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鰭鮪魚[鮪魚屬魚類的一種]

藍鰭鮪魚[鮪魚屬魚類的一種]
藍鰭鮪魚[鮪魚屬魚類的一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藍鰭鮪魚,為硬骨魚綱輻鰭魚亞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中,棲息深度0-985米,體長可達458厘米,為大洋性洄游性魚類,成群活動,屬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游釣魚及養殖魚類。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藍鰭鮪魚 藍鰭鮪魚

藍鰭鮪魚長度一般為200厘米左右,最大可達458厘米,重量大約150公斤,最大可達684公斤。 藍鰭鮪魚是一個非常大的種,體最高處在第一背鰭基底中央附近。 第二個背鰭比第一個高; 胸鰭非常短,少於 80% 的頭長。有泳鰾。鰓耙34-43枚。下側與腹面銀白色有無色的與列的無色點一起輪流的橫切線。第一背鰭是黃色或藍色的;第二個紅褐色的; 臀鰭與離鰭暗黃色而且有黑色邊緣了;中央的尾部龍骨脊是黑色的當成魚時。

北太平洋藍鰭鮪魚外觀幾乎與大西洋鮪魚完全相同,一些當局認為它們屬於兩個單獨的種群。但是,最近的遺傳分析表明,這兩個種群最好被視為充分種群。由於這個兩個種群還未被混淆,因此它們作為分開的種群來進行管理。

分布範圍

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中,可分為大西洋亞種(T.t.thynnus)和太平洋亞種(T.t.orientalis)兩亞種。大西洋分布:西大西洋: 加拿大,墨西哥灣 , 加勒比海到委內瑞拉與巴西;東大西洋:羅弗敦群島外海的挪威到加納利群島, 包括地中海與黑海的南部,另還有一個子族群分布於南非外海,屬於高度遷移種。

北太平洋藍鰭鮪魚生活在日本和菲律賓,日本海南部的本州,中國東海、南海和台灣沿海有產。大部分雌魚產卵可能多達10億個。幼魚在洋流的作用下北上。一些幼魚往東遷移至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在西太平洋繁殖。大部分鮪魚在2歲的時候回程,還有一些要過更長的時間再返回。

生活習性

藍鰭鮪魚為大洋性洄游性魚類,季節性接近海岸,一般生活在0-100米的海水中,最大深度可達985米,溫度範圍為:3℃-30℃,成群活動,魚群依大小,有時伴隨著巴鰹魚,黃鰭鮪魚、大眼鮪魚、縱帶鯵等捕食小的群游性魚或烏賊和紅螃蟹。 它們的速度最快可以達到每小時70公里,但是平時游速緩慢,每小時只遊動2-3公里。屬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甲殼類為食。 捕食的主要競爭對手是海洋哺乳動物和其他大型魚類,特別是其他鯖魚和旗魚。

生長繁殖

藍鰭鮪魚是卵生的。在大西洋,產卵區只發現在兩個區域:地中海和墨西哥灣。在太平洋,產卵區發現在菲律賓。相對於其他熱帶鮪魚這是一個有限的產卵區。對於藍鰭鮪魚產卵是知之甚少的,因為它沒有被觀察到。在墨西哥灣產卵發生時間為4月到6月,地中海產卵發生時間為6月到8月。時間的差異可能是由於很多因素,如不同的環境因素或遺傳變異。在墨西哥灣,產卵發生的溫度在76.8到85.1℉(24.9-29.5℃),而在地中海,它發生在66到70℉(19℃)。

一般來說,藍鰭鮪魚在3年達到性成熟,然而也有人認為,藍鰭鮪魚性發育成熟的年齡為4-5年。雌性平均每年生產多達1000萬顆卵。它們的卵具有浮力,通過表面電流分布在相當遠的距離。幼蟲孵化後為3.0毫米的大小。它們有大腦袋、大下巴,身體缺乏色素沉著。幼蟲的鮪魚物種很難區分,然而只有藍鰭鮪魚具有背尾色素。幼蟲每天會長1毫米。在產卵地區,幼蟲數量範圍從0.1到1.0每平方碼。年輕的重量為40到80公斤,將根據大小分離成種群。這些種群通常由多個物種組成,可能含有長鰭、黃鰭鮪魚、大眼鯛、箭魚、扁舵鰹、鰹魚、黃金鮁魚。

保護級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極危(CR)

瀕臨滅絕

藍鰭鮪魚(4張) 藍鰭鮪魚(4張)

據搜漁利報導稱,5月底藍鰭鮪魚漁業非常緊張,因為圍網船隊捕撈活動將正式開放。

西班牙是歐盟捕撈藍鰭鮪魚最多的國家,整個歐盟12900噸藍鰭鮪魚配額中,西班牙占有2411噸,共有178艘漁船獲得捕撈該魚種的捕撈許可證。然而,鯖魚科的幾種魚類,包括鮪魚,鯖魚和馬林魚等已知的61個物種當中的7個物種正在面臨生存威脅。研究指出一些物種被嚴重的過度捕撈,人們由於藍鰭鮪魚極高的商業價值而忽視了對它的保護措施。

專家警告,三個藍鰭鮪魚物種南方、大西洋和太平洋藍鰭鮪魚都由於商業價值較高,面臨過度捕撈導致滅絕的危險,其中南方藍鰭鮪魚和大西洋藍鰭鮪魚都瀕臨絕種。另外大目鮪魚也屬於易危物種,黃鰭鮪魚和長鰭鮪魚也接近瀕危滅絕等級,如果保護措施不得當,它們都將面臨滅絕的命運。在其它物種方面,藍色和白色馬林魚也被評估為瀕危品種,有在全球範圍內消亡的可能。

新的研究表示,唯一能夠拯救南方和大西洋藍鰭鮪魚的方法是禁止捕魚,直到其種群數量恢復,雖然這樣做會造成非法捕魚的增多。

保護措施

藍鰭鮪魚是最受歡迎的食用魚之一。

藍鰭鮪魚 藍鰭鮪魚

由於生長緩慢和過度捕撈,如今全球藍鰭鮪魚的數量已經大大減少。歐盟漁業專家警告說,如果不限制捕撈,藍鰭鮪魚可能會滅絕。

摩納哥於2009年7月建議將大西洋藍鰭鮪魚作為保護對象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建議提出後,立即得到法國、英國、荷蘭、德國和奧地利等歐盟國家的支持。歐盟國家將在8月21日對這一建議進行討論,協調歐盟內部對保護大西洋藍鰭鮪魚的立場。

歐盟委員會負責環境事務的委員季馬斯表示,歐盟委員會的表態意味著歐盟“在保護大西洋藍鰭鮪魚的道路上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法國總統薩科齊說:“這是我們的重大責任,子孫後代將對此做出評價。”

鮪魚(5張) 鮪魚(5張)

根據計畫,《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締約國會議第一委員會於2010年3月18日進行了投票表決,投票結果否決了禁止大西洋和地中海藍鰭鮪魚國際貿易的提案。訊息傳來,藍鰭鮪魚消費大國日本“鬆了口氣”;動物保護組織和美國、歐盟等提案支持方表示失望。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簡稱IUCN)把大西洋藍鰭的表親,南方藍鰭列為極危物種(Critically Endangered),野外瀕危物種的最高級別,順便說一句,熊貓是低一級的危險物種(Endangered)。海洋學家沙芬納稱大西洋藍鰭為世界上“遭受刻意不當管理之害最嚴重的動物”。

發展趨勢

美國熱帶鮪魚委員會在2001年的報告裡稱,由於最近的北部太平洋藍鰭鮪魚的漁獲量沒有下降,因此可以假設其種群量依舊保持穩定。然而,大量捕撈在日本附近的鮪魚幼魚(0~1齡),其平均復原產量在整個北部太平洋地區明顯下降。

二戰後,隨著捕魚和冷凍技術的發展,海洋成了人類的狩獵場。

1960年左右,美國用拖網捕捉大量的大西洋藍鰭做罐頭,導致藍鰭幼魚的種群大大縮減。

1972年,日本開始用飛機,從美國和加拿大運送冷凍的大西洋藍鰭(當時一磅只值幾美分)回國,備受好評。

1989年,大西洋藍鰭的數量只剩1970年的20%,如今更是只剩10%。

2006年的藍鰭鮪魚捕撈量,全球至少超額了30%。

捕撈季節

藍鰭鮪魚

在西太平洋地區,全年都可捕撈到北太平洋藍鰭鮪魚。

而在東太平洋地區,只有在美國和墨西哥的西海岸,可以在夏天和初秋捕撈到北太平洋藍鰭鮪魚。

捕撈記錄

1864年,義大利法維尼亞納島的漁民捕撈藍鰭鮪魚的記錄是14020條,平均每條重192公斤,2009年捕獲量僅為100條左右,平均重29公斤,這就是藍鰭鮪魚悲劇的真實記錄。

藍鰭鮪魚(5張) 藍鰭鮪魚(5張)

20世紀50年代至20世紀80年代中旬,用延繩釣捕撈的成年種群在已經有下降的趨勢。但是,該下降的部分原因可能是洄游形態發生了變化。

在1980年至1990年間,東太平洋的漁獲量很低,但貝立夫法規(1991年)排除了是過度捕撈的原因,而認為造成這十年間使西部的鮪魚幼魚遷移到東部是因為其海洋學條件發生了改變。

1991年,產量分析建議西部和東部漁業捕撈少量的幼魚將有利於提高漁業年齡結構。但是,由於年齡結構數據不完整和沒有可靠的種群自然死亡率估計,這些模型受到了阻礙。

2011年之後,幼魚的捕撈依舊影響著漁業。貝立夫法則在2001年註明,產量和佇列分析表明,如果0齡和1齡的藍鰭鮪魚捕撈量下降或消除,則可以得到更多的漁獲物。國家海洋漁業處在2001年的漁業管理計畫草案中提出:“……由於藍鰭鮪魚的關鍵利率知之甚少,因而開發的影響依舊不明朗。沒有可靠地生物量和漁業死亡率相對比率(最高可持續產量)已確定。”

藍鰭鮪魚 藍鰭鮪魚

2011年1月5日,日本專營水產品和果蔬等生鮮食品的全國主要批發市場迎來了2011年首個交易日。在東京築地市場,一條產自北海道戶井的藍鰭鮪魚以342公斤的重量成為如今的“日本一”(日本第一鮪魚)。最終它被東京銀座一家高級壽司店老闆今田洋輔和香港某壽司連鎖店老闆鄭威濤聯手拍得,成交價為3249萬日元,魚肉將被兩人平分。 這次拍賣創下單條鮪魚拍賣價最高紀錄。

築地市場表示,這是自1999年日本開始統計鮪魚價格以來單條鮪魚拍賣出的最高價,刷新了2001年時創下的紀錄,那年“日本一”的成交價為2020萬日元,這也是北海道戶井產鮪魚首次拍出歷史最高價。

2013年1月5日日本NHK電視台訊息稱,5日凌晨在日本最大的水產品市場東京築地市場,一家壽司店以1.5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000萬元)購得一條重222kg的鮪魚,該價格也打破了最高價格紀錄,創造了新的歷史紀錄.

2014年1月6日,東京築地藍鰭鮪魚首拍以736萬日元成交 :2014年第一場競拍。一條重230千克的青森縣大間產藍鰭鮪魚以736萬日元(約合人民幣42.5萬元、每千克3.2萬日元)成交,相當於2013年最高成交價的約二十分之一。中標者為經營“壽司三昧”連鎖店的日本喜代村公司 。

2014年年4月,56歲的女漁夫Donna Pascoe捕到了一隻重達823斤的太平洋藍鰭鮪魚,這隻破紀錄的鮪魚,其體型達到了小象的兩倍。

2014年5月11日,汕尾籍漁民阿洪在惠州惠東離岸60公里的海域捕獲一條680斤的疑似藍鰭鮪魚,有惠東網友曬出這條大魚的圖片引來眾人圍觀。阿洪稱,自己20年捕魚經歷中首次捕到如此大魚。廣東省海洋與漁業資源監測中心總工程師李輝權也介紹,該鮪魚是藍鰭的可能性較大,如此巨大鮪魚在惠州海域捕獲,在他30年的從業經歷里也是首次聽聞。

5名女大學生撿到價值700萬元藍鰭鮪魚 5名女大學生撿到價值700萬元藍鰭鮪魚

2014年7月13日,在英國康沃爾海岸上五名大學女生撿到一條珍貴的藍鰭鮪魚。這條鮪魚身兩米重約272斤,市場價值價值近700萬人民幣。

2016年10月,溫州現715斤巨型鮪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