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生白

薛生白

薛雪,字生白,號一瓢,又號槐雲道人,晚年自署牧牛老朽,以字行。清代吳縣人,生於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卒於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享年90歲。

基本信息

生白

生平

薛生白,名雪,號一瓢,又號槐雲道人,晚年自署牧牛老朽,以字行。清代吳縣人,生於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卒於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享年90歲。

薛生白薛生白

薛生白少年學詩於同郡葉燮,博學多通,工畫蘭,善拳勇。“所著詩文甚富”(《吳醫匯講》)。乾隆初舉鴻博,兩征不就。母多病,遂研讀《內經》,究心醫學。醫理曉暢,治療每奏奇效。《清史稿》稱他“於醫,時有獨見,斷人生死不爽,療治多異跡”,“與葉天士先生齊名,然二公各有心得,而不相下”。

薛生白不僅以醫聞名,且風流倜儻,所交皆文壇名流,如沈歸愚、袁子才輩,詩酒流連,一時傳為佳話。沈歸愚在《一瓢齋詩存》序中,極口稱讚薛生白,將薛生白與明初吳中高士王光庵相比。他說:“吾友薛子生白,游橫山葉先生之門,自少已工於詩,既長托於醫,得食以養,有司欲薦之出,不應。是生白隱居與光庵同,養親與光庵同,能詩而以醫自晦與光庵同。而工八法,解繪聲繪色事,至馳騁於騎射刀鞘之間,又有能光庵之所不能者。”

薛氏家居蘇州南園俞家橋,為宋、元間《易》學家俞玉吾隱居處。命其住宅為“掃葉莊”。薛生白與葉天士在學術上有所分歧,《蘇州府志》稱“雪生平與葉桂不相能”,這本來是正常的。但後人卻將這“掃葉莊”與葉天士聯繫起來。其實“掃葉莊”之名,有二個含義,跟葉天士都無關係。一是系薛生白著《周易粹義》時,其書稿屢定屢更,芟汰疵類,好似掃去落葉,鏇掃鏇生,說明薛生白治學之嚴謹。另一個意思,南園原來樹木蔥鬱,常為落葉封徑,行人迷蹤,常須童僕掃去落葉,是因特定的地理環境賦以儒雅的文學色彩。沈德潛曾作《掃葉莊記》一文,說得甚為詳細。後人謂薛生白之“掃葉莊”,意在攻擊葉天士,又編出葉天士有室名“踏雪齋”,寓意攻擊薛生白,皆偏聽庸人戚戚口舌,不足為憑。

再者,薛生白家刻本《一瓢齋詩存》、《一瓢詩話》,書口下都刻有“掃葉村莊”四字。以薛生白的文化素養和豁達胸懷,豈能於自己的著作上做此影射別人的心眼?豈能不莊重如此?

據《墨林今話》記載,有一次薛生白與一位和尚共飲,和尚喝了三十六瓢,而薛生白僅飲“一瓢”,遂以“一瓢”自號,且命其臥室曰“一瓢齋”。他有詩《秋日臥病一瓢齋》:“炎威何自歇,秋意滿林園。颯颯催殘葉,紛紛下短垣。端居恥貧病,向老念兒孫。掬盡臨風淚,誰招遲暮魂。”(薛生白《一瓢齋詩存》)

薛生白是吳縣人,也有稱其為蘇州人,蓋當時吳縣縣治在蘇州城內,南園俞家橋也在城內。稱其為蘇州人,是指地域所在,稱其為吳縣人,是行政轄區所在。但薛生白又在《醫經原旨》、《周易粹義》等書中署“河東”。據《四庫全書總目》解釋,“河東”指郡望。郡望亦稱望出,是該姓的發祥地,也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姓氏堂號。河東郡系薛氏世居之郡,其地為現在的山西省夏縣一帶,為當地所仰望的顯貴家族。根據《姓氏考略》記載,黃帝的裔孫奚仲居於薛,歷夏、商、周三朝,共64代為諸侯,周朝末年被楚國滅亡,子孫便以國名為姓。在姓氏下面加稱郡望,是古人崇尚本家族、數典不忘祖的一種習慣稱法。薛氏子薛中正(字不倚),孫薛壽魚,曾孫薛東來,族孫薛承基,均傳醫業。

主要學術思想

1.濕熱病發病之內外因學說。
2.闡明了濕熱病發生髮展規律,其病變中心在脾胃,常引起厥陰、少陽的病變。
3.精闢地概述了濕熱病邪“蒙上、流下、上閉、下壅”以及閉阻三焦的特點,提出了治療原則。
4.創造了濕熱病瘥後調理的辨治方法,使濕熱病的辨治體系更臻完善。
5.診斷上重視舌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