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非洲國家]

馬里[非洲國家]

馬利共和國(République du Mali)是西非的一個內陸國家,向北與阿爾及利亞、向東與尼日、向南與布吉納法索和象牙海岸、向西南與幾內亞、向西與茅利塔尼亞和塞內加爾接壤,是西非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它的北部邊界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大多數人集中在南部,尼日河和塞內加爾河源於這裡。馬里過去也被稱為法屬蘇丹,它的名字來源於馬里帝國。馬里國家面積的2%是農用地,同時80%的勞動力在農業工作。2012年3月,馬里發生軍人騷亂,起因是不滿撫恤政策,總統政權被終結。

基本信息

簡介

國名

馬利共和國(英語:TheRepublicofMali;法語:LaRépubliqueduMali),簡稱馬里。是西非的一個內陸國家,北與阿爾及利亞、東與尼日、南與布吉納法索和象牙海岸、西南與幾內亞共和國、西與茅利塔尼亞和塞內加爾接壤,是西非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它的北部邊界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大多數人集中在南部,尼日河和塞內加爾河源於這裡。馬里過去也被稱為法屬蘇丹,它的名字來源於馬里帝國

國旗

馬里國旗是一面由綠、黃、紅三條直線組成的三色旗,長與寬的比例為3:2。1961年3月1日,被採用為國旗,以取代馬里聯邦旗幟中間的黑色人形圖案。

國徽

馬里國徽呈圓形。圓面為藍色,中間是馬里著名建築傑內大清真寺,其上為一隻展翅的和平鴿,下方是光芒四射的太陽和兩張引箭待發的弓。圓周上方為法文寫的“馬利共和國”;下方用法文寫著格言“一個民族、一個目標、一個信念”。

人口

1630萬(2012年)。全國有23個民族,主要有班巴拉(占全國人口的34%)、頗爾(11%)、塞努福(9%)和薩拉考列族(8%)等。各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官方語言為法語,通用班巴拉語(1972年形成文字)。80%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18%信奉傳統拜物教,2%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

首都

巴馬科(Bamako),人口192.7萬(2012年);4月氣溫最高,平均為34~39°C,1月氣溫最低,平均為16~33°C。獨立日:9月22日(1968年)。

地理

自然資源

馬里馬里
現已探明的主要礦藏資源及其儲量:黃金900噸,鐵13.6億噸,鋁礬土12億噸,硅藻土6500萬噸,岩鹽5300萬噸,磷酸鹽1180萬噸。森林面積110萬公頃,覆蓋率不到1%。水力資源豐富。有3個水電站,12個火力發電站,1個太陽能站

自然環境

位於非洲西部撒哈拉沙漠南緣,西鄰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北、東與阿爾及利亞和尼日為鄰,南接幾內亞、象牙海岸和布吉納法索,為內陸國。北部為熱帶沙漠氣候,乾旱炎熱。中、南部為熱帶草原氣候。全年分為三個季節:3~5月為熱季,6~10月為雨季,11~2月為涼季。熱季最高氣溫達50℃,涼季最低氣溫為14℃。

行政區劃

全國劃分為19個大區和1箇中央直轄管區(首都巴馬科)。

重要城市

巴馬科、卡伊、庫里克羅、錫加索塞古、莫普提、通布圖、加奧、基達爾、桑、捷內、泰薩利特。

歷史

馬里馬里
馬里原來是加納南部尼日河上游康加巴(今巴馬科南部)地區的一個小國,居民主要是馬林凱人(黑人曼丁哥族的一支),信仰伊斯蘭教。11世紀以前,曾隸屬於加納。加納衰落後,索索人一度強盛,馬里又被索索人征服。13世紀,馬里強盛起來。1235年,馬里王子松迪亞塔在人民的支持下,打敗索索人,隨後征服加納,建都於尼亞尼(康加巴附近),是為馬里王國。松迪亞塔注意發展生產,砍伐森林,擴大耕地,種植穀物和棉花,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所發展。馬里的糧食自給,棉織品行銷國外,黃金大量運往北非。生產發展,經濟繁榮,馬里國家日益強大起來。
曼薩·穆薩(1307—1332年或1312—1337年)統治時期,馬里國勢達於極盛。版圖西起大西洋,東至加奧,向北深入撒哈拉,占領著名的陶德尼產鹽區,向南直至赤道熱帶森林的邊緣,占領了加納未曾占有的產金區。馬里同北非各國進行頻繁的貿易,從北方輸入高級紡織品、服裝和馬匹;輸出食鹽、黃金和奴隸。馬里把整個蘇丹、摩洛哥和南部阿爾及利亞的黃金和鹽的貿易,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據14世紀中葉到達馬里的旅行家伊本·巴圖塔記載,馬里每年都有定期商隊去開羅,商隊的駱駝數量多達12000頭。埃及、馬格里布的阿拉伯商隊也到馬里來。隨著大規模貿易的發展,馬里帝國出現了一些繁榮的城市,重要的如廷巴克圖、瓦拉塔、迭內、加奧等。在廷巴克圖,有外國商人的專門住地,其規模之大,整整占據了一個街區。
馬里帝國,經濟繁榮,國家富強。1324—1326年,曼薩·穆薩率領龐大隊伍去麥加朝覲。隊前有500名手執金仗的奴隸開道,隊後有80頭駱駝,滿載黃金,聲勢浩大。曼薩·穆薩沿途施捨,慷慨大方,揮金如土。途經開羅時,他賞賜埃及官吏的黃金,竟然引起開羅黃金價格暴跌,可見所賜黃金數量之巨。從此,馬里富強之聲譽,遠揚歐洲。
曼薩·穆薩關心和鼓勵文化教育事業。他從國外請來許多穆斯林學者,修建王宮和清真寺,創辦學校,促進了馬里經濟、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廷巴克圖的桑科爾清真寺是著名的學術中心,桑科爾大學有數千名學生,其中有不少是歐洲白人留學生。埃及、摩洛哥的學者都應邀前來講學。圖書館藏有大量的圖書、文獻和資料。馬里君主尊重學者,對法官、醫生、詩人、教授和建築師等,都給予很高的禮遇。格拉納達的著名詩人兼建築家薩希利,對馬里產生了明顯的影響。他的建築設計使馬里的建築藝術為之一新,開創了馬格里布風格的新時期。
馬里國王不僅富有,並且享有極大權威。他擁有一支10萬人的軍隊,包括1萬名的騎兵,在尼日河上還有水軍。馬里君主致力於集權統治,他親自向地方派遣行政長官,農村則由傳統的部落首領負責。各地藩屬都須對他效忠、納貢。因此,馬里君主有“曼薩”(意為“眾王之王”)的尊號。
馬里國家存在著大量的奴隸。在征服戰爭中,許多戰俘變為奴隸,奴隸買賣也很盛行。王室和大貴族都占有很多奴隸,金礦、苦役和家庭服役,廣泛使用奴隸勞動,奴隸也被用來充軍。被征服的部落,往往集體淪為“奴隸部落”。“奴隸部落”須向國王繳納貢賦,接受國王派來的官吏的監督。其實際地位,類似依附農奴。這說明馬里國家已出現了封建剝削關係。
馬里帝國主要是武力征服的的結果,內部存在許多彼此毫無聯繫或利益衝突的部落、集團、種族和階層,社會關係複雜,矛盾很多。14世紀末以後,馬里統治階級開始了爭奪王位的長期混戰,內部受壓迫的部落人民乘機自立,外族頻頻入侵,國勢日趨衰落。1546年,曾一度臣服於馬里的桑海人攻占了馬里首都,馬里被迫淪為偏安一隅的小國,勉強維持統治。17世紀中葉,終於被班巴拉人征服。盛極一時的馬里帝國終於滅亡了。

早期

馬里馬里
早在石器時代,馬里就有了原始居民。進入鐵器時代,部落興起,並逐漸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國家。主要有位於今馬里西部的加納王國和上尼日河地區的馬里帝國。馬里原名蘇丹,歷史上曾是加納王國、馬里帝國、桑海帝國的中心地區。1591年,摩洛哥軍隊越過撒哈拉沙漠入侵,消滅了桑海帝國,在尼日河谷建立統治。在抗擊摩洛哥總督統治的鬥爭中,班巴拉人崛起,成為馬里中部地區的主人。1852年伊斯蘭教蒂賈尼耶教派領袖、西蘇丹哈里發哈吉·奧馬爾逐步征服了塞內加爾河及尼日河上游地區,建立起強大的圖庫洛爾帝國。殖民者入侵
19世紀50年代法國殖民者開始入侵。80年代,哈吉·奧馬爾和阿赫馬杜·塞古父子領導馬里人民進行抗法戰爭,狙擊沿塞內加爾河向內地侵略的法國殖民軍。90年代法國殖民軍相繼攻占巴馬科(1883)、塞古(1890)、傑內(1893)、廷巴克圖等地。20世紀初馬里全境被法軍占領,但北方的抗法鬥爭一直持續到1916年才結束。
殖民統治時期,馬里稱為蘇丹,曾是法屬上塞內加爾-尼日領地、法屬西非聯邦的一個組成部分。20世紀30年代,法國為使馬里成為原料的供應地,設立了尼日局,大力推廣棉花和花生種植

民族獨立鬥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屬西非民族解放運動興起。1946年10月,法國國民議會中非洲籍議員在巴馬科聚會,決定建立非洲民主聯盟,為在法蘭西聯邦內爭取政治、經濟和社會權利而鬥爭。它的支部──蘇丹聯盟黨成為馬里人民爭取獨立解放的領導力量。1947年,莫迪博·凱塔任黨的總書記。1951年,法屬非洲各領地工會代表在巴馬科舉行會議,決定開展爭取民主勞動立法的鬥爭。1957年,非洲民主聯盟在巴馬科舉行第3次代表大會,提出獨立的要求。1958年9月,馬里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1959年4月,蘇丹和塞內加爾組成馬里聯邦,L.S.桑戈爾當選聯邦總統,M.凱塔出任聯邦總理。1960年6月,馬里聯邦在法蘭西共同體內獨立。因兩國在社會改革、經濟聯繫等問題上出現分歧,聯邦在1960年8月破裂。9月22日,蘇丹聯盟黨特別代表大會正式宣告蘇丹獨立,定名馬利共和國,凱塔出任國家元首。

獨立後的馬里

馬里馬里
凱塔執政時期,對外實行積極中立和不結盟政策,維護非洲團結,堅持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立場,退出西非貨幣聯盟。1960年12月,與幾內亞、加納組成非洲國家聯盟。參加卡薩布蘭卡集團。在經濟政策上,宣布實行社會主義,對外國資本實行國有化,發展國營經濟,壟斷對外貿易,推行工業化計畫和農業合作化運動。
因長期的殖民統治和掠奪,馬里經濟基礎十分薄弱,操之過急的發展計畫和激進的社會變革導致嚴重的經濟和財政困難,特別是糧食供應不足引起民眾不滿,發生政治動亂。1968年11月19日,一批青年軍官發動政變,推翻凱塔政府,建立了全國解放軍事委員會,由M.特拉奧雷任國家元首。
軍政府時期,軍委會宣布廢止憲法,停止政黨活動,同時在經濟上強調發展有計畫的、獨立的民族經濟,允許國營、私營和公私合營3種經濟形態並存,放寬對外資和私人資本的限制,並提出全國和解、復興經濟等口號。1974年6月,公民投票批准了軍委會提出的一黨制共和國新憲法。1979年3月,成立“馬里人民民主聯盟”,6月,舉行總統和立法議會選舉,特拉奧雷當選總統。1980年以來,政府大力調整經濟政策,優先發展農業,整頓國營企業,實施對外開放和自由化的經濟政策。1985年6月9日,特拉奧雷蟬聯總統。1960年10月25日馬里與中國建交。
2012年3月21日馬里首都巴馬科發生軍人政變,政變士兵相繼占領國家電視台和總統府,宣布總統杜爾的政權已被終結,國家政權將交給未來選舉出的政府。中國駐馬里使館證實,有3家當地華僑華人經營的酒吧遭到政變軍人的搶砸,中國駐馬里使館警衛遭兵痞開槍威懾並被帶走。

政治

政局

2012年3月22日,馬首都部分軍人發動政變,杜爾政府被推翻。馬國內主要政黨和國際社會一致譴責政變,要求軍人立即恢復憲政、還政於民。經西共體多輪調解,馬4月下旬成立過渡政府,5月下旬正式進入為期一年的過渡期,國民議會議長特拉奧雷任過渡期總統。8月,馬成立民族團結政府。10月,非盟宣布恢復馬里成員國資格。12月11日,特拉奧雷總統任命迪安戈·西索科(DiangoCissoko)為新總理,重組政府。同時,馬面臨嚴峻的北方分裂危機。年初,馬北方圖阿雷格族分裂武裝發動叛亂,並於4月6日成立“阿扎瓦德獨立國”。“伊斯蘭馬格里布基地組織”等恐怖和極端勢力也藉機在馬北方擴充勢力,控制了馬北方三大區。2013年1月,馬里北方反叛武裝南下,向馬政府軍控制地區發動進攻。應馬過渡政府要求,法國和一些非洲國家出兵協助馬政府軍平叛。目前馬北方主要城市已收復,清剿行動仍在北部山區繼續進行。1月底,馬國民議會通過了過渡期路線圖,明確了恢復國家統一和舉行大選兩項過渡期主要任務。2月14日,馬領土管理、地方分權和領土整治部長庫利巴利宣布馬將於7月舉行大選。3月,馬成立對話與和解委員會,任期2年,成員33名,旨在通過對話尋求馬里各民族間的和解。
2012年12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2085號決議,決定授權向馬派遣為期一年的“非洲領導的駐馬里國際支持特派團(AFISMA)”(以下簡稱“非馬團”)。目前,非馬團部署在馬的兵力約6000人。

憲法

現行憲法於1992年1月經全民公決通過。1999年1月經全民公決通過憲法修正案。憲法規定: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總統由直接普選產生,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一次;總統是國家元首,擁有任免總理和部長、頒布法令、組織公民投票、解散議會、宣布緊急狀態等重要行政權力;國民議會享有立法和監督權;政府是由總統直轄的最高行政機構,向國民議會負責;司法獨立;公民享有思想、宗教、信仰、言論、結社、勞動、休息、私人財產不受侵犯、自由經營和社會救助等權利。

議會

馬里議會實行一院制,即國民議會。議員由直接普選產生,任期5年。主要機構由執行局、專門委員會和議會黨團組成。本屆國民議會(第4屆)於2007年7月選舉產生,共有147名議員,其中非洲團結正義黨51席、共和民主聯盟34席、獨立議員15席、馬里聯盟黨11席、復興愛國運動黨團8席、全國民主創議大會黨團7席、非洲民主獨立團結黨4席,民族復興黨4席,其他8個黨派共獲13席。議長迪翁昆達·特拉奧雷(非洲團結正義黨主席),2007年9月3日當選。2012年4月特拉奧雷出任馬過渡期總統後,由國民議會第一副議長尤努西·杜爾(YounoussiTouré,共和民主聯盟主席)代行議長職務。馬里原擬於2012年7月舉行新一屆議會選舉。“3.22”軍事政變發生後,議會選舉被推遲。

政府

本屆政府於2012年12月15日成立,成員包括:經濟、財政和預算部長蒂耶納·庫利巴利(TiénaCOULIBALY);國防和退伍軍人部長亞穆薩·卡馬拉將軍(GénéralYamoussaCAMARA);外交和國際合作部長蒂耶芒·于貝爾·庫利巴利(TièmanHubertCOULIBALY);領土管理、地方分權和領土整治部長穆薩·辛科·庫利巴利上校(ColonelMoussaSinkoCOULIBALY);礦業部長阿馬杜·巴巴·西(AmadouBabaSy);教育、掃盲、國語促進和公民教育部長博卡爾·穆薩·迪亞拉(BocarMoussaDiarra);高等教育和科研部長梅薩·烏爾德·穆罕默德·拉迪(MessaOuldMohamedLady);勞動、公職和機構聯絡部長馬馬杜·納莫里·特拉奧雷(MamadouNamoryTRAORE);僑務和非洲一體化部長登巴·特拉奧雷(DembaTraoré);國內安全和公民保護部長蒂耶芬·科納特將軍(GénéralTiéfingKONATE);農業部長巴巴·貝爾特(BabaBERTHE);司法和掌璽部長馬利克·庫利巴利(MalickCOULIBALY);裝備和交通部長阿卜杜拉耶·庫瑪雷中校(LieutenantColonelAbdoulayeKOUMARE);衛生部長蘇馬納·馬卡吉(SoumanaMAKADJI);貿易和工業部長阿卜杜勒·卡里姆·科納特(AbdelKarimKONATE);手工業和旅遊部長亞雅·阿格·穆罕默德·阿里(YayaAgMohamedAli);住房、城市化和土地事務部長達維德·桑加拉(DavidSangara);就業和職業培訓部長迪亞洛·德迪昂·馬哈馬納·卡特拉(DialloDedianMahamaneKattra);郵政和新技術部長布雷希馬·托洛(BréhimaTolo);家庭和婦女促進部長阿勒瓦塔·伊莎塔·薩伊(MadameALWATAIchataSAHI,女);能源和水利部長馬坎·通卡拉(MakanTounkara);環境和清潔部長奧斯曼·阿格·里薩(OusmaneAgRhissa);青年和體育部長阿梅耶·富內·馬阿勒馬達內(HameyeFounéMAHALMADANE);人道主義行動、互助和老齡部長馬馬杜·西迪貝(MamadouSIDIBE);畜牧業和漁業部長迪亞娜·瑪麗亞姆·科內(MmeDianéMariamKONE,女);宗教事務和信仰部長雅各巴·特拉奧雷(YacoubaTraoré);新聞部長、政府發言人芒加·登貝萊(MangaDEMBELE);文化部長布魯諾·馬伊加(BrunoMAIGA);經濟、財政和預算部負責預算的部長級代表馬林帕·薩穆拉(MarimpaSAMOURA);領土管理、地方分權和領土整治部負責地方分權和領土整治的部長級代表阿卜杜拉赫曼·烏馬·杜爾(AbdourahmaneOumaTOURE)。

司法機構

由最高法院、憲法法院、行政法院、抗訴法院、重罪法庭、一審法院等機構組成。最高法院系終審法院,下設司法院和行政財務院。一審法院為初審法院,同級的還有巴馬科地區法院、商業法院、治安法院和勞動法院等。最高法院院長迪婭洛·凱塔·卡延塔奧(DialloKaïtaKayentao,女),2006年7月20日就職;總檢察長馬馬杜·布瓦雷(MahamadouBoiré),2009年8月12日就職。

政黨

1991年3月開始實行多黨制,同年7月召開的全國會議制定並通過了《政黨法》。2005年8月,國民議會對《政黨法》進行了修改,對政黨的組建和運作等作出新的規定。現有104個政黨。主要有:
(1)非洲團結正義黨(AlliancepourlaDémocratieauMali-PartiAfricainpourlaSolidaritéetlaJustice):馬里第一大黨。前身為馬里民主聯盟,1991年5月成立。宗旨是建立民主、繁榮、獨立的新馬里和法制、自由、公正、進步的社會,鞏固和擴大民主,推動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合理分配收入。“自由、勞動、團結”為該黨箴言。組織機構有基層委員會、分支部、支部和聯合會。下設婦女、青年等民眾組織。1992年,該黨在議會選舉中獲絕對多數席位,成為執政黨。2001年,原黨主席易卜拉欣·布巴卡爾·凱塔(IbrahimBoubacarKéita)退黨,該黨出現較大分裂,力量受到削弱。2002年,該黨在議會選舉中失去絕對多數地位。2003年,該黨再次出現分裂,原黨第三副主席蘇馬伊拉·西塞(SoumaïlaCissé)及其追隨者退黨。2007年,該黨聯合其他42個政黨組成“民主進步同盟”,支持杜爾總統連任,並在議會選舉中獲51席,再次成為議會第一大黨。代主席易卜拉希馬·恩迪亞耶(IbrahimaN'diaye),總書記馬里芒蒂亞·迪亞拉(MarimantiaDiarra)。
(2)共和民主聯盟(UnionmaliennepourlaRépubliqueetlaDémocratie):正式成立於2003年6月。系由原非洲團結正義黨第三副主席蘇馬伊拉·西塞及其追隨者脫離非洲團結正義黨後創立,最初旨在支持西塞角逐2002年總統選舉。該黨領導層多出身馬里紡織發展公司,屬於原非洲團結正義黨中的“棉派”。主張建立自由、平等、公正和團結的社會,保障人民自由、民主權利,實現國家的全面發展和繁榮。2007年,該黨與非洲團結正義黨結盟,支持杜爾總統連任,並在議會選舉中獲34席,成為議會第二大黨。黨主席為國民議會第一副議長、代議長尤努西·杜爾(YounoussiTouré),總書記薩利庫·薩諾戈(SalikouSanogo)。2010年12月,馬民主和復興黨(PDR)併入共和民主聯盟。
(3)馬里聯盟黨(LeRassemblementpourleMali):主要反對黨。系由部分原非洲團結正義黨成員於2001年6月成立。宗旨是在多黨共和體制下實行社會民主,實現國家團結,全體公民最廣泛地參與政治協商和國家管理,相互尊重,共同發展,建立自由、正義、團結、民主的社會。主張實行市場經濟,國家對私營經濟加以規範,強調社會發展應以人為本。該黨成員成分廣泛,來自社會各階層。國內及海外均建有黨部。國內黨部下設分黨部(市鎮一級),全國每一個村莊都至少建立了一個基層委員會,黨組織在全國的覆蓋率超過90%。黨的領導機構為全國政治局,共53名成員。在2007年議會選舉中僅獲11席。黨主席易卜拉欣·布巴卡爾·凱塔。總書記博卡里·特雷塔(BokariTréta)。
其他政黨還有復興愛國運動(MouvementPatriotiquepourleRenouveau)、全國民主創議大會黨(LeCongrèsNationald'InitiativeDémocratique)、民族復興黨(PartipourlaRenaissanceNationale)、非洲民主獨立團結黨(SolidaritéafricainedelaDémocratieetl’Indépendance)、蘇丹聯盟-非洲民主聯盟(UnionSoudanaise-RassemblementDémocratiqueAfricain)、馬里民主黨(PartiDémocratiqueMalien)、復興公約黨(ConventionpourlaRenaissance)等。

政要

總統易卜拉欣·凱塔。1945年出生於馬里南部錫加索地區的庫佳拉,曾先後在塞內加爾與法國學習。1994年他被任命為馬里總理,2000年他辭去總理職務後於2001年組織成立馬里聯盟黨並任主席。凱塔在2002年至2007年間擔任馬里國民議會議長,他曾在2002年與2007年參選總統。2013年8月15日當選為馬里總統。

軍事

國防

獨立後,馬里政府召回在法國外籍軍團中的該國青年,並以此為基礎組建了馬里武裝部隊。1961年1月20日馬要求法撤走駐軍,後將這一天定為建軍節。實行義務兵、志願兵和契約兵相結合的兵役制度,義務兵役期為2年。
武裝力量由陸軍、空軍、憲兵、警察、共和國衛隊和民兵組成,總兵力約1.5萬餘人。其中陸軍6900人,空軍400人,海軍50人,憲兵1800人,警察1000人,共和國衛隊2000人,民兵3000人。總參謀長薩迪奧·加薩馬(SadioGassama)上校。

軍費

2002年軍費開支為350.094億非郎,占國家預算的6.06%。

傳媒

出版全國發行報刊共47種,主要有:《發展報》,綜合性官方日報,發行量約1萬份;《回聲報》,非洲團結正義黨的周刊。另外還有《獨立人報》、《晨報》、《巴馬科晚報》和《共和國人報》等。
馬里新聞和廣告社為官方通訊社,創建於1961年。每周發行1期《新聞周刊》,刊登國內外新聞。有近百名記者。
馬里廣播電台是官方電台,始建於1957年,播音覆蓋面占全國人口的80%以上。用法語、班巴拉語、頗爾語和桑海語等9種語言對內廣播;用法語、英語和阿拉伯語對外廣播。每天播音累計115小時。另外還有200餘家私營電台。
馬里電視台是唯一官方電視台,創建於1984年,全國建有25個轉播站。每天播放7個小時的節目。
馬里出版印刷社是唯一國營出版社,始建於1972年。

外交

對外關係

奉行獨立、和平、睦鄰友好和不結盟的對外政策,願與一切愛好和平、正義和進步的國家建立友好關係,主張尊重國家主權,不干涉別國內政,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和地區衝突;積極參與地區和國際事務,努力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推動非洲團結、一體化進程和地區合作。強調外交為經濟發展服務,努力尋求國際援助。馬是不結盟運動的創始國之一,主張維護不結盟運動,使之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呼籲建立國際新秩序,主張國際社會加強合作,債權國和債務國共同分擔責任,尋求解決債務問題的有效辦法。積極參加中、西非地區維和行動,譴責一些非洲國家動輒軍事政變的做法。承認巴勒斯坦國並建立了外交關係,支持巴以和平協定。

同中國的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馬利共和國於1960年10月25日建交。建交以來,兩國關係發展順利。
雙邊經貿關係和經濟技術合作
建交以來,中國為馬里援建了紡織廠、糖廠、皮革廠、製藥廠、體育場、會議大廈、醫院、巴馬科第三大橋等項目。
中馬互利合作始於1983年,以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為主要方式。工程承包項目以房建、路橋、打井和農田整治為主。
1961年2月,中馬簽訂貨物交換和支付協定。1978年10月,兩國簽訂貿易協定。2012年雙邊貿易額為6.2億美元,同比增長39%;其中中方出口2.9億美元,同比下降2.5%;進口3.3億美元,同比增長121.7%。中方主要出口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和茶葉,進口棉花、芝麻等農產品。
人文、旅遊、衛生和軍事等方面的雙邊交往與合作
中馬兩國政府先後於1963年、1981年和2004年三次簽訂文化合作協定。兩國文化藝術團組多次互訪。2008年11月,馬里文化部長莫克塔爾訪華,雙方簽署了《中馬文化合作協定2009-2011年執行計畫》。2009年10月,中國藝術團赴馬里訪問演出。2010年10月,中國安徽省藝術團赴馬演出。2010年11月,新華社巴馬科分社在巴馬科揭牌。
中國於1965年開始向馬派遣教員,並向馬提供獎學金名額。2008年5月,中方在馬里阿斯基亞中學設立孔子課堂。
中國已開放馬里為中國公民組團出境旅遊目的地國。2009年1月,兩國旅遊主管部門簽署了《關於中國旅遊團隊赴馬里旅遊實施方案的諒解備忘錄》。
1968年2月至今,中國共向馬派遣醫療隊共22批,累計737人次。目前,有31名醫務人員在中方援建的“馬里醫院”工作。

同法國的關係

法國是馬原宗主國。1960年11月3日,兩國關係正常化。雙方保持著傳統的特殊關係,法是馬第一大貿易夥伴和援助國。目前,法國在馬僑民約5000人,馬里在法僑民約10萬人。近年來,兩國高層互訪頻繁。2007年6月,法國外長庫什內出席杜爾總統連任就職儀式。10月,杜爾總統赴法出席歐非合作夥伴論壇,並會見了法國總統薩科齊。2008年11月,法國外長庫什內訪馬。2010年2月,為解救被伊斯蘭馬格里布基地組織綁架的法國人質,法外長先後兩次訪馬做工作,經馬方調解法人質獲釋,薩科齊總統專程赴馬迎接被解救人質。5月,杜爾總統赴尼斯出席法非峰會。7月,杜爾總統應邀參加法國慶閱兵儀式。2011年5月,馬里外長馬伊加訪法。10月,法國負責國際合作和歐洲事務的部長德蘭古赴馬出席“法國-馬里日”活動,杜爾總統與其會見。2012年1月馬北方爆發武裝叛亂後,法合作部長德蘭古、外長朱佩於2月先後赴馬,同杜爾總統商討如何解決北方危機。“3.22”政變後,法強烈譴責政變,呼籲政變軍人儘快交權,恢復憲法秩序。6月,馬過渡政府總理迪亞拉訪法。2013年1月起,法軍應馬過渡政府要求協助馬政府軍打擊北方叛亂武裝、收復北方被占領土。2月,法國總統奧朗德訪馬。法國外交部發展事務部長級代表康芬訪馬,宣布恢復與馬里的合作。同月,馬過渡政府總理西索科訪法。

同美國的關係

兩國於1960年9月29日建交。近年兩國關係發展較快。2008年2月,杜爾總統對美國進行工作訪問。馬是美國“千年挑戰賬戶”援助對象國,兩國於2007年9月正式啟動有關合作項目,美方提供2300億非郎,主要用於尼日河地區土地整治、巴馬科機場擴建等項目。2012年3月馬里政變後,美國認為馬里民主倒退,決定在非洲發展和機遇法案(AGOA)年度規劃中取消馬里的優先貿易夥伴國地位。兩國軍事合作近年逐漸增多。2007年至2009年,美國連續3年在馬里舉行聯合軍事演習,馬周邊國家參與。2010年8月,馬美舉行圖片展慶祝兩國建交50周年。2011年4月,美軍非洲司令部新任司令卡特·哈姆將軍訪馬。10月,美向馬提供了價值9000萬美元的軍用物資用於支持馬里加強反恐行動。11月,馬外長馬伊加對美進行工作訪問。2012年2月,兩國再次在馬舉行聯合軍事演習,200名美軍士兵、150名馬軍士兵參加。“3.22”政變後,美對政變強烈譴責,呼籲政變軍人儘快交權,恢復馬憲法秩序。5月,美國負責非洲事務的副國務卿卡爾松訪馬。6月,美國提供1000萬美元緊急救助款用於救助馬里難民。8月,美國國際發展署民主、衝突和人道援助辦公室負責人南希訪馬,宣布美國將撥款6800萬美元用於馬人道主義援助,歐巴馬總統還將向馬里提供1000萬美元的專項援助。

同日本的關係

兩國於1960年10月4日建交。自1989年至2003年,日本向馬提供贈款累計達375億非郎。2004年3月,日減免馬370億非郎債務。2005年3月,日向馬提供價值15億非郎的糧食援助。11月,日向馬提供69億非郎援款。2007年,日本向馬提供16億非郎用於資助馬里大選。2008年3月,日本駐馬里使館開館。5月,杜爾總統出席在日本橫濱舉行的第四屆非洲發展東京國際會議。2010年3月,由日本援助的法雷梅大橋舉行奠基儀式。2011年7月,馬里-日本混委會第6次會議在巴馬科舉行。

同鄰國的關係

同幾內亞關係長期穩定,高層互訪頻繁。2002年9月,馬將幾科納克里港開闢為第三個出海口。2006年2月,杜爾總統訪幾。2007年11月,幾總理庫亞特訪馬。2008年10月,杜爾總統出席幾獨立50周年慶典。2009年2月,杜爾總統赴幾齣席悼念孔戴總統逝世有關活動並會見幾軍政權領導人卡馬拉。2010年2月,幾代總統科納特訪馬。7月,杜爾總統對幾進行工作訪問。9月,幾代總統科納特出席馬獨立50周年慶典。12月,杜爾赴科納克里出席幾內亞新當選總統孔戴的就職儀式。2012年3月,幾總理福法納訪馬。2013年1月,馬過渡政府總理西索科訪幾。
同阿爾及利亞關係密切。阿在調解馬里北部圖阿雷格族武裝分裂問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2007年10月,兩國在巴馬科召開合作混委會,就加強反恐、經貿、科技、文化等方面合作進行了討論。11月,杜爾總統對阿進行國事訪問。2008年1月,杜爾總統會見阿前總統貝拉。5月,馬外長瓦內作為杜爾總統特使訪阿。2011年4月,馬外長馬伊加作為杜爾總統特使訪阿。5月,馬阿兩國簽署協定,阿將提供1000萬美元援助,用於支持馬北部地區發展。2011年10月,杜爾總統訪阿,與布特弗利卡總統舉行會談。2012年6月,過渡政府總理迪亞拉訪阿。今年3月馬爆發危機以來,阿向馬提供了3000噸糧食和45噸食品,用於救助北方難民。2013年1月,馬過渡政府總理西索科訪阿。
同塞內加爾、象牙海岸有著傳統經濟、貿易關係。達喀爾港和阿比讓港是馬主要出海口。2007年4月,杜爾總統出席塞總統瓦德就職儀式。6月,塞總理薩勒出席杜爾總統連任就職儀式。2008年3月,杜爾總統出席在達喀爾舉行的第十一次伊斯蘭國家首腦會議。4月,塞總統瓦德過境訪問馬里。2009年6月,杜爾總統與瓦德總統在巴馬科共同主持撒哈拉綠色長城計畫會議。2010年3月,塞總統瓦德訪馬,與杜爾總統共同出席法雷梅大橋奠基儀式。4月,杜爾總統出席塞內加爾獨立50周年慶典。2011年4月,杜爾總統訪塞。5月,塞外長尼昂訪馬。2012年5月,塞內加爾總統薩勒訪問法國時會見在巴黎治療的馬過渡期總統特拉奧雷,就馬里局勢交換看法。5月,馬過渡政府總理迪亞拉訪問塞內加爾。12月,馬過渡政府總理西索科訪塞。
2007年6月,象牙海岸總理索羅出席杜爾總統連任就職儀式。7月,杜爾總統出席在科布瓦凱市舉行的“和平之火”解武焚槍儀式。2008年1月,杜爾與科總統巴博共同出席兩國電網聯網工程開工儀式。7月,科總理索羅訪馬。2011年8月,馬外長馬伊加訪科。10月,科總統瓦塔拉對馬進行友好工作訪問。2012年5月,象牙海岸非洲一體化部長庫利巴利在巴黎拜會馬總統特拉奧雷,就馬局勢交換看法。9月,象牙海岸國防部長保羅·科菲·科菲和非洲一體化部長阿利·庫利巴利訪馬,協商西共體向馬派兵問題。12月,馬過渡政府總理西索科訪科。2013年2月,馬過渡期總統特拉奧雷赴科政治首都亞穆蘇克羅出席西共體第42屆首腦會議。
同茅利塔尼亞存在邊界糾紛,但未影響雙邊友好交往。2005年1月,毛塔總統塔亞訪馬。2006年2月,杜爾總統訪毛塔,會見毛塔軍事委員會主席瓦爾。2007年4月,杜爾總統出席毛塔總統阿卜杜拉希就職儀式。6月,毛塔總統阿卜杜拉希出席杜爾總統連任就職儀式。2008年8月,毛塔政變後曾派“國務委員會”委員訪馬尋求支持。2009年8月,杜爾總統出席毛塔新任總統阿齊茲就職典禮。2010年9月,毛塔總統阿齊茲出席馬獨立50周年慶典。2011年5月,馬外長馬伊加訪毛塔。6月,兩國軍方開會討論應對基地組織馬格里布分支在兩國邊境地區的活動。2012年6月,馬過渡政府總理迪亞拉訪毛塔。2013年1月,馬過渡政府總理西索科訪毛塔。3月,馬過渡期總統特拉奧雷訪毛塔。
同布吉納法索有1100公里的共同邊界,曾於1974年和1985年兩次發生大規模武裝衝突。1986年12月,兩國政府接受海牙國際法庭的最終裁決,關係修復,並於同年互設使館。近年來,雙方高層往來頻繁。2006年3月,兩國邊境部隊指揮官和地方政府長官會晤共同磋商邊境安全問題。3月,布國防部長博利訪馬,雙方簽署了兩國軍事技術合作協定。2007年1月,杜爾總統出席在布舉行的第31屆西共體首腦會議和西非經貨聯盟第11屆首腦會議。6月,布總統孔波雷出席杜爾總統連任就職儀式。2010年3月,杜爾總統對布進行工作訪問。9月,布總統孔波雷出席馬里獨立50周年慶典。2011年4月,馬外長馬伊加作為杜爾總統特使訪布。8月,布外長巴索萊訪馬。9月,馬里-布吉納法索大混委會第9屆會議後續委員會會議在馬里首都巴馬科召開。2012年5月,西共體馬里危機調解人、布吉納法索外長巴索萊在巴黎拜會馬過渡期總統特拉奧雷。5月,過渡政府總理迪亞拉訪布,會見孔波雷總統。6月,過渡政府總理迪亞拉訪布。12月,馬過渡政府總理西索科訪布。

經濟

經濟以農牧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最不已開發國家之一。1988年開始實施“經濟結構調整計畫”和“國營企業改革計畫”。1992年後,逐年同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簽訂結構調整計畫協定,在協定規定的期限內馬可獲得一定的援助。1994年馬抓住非洲法郎貶值的良機,擴大傳統產品棉花和牲畜等的出口,此後經濟一度保持較高速度增長。自1999年始,由於國際市場棉花、黃金價格下跌以及油價上漲等因素影響,經濟增速放慢。杜爾總統執政後推行經濟自由化和私有化政策,努力改善投資環境。馬經濟近年緩步增長。2011年主要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GDP):112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09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5.4%。
貨幣名稱: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FrancdelaCommunautéfinancièred’Afrique),簡稱非洲法郎(FCFA)。
匯率:1美元≈471.2非洲法郎。
通貨膨脹率:2.9%。
(資料來源:2012年2月經濟季評)

工業

2007年,工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1.3%。全國有400多家企業,絕大多數為私營企業,主要部門有食品加工、出版印刷、紡織、建築材料等。66.2%的工業集中在首都巴馬科地區,50人以下的企業占85%,200人以上的企業僅占4%。

農牧漁業

農業和畜牧業是馬經濟支柱。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68%。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占全國人口的40%。全國可耕地面積3000萬公頃,已耕地面積350萬公頃。主要經濟作物有:小米、玉米、稻穀、花生、棉花等。是非洲主要產棉國,2011年預計棉花產量超過40萬噸。

服務業

服務業主要由交通、通訊、商業和行政等部門構成。服務業總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2%。

旅遊業

旅遊資源豐富,但交通不便。傑內古城、通布圖古城、多貢遺蹟和加奧阿斯基亞王陵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主要旅遊城市有首都巴馬科、古城通布圖和水城莫普提,最佳旅遊季節為11月至次年1月。近年旅遊業發展迅速。全國有109家旅行社、244家旅館飯店、3492間客房。2007年接待外國遊客25萬人次,創匯1.75億美元。近年來馬旅遊業受北方安全形勢影響嚴重下滑。

出行提示

馬里瘧疾高發區,防止蚊蟲叮咬,需自備瘧疾藥品;馬里為伊斯蘭國家,不食豬肉。

財政金融

近幾年來國家財政預算收支情況如下
國家財政預算收支情況(單位:億非洲法郎)
年份 2010 2011 2012
收入 9510 10445 9543
支出 10497 12474 10669
赤字 987 2029 1126

2012年外匯儲備(不含黃金)為12.08億美元,外債為29.9億美元。
(資料來源:2013年2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和2013年第1季度經濟季評)

對外貿易

實行貿易自由化政策,政府通過發放進出口意向書對貿易進行巨觀管理。現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關係。2011年,馬主要向以下國家出口:中國31%,韓國14.5%%,印度尼西亞12.2%,泰國6.3%,孟加拉國5%;主要從以下國家進口:塞內加爾19.7%,法國15.4%,中國10.8%,象牙海岸8.4%,南非4%。2012年對外貿易額為56.3億美元,其中進口27億美元,出口29.3億美元。主要出口黃金、棉花等;進口石油、食品和機械設備等。
主要出口產品有:黃金、棉花和牲畜等;主要進口產品有:機械、建築材料、化學製品、燃料和食品等。2000年,主要向下列國家和地區出口:歐盟占馬出口總額的37.9%,巴西12.1%,義大利9.5%,加拿大9.4%,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簡稱西共體)0.3%;主要從下列國家和地區進口:歐盟占馬進口總額的25.9%,西共體22.1%,象牙海岸17.4%,法國12.7%,塞內加爾4.1%。
(資料來源:2011年度經濟季評)
外國援助
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統計,馬政府2011年獲得官方發展援助12.71億美元(貨幣單位下同),其中雙邊援助占61%。主要捐助方為:美國2.32億,國際開發協會1.55億,歐洲共同體1.2億,加拿大1.06億,法國0.97億,非洲發展基金0.73億,荷蘭0.58億,德國0.5億,日本0.41億,瑞典0.31億。

交通

系內陸國家,國內運輸主要靠公路。進出口物資需經鄰國港口轉運。兩條國際公路幹線經巴馬科通往科納克里和阿比讓,公路總長分別為1110公里和1115公里。象牙海岸危機爆發後,經巴馬科洛美公路運輸的貨物迅速增加。僅有一條連線庫利科羅、巴馬科和達喀爾的國際窄軌鐵路,巴馬科至達喀爾鐵路總長1250公里。2003年交通運輸情況如下:

鐵路

截止2014年9月,全國鐵路總長728公里,主要路段為長647公里由巴馬科—塞內加爾達喀爾的國際窄軌鐵路,鐵路年久失修,84%的路段服役超過40年。該鐵路由加拿大和法國公司控股的TRANSRAIL公司管理和運營。

公路

2007年統計數據,由於馬里是一個內陸國家,內外交通十分不便,基礎設施也不甚理想,貨物進出港嚴重依賴擁有出海口的國家,受制於人不說,運費十分昂貴。全國有各級各類公路約50,000公里,其中瀝青路2,678公里,土路1,593公里,鄉村道路6,990公里和季節性土路39,035公里。
馬里城市內交通工具主要是機車,計程車和各種類型、車況極差的麵包車,城市間交通靠長途汽車。

水運

內河航線總長12700公里;馬里航運公司負責內河航運的經營和管理,擁有各種船隻27艘。

空運

2007年統計數據,馬里全國有大小機場近30個,其中巴馬科、加奧、莫普提、錫加索和通布圖機場為國際機場。位於首都巴馬科的塞努國際機場1975年建成,跑道長2700米,寬45米,可供大型客機起降,承擔著馬里與其它國家航空運輸的主要任務。年起降飛機7000架次左右,運送旅客33萬餘人,貨物2500餘噸。
有巴馬科至巴黎、達喀爾、班吉、瓦加杜古、阿比讓、科納克里、洛美、尼亞美、阿克力、亞的斯亞貝巴、卡薩布蘭卡、拉巴特等地的國際航線。法國、象牙海岸、喀麥隆、阿爾及利亞、布吉納法索、衣索比亞、摩洛哥、幾內亞、茅利塔尼亞等國的航空公司均有班機在巴馬科起降。中國與馬里的進出口貨物主要是靠衣索比亞航空公司承運,而自從埃塞航空公司簽署北京泛源國際運輸服務有限公司為核心代理後,中國出口馬里貨物與日俱增。

郵電通訊

馬里通訊基礎設施和市場發展水平極其低下,發展速度極為緩慢。全國現有固定電話用戶約8萬戶,占有率僅為0.06%;行動電話起步較晚,但相對而言發展比較快,現有用戶約70萬戶(預計2005年底可達到100萬戶),占有率為8.3%(2003年僅為2.25%)。基礎設施方面,全國現有3條光傳輸骨幹網(頻寬2.5Gbps):2條馬里首都巴馬科至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和茅利塔尼亞首都努瓦克肖特(全長1000公里);1條巴馬科至象牙海岸首都阿比讓和布吉納法索(600公里),以及10個地面衛星接收站。

社會

中國醫療隊

自1968年中國向馬里派出第一支醫療隊40年來,中國政府通過浙江省未間斷地向馬里派出了20批次、674名醫務工作者,累計救治病人300萬人次,開展各類手術12萬多台。來自中國的“白衣天使”救死扶傷,實施國際主義義務,在為馬里人民的健康、福祉辛勤工作的同時,也為中馬兩國關係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目前,有31名醫務人員分別在卡地、錫加索、馬爾卡拉3所醫院工作。人民生活
2002年,人均國民收入240美元。工資收入差別較大,普通職工月工資3萬非洲法郎左右。全國有13所醫院、1個口腔科治療中心、48個省級保健站,264個縣級診所,還有若干產院和婦幼保健站。2001年,平均每1.34萬人擁有1名醫生。2000年,只有8%的人能享受現代醫療服務。兒童死亡率142‰。人均壽命50歲。2001年,全國約11000人死於愛滋病,1.7%的成年人受感染。2002年,每千人擁有電話機5.2部。在聯合國開發計畫署2003年人類發展指數排名表上,馬里在175個國家中名列第172位。

教育

重視保護和發展民族文化,鼓勵文學創作。官方文藝團體有國家歌舞團、民族樂團和話劇團等。文化設施集中在首都巴馬科,主要有伊斯蘭文化中心、國家博物館和國家圖書館。
沿用法國教育體制。由基礎、中等和職業技術以及高等教育三部分組成。2004年,教育經費占國家預算的15.06%。2003年,兒童入學率為70%,文盲占全國人口的70%。

體育

馬里1964年開始參加奧運會,除去因政治原因抵制的1976年蒙特婁奧運會,他們參加了所有奧運會的競爭。限於自身實力,馬里從未獲得過一枚奧運獎牌。

人民生活

馬里是一個非常落後的國度,經濟貧困,生活質量低下,54%的馬里人是文盲,約只有三分之二的人口有乾淨的水源,平均期望壽命只有45歲。

風俗習慣

馬里人注重禮貌,講究禮節,為人憨厚。當地居民見到外國客人,總是主動地打招呼,握手致予問候,詢問對方是否有需要提供幫助的地方,使那些初次踏上這個國家土地的外國人切身感受到馬里人彬彬有禮,熱情樸實。馬里的班巴拉族人遇見相互熟悉的朋友,立即將自己的右手放在胸前,一邊行走一邊問候,從身體問到工作,從個人間到家庭,對方的父母、兄弟、姐妹、妻兒等近況如何,幾乎都要問一遍,有時雙方背對著背地已經走出去很遠的距離,甚至連對方問候的話音已經聽不見了,嘴裡仍然在不停地說著,這是非洲的一種非常奇特的見面問候方式。多貢族雖然是馬里的一個少數民族,但擁有悠久的歷史,自古形成的本民族所固有的一些傳統禮儀迄今仍然保持著:晚輩遇見長輩要高舉握拳的右手行舉手禮;男士遇見女土主動為其讓道;相互熟悉的人見面要手拉手地長時間問候,對方的身體是否健康、家庭生活是否幸福、地里的莊稼長勢如何等等,詳詳細細地問候一遍;遇有過路的陌生人討水喝,主人會熱情迎進家門,沏上一壺茶,端上一盤水果,送上一些點心,奉如上賓般地招待,客人越是隨意,吃喝得越多,主人越是顯得高興,如果客人出於害怕給主人添麻煩的考慮,謝絕主人的招待,反而會引起主人的不高興,甚至可能生氣。
馬里人樂善好施,助人為樂是他們的一種傳統的美德。客人臨時來訪,若是正巧趕上主人家吃飯,主人會熱情地邀請客人人座,一道進餐,並臨時製作幾樣可口的佳看端上桌。此時,客人不管是否吃過飯,均不得拒絕主人的好意,否則會引起主人不高興。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鄉村,遇上無處投宿的過路人,即使是素不相識者,主人聞訊後都會熱情地邀請到家中,慷慨招待,安排食宿,奉若上賓。當地人是絕對不會以家庭人口多、居室狹小等理由將過路人拒之門外的,有的人家還會再三挽留過路人多住些日子再走。過路人告別時,主人家會熱情送家門外一段路程,如果主人發現過路人已經囊中羞澀,還會捐贈一些錢財。這些做法,在世界上許多地方,是人們感到不可思議的事情,而在馬里人看來,當他人有困難時給予幫助,自己遇到困難時才有可能得到他人的幫助。

騷亂

馬里首都巴馬科當地時間2012年3月21日發生軍人騷亂。騷亂軍人在市內鳴槍示威,占領國家廣播電視台,抗議政府應對北方局勢不力。馬里總統府發布訊息稱,總統杜爾目前正在在總統府內召開應急會議。
路透社援引馬里國防部訊息稱,在此次軍人騷亂事件中,能聽到重武器的開火聲。政府已在總統府外部署軍隊抵禦騷亂軍人。截至當地時間下午6時,巴馬科市內仍有槍聲傳出。因被騷亂軍人控制而中斷7小時的電視信號在當地時間21日晚間恢復,電視台預報稱隨後將發布政府聲明。
馬里政變軍人22日凌晨通過馬里國家電視台發表聲明說,總統杜爾的政權已被終結,國家政權將交給未來選舉出的政府。
馬里民主恢復委員會發言人阿馬杜·科納雷在講話中說,現行憲法中止,政府機構解散,將在合適時機舉行大選。科納雷說這次政變的策劃者是阿馬杜·哈馬·薩諾戈將軍。
2012年政變新憲法3月27日晚上,政變軍人成立的“民主復興和國家重建全國委員會”宣布通過新的“基本法案”作為新憲法,以保證“國家法制”和“民主多元”。
當晚通過馬里國家電視台宣讀了包含69個條款的“基本法案”,該法案將作為國家的新憲法在過渡時期執行。
新憲法“將堅定延續國家的法制化和民主多元化”,堅持“馬里是一個獨立主權的民主共和國”,“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政府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新華社巴馬科1月11日電馬里政府11日召開內閣會議宣布,從即日起馬里全國進入緊急狀態。
馬里領土管理和地方行政部長穆薩·庫利巴利說,鑒於馬里北部當前的緊張局勢,馬里全國立即進入緊急狀態。法國總統奧朗德11日說,法國軍隊當天下午在馬里為馬里軍隊擊退占據北方的武裝團伙的軍事行動提供了軍事支持。
馬里政府軍與馬里北部武裝分子在距離首都巴馬科東北約600公里的重鎮科納鎮發生激烈交火,隨後馬里過渡總統特拉奧雷緊急致函聯合國秘書長和法國總統請求援助。
馬里最新局勢
法國國防部網站16日說,法軍當天共出動10多架次戰鬥機和攻擊型直升機,空襲了臨近茅利塔尼亞邊境的馬里小鎮賈巴利所在地區,摧毀10餘個極端勢力目標。非洲聯盟主席托馬·博尼·亞伊16日在蒲隆地首都讚揚法國在馬里的軍事行動“出色”,稱法國軍隊做的是“拯救非洲”的工作。
查德外交部長16日表示,將派出2000名士兵出兵馬里,以打擊馬里境內的伊斯蘭叛亂分子。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西共體)委員會發言人烏戈16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西共體將與非盟共同解決馬里危機。
2013年1月19日法國總統奧朗德表示,法國要在馬里保持長期軍事存在,直到徹底剷除那裡的恐怖組織。這是奧朗德19日前往法國中南部城市圖勒路上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一立場的。
法國總統奧朗德19日前往法國中南部城市圖勒視察,在路上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為打擊馬里境內的恐怖主義,法國軍隊會在所需要的時間內駐留在那裡。”當記者追問“所需要的時間”是多長時間時,奧朗德說,“我所知道的事實是打擊恐怖主義,需要多長時間就會是多長時間,直到把那裡恐怖組織徹底剷除。”他還表示,“我將要求議會通過軍事干預原則決議。”
據路透社報導,奧朗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還解釋說,“法國無意要控制馬里的任何領土或加強在那裡的影響力,也不尋求經濟和商業利益,那樣的年代早已過去。”他強調,“馬里是世界上最貧窮國家之一,是法國的友好國家,幾個月前,該國遭受到恐怖主義打擊,目前那裡的形勢日趨嚴重,我們是向它提供援助和支持。另外,法國在馬里的行動並不孤立,我們在和一些非洲國家共同行動。”
在談到阿爾及利亞人質問題時,奧朗德說,“在阿爾及利亞,有些人質遭野蠻殺害,恐怖分子的行動也證明法國出兵馬里是正確的,阿爾及利亞人質事件是法國決定對馬里採取軍事干預的原因之一。”
另據中東《生活報》今天報導,法國和馬里政府軍的行動沉重打擊了馬里恐怖武裝,並從恐怖武裝手裡收復了兩個重要城鎮,但馬里北部廣大地區仍被恐怖武裝控制著。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首腦在象牙海岸召開特別會議,決定向馬里派遣兵力,並提供特別經濟援助。
法國軍隊30日進入馬里北方重鎮基達爾並控制這座城市的機場,沒有遭受宗教極端武裝組織的強烈抵抗。法國外交部長洛朗·法比尤斯當天說,法國軍隊不會戀戰,會迅速離開馬里,把維護馬里北方安全和穩定的任務交給馬里和非洲國家部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