日在此間宣布:胡錦濤主席特使、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將應邀赴朱巴出席於9日舉行的南蘇丹共和國獨立慶典。

中國政府非洲事務特別代表劉貴今7日在北京表示,南蘇丹的獨立是一件值得歡迎的歷史性事件,因為這是南蘇丹人民自覺、自願的選擇,得到了北方,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劉貴今當天在接受國際台記者專訪時說,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派出特使、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出席7月9日舉行的南蘇丹共和國獨立慶典,並將同新生的南蘇丹共和國簽署建交公報。這個行動表明,中國願意用平衡的方式來對待新獨立的南蘇丹和蘇丹。長期以來,中國和蘇丹兩國人民有著傳統的友誼和良好的關係,這涵蓋了整個蘇丹,也包括了南蘇丹。如果說蘇丹是中國的老朋友,那么南蘇丹就是中國的新朋友。

文化

禮儀

蘇丹婦女蘇丹婦女

蘇丹有手抓飯吃食的習慣,婦女

不戴面紗。蘇丹人民熱情好客,注重禮節。友人相遇,特加緊是老朋友久別重逢,彼此握手擁抱,親切問候。從個人問好一直到對方的家屬、親和朋友等,歷數分鐘之久。

按照蘇丹的商務禮俗,冬天宜穿保守式樣的西裝。訪問政府機關或大公司須先約。持用英文、阿拉伯文對照之名片會有幫助。蘇丹商人幾乎都會說英語。銷售姿態宜低。對方遲早會向你要求,千萬小心對方客記的信用。首次與蘇丹人做生意,務必要求對方開出不可撤銷信用證。報價最好用蘇丹鎊報CIF價,勿報FOB價。對方敬咖啡或邀請你至咖啡館坐坐,不宜拒絕,否則,他會認為是有失面的事。應邀至蘇丹人家中參加晚宴,一定只有男性參加。切記帶份禮物給對方,不要給他的太太帶禮物。

飲食

蘇丹的阿拉伯人以高梁、玉米、小麥、牛羊肉為主要食品,他們保持著自己伊斯蘭的傳統,忌吃豬肉,不吃怪形食物,不喜歡吃紅燴帶汁的菜,不飲酒。

蘇丹的努比亞人喜歡吃在鐵板上烙成的高梁麵餅。副食主要是秋葵葉、藥豆以及牛羊肉。他們愛飲用高梁、麥子或椰棗釀製的啤酒。

南方黑人以高梁、花生、秋葵莢、藥豆、薯類為主食,還吃牛肉、羊肉、野味、魚、蜂蜜。黑人的家常便飯是高梁面稀粥,裡面摻上牛奶、肉汁或熟肉塊。他們愛喝用高梁釀製的啤酒和燒酒。

蘇丹貝賈人愛喝鮮奶或煉乳與高梁面混合而成的“奶粥”,也愛吃煮肉和烤肉,但不喜歡吃蔬菜,也不吃魚、蛋和飛禽之類的食物。牛奶和高梁釀製的啤酒是他們的主要飲料。

宗教

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使用者占總人口的60%。通用英語。70%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多屬遜尼派,主要居住在北方,南方居民多信奉原始部落宗教及拜物教,僅有5%的人信奉基督教,多居住在南方和首都喀土穆。

禁忌

蘇丹是一個忌諱頗多的國家,外來人須儘量熟悉和尊重。貝魯族人忌諱直呼女性的姓名。這個民族婦女的地位比男人高,如果有人當著一位貝魯族男子直呼他家中女眷的姓名,他會當場大發雷霆,造成賓主雙方都很不愉快。蘇丹的貝賈族有一些特殊的禁忌:日常生活中,忌諱打罵兒童。

男孩不得提及母親和姐姐的名字;7歲以上的兒童不得與母親同宿,女孩必須與外祖母一起住;已婚男子為了迴避岳母,白天不得待在家中;夫妻二人的枕頭不得放錯位置,否則,就意味著夫婦二人感情不和。

節日

序號 節假日名稱 假期
公曆 伊歷 放假天數
1 伊斯蘭教曆新年 1月1日 1
2 聖紀 3月12日 1
3 登霄節 7月27日 1
4 開齋節 10月1日 3
5 宰牲節 12月10日 3
6 獨立日 1月1日 1
7 復活節 4月22日 1
8 惠風節 4月24日 1
9 救國革命日 6月30日 1
10 聖誕節 12月25日 1

文教

教育

蘇丹東部地區民間舞蹈——牛頭舞蘇丹東部地區民間舞蹈——牛頭舞

1988年6月,教育部決定取消中等和高等教育免費的規定,國小仍為免費教育。各地區教育發展很不平衡,北方教育 發展較快。全國人口的64%為文盲,25%的學齡兒童不能入學。2003年全國有中、國小校13559所,綜合大學5所,專科院校11所,在校學生約497萬人,其中大學生約24萬人,教師約13萬人。喀土穆大學建於1902年,是蘇丹最早建立的高等學府。恩圖曼伊斯蘭大學建於1912年。

媒體

主要報刊有《今日新聞報》、《訊息報》和《輿論報》,均為阿文日報。《新地平線》為英文報,《今日蘇丹》為英文月刊。

蘇丹通訊社是官方通訊社,1971年5月成立,在奈洛比、摩加迪沙、恩賈梅納、開羅、吉布地設有分社。現已同法、德、伊朗、伊拉克、利比亞、摩洛哥、敘利亞等國的通訊社以及中東通訊社、塔斯社、新華社等建立了交流和業務聯繫。每日出版阿、英文新聞電訊稿各400多份。在印度、美國和聯合國派有記者。

蘇丹國家廣播電台,設在喀土穆以北的恩圖曼鎮,建於1940年,用阿、英、法、索馬里等語言對國內外播音。在國內共有9個發射台,每日除用阿語播放19個小時的節目外,還用英、法等語言廣播3個半小時。朱巴等城市建有地方廣播電台。朱巴電台主要用英語向南方播音。

蘇丹國家電視台,設在恩圖曼,建於1963年12月,每天用阿、英文播送節目約8小時,同各阿拉伯國家和一些外國電視台有業務交流關係,收視觀眾約1000萬。瓦德邁達尼和朱巴等地建有地方電視台。

禮儀

作為區別教派和部族的標誌。有手抓飯吃食的習慣,婦女不戴面紗。蘇丹人民熱情好客,注重禮節。友人相遇,特加緊是老朋友久別重逢,彼此握手擁抱,親切問候。從個人問好一直到對方的家屬、親和朋友等,歷數分鐘之久。

按照蘇丹的商務禮俗,冬天宜穿保守式樣的西裝。訪問政府機關或大公司須先約。持用英文、阿拉伯文對照之名片會有幫助。蘇丹商人幾乎都會說英語。銷售姿態宜低。對方遲早會向你要求,千萬小心對方客記的信用。首次與蘇丹人做生意,務必要求對方開出不可撤銷信用證。報價最好用蘇丹鎊報CIF價,勿報FOB價。對方敬咖啡或邀請你至咖啡館坐坐,不宜拒絕,否則,他會認為是有失面的事。應邀至蘇丹人家中參加晚宴,一定只有男性參加。切記帶份禮物給對方,不要給他的太太帶禮物。

當地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天氣較涼爽,宜前往。齋月生意冷淡,日年年隨伊斯蘭教曆改變,出訪前應查清楚。只可瓶裝水,菜食用前需洗淨。奶需先開再喝。法地進口醫藥品甚貴。

劫持事件

釋放條件

據報導,劫持29名中國工人的蘇丹叛軍“蘇丹人民解放運動北方局”於2012年2月1日發表聲明,要求中國說服蘇丹政府停止在南部地區對該組織的軍事清剿,並幫助開闢“人道主義走廊”,使急需援助運抵該地區。“如果這些條件得到滿足,中國工人們會被安全釋放。”

中國駐蘇丹使館敦促蘇丹方面儘早釋放遭劫工人

但據環球時報報導,上述要求2日被蘇丹政府斷然拒絕。蘇丹政府拒絕同該組織停火的倡議。喀土穆政府表示,營救中國工人的軍事行動仍將繼續,接下來會加大對該叛亂組織的打壓,蘇丹方面許諾很快就能營救出全部中國工人。(證券時報網)

釋放中國工人

2012年2月9日,搭乘29名在蘇丹獲救中國工人的航班抵達首都國際機場,航班停靠在T3航站樓的507號機位,現場將有一個簡短的歡迎儀式。隨後,這些中國工人將返回四川和山東的老家。

據悉,中水電集團公司在蘇丹南科爾多凡州一個公路項目工地1月28日遭到當地反政府武裝“蘇丹人民解放運動”(北方局)襲擊,當時工地共有47名中國員工,其中29名員工被反政府武裝劫持,17名員工成功脫險,另有一名員工不幸中彈身亡。遭劫持的29名員工已於7日獲釋。

宣戰南蘇丹

2012年4月18日,蘇丹總統奧馬爾·巴希爾向南蘇丹宣戰,威脅推翻南蘇丹現政府,奪回被南蘇丹占領的石油重鎮。南蘇丹隨後對巴希爾的話作出回應,呼籲談判解決問題。

飲食

工人割阿拉伯樹膠工人割阿拉伯樹膠

因氣候炎熱,蘇丹人的飲食起居比較簡單,他們大都以玉米、高梁為主食,喜愛吃的副食品有:牛肉、雞、以及西紅柿、黃瓜、土豆等新鮮蔬菜。他們一般喜愛吃歐式西菜,但也喜歡吃中國的四川菜。他們的口味清淡,卻又愛吃美味食品。他們喜食煎、炸的菜餚。他們忌吃豬肉、蝦、動物內臟和奇形怪狀的食品,如鱔魚、甲魚、魷魚等。一天四餐。早晨起床喝一杯加糖的紅茶,吃幾片餅乾。正式早餐放在上午9時至10時。下午兩點半午餐,晚上8時是晚餐。午、晚餐較早餐豐富。

蘇丹貝賈人愛喝鮮奶或煉乳與高梁面混合而成的“奶粥”,也愛吃煮肉和烤肉,但不喜歡吃蔬菜,也不吃魚、蛋和飛禽之類的食物。牛奶和高梁釀製的啤酒是他們的主要飲料。蘇丹黑人有用生羊肝敬客的習慣。主人用小刀把羊肝切成片狀,整齊地碼在盤中,上面撒上一些辣椒麵和香料,請客人吃,這是蘇丹黑人的一種最高待客禮儀。客人如果一點不吃,則是對主人的不禮貌,會辜負主人一片心意。

咖啡文化

蘇丹人特別喜歡喝咖啡,可以說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布衣,無不飲用咖啡。無論你走到哪裡,只要有人生存的地方或者路邊,總有當地婦女擺著一個小攤,為人們準備著咖啡。那三五個小攤連在一起,組成的一道道風景。司空見慣的咖啡攤實際上是蘇丹人民工作生活中的一部分。

蘇丹咖啡有兩大特點,一是姜粉,使其味道別具一格,二是咖啡是當地人自己加工製作的。先將咖啡豆爆炒,炒至焦、脆、香味彌散時起灶,然後將其搗碎成粉末狀,即成。

服飾

蘇丹人的衣著比較樸素,男子多半頭纏白巾,身穿阿拉伯式長袍;女子則披白色或其他色的,不面紗。蘇丹人認為黃色是美的標誌,因此婦女特加緊喜歡灑煙霧浴 ,使皮膚變成黃色。

主要節日

開齋節

齋戒,是伊斯蘭教的五功(心有念功、身有禮功、性有齋功、財有課功、命有朝功)之一。伊斯蘭教的齋戒,重在信念。在中國也有稱其為“肉孜節”的。

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迪菲圖爾”的意譯,“爾迪”就是節日的意思。開齋節是伊斯蘭教重要節日,即伊斯蘭教回曆九月全月齋戒結束時, 10月1日舉行的慶祝開齋儀式。開齋即結束封齋,具體日期為齋月最後一天尋看新月(月牙),見月的次日即行開齋。現代已能精確推算,由伊斯蘭教組織負責公布,供各地參考。蘇丹政府規定開齋節時穆斯林放假3天,非穆斯林放假1天。

古爾邦節

“古爾邦節”在中國又稱“忠孝節”,亦稱“宰牲節”(阿拉伯語“爾迪古爾邦”的意譯,“爾迪”就是節日的意思),蘇丹政府規定古爾邦節穆斯林放假3天,非穆斯林放假1天。

“古爾邦節”在開齋節後70天舉行,即回曆12月10日。此節日是根據古代阿拉伯地區的宗教傳說演變而來的。四千多年前,阿拉伯人易卜拉欣,為了感謝真主的恩賜(老來得子),常常宰牛、羊和駱駝獻祭。一天夜晚,易卜拉欣夢見真主命他宰殺自己的獨子伊司瑪儀獻祭。夢醒後,易卜拉欣反覆考慮。次夜,易卜拉欣又夢見真主,真主繼續命他宰殺自己的獨子伊司瑪儀獻祭。夢醒後,易卜拉欣終於認識到這是真主的啟示,決定第二天宰子獻祭。正當易卜拉欣遵命執行宰子獻祭時,真主遣大天仙哲布拉伊牽一隻羊趕至現場,命易卜拉欣以宰羊代替獻子。從此古阿拉伯人便形成每年宰牲獻祭的風俗。

聖紀
聖紀 是紀念穆罕默德這位聖人的誕辰和忌日而舉行的民眾性活動,起源於埃及的法蒂瑪王朝(公元909年—1171年),這種活動逐漸傳播開來,成為現在固定的紀念形式。回曆11年3月12日,即公元632年6月8日為穆罕默德的忌日,而 公元570年 的回曆3月12日是穆罕默德的誕生日,因而將生日與忌日合併紀念,故稱“聖紀”。蘇丹放假1天。
白拉提節
“ 白拉提節 ”為阿拉伯語意為赦免。傳說凡是在回曆8月15日夜晚,誠心悔罪求饒者,均可受到赦免,因為紀錄人類善惡的天仙,這一晚將換用新文捲來紀錄,因此,此夜又稱“換文卷夜”。這個機會倍受穆斯林的重視,以至於從回曆8月1日就開始準備,各家備上糖果、點心;8月15日,須行齋戒、謹言慎行、用心念經,無論男女老幼均需沐浴更衣,並前往清真寺參加會禮,向清真寺布施財物;晚上為最關鍵時刻,稱為“換文卷夜”,穆斯林12點以前均不得入睡,祈禱安拉恕罪賜福,兒童們則聚在一起,挨家挨戶去附近各伊斯蘭家庭的大門口,高唱白拉提歌,這時,這一家就會出來人施捨財物,藉此博取“安拉”好感,使自己及家人多受福澤。
蓋德爾夜
回曆9月27日稱為“ 蓋德爾夜 ”。真主在9月的“蓋德爾夜”(阿文“命運”之意),將《古蘭經》降於鄰近的天上。“蓋德爾夜”為創立伊斯蘭教之開端。“蓋德爾夜”在哪一天,無從考證。據推測和計算,為9月27日。有些地方為9月25日或29日。《古蘭經》說,這一夜,天使和聖靈將降臨人間,是萬事萬物的命運之夜,勝過一千個月,因此穆斯林對此夜十分重視,紛紛前往清真寺守夜念經,甚至徹夜不眠。
阿術拉節 回曆1月10日為“阿術拉”,阿拉伯語“10”之意。傳說,這一天發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1、亞當和夏娃,偷吃禁果後,真主在這一天準其懺悔;2、這一天,諾亞方舟終於停在新疆羅布泊南岸的伊循,擺脫了飢餓,故中國的回族有 喝豆粥 之俗;3、阿拉伯富豪易卜拉欣聖人,因砸毀偶像被暴君乃穆魯代投入烈火而獲救;4、聖人尤素福和父親葉爾古白團聚;5、聖人穆薩用杖擊水安然渡江;6、聖人大衛蒙真主赦宥;7、聖人蘇來瑪乃王位復得;8、聖人安優布重病痊癒;9、聖人尤努斯獲救出魚腹;10、聖人耶穌蒙難被解救而升天堂;這一天,安拉造人與火獄。說來也巧,這一天,是穆罕默德的外孫即阿里的次子海珊歿於卡爾巴拉聖戰中,因此視阿里為第一代伊瑪目的什葉派穆斯林尤其重視這一天,並在這一天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
登霄節
登霄節 為7月27日。根據 《古蘭經》 的“夜行章”(17﹕1)﹐先知穆聖(祈主福安之)由真主差遣的天使哲布勒伊萊陪同﹐從麥加的禁寺乘騎布拉格仙馬,一夜抵達遠在1200公里之外的耶路撒冷的遠寺,在遠寺的一塊岩石上登霄﹐遨遊七重天﹐在每一層天看到古代先知和樂園,並會見古代眾先知,觀看天堂和火獄。穆聖直接面見真主﹐向真主請求對信士的多種恩惠﹐例如禮拜減少到每天五次。穆聖黎明前安然回到麥加。
惠風節

據傳說是沿襲埃及法老名為“蘇木”的節日,意思是善良戰勝邪惡。傳述“愛神”教導古埃及人怎么樣保護大地、耕種作物、獵捕魚類,但是愛神被其兄弟殺害,肢解並分散在埃及及其附近的海域,不能復生。“愛神”的遺孀費盡千辛萬苦將其屍體收集一起,然後將其復活;也有人認為是春回大地的意思。“惠風節”後來成為人們嚮往美好、與人為善、希望五穀豐登、祈求和諧社會的願望的紀念活動。惠風節蘇丹放假1天。
蘇丹獨立日

19世紀初蘇丹被埃及侵占,英國於19世紀70年代開始向蘇丹擴張。1881年,蘇丹宗教領袖穆罕默德•艾哈邁德領導民眾開展反英鬥爭,於1885年建立了馬赫迪(即“救世主”)王國。1899年蘇丹淪為英、埃共管國。1953年蘇丹建立自治政府;1956年1月1日,宣布獨立,成立共和國。

1969年5月25日 ,尼邁里上校發動軍事政變奪取政權,改國名為"蘇丹民主共和國"。1985年4月6日,達哈卜將軍發動軍事政變推翻尼邁里政權,成立過渡軍事委員會,後將國名改為"蘇丹共和國"。1986年,蘇丹舉行大選,薩迪克•馬哈迪出任總統。蘇丹政府規定獨立日放假1天。

勞動節
每年五月一日是“五一”國際勞動,它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勞動人民的共同節日。此節源於美國芝加哥城工人大罷工。 1886年5月1日 ,芝加哥的二十一萬六千餘名工人為爭取實行八小時工作制而舉行大罷工,經過艱苦的流血鬥爭,終於獲得了勝利。

禮儀

蘇丹[非洲國家]蘇丹[非洲國家]

蘇丹盛行文面,作為區別教派和部族的標誌。有手抓飯吃食的習慣,婦女不戴面紗。蘇丹人民熱情好客,注重禮節。友人相遇,特加緊是老朋友久別重逢,彼此握手擁抱,親切問候。從個人問好一直到對方的家屬、親和朋友等,歷數分鐘之久。

按照蘇丹的商務禮俗,冬天宜穿保守式樣的西裝。訪問政府機關或大公司須先約。持用英文、阿拉伯文對照之名片會有幫助。蘇丹商人幾乎都會說英語。銷售婆態宜低。對方遲早會向你要求,千萬小心對方客記的信用。首次與蘇丹人做生意,務必要求對方開出不可撤銷信用證。報價最好用蘇丹鎊報CIF價,勿報FOB價。對方敬咖啡或邀請你至咖啡館坐坐,不宜拒絕,否則,他會認為是有失面的事。應邀至蘇丹人家中參加晚宴,一定只有男性參加。切記帶份禮物給對方,不要給他的太太帶禮物。

當地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天氣較涼爽,宜前往。齋月生意冷淡,日年年隨伊斯蘭教曆改變,出訪前應查清楚。只可瓶裝水,菜食用前需洗淨。奶需先開再喝。法地進口醫藥品甚貴。

婚俗

世界各國的婚禮在某種程度上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大都帶有較為濃厚的宗教色彩,在南、北美洲和歐洲都是如此。位於北非、夾在埃及和衣索比亞之間的蘇丹也不例外。蘇丹是一個保守的阿拉伯穆斯林國家,人人篤信伊斯蘭教,其婚禮也有著較強的宗教色彩。

蘇丹的主要民族為貝都因人的一支——拉沙德人。按照當地傳統,小伙子要想娶親,必須送給女方家庭一定數額的財產作為交換——它既可以是現金,也可以用牲畜來代替。同樣,姑娘的父親也會將家裡的相當一部分財產給女兒當作嫁妝,包括牛羊、珠寶和衣服等。而當父母亡故時,女兒將沒有權力繼承遺產,只有兒子才可以繼承。如果離婚,妻子則有權保留其珠寶,並從丈夫那裡得到一筆現金作為補償,而所有的牲畜將全歸丈夫所有。

蘇丹婚禮一般至少持續兩天,主要在女方家中舉行。雙方親朋齊聚一堂,舉行盛大的宴會和熱鬧的慶祝活動,這與其它穆斯林國家的婚俗很相似。但它最大的特色是:婚禮成了年輕人之間公開競賽和自我表現、特別是吸引異性的重要場合。婚禮第一天,小伙子們競賽屠宰牲口的技術,看誰殺得又快又好;第二天,小伙子們賽駱駝、比唱歌,而姑娘們則比賽歌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