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阿卜杜勒·哈桑

穆罕默德·阿卜杜勒·哈桑(Muhammad AbdullahHass-an1864~1920)索馬里詩人。民族獨立運動的先驅。他足跡遍布東非、西亞,一生為索馬里人民純潔的伊斯蘭教信念同殖民主義者及基督教教會進行鬥爭,1901年起領導人民進行抗英鬥爭,直至病死。在戰爭中,以他為首的部族軍事聯盟不斷鞏固和擴大,促進了索馬里統一民族國家的形成過程。他的詩篇生動、形象地描繪出祖國的沙漠和乾旱的平原,以熾烈的宗教和愛國主義熱情喚起同胞們對殖民主義者的痛恨,贏得老百姓的喜愛。他偶爾也用阿拉伯語寫作,但這些詩遠不如他用索馬里語寫的詩篇那樣廣泛流傳。代表作有嘲笑英國殖民軍駱駝保全隊陷入愛國戰士的重圍自取滅亡的敘事詩《理察·考菲爾德的陣亡》,以及《詩人的愛馬》、《賽義德的回答》、《地獄之路》、《正義之路》等。

簡介

穆罕默德·阿卜杜勒·哈桑(MuhammadAbdullahHass-an1864~1920)索馬里詩人,回族。民族獨立運動的先驅。他足跡遍布東非、西亞,一生為索馬里人民純潔的伊斯蘭教信念同殖民主義者及基督教教會進行鬥爭,1901年起領導人民進行抗英鬥爭,直至病死。在戰爭中,以他為首的部族軍事聯盟不斷鞏固和擴大,促進了索馬里統一民族國家的形成過程。他的詩篇生動、形象地描繪出祖國的沙漠和乾旱的平原,以熾烈的宗教和愛國主義熱情喚起同胞們對殖民主義者的痛恨,贏得老百姓的喜愛。他偶爾也用阿拉伯語寫作,但這些詩遠不如他用索馬里語寫的詩篇那樣廣泛流傳。代表作有嘲笑英國殖民軍駱駝保全隊陷入愛國戰士的重圍自取滅亡的敘事詩《理察·考菲爾德的陣亡》,以及《詩人的愛馬》、《賽義德的回答》、《地獄之路》、《正義之路》等。

社會背景

哈桑出生在原英屬索馬里東部的杜爾巴漢特部族。父親是一位貧苦農民,全家虔信伊斯蘭教,祖父曾在歐加登當過教長。哈桑少年時候在柏培拉一個英國人家中當過童僕。哈桑從小天資聰慧,在祖父的影響下,15歲就擔任了教授可蘭經的教師,19歲取得“教長”稱號。
哈桑青少年時期便決心獻身宗教。為了尋求知識,1883年以後,他按照慣例,只身前往各伊斯蘭教中心,開始了國內外的遠足旅行。他到過蘇丹國和哈拉爾、摩加迪沙、奈洛比、漢志等地。在麥加朝覲時,他結識了穆罕默德·薩里赫教長,加入屬於艾哈邁德兄弟會的薩里赫教派。9年時間的廣泛遊歷,對他爾後思想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十九世紀末,正是世界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的歷史時期。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航後,地處非洲之角、扼紅海咽喉的索馬里,戰略地位大大提高。英、法、德、意等國為了實行資本輸出和殖民掠奪,在索馬里展開了激烈爭奪。1882年法國強占了從紅海進入印度洋的門戶曼德海峽要衝。5年後英國宣布索馬里北部為其“保護地”。1889年義大利又割占了索馬里中部。西方列強對索馬里半島的爭奪和瓜分,給當地農牧民帶來深重的災難。當時,一位途經索馬里的歐洲船長寫道:“拘禁、鐐銬、皮鞭——這就是歐洲人對赤手空拳的居民實行暴力的標誌……牢獄和虐待威脅著每個不服從命令的人。”

聯合起義

哈桑在國外期間曾耳聞目睹了蘇丹馬赫迪起義,深受鄰國人民鬥爭精神的鼓舞。哈桑非常痛恨歐洲人打著宗教的幌子對索馬里人進行奴化教育的行徑。據說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一群孩子,問他們的名字,一個男孩說自己叫“約翰”;問及他們是哪個部族的,孩子們竟然說:“神甫們的部族”。哈桑大為震驚。他逐漸認識到:只有趕走殖民者,才能挽救索馬里和伊斯蘭教。1898年,他在故鄉建立了一座清真寺,宣講薩里赫教義。哈桑用本民族語言寫了不少詩歌。在那些詩篇中,他大聲疾呼“祖國在危急中”,號召人們起來趕走“異教徒”(指歐洲人和背叛伊斯蘭教的索馬里人)。與此同時,他開始了籌備武裝起義的具體工作。
哈桑為了促成全民抗戰,利用宣講教義的機會,常常來往於各部族,調解它們的內部糾紛。對於少數勾結外國殖民者的酋長,哈桑則依靠本地民眾予以制裁。他以蘇丹馬赫迪起義為榜樣,一面組織民眾趕製鐵矛、弓箭;一面發動募捐,購買新式裝備。為了適應未來的武裝鬥爭,哈桑根據部族眾多的特點,於1899年初建立了各部族聯合組成的軍事指揮部。他還宣布兩項命令:一、一切違犯命令者,不分部族界限,均按法令制裁;二、允許婦女參軍,符合條件者亦可參加騎兵。由於有了這些規定,投奔哈桑的人越來越多,1899年上半年,已有4,000多人拿到了武器。
同年8月,哈桑召集農牧民、奴隸、城市貧民、穆斯林僧侶等6,000多人,在北部重鎮布勞舉行起義誓師大會。在一片歡呼聲中他宣布自己為“先知”,是“安拉的忠實僕人”,要領導索馬里進行“吉哈德”(聖戰)。9月1日,哈桑致信英國駐沿海地區總領事,痛斥英國對伊斯蘭教徒的壓迫,並鄭重宣布:“現在由你選擇吧。你想打仗,我們奉陪;你要和平,就繳出罰金。”英國殖民者當然不會接受這些條件,於是一場持續達20年的武裝起義爆發了。

連續奮戰

起義一開始發展比較順利。哈桑率領部隊採用游擊戰術,活動於英、意屬索馬里之間。到1900年底,起義的烈火燃遍了幾乎整個英屬索馬里和部分意屬索馬里地區。一位軍事史專家曾經用欽佩的口吻寫道:“德爾維希的軍隊能夠分散、能夠運動,能夠象水銀珠那樣迅速流動和聚集,令人不可捉摸。”
1901年春,英國在義大利的支持下,對起義者發動了幾次“討伐”行動,起義軍受到沉重的打擊。他們在瓦伊拉赫德的陣地被摧毀;在費爾迪丁戰役中,又被打死打傷1,200人。但英國人也付出了重大代價,耗資達550萬英鎊。一些英國軍人的日記和回憶錄里,常常流露出這種情緒“我們正在薩莫勒的一個村子裡睡覺,就遭到了攻擊”;“水池前面是濃密的灌木林,我真擔心這又要成為敵人接近我們的隱蔽物”;“他們來到準備出擊的地方就立刻散開隱蔽,誰也找不到他們……這使我們受到很大損失。”1901年秋,哈桑的軍隊又活躍在英屬索馬里的土地上,並取得了一些勝利。到1902年初,起義軍已發展到12,000多人。1903年4月,索馬里起義軍取得了貢布魯山大捷。哈桑避開了英國三個加強團的正面進攻,而用夜間的零星進攻和射擊不斷騷擾敵軍。4月17日當英軍被迫分兵三路向東、西、南三個方向搜尋作戰目標時,哈桑迅速集結了大批兵力,布置了對其中一個加強團的包圍。一個英國隨軍記者寫下了當時的場面:“進攻的騎兵(索馬里人)猶如洶湧波濤,淹沒了陣地前沿,他們發出‘安拉!安拉!’的吼聲。……英國來福槍堅硬的子彈根本不能阻擋這些狂熱信徒的進攻”。在起義軍的打擊下,有200多名侵略軍,其中有兩名指揮官當場喪命。敵人的討伐失敗了。貢布魯山大捷是哈桑領導的索馬里起義軍在軍事上趨於成熟的表現。

保存實力

1904年1月,英國當局又調動大批軍隊再次進攻索馬里起義軍,在吉德巴利戰役中,索軍不幸失敗。哈桑率領軍隊從英屬索馬里退到意屬索馬里。由於起義力量大為減弱,為了獲得休養時間,哈桑決定與義大利殖民當局進行談判。哈桑提出四項條件:1.在意屬地區劃給一塊固定的住地;2.部隊繼續由他統率;3.享有充分的宗教自由;4.經濟上享有獨立地位。義大利當局害怕索馬里起義軍在意屬地區蔓延,於是接受了哈桑的條件。1905年3月5日,哈桑在伊利格同義大利駐亞丁(一說桑給巴爾)領事佩斯洛齊簽訂了條約。索馬里起義者得到一塊北鄰米朱提因蘇丹國、南界奧比亞蘇丹國的楔形土地和伊利格港。起義者則答應停止對意、英作戰,承認意當局對其領地的“監督”權。哈桑與義大利簽定伊利格休戰條約,標誌著索馬里民族大起義的第一階段結束了。

東山再起

休戰狀態持續到1908年。這三年內,起義軍逐步補充了力量。1908年,義大利當局害怕哈桑領導的部隊東山再起,決定對起義軍居住地區實行經濟封鎖。首先破壞了伊利格條約。同年,英國也派出討伐隊,征討曾積極援助起義軍的瓦爾桑格里部族。哈桑看到英意殖民者的最終目的是要扼殺起義軍,於是從伊利格出發打回到英屬索馬里,聲勢一年比一年大。
為了平息起義,英國當局與義大利當局合謀,叫一批索馬里宗教界上層人士組成“使團”,出使麥加,請哈桑的老師薩里赫出面勸降。薩里赫委託這些顯貴給哈桑帶去一封信,指責他“有破壞伊斯蘭教規的行為”,並且威脅說,如果他不肯改過自新,就要同他永遠“斷絕關係”。哈桑對這些“使者”解釋了他對薩里赫教派的理解,他認為自己的天職是使索馬里的穆斯林信仰恢復到虔誠的正道上來,但這種恢復必須在團結一致趕走“異教徒”之後才能實現。因此他的起義沒有違背伊斯蘭教規。“使團”悻悻而去,英意的陰謀失敗了。
哈桑率領的起義軍,經過兩年的浴血奮戰,影響越來越大。英國軍隊已經無法再支持下去。1910年,英國殖民當局被迫宣布將全部軍隊和行政官員撤出索馬里內陸,遷往沿海的柏培拉、澤拉等幾個殖民點。英屬索馬里全境基本獲得解放。然而,英國是不甘心失敗的。三年之後,一支由理察·科菲爾德帶領的“保全隊”被派往內地。結果又被索馬里軍民徹底打垮,科菲爾德本人也被擊斃。倫敦的報紙驚呼,“我軍在索馬里遭到一場可怕的災難!”從這時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無力顧及索馬里的事務,形勢相對穩定下來。索馬里軍民在塔勒赫、梅迪謝、吉達利等地構築了防禦工事。其中塔勒赫的工事規模最大、最堅固,它是由13座石頭堡壘構成的。
索馬里人民以低劣的武器打敗資本主義強國——大英帝國的喜訊,傳遍了非洲和阿拉伯半島,對各國人民的民族解放事業起了鼓舞的作
用。英國國會議員里斯承認,在索馬里所發生的事件,正在影響著“蘇丹、尼亞薩蘭、烏干達、亞丁,遠遠超出索馬里的範圍。”
這場鬥爭對索馬里國內社會、經濟、政治的影響更為深刻。由於這次起義是一次超越部族與宗教界限的鬥爭,對於促進民族意識的增長和統一民族國家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在長期的鬥爭中,哈桑已經成為全民族的領袖。他使各個部族都成為索馬里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恢復伊斯蘭的純潔,拯救自己的祖國,是這個民族的共同目標。哈桑十分關心國家經濟的發展,鼓勵當地人民改變生活方式,由遊牧變為定居,積極提倡發展農業生產。儘管由於戰事緊迫,阻礙了他的這些思想的實現,但從這裡仍然可以看到哈桑建設民族國家的熱切願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