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那老城

薩那老城

薩那老城,位於葉門1988年被認定為世界遺產。薩那城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南端,是阿拉伯半島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坐落在海拔2300米的豐饒盆地中,同時又處在穿越葉門山脈的主要交通線上,與非洲之角遙相呼應。紅海與印度洋在此處匯聚在一起,這一區域是古代阿拉伯人生活的心臟地區。遺址公元2世紀即已存在,歷史上的薩那古城是宗教和貿易中心,現為葉門的首都。作為半島東部商道上的重要商站早在4世紀已經成為葉門政治、經濟、宗教的中心。20世紀中葉作為葉門首都的薩那城擴建時老城大部分被拆除,七座城門僅保留下一座“葉門門”作為歷史的見證。

簡介

薩那老城薩那老城

薩那(Sana'a)是葉門首都,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阿邦山納卡木山之間的薩那盆地,平均海拔2200米。薩那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夏季氣溫一般不超過30℃,冬季氣溫最低氣溫0℃,年降雨量約250毫米,薩那一年有兩個雨季,每年的三月至四月為小雨季,七月至八月為大雨季,因薩那城市排水設施落後,雨季時常常發生水災。人口190萬(2005年)。

古代詩人曾把薩那比喻為“阿拉伯的明珠”,由於這裡氣候宜人,終年鮮花怒放,綠草如茵,又被人們稱為“春城”,每年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遊客不計其數。在阿拉伯人中素有“途程雖遠,必到薩那”之說,現在許多人稱薩那為“葉門之門”。

關於“薩那”一詞,有著多種解釋。一說“薩那”是衣索比亞語,意為“要塞”,據說是因為薩那正好處在從印度洋經蘇伊士運河到達地中海的咽喉地帶,隔著紅海和曼德海峽與非洲相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另說,“薩那”一詞在阿拉伯文中與“工藝”是一個詞根,有“工藝品”之意,因為這裡是古代文化中心,有發達的手工業,這裡的居民以擅長製作精美的手工藝品而著稱。

薩那老城薩那老城

薩那是伊斯蘭曆史名城,有2500年的歷史,是人類最早定居地之一,傳說諾亞的長子閃就曾在此地定居,關於薩那最早的歷史記載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紀。薩那城堡建於古代薩巴王國之地。公元3世紀,在城堡外西南面修建了新王宮,即著名的古丹宮。薩那城則是圍繞著這些建築發展而來,先是在東面,之後向西擴展。公元525至527年,衣索比亞人為防範基督徒入侵,占領了薩那和葉門高地,但不久即被波斯人逐走。公元628年起,伊斯蘭勢力逐漸滲透到阿拉伯半島南部。薩那成為伊斯蘭教義在利比亞到伊拉克之間廣大地區的主要傳播中心。公元630年在古丹宮西側蓋建了大清真寺。公元8到9世紀,巴格達的阿巴斯德統治期間,薩那北部建立了一座王宮。公元898年,葉門歷史上最主要的穆斯林教派,載德“伊瑪目”教派成立。至今保存的106座清真寺,12座哈瑪姆寺和6500間會所,全部建於11世紀前。公元12和13世紀,阿尤布王朝時期,在大清真寺西又蓋了一座王宮。1597年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統治初期,在城西建清真寺,在城北建住宅區。歷史上,薩那曾先後受阿拉伯波斯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由於人文和自然災難,薩那城多次遭到毀壞,也曾多次重建。1962年葉門革命成功後,定薩那為北葉門首都;1990年5月南北葉門統一,薩那為統一後葉門共和國的首都。

市區由老城和新城組成。老城在東區,有許多古老的清真寺宣禮尖塔。大清真寺內的大圖書館為阿拉伯國家最大圖書館之一。城東為行政、商業區,西為住宅花園區。很久以來,薩那一直以它那獨特的建築藝術和眾多的歷史古蹟而聞名於世。漫步在薩那的老城區,名式各樣的清真寺隨處可見,狹窄而熱鬧的街道密如蛛網,給人一種濃厚的阿拉伯色彩。這裡的建築都是用青石、白石或紅石壘砌而成,造型別致,上面雕刻著精美的石刻畫。最能引起旅遊者興趣的是這些建築物的窗戶,它們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半部多為半圓拱形,上面鑲嵌著花瓣式彩色玻璃,每當陽光照射,室內五光十色,艷麗奪目;下半部是可以自由開關的普通窗戶,視窗在室內距地面大約半米高左右,人們席地坐在室內,大街上的熱鬧景象可以一覽無餘。薩那城內有500多座清真寺,其中始建於1300多年前的大清真寺至今保存完好,此外還有遍及各處的神殿。城內最著名的古蹟有薩那老城、葉門門、葉海亞王宮等,其中薩那老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薩那北郊達赫爾谷地的綠色原野上,悄然孑立著一座高20米的巨大岩石,依岩石起伏,上面建造有裝飾華麗的四五層樓高的建築,這就是老教長時代的王宮卡索爾·哈克爾宮,又稱“石頭宮”。整座宮殿高高聳立,巨大的岩石猶如堅固的台基,周圍是一片叢林。王宮四周建有碉堡,王宮後面的建築群據說是當年老教長尋歡作樂的地方。整座王宮的建築使人感到氣勢不凡。

薩那的新城區,向人們展示的是另外一種風格,標誌著這座城市正向著現代化都市發展。幢幢高大的樓房,一家挨一家的大型商場。各類小汽車穿梭來往在寬闊的柏油馬路上,車水馬龍,十分繁華。高入雲霄的航空大樓,造型華麗的薩那飯店,噴水池圍繞的銀行大廈,加上那些正在崛起的新建築群,構成一幅欣欣向榮的都城風景。

薩那建有電站及紡織、皮革、食品等工廠和寶石加工手工業。附近農牧業發達,為咖啡等產品集散地。有公路通往全國各主要城市和港口。城西的拉哈巴建有國際機場。中國曾援建通往荷台達港的現代化公路和棉紡織廠。

古城概況

薩那是個擁有一百七十餘萬居民的城市,房屋密集但十分低矮,街道顯得零散無序,對於初來乍到的外國人來說,迷路是很自然的。一次練車時,我根據老館員的指揮穿梭於擁窄陰暗的老街。駛至街口,一縷紅光出現,夕陽恰好染紅了雲海,我的目光不由地瞥向窗外。沒想到這一瞥,瞥見的卻是驚艷,映紅的城牆移入視野,數十座城堡式的小樓環抱於其中,一座紅燦燦的伊斯蘭古城盛裝登場。原來,這就是薩那這座古董般的城市裡不曾褪色的油彩——老城。
薩那老城薩那老城

2500多年前,飢腸轆轆的駝隊終於走出了荒漠發現了綠洲。這是一片高原上的平地,氣候溫和,土地肥沃,駝隊不走了,在這個四季如春的綠洲開始修建自己的城市。他們就地取材,紅石、白石、黃石、黑石都是上好的建築材料,用一塊塊石頭砌成了一幢幢彩色的平頂小城堡,從三四層再到五六層,甚至更高。後來一扇扇小窗鑲上了窗框,白色的石膏勾勒出十分鮮明的線條。再後來,窗戶上方也垛上了半圓的石膏花窗,其間嵌入用幾何圖形分隔開來的各色玻璃。人們發現,在這個日照充足的地方,陽光透過花窗映在室內地板上五彩斑斕,而且隨著日出日落,地板上的圖案會魔法般地變換圖案。於是我們今天見到的葉門窗誕生了。人們給這個地方取名“幸福的土地”——葉門,給這個精心構建的城市取名“工藝品”——薩那。
風雨的沖刷,戰火的洗禮,從埃塞到波斯,從奧斯曼到不列顛,無論誰統治這片土地,葉門人都堅持按照自己的方式建設家園。石頭城,葉門窗,薩那老城歷經千年而精髓不變,嚼卡特(一種大麻性質的樹葉,咀嚼後能產生飄飄欲仙的感覺),喝摩卡(葉門盛產咖啡,摩卡咖啡因葉門一港口而得名),老城的生活圖景始終如此描畫。不必說現在老城的市場裡是否能淘到年代久遠的古董,單是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衣一食無不堪稱古董,矗立800多年的城牆和老城之門——葉門門就是最好的見證者。由於城市發展的需要,老城大半已被政府拆除,七座城門僅保留一座作為紀念,但這並不妨礙它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增添艷麗的一筆。
葉門人自稱這裡就是“一千零一夜”的故鄉,我們用不著很認真地追根溯源,只要看到“腰裡別把刀,身上彩裙飄”的葉門男子,“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便會在腦海中鮮活起來,只要看到伊歷6年(公元627年)建成的大清真寺在夜幕籠罩下顯現出莊嚴而神秘的容顏,傳說中的一切仿佛正在眼前重現。
行走老城,就像穿梭於一座阿拉伯文化博物館,宣禮塔、集市、城堡、腰刀、黑袍、卡特、水煙、大餅、香料,賣頭巾大袍的商鋪、伊斯蘭風格的木門,居民們行色匆匆地趕往清真寺,悠閒愉悅地嚼卡特與親友夜聊,你一定會驚異,這裡的一切竟然會保存得如此完好,那些建築,那些生活細節,竟與阿拉伯傳說中的描寫別無二致。難怪當地人自豪地說,每一扇窗戶都在講述一個不朽的傳奇,薩那老城承載著阿拉伯人原始的生活景象。
如今的薩那市已經分成老城和新城兩部分,老城依然是整個城市最熱鬧的生活區和傳統集市,而新城正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是最能體現國家發展水平的部分,但幾乎所有的新建築仍然散發著強烈葉門傳統色彩,仿佛一座新的“老城”正在破土動工。看來,薩那老城的確是葉門人最愛的樂土,就連我們這些外國人都不希望他們放棄傳統。相信我是多慮了,因為無論何時,薩那老城都是葉門人內心深處的精神家園,都是一幅永不褪色的阿拉伯油彩。

古城歷史

薩那城堡,建於古代薩巴王國之地。公元3世紀,在城堡外西南面修建了新王宮,即著名的古丹宮。薩那城則是圍繞著這些公共建築發展而來,先是在東面,之後向西擴展。公元525至527年,衣索比亞人為防範基督徒入侵,占領了薩那和葉門高地,但不久即被波斯人逐走。

薩那老城薩那老城

自公元628年起,伊斯蘭勢力逐漸滲透到阿拉伯半島南部。薩那成為伊斯蘭教義利比亞伊拉克之間廣大地區的主要傳播中心。630年在古丹宮西側蓋建了大清真寺。公元8到9世紀,巴格達的阿巴斯德統治期間,薩那北部建立了一座王宮。
898年,葉門歷史上最主要的穆斯林教派,載德“伊瑪目”教派成立。公元12和13世紀,阿尤布王朝時期,在大清真寺西又蓋了一座王宮。16世紀奧斯曼統治初期,1597年在城西建清真寺,在城北建住宅區。

歷史變遷

薩那老城位於海拔2300米的高原地帶,早在公元前10世紀已是阿拉伯半島東南部乳香交易商道上的重要商站。乳

薩那老城薩那老城
香在古代是一種價比黃金的焚香料。隨著時代的變遷,由於受外民族和周邊強國入侵,加上印度洋貿易的日益活躍,交易商路也轉向外線,該城隨之衰落。但是,作為阿拉伯半島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孕育了獨特的文化,從而成為阿拉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20世紀中葉作為葉門首都的薩那城在擴建時,老城大部分被拆除,七座城門僅保留一座“葉門門”作為歷史的見證。老城內住宅的構造長期不變,一樓是家畜的飼養場,二樓是工具和農具的保管場,三樓是食品倉庫和傭人的住所,四樓是家裡所有成員溝通的起居室,女人和孩子們住在五樓,最上一層是男人專用的房間。

城市結構

薩那市內星羅棋布的街道是按公私不同用途區分的。從城門到住宅街門,從主要街道到集市,這種分類避免了城

薩那老城薩那老城
市規劃的雜亂無章。另外還有許多花園與城市融為一體。城牆環繞著一塊神聖不可侵犯的地方。各種各樣的建築材料-石頭、磚、土坯、大理石、彩色玻璃-將不同的材料縫隙、顏色、紋理和諧地同時顯現出來。塔樓式的住宅,悅目的褐色牆面以及粉刷其上的耀眼白色,與清真寺的尖塔和圓形穹頂相映生輝。
“在殘缺的城牆內‘薩那’提供了一種建築風格總體一致的典範,其設計和各個細節反映了具有伊斯蘭早期空間特色的一種有序結構,這種結構隨時光流逝而日漸珍貴”。作為極易損壞的同時期社會變遷遺物,薩那房舍已經成為經典的、獨一無二的傳統人類活動文化遺產。薩那古城是回曆初年伊斯蘭教義四處傳播最直接最實際的見證。
薩那位於海拔2200米的山谷里,當地居民已居住了2500餘年。在七世紀和八世紀期間, 此城變成了伊斯蘭教的重要傳播中心。其中的政治和文化遺產包括106座清真寺,12座哈瑪姆寺和6500間會所,全部建於11世紀前。薩那城的多層塔和廟增添了景點的美麗。

老城欣賞

薩那老城薩那老城
薩那老城薩那老城
薩那老城薩那老城

亞洲獨特風景

亞洲人創造了比其他各洲更為古老的文明,從印度七大奇景之一的泰姬馬哈陵到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去懷想印度恆河文明、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光輝。與去享受東南亞的綺麗和多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